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10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10)

1. 發熱

三黃丸(東垣),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。上焦有熱,攻衝眼目赤腫,頭項腫痛,口舌生瘡;中焦有熱,心膈煩躁,飲食不美;下焦有熱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。五臟俱熱,即生癰癤瘡痍。及治五般痔疾,肛門腫痛,或下鮮血。

黃連(淨),黃芩(淨),大黃(各十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熟水吞下。視臟腑虛實加減。小兒積熱亦宜服。(一方,用腦、麝為衣,丸如豆大,夜間噙化一二丸,亦好。)

白話文:

東垣的「三黃丸」用於治療男性女性三焦積熱。上焦有熱,會導致眼睛紅腫、頭頸疼痛、口舌生瘡;中焦有熱,則心胸煩躁、食慾不佳;下焦有熱,則小便赤澀、大便秘結。五臟俱熱,容易生長癰疽、瘡癤、痍疹。此丸也能治療五種痔瘡,症狀包括肛門腫痛或排出鮮血。配方為黃連、黃芩、大黃各十兩,研為細末,以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溫水送服,可根據臟腑虛實加減用量。小兒積熱也適用此丸。另有一方,用腦麝做丸衣,做成豆大小的丸藥,夜間含化一兩丸,效果也不錯。

瀉白散(錢氏)

桑白皮(炒黃),地骨皮(各一兩),甘草(炒,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粳米百粒煎,食後服。易老加黃連。(海藏云:治肺熱傳骨蒸熱,自宜用此以直瀉之。用山梔、黃芩方能瀉肺,但當以氣血分之。)

涼膈散,治大人小兒積熱,煩躁多渴,面熱唇焦,咽燥舌腫喉閉,目赤鼻衄,頷頰結硬,口舌生瘡,譫語狂妄,腸胃燥澀,便溺閉結,睡臥不安,一切風壅。

白話文:

泻白散由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组成,用于治疗肺热传骨蒸热,效果显著。凉膈散则用于治疗大人小孩积热,包括烦躁多渴、面热唇焦、咽燥舌肿喉闭、目赤鼻衄、頷頰結硬、口舌生瘡、譫語狂妄、肠胃燥涩、便溺闭结、睡臥不安等多种症状。

梔子仁,連翹,薄荷,黃芩,甘草(各一兩半),大黃,芒硝(各半兩)

上為粗末,每一兩,水二盞,竹葉七片,煎至一盞,去滓,入蜜少許,食後服,加姜煎亦得。去六經熱,減大黃、芒硝,加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防風。治肺經邪熱,咳嗽有痰,加半夏。涼膈與四物各半服,能益血泄熱,名雙和散。錢氏去連翹,加藿香、石膏,為瀉黃散。(《寶鑑》連翹四兩,硝、黃各二兩,余各一兩。)

白話文:

將梔子仁、連翹、薄荷、黃芩、甘草(各一兩半)、大黃、芒硝(各半兩)研成粗末,每取一兩,用水兩盞,加入七片竹葉,煎煮至一盞,去渣,加入少許蜂蜜,飯後服用,也可以加薑煎煮。此方可以去除六經熱症,若要減輕大黃、芒硝的寒涼之性,可以加入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防風。若要治療肺經邪熱,咳嗽有痰,可以加半夏。與四物湯等量服用,可以益血泄熱,稱為雙和散。錢氏方去連翹,加藿香、石膏,稱為瀉黃散。(《本草綱目》記載連翹四兩,芒硝、黃芩各二兩,其他藥各一兩。)

《本事方》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,煩躁多渴,唇裂喉閉,目赤,鼻頷結硬,口舌生瘡。陽明證傷寒,發狂見鬼譫語,大小便閉。一切風壅,並皆治之。

山梔仁,甘草,赤芍藥(各一兩),大黃,朴硝,連翹,薄荷葉,乾葛(各二兩)

