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8)

1. 虛勞

仲景大黃䗪蟲丸,結在內者,手足脈必相失,宜此方,然必兼大補劑瓊玉膏之類服之。

大黃(十分,古以二錢半為一分,當是二兩半,蒸),黃芩(二兩),甘草(三兩),桃仁(一升),杏仁(一升),地黃(十兩),芍藥(四兩),乾漆(一兩),虻蟲(一升),水蛭(百枚),蠐螬(一升),䗪蟲(半升)

白話文:

如果病症積聚在體內,導致手足脈搏消失,可以用仲景的䗪蟲丸治療,但必須同時服用瓊玉膏之類的大補劑。這方劑包含大黃(二兩半,蒸熟)、黃芩(二兩)、甘草(三兩)、桃仁(一升)、杏仁(一升)、地黃(十兩)、芍藥(四兩)、乾漆(一兩)、虻蟲(一升)、水蛭(一百枚)、蠐螬(一升)、䗪蟲(半升)。

上十二味,末之,煉蜜為丸,小豆大。酒飲服五丸。日三服。

陳大夫傳仲景百勞丸(見蓄血。)

四君子湯,治真氣虛弱,及短氣脈弱。

白朮,人參,黃耆,茯苓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食遠溫服。(一方,無黃耆,有甘草減半。加陳皮,名異功散。加陳皮、半夏,名六君子湯。)

白話文:

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好的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小豆。每次用酒送服五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

這是陳大夫傳承仲景的百勞丸方劑(見蓄血篇),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的病症。

四君子湯可用於治療真氣虛弱、呼吸短促、脈搏微弱等症狀。

方劑組成: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茯苓,各取等量。

用法: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水一盞,煎煮至七分,飯後溫服。

(另外,有一種四君子湯的變方,不放黃耆,而將甘草減半。如果加入陳皮,則稱為異功散;如果加入陳皮和半夏,則稱為六君子湯。)

四物湯,益榮衛,滋氣血。

熟地(補血。如臍下痛,非此不能除,乃通腎經之藥也。),川芎(治風,泄肝木也。如血虛頭痛,非此不能除,乃通肝經之藥。),芍藥(和血理脾。如腹中虛痛,非此不能除,乃通脾經之藥也。),當歸(如血刺痛,非此不能除,乃通腎經之藥。)

上為粗末,水煎。又春則防風四物,加防風,倍川芎。夏則黃芩四物,加黃芩,倍芍藥。秋則門冬四物,加天門冬,倍地黃。冬則桂枝四物,加桂枝,倍當歸。若血虛而腹痛,微汗而惡風,四物術桂,謂之腹痛六合。若風眩,加秦艽、羌活,調之風六合。若發熱而煩,不能睡臥,加黃連、梔子,謂之熱六合。

白話文:

四物湯可以補益人體的正氣和衛氣,滋養氣血。

熟地黃補血。如果出現臍下疼痛,只有熟地黃才能治癒,因為它是通腎經的藥物。川芎可以治療風邪,疏泄肝氣。如果血虛頭痛,只有川芎才能治癒,因為它是通肝經的藥物。芍藥可以和血調脾。如果出現腹部虛痛,只有芍藥才能治癒,因為它是通脾經的藥物。當歸可以治療血刺痛。如果出現血刺痛,只有當歸才能治癒,因為它是通腎經的藥物。
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末,用水煎服。

此外,在春季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防風,並加倍川芎的用量。夏季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黃芩,並加倍芍藥的用量。秋季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天門冬,並加倍熟地黃的用量。冬季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桂枝,並加倍當歸的用量。

如果血虛而腹痛,伴有微汗和惡風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桂枝,稱為「腹痛六合」。如果出現風眩,可以加入秦艽、羌活,稱為「風六合」。如果出現發熱煩躁,不能睡覺,可以加入黃連、梔子,稱為「熱六合」。

若中濕身沉重無力,身涼微汗,加白朮、茯苓,謂之濕六合。若氣虛弱,起則無力,尪然而倒,加厚朴陳皮,謂之氣六合。若虛寒脈微自汗,氣雖布息,便清白,加乾薑、附子,謂之寒六合。若身熱脈躁,頭昏項強者,加柴胡、黃芩。若因熱生風者,加川芎、柴胡、防風。若目赤暴發,作雲翳,疼痛不可忍,宜四物龍膽湯。

