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八冊 (4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冊 (4)

1. 耳內瘡

曾青散

雄黃(七錢半),曾青(五錢),黃芩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研勻,每用少許,納耳中。有膿汁,用綿杖子拭乾用之。

黃連散

黃連(半兩),枯白礬(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綿裹納耳中。

柴胡梔子散(一名梔子清肝散),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,耳內作癢生瘡,或出水疼痛,或胸乳間作痛,或寒熱往來。

白話文:

雄黃七錢半、曾青五錢、黃芩二錢半,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少許,放入耳中。如果有膿汁,先用棉籤擦乾再用。

黃連半兩、枯白礬七錢半,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少許,用棉花包裹後放入耳中。

柴胡梔子散,又名梔子清肝散,用於治療三焦和足少陽經風熱引起的耳內癢痛、生瘡、流膿、疼痛,以及胸乳間疼痛、寒熱交替等症狀。

柴胡,梔子(炒),牡丹皮(各一錢),茯苓,川芎,芍藥,當歸,牛蒡子(炒。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

上水煎服。若太陽頭痛,加羌活。

當歸川芎散,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;或風熱耳內癢痛,生瘡出水;或頭目不清,寒熱少食;或婦女經水不調,胸膈不利,腹脅痞痛。

白話文:

柴胡、梔子(炒)、牡丹皮(各一錢)、茯苓、川芎、芍藥、當歸、牛蒡子(炒。各七分)、甘草(五分),用水煎服。如果太陽頭痛,可以加羌活。這個方子名叫當歸川芎散,可以治療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,或者風熱耳內癢痛、生瘡出水,或者頭目不清、寒熱少食,或者婦女經水不調、胸膈不利、腹脅痞痛。

當歸,川芎,柴胡,白朮,芍藥(各一錢),山梔(炒,一錢二分),牡丹皮,茯苓(各八分),蔓荊子,甘草(各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若肝氣不平寒熱加地骨皮;肝氣實加柴胡、黃芩;氣血虛加參、耆、歸、地;脾虛飲食少思加苓、術;脾虛胸膈不利加參、耆;痰滯胸膈不利加朮、半;肝氣不順,胸膈不利,或小腹痞滿,或時攻痛,加青皮;肝血不足,胸膈不利;或小腹痞滿,或時作痛,加熟地;肝血虛寒,小腹時痛,加肉桂;日晡發熱加歸、地。

白話文:

將當歸、川芎、柴胡、白朮、芍藥(各一錢)、山梔(炒,一錢二分)、牡丹皮、茯苓(各八分)、蔓荊子、甘草(各五分)用水煎服。如果肝氣不平,伴隨寒熱症狀,可以加地骨皮;肝氣實,可以加柴胡、黃芩;氣血虛,可以加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生地;脾虛飲食少思,可以加茯苓、白朮;脾虛胸膈不利,可以加人參、黃芪;痰滯胸膈不利,可以加白朮、半夏;肝氣不順,胸膈不利,或小腹痞滿,或時攻痛,可以加青皮;肝血不足,胸膈不利,或小腹痞滿,或時作痛,可以加熟地;肝血虛寒,小腹時痛,可以加肉桂;日晡發熱,可以加當歸、生地。

加味地黃丸,治肝腎陰虛瘡證;或耳內癢痛出水;或眼昏,痰氣喘嗽;或作渴發熱,小便赤澀等證。

乾山藥,山茱萸肉,牡丹皮,澤瀉,白茯苓,熟地,生地黃,柴胡,五味子(各另為末,等分)

上將二地黃掐碎,酒拌濕,杵膏,入前末和勻,加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白湯下。不應,用加減八味丸。

白話文:

加味地黃丸是用來治療肝腎陰虛導致的瘡瘍、耳朵癢痛流膿、眼睛昏花、痰多喘咳、口渴發熱、小便赤澀等症狀。藥方包括山藥、山茱萸肉、牡丹皮、澤瀉、白茯苓、熟地、生地黃、柴胡、五味子,各取等量研成粉末。將熟地和生地黃切碎,用酒拌濕,搗成膏狀,再加入粉末混合均勻,最後加入煉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白湯送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則可用加減八味丸。

