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38)
第二冊 (38)
1. 痰飲
化涎散,治熱痰,利胸膈,止煩渴。
凝水石(煅,研,一兩),鉛白霜(另研),馬牙硝(另研),雄黃(另研。各一錢),白礬(枯,研),甘草(炙。各二錢半),龍腦(少許)
上為細末,研勻,每服一錢,不拘時,水調下。小兒風熱痰涎,用砂糖水調下半錢。此藥大涼,不可多服。
辰砂化痰丸,治風痰,安神志,利咽膈,清頭目。
辰砂(飛研,為衣),白礬(枯,研。各半兩),天南星(炮,一兩),半夏曲(三兩)
上為細末,薑汁煮麵糊和丸,如桐子大。辰砂為衣,每服三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。
半夏利膈丸,治風痰壅盛,頭疼目眩,咽膈不利,涕唾稠黏;並治酒過停飲,嘔逆噁心,胸脅引痛,腹內有聲。
半夏(湯洗,三兩),白附子(生用,二兩),白茯苓(去皮),白礬(生用),人參(去蘆),白朮,滑石貝母(各一兩),天南星(生用,一兩半)
上為細末,麵糊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破痰消飲丸,治一切停痰留飲。
陳皮(去白),川薑(炮),京三稜(炮,捶碎),草果(麵裹煨),良薑(濕紙裹煨),蓬朮(炮),青皮(各一兩),半夏(湯泡七次,三兩)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和丸,桐子大。陰乾,每服五十丸,食遠薑湯送下。
化痰鐵刷丸,治男婦風痰、酒痰、茶痰、食痰、氣痰;一切痰逆嘔吐,頭疼目眩,肺痿咯膿,聲如拽鋸,並皆治之。此藥墜痰,止嗽定喘。
白附子(炮),南星(炮),半夏(洗),白礬(生用。各半兩),寒水石,皂角(去子。各一兩),乾薑(七錢半),硇砂,輕粉(各一錢)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用淡薑湯下。
沉香墮痰丸,治宿食不消,咽膈不利,咳嗽痰涎,頭目昏暈,嘔逆噁心,胸膈不快。
沉香,木香(各二錢),青皮(去白,二錢半),檳榔(大者二枚,用麵裹煨熟),半夏曲(二兩)
上為細末,用生薑汁浸蒸餅和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不拘時,薑湯下。
茯苓丸(一名《指迷》茯苓丸),本治臂痛,具《指迷方》中,云:有人臂痛,不能舉手足,或左右時復轉移,由伏痰在內,中脘停滯,脾氣不流行,上與氣搏。四肢屬脾,脾滯而氣不下,故上行攻臂,其脈沉細者是也。後人為此臂痛,乃痰證也,但治痰而臂痛自止。及婦人產後發喘,四肢浮腫者,用此而愈。
半夏(二兩),茯苓(一兩),枳殼(去瓤,麩炒,半兩),風化朴硝(二錢五分,如一時未易成,但以朴硝撒在竹盤中,少時盛水,置當風處,即干如芒硝,刮取用亦可)
上為細末,生薑汁煮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薑湯送下。累有人為痰所苦,夜間兩臂如人抽搐,兩手戰掉,茶盞亦不能舉,服此隨愈。痰藥方多,唯此立見功效。
白話文:
化涎散:用來治療因熱引起的痰,可以疏通胸腔,解除口渴煩躁。
藥方組成:煅燒過的凝水石磨成粉(一兩),另外磨的鉛白霜、馬牙硝、雄黃(各一錢),枯礬磨粉,炙甘草(各二錢半),再加上少許龍腦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不拘時間,用溫水送服。如果是小孩因風熱引起的痰液,可以用砂糖水調服半錢。這個藥性寒涼,不宜多服。
辰砂化痰丸:用來治療風痰,能安定心神,疏通咽喉,清醒頭腦。
藥方組成:飛過的辰砂磨成粉,作為藥丸的外衣,枯礬磨粉(各半兩),炮製過的天南星(一兩),半夏曲(三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薑汁煮過的麵糊混合製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再用辰砂做藥丸的外衣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
半夏利膈丸:用來治療風痰壅盛,引起的頭痛眩暈,咽喉不利,鼻涕濃稠;同時也能治療因飲酒過量導致的停飲,引起的嘔吐噁心,胸脅疼痛,腹內有聲。
藥方組成:用湯洗過的半夏(三兩),生用的白附子(二兩),去皮的白茯苓,生用的白礬,去蘆的人參,白朮,滑石,貝母(各一兩),生用的天南星(一兩半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麵糊混合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破痰消飲丸:用來治療各種因痰液停留造成的病症。
藥方組成:去白的陳皮,炮製過的川薑,炮製後捶碎的京三稜,用麵包裹煨過的草果,用濕紙包裹煨過的良薑,炮製過的蓬朮,青皮(各一兩),用湯浸泡過七次的半夏(三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水煮過的麵糊混合製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陰乾後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較長時間後用薑湯送服。
化痰鐵刷丸:用來治療男女因風痰、酒痰、茶痰、食痰、氣痰等引起的各種痰症;所有痰逆嘔吐,頭痛眩暈,肺痿咯膿,咳嗽聲音像拉鋸,這些症狀都能治療。這個藥能降痰,止咳定喘。
藥方組成:炮製過的白附子、南星,洗過的半夏,生用的白礬(各半兩),寒水石,去子的皂角(各一兩),乾薑(七錢半),硇砂,輕粉(各一錢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水煮過的麵糊混合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飯後用淡薑湯送服。
沉香墮痰丸:用來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,咽喉不適,咳嗽痰多,頭暈目眩,嘔吐噁心,胸悶不適。
藥方組成:沉香,木香(各二錢),去白的青皮(二錢半),用麵包裹煨熟的檳榔(大者二枚),半夏曲(二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浸泡過的蒸餅混合製成藥丸,像小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不拘時間,用薑湯送服。
茯苓丸(又名《指迷》茯苓丸):原本是用來治療手臂疼痛的,根據《指迷方》的記載,有人手臂疼痛,不能抬手舉足,或者左右手臂輪流疼痛,這是因為痰液積聚在體內,停留在中焦,導致脾胃之氣不能正常運行,向上與氣搏擊。四肢屬於脾,脾胃運行不暢導致氣不能下行,所以向上侵襲手臂,這種情況的脈象是沉細的。後人發現,這種手臂疼痛實際上是痰證引起的,只要治療痰,手臂疼痛自然會停止。同時,這個藥還能治療產後婦女發喘,四肢浮腫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半夏(二兩),茯苓(一兩),去瓤麩炒過的枳殼(半兩),風化朴硝(二錢五分,如果一時難以製成,可將朴硝撒在竹盤中,稍微灑些水,放在通風處,乾燥後就會像芒硝一樣,刮下來使用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煮過的麵糊混合製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曾有人因痰液困擾,夜間兩手臂像被抽筋一樣,兩手顫抖,甚至拿不住茶杯,服用這個藥後立刻痊癒。治療痰液的藥方很多,只有這個藥效果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