(方見眼目門。),若瘡疾,加荊芥,酒煎常服。若虛煩不得睡,加竹葉、人參。若虛熱,四物與參蘇飲相合,名補心湯主之。若煩躁大渴,加知母、石膏。若陰虛致熱與血相搏,口舌乾渴飲水,加栝蔞、麥門冬。若諸痛有濕者,宜四物與白朮相半,加天麻、茯苓、穿山甲,酒煎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濕氣重,感覺沉重無力、身體冰冷還微微出汗,就加白朮、茯苓,稱為濕六合。如果氣虛無力,一站起來就沒力氣,甚至虛弱到倒下,就加厚朴、陳皮,稱為氣六合。如果虛寒體質、脈搏微弱且自汗,雖然呼吸順暢但感覺很虛弱,就加乾薑、附子,稱為寒六合。如果身體發熱、脈搏跳動快,頭昏眼花、脖子僵硬,就加柴胡、黃芩。如果因為熱氣生風,就加川芎、柴胡、防風。如果眼睛紅腫、眼白混濁、疼痛難忍,就服用四物龍膽湯。如果患有瘡疾,就加荊芥,用酒煎服。如果虛煩難眠,就加竹葉、人參。如果虛熱體質,就將四物湯和參蘇飲混合,稱為補心湯。如果煩躁口渴,就加知母、石膏。如果陰虛導致熱氣與血氣相搏,口舌乾燥、喝水也解不了渴,就加栝蔞、麥門冬。如果各種疼痛伴隨濕氣,就將四物湯與白朮各一半,再加上天麻、茯苓、穿山甲,用酒煎服。

若四肢腫痛,不能行動,四物蒼朮各半湯主之。若嘔者,加白朮、人參、生薑。若水停心下,微吐逆者,加豬苓、茯苓、防己。若治燥結,四物與調胃承氣湯各半,為玉燭散。若臟閉澀者,加大黃、桃仁。若老人風秘,加青皮等分煎。若流濕潤燥,宜四物理中各半湯。若滑瀉者,加官桂、附子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四肢腫痛,無法行動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蒼朮各半來治療。

如果出現嘔吐症狀,則要加入白朮、人參、生薑。

如果水停滯在心下,伴隨輕微嘔逆,則需要加入豬苓、茯苓、防己。

如果治療燥熱結滯,可以用四物湯和調胃承氣湯各半,組合成玉燭散。

如果臟腑閉塞不通,則要加入大黃、桃仁。

如果老年人出現風寒便秘,則要加入青皮,各取等量煎服。

如果治療流濕潤燥,則宜用四物湯加蒼朮各半。

如果出現滑瀉的症狀,則要加入官桂、附子。

若血痢,加膠、艾煎。若腹脹,加厚朴、枳實。若虛勞氣弱,咳嗽喘滿,宜厚朴六合。四物湯四兩,厚朴薑製一兩,枳實麩炒半兩。若血氣上衝,心腹脅下滿悶,宜治氣六合。四物湯四兩,加木香、檳榔各一兩。若發寒熱者,加乾薑炒黑、牡丹皮、白芍藥、柴胡。若虛壯熱似傷寒者,加人參、柴胡。

四物與桂枝、麻黃、白虎、柴胡、理中、四逆、茱萸、承氣、涼膈等皆可作各半湯,此易老用藥大略也。四物湯加減治婦人雜病方二十六道,見婦人部。四物湯加減治妊娠傷寒方名六合湯一十五道,見傷寒部。四物湯加減調經方七道見調經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血痢,就加膠、艾一起煎煮。如果腹脹,就加厚朴和枳實。如果虛勞氣弱,咳嗽喘滿,就用厚朴六合湯:四物湯四兩,厚朴(薑製)一兩,枳實(麩炒)半兩。如果血氣上衝,心腹脅下滿悶,就用治氣六合湯:四物湯四兩,加木香、檳榔各一兩。如果發寒熱,就加乾薑(炒黑)、牡丹皮、白芍藥、柴胡。如果虛壯熱像傷寒,就加人參、柴胡。

四物湯可以和桂枝、麻黃、白虎、柴胡、理中、四逆、茱萸、承氣、涼膈等藥一起使用,比例各半。以上是常用的藥方概要。四物湯加減後,可以治療婦女各種雜病,共有二十六個方子,可以在婦科部分找到。四物湯加減後,可以治療孕婦傷寒,共有十五個方子,叫做六合湯,可以在傷寒部分找到。四物湯加減後,可以調經,共有七個方子,可以在調經部分找到。

八物湯(偶方,四物、四君子二方和合也。)

白朮,茯苓,人參,黃耆,當歸,芍藥,川芎,熟地黃

上為散,每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十全大補散,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,五勞七傷。不進飲食,久病虛損,時發潮熱,氣攻骨脊,拘急疼痛,夜夢遺精,面色痿黃,腳膝無力,喘嗽中滿,脾腎氣弱,五心煩悶,並皆治之。