上為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竹葉七片,蜜三匙,同煎至七分,去滓,食後服。唯陽明證傷寒忌下。(此藥《局方》亦載。緣味數與用藥大段不同,予侄婦忽患熱病欲死,付之一服立效,後來累服驗,幸毋忽。)

白虎湯(仲景)

白話文:

這方子是用來治療成人和小孩的五臟積熱,症狀包括煩躁、口渴、嘴唇裂開、喉嚨閉塞、眼睛紅腫、鼻樑硬塊、嘴巴和舌頭長瘡。也適用於陽明證傷寒導致的發狂、胡言亂語、大小便不通,以及各種風寒引起的阻塞。

藥材包括山梔仁、甘草、赤芍藥(各一兩)、大黃、朴硝、連翹、薄荷葉、乾葛(各二兩)。

將這些藥材混合成散劑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加入七片竹葉和三匙蜜,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飯後服用。但陽明證傷寒忌服此藥。

這個方子也收錄在《局方》中,但藥材的比例和使用方法略有不同。我侄婦曾經患上熱病,病危之際,我給她服用此方,立刻見效。後來她多次服用,驗證了藥效。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忽略這個方子。

另外,仲景的《白虎湯》也可以參考。

知母(六兩),石膏(一斤,碎),甘草(二兩),粳米(六合)

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,湯成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地骨皮散(錢氏),治壯熱作渴。

地骨皮,茯苓,甘草,柴胡,半夏,人參,知母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一二錢,水煎。

瀉心湯(錢氏)

黃連一兩,去須,為極細末,每服一字至半錢、一錢,臨臥溫水調下。(海藏云:易老單方瀉心湯出於此,乃實邪也,實則瀉其子。)

白話文:

知母六兩、石膏一斤(要碎)、甘草二兩、粳米六合,用一斗水煮米至熟,湯熬好後去渣,溫溫地喝一升,一天喝三次。這個方子叫做地骨皮散,是錢氏醫家傳下來的,用來治療發高燒口渴的症狀。

地骨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半夏、人參、知母各取等量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兩錢,用水煎服。

瀉心湯也是錢氏醫家傳下來的,用黃連一兩,去鬚,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一字到半錢或一錢,睡前用溫水調服。據海藏記載,易老單方中的瀉心湯就是從這裡傳承下來的,專治實邪,實邪則瀉其子。

導赤散(錢氏,丹溪云:導赤散正小腸藥也。)

生地黃,木通,甘草(各等分)

上同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入竹葉七片,同煎至五分,食後溫服。(一本用黃芩,不用甘草。)

硃砂安神丸(見虛煩。)

錢氏安神丸

麥門冬(去心,焙),馬牙硝,白茯苓,乾山藥,寒水石(研),甘草(各半兩),硃砂(一兩,研),龍腦(一字,研)

白話文:

導赤散是針對小腸的藥方,由生地黃、木通、甘草等分組成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水加七片竹葉同煎至五分,飯後溫服。也有一種配方是用黃芩代替甘草。硃砂安神丸則是用來治療虛煩,由麥門冬、馬牙硝、白茯苓、乾山藥、寒水石、甘草、硃砂、龍腦等組成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實大。每服半丸,砂糖水化下,無時。

千金地黃丸(《本事》),治心熱。

黃連(四兩,為末),生地黃(半斤,研取汁,連滓拌黃連末,和勻,曬乾用)

上再為細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門冬湯下三十丸。

門冬丸,治心經有熱。

麥門冬(一兩,去心),黃連(半兩)

上為細末,蜜丸如桐子大。食後熟水下三十丸。

清心丸(海藏),治熱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,大小如雞頭實。每次服用半丸,用砂糖水送服,沒有時間限制。這是治療心熱的千金地黃丸。

將黃連研磨成細粉,生地黃研磨取汁,與黃連粉混合均勻,曬乾備用。再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,大小如桐子。用門冬湯送服三十丸。這是治療心經有熱的門冬丸。

