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八冊 (3)
第八冊 (3)
1. 耳癢
四生散(見中風。)
透冰丹,治一切風毒上攻,頭面腫癢,痰涎壅塞,心胸不利,口舌乾澀,風毒下疰,腰腳沉重,腫痛生瘡,大便多秘,小便赤澀,及治中風癱緩,一切風疾。
川大黃(去粗皮),山梔子(去皮),蔓荊子(去白皮),白茯苓(去皮),益智子(去皮),威靈仙(去蘆頭,洗,焙乾),白芷(各半兩),香墨(燒醋淬訖,細研),麝香(研。各一錢),茯神(去木,半兩),川烏(二兩,用河水浸半月,切作片,焙乾,用鹽炒),天麻(去苗),仙靈脾葉(洗,焙)
上為細末,煉蜜和如麥飰相似,以真酥塗,杵臼搗萬杵,如干,旋入蜜令得所,和成劑,每服旋丸如梧子大,用薄荷自然汁同溫酒化下兩丸。如卒中風,涎潮昏塞,煎皂莢、白礬湯,放溫化四丸灌之。癱緩風,每日服三五丸,漸覺有效。常服一丸,疏痰利膈,用溫酒下,食後服。
小兒驚風,入膩粉少許,薄荷汁化下半丸,立效。治瘰癧,蔥湯下一丸。忌動風毒物。
白話文:
[耳癢]
關於「四生散」的內容,請參考治療中風的相關說明。
透冰丹:這個藥方能治療各種風邪毒素侵犯上身引起的症狀,例如頭部、臉部腫脹搔癢,痰液阻塞,胸悶不適,口乾舌燥;也能治療風邪毒素侵犯下身引起的症狀,例如腰腿沉重、腫痛生瘡、大便經常乾結、小便赤黃澀痛,還能治療中風癱瘓等各種風邪疾病。
藥方組成:
川大黃(去除粗皮),山梔子(去除外皮),蔓荊子(去除白皮),白茯苓(去除外皮),益智子(去除外皮),威靈仙(去除蘆頭,洗淨後烘乾),白芷(各半兩),香墨(燒紅後用醋淬過,再磨成細末),麝香(磨成細末,各一錢),茯神(去除木心,半兩),川烏(二兩,用河水浸泡半個月,切成片狀,烘乾後用鹽炒),天麻(去除莖),仙靈脾葉(洗淨後烘乾)
製作方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使之像麥飯的稠度。然後用真正的酥油塗抹在搗藥的杵臼上,將藥末搗成泥狀,搗個上萬次。如果太乾,再一點一點加入蜂蜜,調和成藥劑。每次服用時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薄荷自然汁加溫酒送服兩丸。如果突然中風,出現痰涎過多、昏迷不醒的情況,可以用皂莢、白礬煎湯,放溫後送服四丸灌入。對於癱瘓的風病,每天服用三到五丸,效果會逐漸顯現。平常服用一丸,可以疏通痰液、使胸膈舒暢,用溫酒送服,在飯後服用。
小兒驚風,可以加入少許膩粉,用薄荷汁送服半丸,效果很快。治療瘰癧(淋巴結核),用蔥湯送服一丸。服用此藥期間,應忌食容易引發風邪的食物。
2. 停耳
柴胡聰耳湯(見前耳鳴條。)
通氣散
郁李仁(去皮,研),芍藥,人參(各半兩),大黃,山芋,官桂(去皮。各一兩),檳榔(三枚),牡丹皮,木香,細辛(去苗),炙甘草(各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研勻,每服一錢匕,空心溫酒調服。
蔓荊子散,治內熱耳出膿汁。
蔓荊子,赤芍藥,生地黃,桑白皮,甘菊花,赤茯苓,川升麻,麥門冬(去心),木通前胡,炙甘草(各一錢)
水二盞,姜三片,紅棗二枚,煎至一盞,食後服。
紅綿散
白礬(二錢),胭脂(二字)
上研勻,先用綿杖子展去膿及黃水盡,用別綿杖子引藥入耳中,令到底,摻之即干。
松花散
枯礬(半兩),麻勃,木香,松脂,花胭脂(各二錢半)