肉桂,甘草,芍藥,黃耆,當歸,川芎,人參,白朮,茯苓,熟地黃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二大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至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(肉桂、芍藥、甘草,小建中湯也;黃耆與此三物,即黃耆建中湯也;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,四君子湯也;川芎、芍藥、當歸、地黃,四物湯也。以其氣血俱衰,陰陽並弱,法天地之成數,故名十全散。)

白話文:

八物湯及十全大補散 方劑解說

八物湯 (此方為四物湯與四君子湯合方。)

藥材:

  • 白朮、茯苓、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熟地黃

用法:

  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,加水兩碗,煎煮至一碗,去渣,飯後溫服。

十全大補散

功效:

  • 治療男女因虛弱所致的各種病症,例如:五勞七傷、食慾不振、久病虛損、時常發熱、氣血不足導致骨骼疼痛、夜間遺精、面色萎黃、腿腳無力、喘咳胸悶、脾腎氣虛、心煩意亂等。

藥材:

  • 肉桂、甘草、芍藥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熟地黃 (各等份)

用法:

  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兩錢,加水一碗,生薑三片,紅棗兩枚,煎煮至七分,不限時間溫服。

方劑組成分析:

  • 肉桂、芍藥、甘草,為小建中湯。
  • 黃耆加上小建中湯三味藥,即為黃耆建中湯。
  • 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,為四君子湯。
  • 川芎、芍藥、當歸、地黃,為四物湯。

命名緣由:

  • 十全大補散因其涵蓋了四物湯、四君子湯、小建中湯、黃耆建中湯的藥性,補氣血、益脾胃、溫陽補虛,功效全面,故名十全大補散,象徵天地之成數,陰陽調和,全面補益。

聖愈湯,治一切失血,或血虛煩渴躁熱,睡臥不寧,或瘡證膿水出多,五心煩熱作渴等證。

熟地黃(生者,自制),生地黃,當歸(酒拌,各一錢),人參,黃耆(炒),川芎(各二錢)

上水煎服。

金剛丸,牛膝丸,煨腎丸(並見痿。)

六味丸(一名地黃丸,一名腎氣丸),治腎經不足,發熱作渴,小便淋閉,氣壅痰嗽,頭目眩暈,眼花耳聾,咽燥舌痛,齒牙不固,腰腿痿軟,自汗盜汗,便血諸血,失音,水泛為痰,血虛發熱等證,其功不能盡述。

白話文:

「聖愈湯」可以用於治療各種失血症狀,例如血虛導致的口渴、躁熱、睡不好,或是瘡傷膿水過多,以及五心煩熱、口渴等。

配方包括熟地黃、生地黃、當歸、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

「金剛丸」、「牛膝丸」、「煨腎丸」則常用於治療痿證。

「六味丸」又名地黃丸、腎氣丸,主治腎經不足導致的發熱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、痰咳、頭昏眼花、耳聾、咽喉乾燥、牙齒鬆動、腰腿無力、自汗盜汗、便血等各種血虛症狀,以及失音、痰多、血虛發熱等。其功效非常廣泛,無法一一列舉。

熟地黃(八兩,杵膏),山茱萸肉,乾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,白茯苓,澤瀉(各三兩)

上各另為末,和地黃膏,加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食前滾湯下。

八味丸,治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以致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臍腹疼痛,夜多漩溺等證。即六味丸加肉桂、附子(各一兩)。

加減八味丸,治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發熱作渴,口舌生瘡,或牙齦潰爛,咽喉作痛,或形體憔悴,寢汗發熱,五臟齊損。即六味丸加肉桂(一兩),五味子(二兩)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八兩,搗成膏狀,山茱萸肉、乾山藥各四兩,牡丹皮、白茯苓、澤瀉各三兩。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粉末,混合地黃膏,加入煉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空腹飯前用滾水送服。

八味丸用於治療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導致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大便不成形,臍腹疼痛,夜間頻頻小便等症狀。是在六味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、附子各一兩。

加減八味丸用於治療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發熱口渴,口舌生瘡,或牙齦潰爛,咽喉疼痛,或形體消瘦,盜汗發熱,五臟俱損等症狀。是在六味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一兩,五味子二兩。

黑地黃丸(《保命》加五味子為腎氣丸),治陽盛陰衰,脾胃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,而無常色,此補氣益胃之劑也。

蒼朮(一斤,油浸),熟地黃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一兩,夏半兩,春七錢)