將麥門冬去心,與黃連一起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丸狀,大小如桐子。飯後用溫水送服三十丸。這是治療熱症的清心丸。

黃柏(二兩,生用),麥門冬(去心),黃連(各一兩),龍腦(一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臨臥門冬酒下,或薄荷湯亦得。

黃連清膈丸(東垣),治心肺間有熱,及經中熱。

麥門冬(去心,一兩),黃連(去蘆,五錢),鼠尾,黃芩(淨銼,三錢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溫水送下,無時。

硃砂涼膈丸(東垣),治上焦虛熱,肺脘咽膈有氣如煙搶上。

白話文:

黃柏二兩,生用,麥門冬去心,黃連各一兩,龍腦一錢,混合研磨成粉,用煉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丸,睡前用門冬酒送服,或用薄荷湯也行。此方名為黃連清膈丸,出自東垣,用於治療心肺之間有熱,以及經絡中的熱。

另外,麥門冬去心一兩,黃連去蘆五錢,鼠尾,黃芩淨銼三錢,混合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做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溫水送服,不限時間。此方名為硃砂涼膈丸,出自東垣,用於治療上焦虛熱,肺脘咽膈有氣如煙向上衝的症狀。

黃連,山梔子(各一兩),人參,茯苓(各五錢),硃砂(三錢,另研),腦子(五分,另研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熟水送下五七丸,日進三服,食後。

火府丹(見淋。)

瀉黃散(錢氏)

藿香(七錢),山梔仁(一兩),石膏(半兩),甘草(二兩),防風(四兩)

上銼,同蜜酒微炒香,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清汁飲。(海藏云:此劑瀉肺熱。)

謂胃承氣湯(仲景)

白話文:

將黃連、山梔子各一兩,人參、茯苓各五錢,硃砂三錢研磨,腦子五分研磨,混合研成細末,用煉蜜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以硃砂包衣。每次服用五至七丸,用溫水送服,每天三次,飯後服用。此方主治淋症。

另外,錢氏也有用藿香七錢,山梔子仁一兩,石膏半兩,甘草二兩,防風四兩,混合研磨,用蜜酒稍微炒香,再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汁液清澈後飲用。海藏云:此方主治肺熱。

仲景則認為,以上兩種方劑都屬於胃承氣湯的範疇。

大黃(去皮,酒浸,四兩),甘草(炙,二兩),芒硝(半升)

上三味,㕮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內芒硝,更上火微煮令沸,少少溫服。

人參黃耆散(見嗽血。),補中益氣湯(見勞倦。),瀉青丸(見中風。),柴胡飲子(見虛勞。),當歸龍薈丸(見脅痛。)

回金丸(丹溪),伐肝經火,亦審虛實用之。

黃連(六兩),吳茱萸(一兩)

白話文:

取大黃四兩,去皮,浸泡在酒中,甘草二兩,炙烤,芒硝半升。將這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三升煎煮,煮至一升,過濾去渣,加入芒硝,再次用微火煮沸,稍稍溫熱後服用。

此方出自丹溪先生,用於治療肝經火旺,但需根據患者虛實情況決定是否使用。另外,需要準備黃連六兩,吳茱萸一兩。

上為末,粥丸。

佐金丸,佐肺金以伐肝木之邪。

片芩(六兩),吳茱萸(湯洗三次,一兩)

上為末,粥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白朮、陳皮煎湯下。

六味地黃丸(見虛勞。)

四順飲子(一名清涼散)

大黃(蒸),甘草(炙),當歸(酒洗),芍藥(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用水一盞半,薄荷十葉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將片芩六兩、吳茱萸(先以湯水洗三次,取一兩)研磨成粉末,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粒,用白朮、陳皮煎湯送服。如果患者屬於虛勞體質,可服用六味地黃丸。另外,還可以用大黃(蒸)、甘草(炙)、當歸(酒洗)、芍藥(等分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和十片薄荷一同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此方又名清涼散。

