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9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9)

1. 中風

四物湯(見鼻衄。)

〔小便不利〕

《三因》白散子,治肝腎中風,涎潮壅塞不語,嘔吐痰沫,頭目眩暈。兼治陰證傷寒,六脈沉伏,及霍亂吐瀉,小便淋瀝不通。

大附子(去皮臍,生),滑石(桂府者,各半兩),製半夏(七錢半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二盞,姜七片,蜜半匙,煎七分,空心冷服。霍亂,加藿香;小便不利,加木通、燈芯、茆根煎。

〔痰涎壅盛〕

二陳湯(見痰飲。)

星香湯(《易簡》),治中風痰盛,服熱藥不得者。

南星(八錢),木香(一錢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十片,煎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
藿香正氣散,治傷寒頭疼,憎寒壯熱,或感濕氣,霍亂吐瀉。常服除山嵐瘴氣,伏暑吐瀉,腳轉筋。加香薷、扁豆、黃連,名藿薷湯。

大腹皮,白芷,茯苓,蘇莖葉,藿香(各三兩),厚朴,白朮,陳皮(去白),苦梗,半夏(各二兩),炙甘草(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姜三片,棗一枚煎,熱服。四君子湯(見虛勞。)

養正丹(見氣。)

青州白丸子(《和劑》),治男婦手足癱瘓,風痰壅盛,嘔吐涎沫,及小兒驚風,婦人血風。

半夏(生,七兩,水浸洗),南星(生,三兩),白附子(生,二兩),川烏(生,半兩,去皮臍)

上為末,以生絹袋盛,於井花水內擺出,如未出者,更以手揉出,如有滓更研,再入絹袋,擺盡為度,置瓷盆中,日曬夜露,至曉撇去舊水,別用井水攪,又曬,至來日早再換新水,攪如此法,春五日,夏三日,秋七日,冬十日,去水曬乾後如玉片,研細,以糯米粉煎粥清丸,綠豆大。薑湯下二十丸,無時。如癱瘓風,溫酒下;小兒驚風,薄荷湯下三五丸。

碧霞丹,治卒中急風,眩暈僵仆,痰涎壅塞,心神迷悶,牙關緊急,目睛上視,及五種癇病,涎潮搐溺。

石綠(研九度飛,十兩),附子尖,烏頭尖,蠍梢(各七十個)

上三味,為末,入石綠令勻,麵糊為丸,如雞頭實大。每服急用薄荷汁化下一丸,更入酒半合,溫暖服之,須臾吐出痰涎,然後隨證治之,如牙關緊急,斡開灌之,立驗。

〔口噤〕

稀涎散,治中風不語,牙關緊急,單蛾雙蛾。

江子仁(六粒,每粒分作兩半),牙皂(三錢,切片),明礬(一兩),

上先將礬化開,卻入二味攪勻,待礬枯為末,每用三分吹入,諸病皆愈。痰涎壅盛者,以五分燈芯湯下,喉中之痰逆上者即吐,膈間者即下。

凡中風口噤不能開,用白鹽梅揩齒,即能開。

〔口眼喎斜〕

清陽湯(東垣),治口喎斜,頰腮緊急,胃中火盛,汗不出而小便數。

黃耆,當歸身,升麻(各二錢),葛根(一錢半),炙甘草,紅花,黃柏(酒),桂枝(各一錢),蘇木,生甘草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[中風]

關於四物湯:(請參考鼻衄篇的內容)

[小便不利]

《三因方》的白散子,用來治療因肝腎問題引起的中風,症狀包括口水多、痰液阻塞導致無法說話,嘔吐痰沫,頭暈眼花。同時也可用於治療陰證傷寒,表現為脈搏沉伏,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、腹瀉、小便困難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 大附子(去掉皮和臍部,生的),滑石(選用桂府產的,各半兩),製半夏(七錢半)