上為細末,棗肉丸,如梧子大。食前米飲或酒服百丸。治血虛久痔甚妙。

經云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此藥開腠理,生津液,通氣,又五味子酸以收之,此雖陽盛而不燥熱,乃是五臟虛損於內,故可益血收氣,此藥類象神品方也。

白話文:

黑地黃丸

來源: 《保命》方,加五味子後稱為腎氣丸。

功效: 治療陽盛陰衰、脾胃虛弱、房事過度導致虛損、形體消瘦無力、面色青黃無常等症狀。此藥主要功效為補氣益胃。

組成:

  • 蒼朮(一斤,用油浸泡)
  • 熟地黃(一斤)
  • 五味子(半斤)
  • 乾薑(秋冬一兩,夏季半兩,春季七錢)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棗肉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百丸,飯前用米湯或酒送服。

主治: 血虛久痔症狀。

方義: 古籍記載:「腎喜潤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」此方以蒼朮、乾薑辛溫開腠理,生津液,通氣血;用五味子酸味收斂,補腎氣。雖方中用辛溫藥,但因五味子酸味收斂,故不燥熱,適合陽盛陰衰、五臟虛損之人服用。此方藥效類比神品,療效極佳。

還少丹(《楊氏》),大補心腎脾胃,治一切虛損,神志俱耗,筋力頓衰,腰腳沉重,肢體倦怠,血氣羸乏,小便渾濁。

乾山藥,牛膝(酒浸),遠志(去心),山茱萸(去核),白茯苓(去皮),五味子,巴戟(酒浸,去心),肉蓯蓉(酒浸一宿),石菖蒲,楮實,杜仲(去粗皮,薑汁、酒拌,同炒斷絲),舶茴香(各一兩),枸杞子,熟地黃(各二兩,此據《寶鑑》所定。考楊氏原方,山藥、牛膝各一兩半,茯苓、茱萸、楮實、杜仲、五味、巴戟、蓯蓉、遠志、茴香各一兩,菖蒲、地黃、枸杞各半兩。)

白話文:

「還少丹」主治各種虛損,包括精神萎靡、體力衰退、腰腿沉重、四肢乏力、氣血不足、小便混濁等症狀。

上為細末,煉蜜同棗肉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酒或鹽湯下,日三服,食前。五日覺有力,十日精神爽,半月氣壯,二十日目明,一月夜思飲食,冬月手足常暖。久服令人身體輕健,筋骨壯盛,悅澤難老。更看體候加減,如熱加山梔子一兩,心氣不寧加麥門冬一兩,少精神加五味子一兩,陽弱加續斷一兩。常服固齒,無瘴瘧。

婦人服之,容顏悅澤,暖子宮,去一切病。

和中丸(見不能食。)

續斷湯(《濟生》,下同),治肝勞虛寒,脅痛脹滿,攣縮,煩悶,眼昏,不食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蜂蜜和棗肉混合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酒或鹽湯送服,每天三次,飯前服用。五天後就會感覺有力氣,十天後精神爽快,半個月後氣力充沛,二十天後視力清晰,一個月後食慾旺盛,即使在冬天手腳也能保持溫暖。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健壯,筋骨強健,容光煥發,延緩衰老。可以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量,例如體熱者加山梔子一兩,心神不寧者加麥門冬一兩,精神不振者加五味子一兩,陽氣虛弱者加續斷一兩。經常服用可以固齒,預防瘴氣和瘧疾。

婦女服用可以使容顏光彩照人,溫暖子宮,治療各種疾病。

此方適用於不能進食的情況。

續斷湯用於治療肝臟勞損虛寒、脅肋疼痛脹滿、肢體攣縮、心煩意亂、眼花昏沉、不思飲食等症狀。

川續斷(酒浸),川芎,當歸(酒浸,去蘆),陳皮(去白),半夏(制),乾薑(炮。各一兩),肉桂(不見火),炙甘草(各半兩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羚羊角散,治肝勞實熱,兩目赤澀,煩悶熱壅。

羚羊角(鎊),柴胡(去蘆),黃芩,當歸,決明子,羌活,赤芍藥,炙甘草(各等分)

煎服法同前續斷湯。

遠志飲子,治心勞虛寒,夢寐驚悸。

白話文:

川續斷用酒浸泡,川芎、當歸去蘆頭用酒浸泡,陳皮去除白色外皮,半夏經過炮製,乾薑炮製,每味藥各一兩,肉桂不經火炙,甘草炙過,每味藥各半兩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入五片薑,煎煮服用,時間不限。此方名為羚羊角散,用於治療肝勞實熱,眼睛紅赤澀痛,煩躁悶熱,心胸鬱結。