上搗羅為末,每用先以綿杖子淨拭後,用藥吹入耳。
白蓮散
枯礬,烏賊骨,黃連(去須),龍骨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以綿裹棗核大,塞耳中,日三易。
麝香散
桑螵蛸(一個炙),麝香(一字)
上為末,研令勻,每用半字摻耳,如有膿,先用綿杖子捻干。(一法,用麝香少,黃丹多,研勻入耳。)
禹餘糧丸
禹餘糧(火燒醋淬七次),烏賊魚骨,釜底墨,伏龍肝(各二錢半),生附子(一枚,去皮臍)
上件為末,以綿裹如皂角子大塞耳,日再易之。如不瘥者,內有蟲也。
礬石散,治耳卒腫出膿並底耳,及治耳聾不瘥有蟲。
上用枯礬研細,每以葦筒吹少許入耳中,日三四度,或以綿裹棗核大塞耳。一方,先以干鹽摻之,次入礬末尤妙。一方,先以紙纏去耳中汁,次以礬末粉耳中,次以食鹽末粉其上,食久乃起,不過再度永瘥。一方,不用鹽。
又方,用商陸生者洗淨,以竹刀削如棗核大,塞耳中。亦治耳內生瘡。
蔥誕膏,治耵聹塞耳聾,不可強挑。
蔥汁(三合),細辛(去苗),附子(各二錢半,炮,去皮)
上以細辛、附子為末,蔥汁調令稀,灌入耳中。
又方
龍骨,枯礬,胭脂,海螵蛸(各等分),麝香(少許)
上為細末,先繳耳淨,將藥乾摻耳中。
菖蒲散
菖蒲(焙),狼毒,磁石(火煅醋淬),附子(炮,去皮),枯礬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以羊髓和少許,綿裹塞耳中。
竹蛀散
苦竹蛀末,枯白礬(各二錢),干胭脂(五分),麝香(一錢)
上研極細,以綿杖子卷之,用鵝毛管輕吹一字入耳。
蠍倍散
全蠍(三錢,燒存性),五倍子(一兩,炒),枯礬(一錢),麝香(少許)
上為細末,研勻,每用少許吹入耳中。一方,加干胭脂。
立效散
陳橘皮(燈上燒黑,一錢,為末),麝香(少許)
上研勻,每用少許,先以綿拭耳內,膿淨上藥。
治停耳方
麝香(炒,半錢),蟬殼(半兩,火燒存性)
上研極細,先用綿展耳內膿令淨,吹入藥,柱耳門不得動,追出惡物即愈。
又方
狗膽(一個,取汁),枯礬(一錢,研)
上以臘豬脂調和,納耳中,以綿塞之,不經三兩上,除根。
香附散,用香附去毛,研為末,以綿杖送入耳。
附子丸,治耳聾出膿疼痛,及耵聹塞耳。
附子(炮,去皮臍),菖蒲(米泔浸,焙),枯白礬,蓖麻仁(另研),松脂(各一兩,研),干胭脂(半兩),杏仁(二兩,去皮臍尖雙仁,炒,另研)
上為細末,研勻,熔黃蠟和捻,如棗核大,針穿一孔令透,塞耳中,日一換。
一方,治耵聹,不用黃蠟,只搗成膏,綿裹如棗核大,塞耳。
治耳膿
密陀僧(一錢),輕粉(五分),麝香(一字)
上為細末,先以綿拭耳內膿,卻摻藥。
三黃散,治耳內流膿。
雄黃,硫黃,雌黃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以少許吹入耳中。
二聖散,治耳內出膿水。
羌活,白附子(炮。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用豬、羊腎各一隻,切開,每隻入藥末五分,不得著鹽,濕紙裹煨熟,五更初溫酒嚼下,續吃粥壓之。
無憂散(按:《儒門事親》方,黃耆、木通、桑白皮、陳皮各一兩,胡椒、白朮、木香各半兩,牽牛頭末四兩。俱為細末,每服三五錢,食後以薑汁調下。此所用,似是《局方》中玉屑無憂散;雄黃丸,疑即解毒雄黃丸也。二方並見咽喉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