立驗散,治蚰蜒入耳。

川芎,白芷,夜明砂(炒),豬牙皂角(炙),南星(炮。各七錢半),百部,白丁香,藜蘆(各四錢),草烏(半兩),砒霜(另研),蓽茇(各二錢),海金砂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研勻,臨時更用鉛丹調色勻,瓷器收。如蚰蜒入耳,取少許,以醋一滴調化,以細翎蘸藥入耳竅,微吹令藥氣行,立出。藥不得多,多即蚰蜒成水不出。如蠍螫,先點少醋在螫處,摻藥半字許,擦令熱發即效。

白話文:

【立驗散】,用於治療蚰蜒進入耳朵。

川芎、白芷、夜明砂(炒)、豬牙皁角(炙)、南星(炮,各取七錢半),百部、白丁香、藜蘆(各取四錢),草烏(取半兩),砒霜(另外研磨),蓽茇、海金砂(各取二錢),鉛丹(二錢半)
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臨時再用鉛丹調和至顏色均勻,然後放入瓷器中保存。若蚰蜒進入耳朵,取出少量,加入一滴醋調和,使用細長的羽毛蘸取藥物塗於耳朵孔中,輕輕吹拂使藥物的氣味流通,即可馬上讓蚰蜒出來。藥物不可使用過量,過量可能會導致蚰蜒化為水而無法排出。如果被蠍子蜇傷,先在蜇傷處滴一滴醋,再撒上半字大小的藥物,並摩擦使之發熱即可見效。

2. 鼻塞

麗澤通氣湯

羌活,獨活,防風,升麻,葛根(各八分),麻黃(存節,四分,冬加之),蒼朮(一錢二分),川椒(四分),白芷,黃耆(各一錢六分),甘草(炙,八分)

上作一服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蔥白三寸,同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,食遠。忌一切冷物,及風寒涼處坐臥行住。

白話文:

將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各八分,麻黃(去節,四分,冬天加之),蒼朮一錢二分,川椒四分,白芷、黃耆各一錢六分,甘草(炙,八分)一起煎煮成一劑藥。用兩碗水煎煮,加入三片生薑、兩枚紅棗、三寸蔥白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稍熱服下,飯後服用。忌食一切冷物,避免待在風寒涼處。

溫肺湯

升麻,黃耆,丁香(各二錢),葛根,羌活,甘草(炙),防風(各一錢),麻黃(四錢,不去節)

上粗末,分二服,每服水二大盞,蔥白二莖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食遠服。

禦寒湯,治寒氣風邪,傷於皮毛,令人鼻塞,咳嗽上喘。

黃耆(一錢),人參,升麻,陳皮(各五分),甘草(炙),款冬花,佛耳草,防風(各三分),黃連,黃柏,羌活,白芷(各二分),蒼朮(七分)

白話文:

溫肺湯

藥材:

  • 升麻、黃耆、丁香(各二錢)
  • 葛根、羌活、甘草(炙)、防風(各一錢)
  • 麻黃(四錢,不去節)

製法:

  1.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,分成兩份。
  2. 每份用兩大碗水,加入兩根蔥白,煎煮至一碗,去渣。
  3. 稍稍放涼後服用,飯後服用效果更佳。

御寒湯

主治: 寒氣風邪侵襲,傷及皮毛,導致鼻塞、咳嗽、氣喘等症狀。

藥材:

  • 黃耆(一錢)
  • 人參、升麻、陳皮(各五分)
  • 甘草(炙)、款冬花、佛耳草、防風(各三分)
  • 黃連、黃柏、羌活、白芷(各二分)
  • 蒼朮(七分)

製法:

(製法未提及,可能需要參考其他文獻或醫藥專家。)

水二大盞,煎至一大盞,去滓,稍熱食遠服。

溫衛湯

黃耆,蒼朮,升麻,知母,羌活,柴胡,當歸身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炙),白芷,防風,黃柏,澤瀉(各五分),陳皮,青皮,木香,黃連(各三分)
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食遠溫服,晴日服之。

溫衛補血湯

白話文:

將兩碗水煎成一碗,去除藥渣,稍稍溫熱後,飯後一段時間服用。

溫衛湯包含黃耆、蒼朮、升麻、知母、羌活、柴胡、當歸各一錢,人參、甘草(炙)、白芷、防風、黃柏、澤瀉各五分,陳皮、青皮、木香、黃連各三分。

溫衛補血湯的用法相同,都是將兩碗水煎成一碗,去除藥渣,飯後一段時間溫熱服用,建議在晴朗的日子服用。

黃耆(一錢二分),升麻(四分),柴胡,炙甘草,生甘草,地骨皮,桔梗,人參(各三分),生地黃,白朮,藿香,吳茱萸,黃柏(各一分),蒼朮,陳皮,王瓜根,牡丹皮(各二分),當歸身(二分半),桃仁(三個),葵花(七朵),丁香(一個)

白話文:

黃耆一錢二分,升麻四分,柴胡、炙甘草、生甘草、地骨皮、桔梗、人參各三分,生地黃、白朮、藿香、吳茱萸、黃柏各一分,蒼朮、陳皮、王瓜根、牡丹皮各二分,當歸身二分半,桃仁三個,葵花七朵,丁香一個。

水二盞,煎至一盞半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人參湯,治肺氣上攻,鼻塞不通。

人參,白茯苓,黃芩,陳皮(去白),羌活,麻黃(去根節),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炒出汗。各一錢半)

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
辛夷散,治肺虛為四氣所幹,鼻內壅塞,涕出不已,或氣息不通,不聞香臭。

辛夷,川芎,木通(去節),細辛(洗去土),防風(去蘆),羌活,藁本,升麻,白芷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蒼耳子(減半)

白話文:

人參湯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半,去渣,飯前稍微加熱服用,可以治療肺氣上衝,鼻塞不通。

辛夷散則用人參、白茯苓、黃芩、陳皮(去白)、羌活、麻黃(去根節)、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炒出汗。各一錢半)加兩盅水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,可以治療肺虛導致的鼻塞、流鼻涕不止、嗅覺失靈等症狀。辛夷散的藥材包括辛夷、川芎、木通(去節)、細辛(洗去土)、防風(去蘆)、羌活、藁本、升麻、白芷、甘草(炙。各等分)、蒼耳子(減半)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清調服。

增損通聖散,治肺氣不和,鼻塞不利。

鼠黏子,枯梗,桑皮,紫菀(各一錢半),荊芥穗(二錢),生甘草(七分)

水二盞,姜三片,煎一盅,食後服。

辛夷湯,治肺氣不利,頭目昏眩,鼻塞聲重,咯嚀稠黏。

辛夷(去毛),川芎,白芷,甘菊花,前胡,石膏,白朮,生地黃,薄荷,赤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),炙甘草(二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
增損通聖散,用於治療肺氣不和,鼻塞不通。

鼠黏子、枯梗、桑皮、紫菀(各一錢半)、荊芥穗(二錢)、生甘草(七分)。

用兩盞水,三片薑,煎成一盅,飯後服用。

辛夷湯,用於治療肺氣不利,頭昏眼花,鼻塞聲音沉重,咳嗽痰液稠黏。

辛夷(去毛)、川芎、白芷、甘菊花、前胡、石膏、白朮、生地黃、薄荷、赤茯苓(去皮)、陳皮(去白,各一兩)、炙甘草(二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錢半,煎至一盞,去滓,食遠溫服。

醍醐散,治傷風鼻塞聲重。

細辛(半兩),川芎(一兩),薄荷(一兩半),川烏(炮,去皮臍),撫芎,白芷,甘草(各二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蔥、茶或薄荷湯調下。

通關散,治腦風,鼻息不通,不聞香臭,或鼻流清涕,多嚏,肩項拘急,頭目昏痛,風府怯寒。

原蠶蛾(瓦上焙黃),白附子(炮),益智(去皮),蒺藜(炒,去角),薄荷,苦參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材咀嚼,每次服用五錢,水一錢半,煎煮至一盞的量,去除藥渣,飯後溫熱服用。

醍醐散,用於治療傷風鼻塞、聲音嘶啞。

細辛半兩,川芎一兩,薄荷一兩半,川烏(炮製,去除皮和臍),撫芎,白芷,甘草各二兩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蔥、茶或薄荷湯調服。