桃仁承氣湯(見蓄血。)

桔梗湯(海藏)

桔梗,連翹,山梔子,薄荷,黃芩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竹葉白水煎,溫服。汗之熱服,春倍加防風羌活,夏倍加黃芩、知母,季夏淫雨倍加羌活,秋加桂五錢,冬加桂一兩,亦可以意消息,隨證加減而用之。

清神散(《和劑》),消風壅,化痰涎,治頭目眩,面熱。

檀香(銼),人參(去蘆),羌活(去苗),防風(去蘆,各一兩),薄荷(去土),甘草,荊芥穗(各二兩),石膏(研,四兩),細辛(去苗,焙,五錢)

白話文:

桃仁承氣湯可用於治療蓄血。

桔梗湯由桔梗、連翹、山梔子、薄荷、黃芩、甘草等分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以竹葉白水煎煮後溫服。若發汗則熱服,春季需增加防風和羌活的用量,夏季需增加黃芩和知母的用量,夏季末雨季需增加羌活的用量,秋季需添加桂枝五錢,冬季需添加桂枝一兩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,隨證加減使用。

清神散出自《和劑》,能夠消風壅、化痰涎,治療頭目眩暈、面部發熱等症狀。由檀香、人參、羌活、防風、薄荷、甘草、荊芥穗、石膏、細辛等藥材組成。

上為末,沸湯點服二錢,或入茶末點服。此方虛熱可用。

龍腦飲子(《和劑》),治蘊積邪熱,咽喉腫痛,眼赤口瘡,心煩鼻衄。(上中二焦藥也。)

砂仁,栝蔞根(各三兩),藿香葉(二兩四錢),石膏(四兩),甘草(蜜炙十六兩),梔子(微炒,十二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至三錢,新汲水入蜜調下。

龍腦雞蘇丸,治上焦熱,除煩解勞,去肺熱咳衄,血熱驚悸,脾胃熱口甘吐血,肝膽熱泣出口苦,腎熱神志不定,上而酒毒膈熱消渴,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沸水沖服兩錢,或加入茶末一起服用。此方適合治療虛熱。

龍腦飲子出自《和劑》,主治積聚的邪熱,以及咽喉腫痛、眼赤口瘡、心煩、鼻衄等症狀。此方屬於治療上中二焦的藥物。

方劑組成:砂仁、栝蔞根各三兩,藿香葉二兩四錢,石膏四兩,甘草(蜜炙)十六兩,梔子(微炒)十二兩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至三錢,用新汲取的清水加入蜂蜜調服。

龍腦雞蘇丸主治上焦熱,可除煩解勞,去肺熱咳衄,血熱驚悸,脾胃熱口甘吐血,肝膽熱泣出口苦,腎熱神志不定,上可治療酒毒膈熱消渴,下可治療血滯五淋血崩等疾病。

薄荷(一斤),麥門冬(去心,二兩),甘草(一兩半),生地黃(六兩,另末),黃連(一兩),黃耆,新蒲黃(炒),阿膠(炒),人參(各二兩,以上俱末),木通(二兩),銀柴胡(二兩,銼,同木通沸湯浸一日夜,絞取汁)

上為細末,好蜜二斤,先煎一兩沸,然後下生地黃末,不住手攪,時加木通、柴胡汁,慢火熬膏,勿令火緊,膏成然後加前藥末和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白湯下。虛勞虛煩梔子湯下,肺熱黃芩湯下,心熱悸動恍惚人參湯下,吐、咳、唾、衄四血去心麥門冬湯下。肝熱防風湯下,腎熱黃柏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薄荷一斤、去心的麥門冬二兩、甘草一兩半、生地黃六兩磨成粉末,黃連一兩、黃耆、炒過的蒲黃、炒過的阿膠、人參各二兩也磨成粉末,木通二兩、銀柴胡二兩銼碎,與木通一起用沸水浸泡一晝夜,取汁備用。