製作方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七片,蜂蜜半匙,煎煮至剩七分。空腹時冷服。如果出現霍亂,可以加入藿香;小便不暢,則加入木通、燈芯草、茅根一同煎煮。

[痰涎壅盛]

二陳湯(請參考痰飲篇的內容)

星香湯(出自《易簡方》),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痰液過多,且不適合服用溫熱藥物的患者。

藥方組成: 南星(八錢),木香(一錢)

製作方法: 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十片,煎煮至剩七分。不拘時間溫服。

藿香正氣散,用來治療因傷寒引起的頭痛、怕冷發熱,或是感受濕氣導致的霍亂、嘔吐、腹瀉。經常服用可以去除山嵐瘴氣、夏季暑熱引起的嘔吐腹瀉、腿部抽筋。如果加入香薷、扁豆、黃連,則稱為藿薷湯。

藥方組成: 大腹皮、白芷、茯苓、蘇葉、藿香(各三兩),厚朴、白朮、陳皮(去白)、苦梗、半夏(各二兩),炙甘草(一兩)

製作方法: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一同煎煮,趁熱服用。 四君子湯(請參考虛勞篇的內容)

養正丹(請參考氣篇的內容)

青州白丸子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,用來治療男女手腳癱瘓、因風痰阻塞導致的嘔吐痰沫,以及小兒驚風、婦女血風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 半夏(生的,七兩,用水浸泡清洗),南星(生的,三兩),白附子(生的,二兩),川烏(生的,半兩,去皮臍)

製作方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生絹布袋裝好,放入井花水中來回晃動,如果粉末沒有出來,再用手揉搓,有殘渣再研磨,放入絹布袋繼續晃動,直到粉末完全出來。將粉末放入瓷盆中,白天曬太陽,晚上露天放置,到早上將舊水倒掉,再用井水攪拌,繼續曬太陽,第二天早上再換新水,如此反覆,春天五天,夏天三天,秋天七天,冬天十天。將水倒掉後曬乾,使藥粉像玉片一樣,再研磨成細粉。用糯米粉煮成粥,將藥粉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用薑湯送服二十丸,不限時間。如果治療癱瘓,用溫酒送服;小兒驚風,用薄荷湯送服三到五丸。

碧霞丹,用來治療突然發生的急性中風,症狀包括頭暈、僵硬倒地、痰液堵塞、神志不清、牙關緊閉、眼睛上翻,以及各種癲癇病,表現為痰液增多、抽搐、小便失禁。

藥方組成: 石綠(研磨九次使之飛散,十兩),附子尖、烏頭尖、蠍子尾巴(各七十個)

製作方法: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與石綠混合均勻,用麵糊做成丸子,如雞頭大小。每次服用用薄荷汁化開一丸,再加入半合酒,溫服。不久會吐出痰涎,然後根據情況進行後續治療。如果牙關緊閉,撬開牙齒灌服,效果迅速。

[口噤]

稀涎散,用來治療中風導致失語、牙關緊閉,以及單雙鵝喉瘡等疾病。

藥方組成: 江子仁(六粒,每粒分開兩半),牙皂(三錢,切片),明礬(一兩)

製作方法: 先將明礬化開,再加入江子仁和牙皂攪拌均勻,等明礬乾枯後研磨成粉末。每次用三分吹入患處,各種疾病都可治癒。如果痰液過多,用五分燈芯草湯送服,喉嚨中的痰向上湧出的話,就會吐出來,在膈膜之間的痰就會向下排出。

凡是中風導致口不能張開,用白鹽梅擦拭牙齒,就可以張開。

[口眼歪斜]

清陽湯(出自李東垣),用來治療口眼歪斜、面頰緊繃,同時伴有胃火旺盛、汗不出、小便頻繁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 黃耆、當歸身、升麻(各二錢),葛根(一錢半),炙甘草、紅花、黃柏(用酒泡製)、桂枝(各一錢),蘇木、生甘草(各五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