羚羊角磨成粉,柴胡去蘆頭,黃芩、當歸、決明子、羌活、赤芍藥、甘草炙過,各取等量。將這些藥材煎煮服用,方法與前述川續斷湯相同。此方名為遠志飲子,用於治療心勞虛寒,夢中驚悸。

遠志(去心),茯神(去木),肉桂,人參,酸棗仁(炒),黃耆,當歸(酒浸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酸棗仁湯,治心腎水火不交,精血虛耗,痰飲內蓄,怔忡恍惚,夜臥不安。

酸棗仁(泡,去皮,炒,一兩半),遠志肉,黃耆,蓮肉(去心),羅參,當歸(酒浸,焙),白茯苓茯神(各一兩),陳皮(淨),粉草(炙,各半兩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棗一枚,瓦器煎七分,日三服,臨臥一服。

黃芩湯,治心勞實熱,口瘡煩渴,小便不利。

白話文:

遠志去掉心,茯神去掉木,肉桂、人參、酸棗仁(炒)、黃耆、當歸(酒浸,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以上藥材煎服,方法同前。

此方名為酸棗仁湯,用於治療心腎水火不交,精血虛耗,痰飲內蓄,心神不安,夜間難以入睡的症狀。

酸棗仁(泡水去皮後炒,一兩半)、遠志肉、黃耆、蓮肉(去心)、羅參、當歸(酒浸,焙)、白茯苓茯神(各一兩)、陳皮(淨)、粉草(炙,各半兩)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四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三片薑、一枚棗,用瓦器煎煮至七分,一天服用三次,睡前服用一次。

黃芩湯則用於治療心力勞損導致的實熱,症狀包括口瘡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。

澤瀉,梔子仁,黃芩,麥門冬(去心),木通,生地黃,黃連,甘草(炙,各等分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白朮散,治脾寒虛勞,嘔吐不食,腹痛泄瀉,胸滿喜噫。

白朮,人參,草果仁,厚朴(制),肉豆蔻(麵裹煨熟,取出去面,用豆蔻),陳皮(淨),木香麥糵(炒,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棗一枚,煎服無時。

小甘露飲,治脾勞實熱,身體眼目悉黃,舌乾,咽喉腫痛。

白話文:

澤瀉、梔子仁、黃芩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木通、生地黃、黃連、甘草(炙,各等份)

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,加上五片薑,煎煮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
白朮散,用來治療脾寒虛勞,嘔吐不食,腹痛泄瀉,胸滿喜噫。

白朮、人參、草果仁、厚朴(制)、肉豆蔻(麵裹煨熟,取出去面,用豆蔻)、陳皮(淨)、木香、麥糵(炒,各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

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,加上五片薑、一顆棗,煎煮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
小甘露飲,用來治療脾勞實熱,身體、眼目都泛黃,舌頭乾燥,咽喉腫痛。

黃芩,升麻,茵陳,梔子仁,桔梗(炒),生地黃,石斛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同煎,溫服無時。

溫肺湯,治肺勞虛寒,心腹冷痛,胸脅逆滿,氣穿背痛,飲食即吐,虛乏不足。

人參,鍾乳粉,製半夏,肉桂(不見火),橘紅,乾薑(炮。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白話文:

黃芩、升麻、茵陳、梔子仁、桔梗(炒)、生地黃、石斛、甘草(炙,各等分)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同煎,溫服無時。此為溫肺湯,用於治療肺勞虛寒,心腹冷痛,胸脅逆滿,氣穿背痛,飲食即吐,虛乏不足。

人參、鍾乳粉、製半夏、肉桂(不見火)、橘紅、乾薑(炮,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、甘草(炙,各半兩),煎服法同前。

二母湯,治肺勞實熱,面目浮腫,咳嗽喘急,煩熱頰赤,骨節多痛,乍寒乍熱。

知母,貝母(去心膜),杏仁(去皮尖,炒),甜葶藶(炒,各半兩),製半夏,秦艽,橘紅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羊腎丸,治腎勞虛寒,面腫垢黑,腰脊引痛,屈伸不利,夢寐驚悸,小便白濁。

熟地黃(酒蒸,焙),杜仲(炒),菟絲子(酒蒸,別研),石斛(去根),黃耆,續斷(酒浸),肉桂,磁石(煅醋淬),牛膝(酒浸,去蘆),沉香(別研),五加皮(洗),山藥(炒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二母湯用於治療肺部勞累導致實熱,症狀包括面部浮腫、咳嗽喘息、煩躁發熱、臉頰發紅、骨骼關節疼痛、忽冷忽熱。方劑由知母、貝母、杏仁、甜葶藶、製半夏、秦艽、橘紅、炙甘草組成,煎服方法與之前相同。