將所有藥材粉末混合,用二斤好蜜先煎一兩,沸騰後加入生地黃粉末,不停攪拌,慢慢加入木通、柴胡汁,小火熬製成膏狀,注意不要讓火太大。膏狀成型後,加入之前混合的藥粉,搓成豌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白水送服。

虛勞虛煩者用梔子湯送服,肺熱者用黃芩湯送服,心熱悸動恍惚者用人參湯送服,吐、咳、唾、衄四血者去心麥門冬湯送服,肝熱者用防風湯送服,腎熱者用黃柏湯送服。

以上並食後臨臥服。治五淋及婦人漏下車前子湯下,痰嗽者生薑湯下,莖中痛者蒲黃、滑石,水一盅調下,氣逆橘皮湯下,室女虛勞,寒熱潮作,柴胡、人參湯下。

洗心散,治心肺積熱,風壅上攻,頭目昏痛,肩背拘急,肢節煩疼,口苦唇焦,咽喉腫痛,痰涎壅滯,涕唾稠黏,小便赤澀,大便秘滯。

白朮(一兩半),麻黃,當歸,荊芥,芍藥,甘草,大黃(各六兩)

白話文:

服用上述藥方後,如果出現小便不利的情況,或是婦女有白帶過多的問題,就服用車前子湯;如果出現痰咳,就服用生薑湯;如果出現尿道疼痛,就用蒲黃和滑石,加水一盅調服;如果出現氣逆,就服用橘皮湯;如果年輕女子出現虛勞、寒熱交替的症狀,就服用柴胡人參湯。

洗心散可以用來治療心肺積熱,風邪上攻導致頭昏目眩、肩背僵硬、四肢酸痛、口苦唇乾、咽喉腫痛、痰多黏稠、小便赤澀、便秘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白朮(一兩半)、麻黃、當歸、荊芥、芍藥、甘草、大黃(各六兩)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生薑、薄荷少許,同煎至七分,溫服。

瀉脾散,即瀉黃散。

貫眾散(《寶鑑》),解一切諸熱毒,或中食毒、酒毒、藥毒,並皆治之。

黃連,貫眾,甘草,駱駝蓬(各三錢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冷水調下。

大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。),立效散,八正散,石韋散(俱見淋。),三才封髓丹(見虛勞。),滋腎丸(見小便不通。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一盞水,加入生薑和少許薄荷,一起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。

瀉脾散,也就是瀉黃散。

貫眾散能解一切熱毒,無論是食物中毒、酒毒、藥毒,都能治療。

黃連、貫眾、甘草、駱駝蓬各三錢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冷水調服。

大承氣湯用於治療大便不通,立效散、八正散、石韋散用於治療淋症,三才封髓丹用於治療虛勞,滋腎丸用於治療小便不通。

黃連解毒湯(仲景)

黃連(七錢半),黃柏,梔子(各半兩),黃芩(一兩)

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,未知再服。

雄黃解毒丸(見咽喉。),妙香丸(疏決腸胃,制伏木火。見癇。),木香金鈴散(見喘。)

大黃散(《保命》),治上焦熱而煩,不能臥睡。

山梔仁,大黃,鬱金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黃連解毒湯是仲景方,由黃連、黃柏、梔子、黃芩組成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另外還有雄黃解毒丸、妙香丸、木香金鈴散等方劑,以及大黃散,可用於治療上焦熱而煩躁失眠。大黃散由山梔仁、大黃、鬱金、甘草組成。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,微利則已。

錢氏地黃丸(即六味地黃丸。)

柴胡升陽湯(東垣)

柴胡,升麻,葛根,獨活,羌活(各半兩),防風(二錢半),甘草(生二錢,炙二錢),人參,白芍藥(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半兩,水三大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。忌冷物冰水月餘。

