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10)
第一冊 (10)
1. 中風
㕮咀,作一服,酒三盞,煎至一盞三分,去滓稍熱,食前服訖,以火熨摩緊急處即愈。夫口喎筋急者,是筋脈血絡中大寒,此藥少代燔針劫刺,破惡血以去凝結,內泄衝脈之火熾。
秦艽升麻湯(《寶鑑》),治中風手足陽明經,口眼喎斜,四肢拘急,惡風寒。
升麻,葛根,甘草(炙),芍藥,人參(各半兩),秦艽,白芷,防風,桂枝(各三錢)
每服一兩,水二盞,連須蔥根白三莖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,食後。服藥畢,避風寒臥,得微汗出則止。
〔半身不遂〕
順風勻氣散(《良方》),治中風中氣,半身不遂,口眼喎斜,先宜服此。
白朮(四錢),人參,天麻(各一錢),沉香,白芷,紫蘇,木瓜,青皮,甘草(炙。各半錢),烏藥(三錢)
分作二帖,每帖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八分,溫服,二滓並煎。風氣腰痛,亦宜服之。
虎骨散(《簡易》),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瘦,為偏枯,忌用麻黃髮汗,枯津液,惟此方潤筋去風。
當歸(二兩),赤芍藥,續斷,白朮,藁本,虎骨(各一兩),烏蛇肉(半兩)
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溫酒調下。骨中煩疼加生地黃一兩,臟寒自利加天雄半兩。
虎脛骨酒(《濟生》),治中風偏枯不隨,一切諸風攣拳。
石斛(去根),石楠葉,防風,虎脛骨(酥炙),當歸,茵芋葉,杜仲(炒),川牛膝,芎藭,狗脊(燎去毛),川續斷,巴戟(去心。各一兩)
上銼如豆,囊藥,以酒一斗,漬十日,每熱服一盞,無時。
黃耆酒,治風濕痹,身體痹麻,皮膚瘙癢,筋脈拘攣,言語謇澀,手足不遂,時覺不仁。(見著痹。)
治半身不遂,口眼喎斜,頭目眩暈,痰火熾盛,筋骨時疼。此乃原於血虛血熱,挾痰挾火,經絡肌表之間,先已有其病根,後因感冒風寒,或過嗜醇酒膏粱而助痰火,或惱怒而逆肝氣,遂有此半身不遂之證。其在於經絡肌表筋骨之間,尚未入臟腑,並以此方治之。蓋此方有補血活血之功不致於滯,有健脾燥濕消痰之能不致於燥,又清熱運動疏風,開經絡,通腠理,內固根本,外散病邪,王道劑也,多服見功。
白朮,川芎(各一錢半),南星,半夏,芍藥,茯苓,天麻(各一錢),川當歸,生地黃,熟地黃,牛膝,酸棗仁,黃芩,橘紅(各八分),羌活,防風,桂(各六分),紅花,甘草(炙,各四分),黃柏(三分)
水煎,入竹瀝、薑汁,侵晨服。
〔失音不語〕
地黃飲子(《宣明》),治舌喑不能言,足廢不能用,腎虛弱,其氣厥不至舌下。
熟地黃,巴戟(去心),山茱萸(去核),肉蓯蓉(酒浸焙),石斛,附子(炮),五味子,白茯苓,菖蒲,遠志(去心),官桂,麥門冬(去心。各等分銼)
白話文:
中風
把藥材嚼碎,當作一服藥,用三杯酒煎煮到剩一杯三分,去除藥渣稍微加熱,在飯前喝完,然後用火熱的熨斗在感覺緊繃的地方按摩,很快就會好。口歪眼斜、筋脈緊繃,這是因為筋脈血絡中寒氣太重,這個藥可以代替燒針和強刺,來破除惡血、去除凝結,向內宣洩衝脈的旺盛火氣。
秦艽升麻湯(出自《寶鑑》),治療中風侵犯手足陽明經,導致口眼歪斜、四肢拘攣緊迫、怕風怕冷。
藥材包括:升麻、葛根、炙甘草、芍藥、人參(各半兩)、秦艽、白芷、防風、桂枝(各三錢)。
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兩碗,加上帶須的蔥根白三段,煎煮到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稍微加熱服用,在飯後。服藥後要避開風寒,躺下休息,微微出汗就可以停止服藥。
半身不遂
順風勻氣散(出自《良方》),治療中風侵犯氣,導致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,應該先服用這個藥。
藥材包括:白朮(四錢)、人參、天麻(各一錢)、沉香、白芷、紫蘇、木瓜、青皮、炙甘草(各半錢)、烏藥(三錢)。
分成兩帖,每帖用水兩碗,加上生薑三片,煎煮到剩八分,溫熱服用,藥渣可以一起煎煮第二次。風氣導致的腰痛,也適合服用此藥。
虎骨散(出自《簡易》),治療半身不遂、肌肉乾瘦,屬於偏枯的症狀,忌用麻黃發汗,因為會耗損津液。這個方子可以潤滑筋骨、去除風邪。
藥材包括:當歸(二兩)、赤芍藥、續斷、白朮、藁本、虎骨(各一兩)、烏蛇肉(半兩)。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溫酒送服。骨頭裡煩熱疼痛,可以加生地黃一兩;如果腸胃虛寒導致腹瀉,可以加天雄半兩。
虎脛骨酒(出自《濟生》),治療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、肢體活動不靈活、各種風邪引起的肌肉攣縮。
藥材包括:石斛(去除根部)、石楠葉、防風、虎脛骨(用酥油炙烤)、當歸、茵芋葉、杜仲(炒過)、川牛膝、芎藭、狗脊(燒去毛)、川續斷、巴戟(去除心)。(各一兩)
將藥材切成豆子大小,裝入藥袋,用一斗酒浸泡十天,每次溫熱服用一盞,不限時間。
黃耆酒,治療風濕痹症,身體麻木、皮膚搔癢、筋脈拘攣、說話不清楚、手腳不靈活,時常感覺麻木。(詳見痹症。)
治療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頭暈目眩、痰火旺盛、筋骨時常疼痛。這是因為身體原本就存在血虛血熱,夾雜痰液和火氣,病根在經絡肌膚之間。後來因為感冒風寒,或過度飲酒、吃肥膩食物,助長了痰火,或是因為生氣導致肝氣逆亂,就出現了半身不遂的症狀。這種病還在經絡肌膚筋骨之間,尚未侵入臟腑,所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這個方子可以補血活血,但不會造成停滯;可以健脾燥濕、化痰,但不會過於乾燥。同時還能清熱疏風,開通經絡、疏通毛孔,內在穩固根本,外在驅散邪氣,是兼顧全面治療的方劑,多服用就會見效。
藥材包括:白朮、川芎(各一錢半)、南星、半夏、芍藥、茯苓、天麻(各一錢)、川當歸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牛膝、酸棗仁、黃芩、橘紅(各八分)、羌活、防風、桂枝(各六分)、紅花、炙甘草(各四分)、黃柏(三分)。
用水煎煮,加入竹瀝、薑汁,早晨服用。
失音不語
地黃飲子(出自《宣明》),治療舌頭麻木不能說話、腳廢用不了,是腎虛導致氣血不能到達舌下。
藥材包括:熟地黃、巴戟(去除心)、山茱萸(去除核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烘乾)、石斛、附子(炮製過)、五味子、白茯苓、菖蒲、遠志(去除心)、官桂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。(各等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