羊腎丸用於治療腎臟勞損導致虛寒,症狀包括面部浮腫發黑、腰部及脊椎疼痛、肢體屈伸不利、夢中驚恐不安、小便混濁。方劑由熟地黃、杜仲、菟絲子、石斛、黃耆、續斷、肉桂、磁石、牛膝、沉香、五加皮、山藥組成。

上為細末,用雄羊腎兩對,以蔥、椒、酒煮爛,入少酒糊杵丸,如梧子大。每七十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地黃湯,治腎勞實熱,腹脹耳聾,常夢大水。

生地黃,赤茯苓,玄參,石菖蒲,人參,黃耆,遠志肉(甘草煮),炙甘草(各一兩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木瓜散,治筋虛極,腳手拘攣,十指甲痛,數轉筋,甚則舌卷卵縮,唇青面黑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取兩對雄羊腎,用蔥、椒、酒煮爛,加入少許酒糊,搗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
地黃湯可用於治療腎臟勞損,實熱,腹部脹滿、耳聾,經常夢到大量水。

配方:生地黃、赤茯苓、玄參、石菖蒲、人參、黃耆、遠志肉(用甘草煮)、炙甘草(各一兩)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五片薑,煎煮服用,時間不限。

木瓜散可用於治療筋骨虛弱,手腳拘攣,十指疼痛,經常抽筋,嚴重者舌頭捲縮,嘴唇青紫,面色發黑。

木瓜(去子),虎脛骨(酥炙),五加皮(洗),當歸(酒浸),桑寄生,酸棗仁(制),人參,柏子仁,黃耆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五加皮湯,治筋實極,咳則兩脅下痛,不可轉動,並腳心痛不可忍,手足爪甲青黑,四肢筋急。

羌活,羚羊角(鎊),赤芍藥,防風,五加皮(洗),秦艽,枳實(麩炒,去穰),甘草(炙,各半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茯神湯,治脈虛極,咳則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狀,甚則咽腫。

白話文:

木瓜(去籽)、虎脛骨(酥炙)、五加皮(洗)、當歸(酒浸)、桑寄生、酸棗仁(制)、人參、柏子仁、黃耆(各一兩)、炙甘草(半兩),煎服方法同前。此方名為五加皮湯,可治筋骨強硬,咳嗽時兩肋下疼痛難以轉動,腳心痛得難以忍受,手腳指甲青黑,四肢筋絡緊繃。

羌活、羚羊角(鎊)、赤芍藥、防風、五加皮(洗)、秦艽、枳實(麩炒,去籽)、甘草(炙,各半兩),煎服方法同前。此方名為茯神湯,可治脈搏虛弱,咳嗽時心痛,喉嚨有異物感,嚴重時會咽喉腫脹。

茯神(去木),人參,遠志(甘草煮,去心),通草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,桔梗(炒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麥門冬湯,治脈實極,氣衰血焦,發落好怒,唇口赤甚。

麥門冬(去心),遠志(甘草煮,去心),人參,黃芩,生地黃(洗),茯神,石膏(煅,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半夏湯,治肉虛極,體重,連肩脅不能轉,動則咳嗽,脹滿痰飲,大便不利。

白話文:

茯苓(去除木心)、人參、遠志(用甘草煮過,去除心)、通草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、黃耆、桔梗(炒過)、甘草(炙烤,各取等量)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水,加入五片薑,煎煮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
麥門冬湯用於治療脈象沉實有力,但氣虛血燥,容易發怒,唇口異常發紅的症狀。

麥門冬(去除心)、遠志(用甘草煮過,去除心)、人參、黃芩、生地黃(洗淨)、茯苓、石膏(煅燒)、甘草(炙烤,各取一兩),甘草(炙烤,取半兩)。

煎煮方法同前。

半夏湯用於治療肉體極度虛弱,身體沉重,連肩膀和肋骨都無法轉動,稍微活動就咳嗽,腹脹滿,痰多,大便不通暢的症狀。

製半夏,白朮,人參,茯苓,陳皮(淨),附子(炮),木香,肉桂,大腹皮,炙甘草(各等分)

煎服法同前。

薏苡仁散,治肉實極,肌膚淫淫如鼠走,津液開泄,或時麻痹不仁。

薏苡仁,石膏(煅),川芎,肉桂,防風,防己,羚羊角(鎊),赤芍藥,杏仁(去皮,麩炒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煎服法同前。