火鬱湯(東垣)

白話文:

上面列出的藥材,每次服用五錢,用清水煎煮至溫熱服用,稍微瀉下即可。

錢氏地黃丸(也就是六味地黃丸)。

柴胡升陽湯(東垣所創)

柴胡、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(各半兩)、防風(二錢半)、甘草(生二錢,炙二錢)、人參、白芍(各半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兩,用三碗水煎煮至一碗,去渣,稍熱服用。忌食冷物冰水,持續一個多月。

火鬱湯(東垣所創)

升麻,葛根,白芍藥,柴胡根(各一兩),炙甘草,防風(各五錢)

上㕮咀,每服三四錢,水二大盞,入連須蔥白三寸,去滓,稍熱服。

三物黃芩湯(見虛煩。),十全大補湯(見虛勞。)

瀉血湯(東垣)

生地黃(酒洗,炒),熟地黃,蒲黃,丹參(酒炒),當歸(酒洗),漢防己(酒洗,炒),柴胡(去蘆),甘草梢(炙),羌活(以上各一兩),桃仁(湯浸,去皮,三錢)

白話文:

取升麻、葛根、白芍藥、柴胡根各一兩,炙甘草、防風各五錢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三到四錢,用兩大碗水煎煮,加入三寸長的蔥白,去渣,稍熱服用。 如果出現虛煩,可以服用三物黃芩湯;如果出現虛勞,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。

此外,東垣醫家還有另一種方子叫做瀉血湯,需要準備酒洗炒過的生地黃、熟地黃,以及蒲黃、酒炒過的丹參、酒洗過的當歸、酒洗炒過的漢防己、去蘆的柴胡、炙甘草梢、羌活各一兩,以及湯浸去皮的桃仁三錢。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一盞,去渣,空心溫服。

退熱湯(東垣),治表中虛熱,或遇夜則甚。

黃耆(一錢),柴胡(七分),生甘草,黃連(酒製),黃芩,芍藥,地骨皮,生地黃(去血熱),蒼朮(各五分),當歸身,升麻(各三分)
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食遠溫服。

參蘇飲(《易簡》),治感冒發熱頭疼,或因痰飲凝積發以為熱,並宜服之。若感冒發熱,亦如服養胃湯法,以被蓋臥,連進數服,微汗即愈。尚有餘熱,更徐徐服之,自然平治。因痰飲發熱,但連日頻進此藥,以熱退為期,不可預止。雖有前胡、乾葛,但能解肌耳。既有枳殼、橘紅輩,自能寬中快膈,不致傷脾。兼大治中脘痞滿,嘔逆噁心,開胃進食,無以逾此,毋以性涼為疑。一切發熱,皆能取效,不必拘其所因也。小兒室女,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煎煮成一盞,去除藥渣,空腹溫熱服用。

這個方劑名為退熱湯,出自東垣醫書,主要用於治療表虛里熱,或者夜間加重者。

方劑組成包括黃耆一錢,柴胡七分,生甘草,酒製黃連,黃芩,芍藥,地骨皮,生地黃(去除血熱),蒼朮各五分,當歸身,升麻各三分。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量製成一劑,用兩盞水煎煮成一盞,去除藥渣,飯後溫熱服用。

這個方劑名為參蘇飲,出自《易簡》醫書,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,或者因痰飲凝積而發熱者。若感冒發熱,可以仿照養胃湯的服用方法,蓋好被子臥床,連續服用幾劑,微出汗即可痊癒。若仍有餘熱,可以慢慢服用,自然會恢復健康。若因痰飲發熱,則需連續服用此藥,直到退熱為止,不可提前停止。雖然含有前胡、乾葛,但只能解表。由於含有枳殼、橘紅等藥材,能夠寬中快膈,不傷脾胃。同時,此方還能治療中脘痞滿、嘔逆噁心等症狀,開胃進食,沒有比它更有效的藥物了,不要因為它性涼而有所疑慮。一切發熱症狀都能服用此方,不必拘泥於病因。小孩和婦女也都可以服用。