通關散,用於治療腦風,鼻塞不通,聞不到香臭,或鼻流清涕,頻繁打噴嚏,肩頸僵硬,頭昏腦脹,風府穴怕冷。

原蠶蛾(瓦上焙黃),白附子(炮製),益智(去皮),蒺藜(炒製,去角),薄荷,苦參(各半兩)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不拘時,溫酒調下。

防風湯

防風(半兩),梔子(七枚),升麻(一兩),石膏(研,三兩),麻黃(去節,七錢半),官桂(去皮,半兩),木通(一兩二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,空心溫服,日再。

排風散,治鼻塞,或生瘜肉。

防風,秦艽(去苗木),吳茱萸(湯浸,焙),天雄(炮,去皮臍),山芋(各一兩),羌活(半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不限時間,用溫酒調服。

[防風湯]

防風(半兩),梔子(七枚),升麻(一兩),石膏(研磨,三兩),麻黃(去除節,七錢半),官桂(去除皮,半兩),木通(一兩二錢半)

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,去渣,空腹溫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

[排風散],治療鼻子阻塞或生長瘜肉。

防風,秦艽(去除苗木),吳茱萸(用湯浸泡後烘乾),天雄(炮製,去除皮和臍),山芋(各一兩),羌活(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
蓽澄茄丸

蓽澄茄(半兩),薄荷葉(三錢),荊芥穗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櫻桃大。不拘時,噙化一二丸。

菖蒲散,治鼻內窒塞不通,不得喘息。

菖蒲,皂角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用一錢,綿裹塞鼻中,仰臥少時。

通頂散

胡黃連,滑石(研。各二錢半),瓜蒂(研,七枚),麝香(研,一錢),蟾酥(研,半錢)

白話文:

【蓽澄茄丸】

  • 將蓽澄茄(半兩)、薄荷葉(三錢)、荊芥穗(二錢半)磨成細粉。
  • 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溫酒調服。

【菖蒲散】

  • 針對鼻腔阻塞、呼吸困難的情況。
  • 將菖蒲、皁角(各等分)磨成細粉。
  • 每次使用一錢,包裹後塞入鼻孔中,躺著休息片刻。

【通頂散】

  • 將胡黃連、滑石(研磨,各二錢半)、瓜蒂(研磨,七枚)、麝香(研磨,一錢)、蟾酥(研磨,半錢)混合。
  • 根據需求使用。

上研勻,每用少許,吹入鼻內即瘥。

芎藭散

芎藭,辛夷(各一兩),細辛(去苗,七錢半),木通(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綿裹塞鼻中,濕則易之,五七日瘥。

瓜蒂散

瓜蒂,藜蘆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用一錢,綿裹塞鼻中,日二易之。一方,以狗膽汁和,綿裹塞鼻中。

蒺藜汁方,治鼻塞多年,不聞香臭,清水流出不止。

上取當道車碾過蒺藜一把,搗,以水三升,煎取熟,先仰臥,使人滿口含飯,取一合汁,灌鼻中,使入不過再度,大嚏,必出一兩個瘜肉,似赤蛹蟲。一方,有黃連等分同煎。

白話文:

【芎藭散】

成分:芎藭、辛夷(各一兩),細辛(去苗,七錢半),木通(半兩)。

使用方法:以上成分研磨均勻,每次取少量,用綿花包覆後塞入鼻孔中。如果塞入處感到潮濕,請更換新的藥材。一般療程約為五至七天。

【瓜蒂散】

成分:瓜蒂、藜蘆(各等分)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成分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一錢,用綿花包覆後塞入鼻孔中。每天可更換兩次。另外,也可以將此粉末與狗膽汁混合後,再用綿花包覆塞入鼻孔中。

【蒺藜汁方】

治療對象:此方專門針對長期鼻塞,無法辨識香氣和味道,以及清水不斷流出口腔的患者。

做法:取當道車碾過的蒺藜一把,搗碎,加入三升水,煮沸至熟。首先讓患者平躺,口中含一口清水,然後取一合蒺藜汁,灌入鼻孔中,確保汁液不會流入喉嚨。進行此步驟多次,直到患者打噴嚏,可能排出一兩個像紅色蠅蟲般的息肉。另一個版本的配方中,會加入黃連一同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