紫菀湯,治氣虛極,皮毛焦枯,四肢無力,喘急短氣。

紫菀茸(洗),乾薑(炮),黃耆,人參,五味子,鍾乳粉,杏仁(麩炒,去皮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製半夏、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陳皮、炮附子、木香、肉桂、大腹皮、炙甘草各等分,煎服方法與之前相同。

薏苡仁散,用於治療肌肉堅硬、皮膚瘙癢如同老鼠爬行、津液外泄、偶爾麻木不仁等症狀。

薏苡仁、煅石膏、川芎、肉桂、防風、防己、鎊羚羊角、赤芍藥、麩炒杏仁(去皮)、炙甘草各等分,煎服方法與之前相同。

紫菀湯,用於治療氣虛極度衰弱、皮膚毛髮乾燥枯萎、四肢無力、呼吸急促短氣等症狀。

洗紫菀茸、炮乾薑、黃耆、人參、五味子、鍾乳粉、麩炒杏仁(去皮)、炙甘草各等分。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棗一枚,煎服無時。

前胡湯,治氣實極,胸膈不利,咳逆短氣,嘔吐不食。

前胡,製半夏,杏仁(制炒),紫蘇子(炒),枳實(麩炒),淨陳皮,桑白皮(炙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鹿角丸,治骨虛極,面腫垢黑,脊痛不能久立,血氣衰憊,發落齒枯,甚則喜睡。

鹿角(二兩),牛膝(酒浸,焙,去蘆,一兩半)

白話文:

前胡湯用於治療氣機鬱滯、胸膈不暢、咳嗽氣喘、嘔吐不思飲食等症狀。方劑包含前胡、半夏、杏仁、紫蘇子、枳實、陳皮、桑白皮、甘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入薑五片,煎煮服用,不限時間。

鹿角丸用於治療骨骼虛弱、面容浮腫、頭髮脫落、牙齒鬆動、嗜睡等症狀。方劑包含鹿角、牛膝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玄參湯,治骨實極,面色焦枯,隱曲膀胱不通,牙齒腦髓苦痛,手足痠疼,大小便秘。

玄參,生地黃(洗),制枳殼,車前子,黃耆,當歸(酒浸),麥門冬(去心),白芍藥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磁石丸,治精虛極,體氣瘦悴,夢中走泄,後遺瀝不已,小便白濁,甚則陰痿。

磁石(二兩,煅,醋淬),肉蓯蓉(酒浸,焙),鹿茸(酒蒸),續斷(酒浸),杜仲(姜炒),赤石脂(煅),柏子仁(炒,另研),熟地黃(酒蒸,焙),山茱萸肉,菟絲子(酒蒸,另研),巴戟(去心),韭子(炒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
玄參湯用於治療骨骼堅硬,面色枯黃,膀胱閉塞不通,牙齒、腦髓疼痛,手腳酸痛,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玄參、生地黃(洗淨)、枳殼(制)、車前子、黃耆、當歸(酒浸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白芍藥(各一兩)、炙甘草(半兩)。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,水一盞,加入五片薑片,煎服,不限時間。

磁石丸用於治療精氣虛損,體質瘦弱,夢中遺精,排尿不盡,小便白濁,嚴重者會出現陽痿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磁石(二兩,煅燒後用醋浸泡)、肉蓯蓉(酒浸泡後烘乾)、鹿茸(酒蒸)、續斷(酒浸)、杜仲(薑炒)、赤石脂(煅燒)、柏子仁(炒熟後研磨)、熟地黃(酒蒸後烘乾)、山茱萸肉、菟絲子(酒蒸後研磨)、巴戟(去心)、韭子(炒,各一兩)。

上為細末,酒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,鹽酒、鹽湯任下。

石斛湯,治精實極,眼視不明,齒焦發落,通身虛熱,甚而胸中煩悶,夜夢遺精。

小草,石斛,黃耆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(洗),白茯苓,玄參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人參養榮湯(《和劑》),治脾肺俱虛,發熱惡寒,肢體瘦倦,食少作瀉等證。若氣血虛而變見諸證,勿論其病,勿論其脈,但用此湯,其病悉退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和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服用,可以用鹽酒或鹽湯送服。

石斛湯用於治療身體壯實、眼睛看不清楚、牙齒焦黃脫落、全身虛熱、甚至胸悶,晚上夢遺精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小草、石斛、黃耆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、生地黃(洗淨)、白茯苓、玄參(各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。

將藥材研磨後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,加五片薑,煎煮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
人參養榮湯(出自《和劑》),用於治療脾肺虛弱、發熱畏寒、四肢瘦弱無力、食慾不振、腹瀉等症狀。如果出現氣血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,無論病症或脈象如何,只要服用此湯,病症就會消失。