乾葛(洗),前胡(去苗),半夏(湯洗七次,薑汁製炒),人參,茯苓(去皮。各七分半),木香,紫蘇葉,枳殼(去瓤,麩炒),桔梗(去蘆),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。各五分)

水一盞半,姜七片,棗一枚,煎六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(《易簡方》不用木香,只十味。)

附:,紫雪《和劑》),療腳氣毒遍內外,煩熱不解,口中生瘡,狂易叫走,瘴疫毒癘,卒死溫瘧,五屍五疰,心腹諸疾,療刺切痛,及解諸熱藥毒發,邪熱卒黃等,並解蠱毒鬼魅野道熱毒,又治小兒驚癇百病。

白話文:

取乾葛洗淨,前胡去苗,半夏用湯洗七次後,以薑汁炒製;再取人參、茯苓去皮,木香、紫蘇葉、枳殼去瓤並麩炒,桔梗去蘆,甘草炙,陳皮去白,以上各藥材各取七分半;另取木香、陳皮各五分。將所有藥材與一盞半水、七片薑、一枚棗一同煎煮,煎至藥汁剩六分時,去渣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(《易簡方》中不使用木香,只使用十味藥材。)

此方可治療腳氣毒遍內外、煩熱不解、口中生瘡、狂易叫走、瘴疫毒癘、卒死溫瘧、五屍五疰、心腹諸疾、刺切痛,以及解諸熱藥毒發、邪熱卒黃等症狀,並可解蠱毒鬼魅野道熱毒,也能治療小兒驚癇百病。

黃金(一百兩),石膏,寒水石,磁石,滑石

以上四味各三斤,搗碎,水一斛,煮至四斗,去滓,入下項:

犀角屑,羚羊角屑,青木香(搗碎),沉香(搗碎,各五兩),玄參(洗,焙,搗碎),升麻(各一斤),甘草(銼,炒,八兩),丁香(一兩,搗碎)

以上八味,入前藥汁中,再煮取一斗五升,去滓,入下項:

朴硝(精者十斤),硝石(四升,如闕,芒硝亦得,每升重七兩七錢半)

白話文:

取黃金一百兩、石膏、寒水石、磁石、滑石各三斤,搗碎後加入一斛水,煮至四斗,濾去渣滓。接著加入犀角屑、羚羊角屑、青木香(搗碎)、沉香(搗碎,各五兩)、玄參(洗淨,烘乾,搗碎)、升麻(各一斤)、甘草(切片,炒至微黃,八兩)、丁香(一兩,搗碎)這八味藥材,放入先前煮好的藥汁中,繼續煮至一斗五升,濾去渣滓。最後加入精製的朴硝十斤、硝石四升(若無硝石,可用芒硝代替,每升重七兩七錢半)。

以上二味,入前藥汁中,微火上煎,柳木篦攪不住手,候有七升,投在木盆中,半日欲凝,入下項:

麝香當門子(一兩二錢半,研),硃砂(飛研,三兩)

以上二味,入前藥中攪調令勻,寒之二日。

上件藥成霜雪紫色,每服一錢或二錢,用冷水調下,大人小兒臨時以意加減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面兩種藥材放入先前熬好的藥汁中,用小火慢慢煎煮,用柳木篦子攪拌,直到手都快要握不住了,等到煎出七升的藥汁,再倒入木盆中,靜置半日讓藥汁凝固,然後敷在患者的頸後。

另外準備麝香(一兩二錢半,研磨成粉),硃砂(飛研成粉,三兩)。

將這兩種藥粉加入先前調好的藥汁中,攪拌均勻,放置兩天。

藥汁最終會變成霜雪般的紫色,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,用冷水調服。大人小孩的劑量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,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