白芍藥(一錢五分),人參,陳皮,黃耆(蜜炙),桂心,當歸,白朮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熟地黃,五味子(炒,杵),茯苓(各七分半),遠志(五分,去心)

上薑、棗,水煎服。

雙和湯(《和劑》),治虛勞,養氣血。

白芍藥(七兩半),熟地黃(酒洗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當歸(去蘆,洗,酒浸,焙),川芎(各三兩),炙甘草,肉桂(不見火,各二兩二錢半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
七珍散(見不能食。)

白話文:

雙和湯,由白芍藥、人參、陳皮、黃耆、桂心、當歸、白朮、甘草、熟地黃、五味子、茯苓、遠志等藥材組成,用薑、棗水煎服,適用於治療虛勞,養氣血。

七珍散則由白芍藥、熟地黃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炙甘草、肉桂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薑、棗水煎服,適用於治療不能食用的病症。

樂令建中湯(《和劑》),治臟腑虛損,身體消瘦,潮熱自汗,將成勞瘵。此藥大能退虛熱,生血氣。

前胡,細辛(淨),黃耆(蜜塗炙),人參,桂心,橘皮(去白),當歸(洗去土),白芍藥,茯苓(去皮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,各一兩),半夏(湯洗七次,切,七錢半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四片,棗一枚,煎七分,不拘時熱服。

究原雙補丸(《簡易》),治一切虛損,五勞七傷,面目黧黑,唇口乾燥,目暗耳鳴,夜夢驚恐,四肢痠疼。

白話文:

樂令的建中湯,出自《和劑》,用於治療臟腑虛損、身體消瘦、潮熱自汗、將要發展成勞瘵的症狀。這個藥方具有很好的退虛熱、生血氣的效果。

藥方組成:前胡、細辛(淨)、黃耆(蜜塗炙)、人參、桂心、橘皮(去白)、當歸(洗去土)、白芍藥、茯苓(去皮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甘草(炙,各一兩)、半夏(湯洗七次,切,七錢半)。
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入薑四片、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

究原的雙補丸,出自《簡易》,用於治療一切虛損、五勞七傷、面色黧黑、嘴唇乾燥、目暗耳鳴、夜間夢魘驚恐、四肢酸痛等症狀。

鹿角霜(三兩),黃耆(炙),沉香,熟地黃(洗,再蒸),菟絲子(酒浸,蒸,焙),覆盆子(去枝蒂),人參(去蘆),宣木瓜,白茯苓(去皮),五味子(炒),薏苡仁(炒),肉蓯蓉(洗,酒浸),石斛(去根,炒),當歸(去蘆,酒浸),澤瀉(去土,蒸。各一兩),麝香(一錢,另研),硃砂(半兩,為衣,別研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十四味建中湯(《和劑》),治榮衛失調,氣血不足,積勞虛損,形體羸瘠,短氣嗜臥,欲成勞瘵。

白話文:

鹿角霜三兩、黃耆(炙)、沉香、熟地黃(洗後蒸)、菟絲子(酒浸後蒸、焙)、覆盆子(去枝蒂)、人參(去蘆)、宣木瓜、白茯苓(去皮)、五味子(炒)、薏苡仁(炒)、肉蓯蓉(洗後酒浸)、石斛(去根、炒)、當歸(去蘆、酒浸)、澤瀉(去土、蒸),各一兩。麝香一錢,另研;硃砂半兩,另研為衣。以上藥材研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十四味建中湯,出自《和劑》,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、榮衛失調、積勞虛損導致的形體消瘦、氣短嗜睡、身體虛弱等症狀。

當歸(酒浸,焙),白芍藥,白朮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),肉蓯蓉(酒浸),人參,川芎,肉桂,附子(炮),黃耆(炙),製半夏,熟地黃(酒蒸,焙),茯苓(各等分)

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空心溫服。

參朮膏,治中風虛弱,諸藥不應,或因用藥失宜,耗傷元氣,虛證蜂起,但用此藥,補其中氣,諸證自愈。

人參,白朮(各等分。)

上水煎稠,湯化服之。

黃耆鱉甲散(見咳嗽血。)

人參散(《本事》),治邪熱客經絡,痰嗽煩熱,頭目昏痛,盜汗倦怠,一切血熱虛勞。

白話文:

當歸用酒浸泡後烘乾,白芍藥、白朮、麥門冬去心、甘草炙烤、肉蓯蓉用酒浸泡、人參、川芎、肉桂、附子炮製、黃耆炙烤、製半夏、熟地黃用酒蒸後烘乾、茯苓,以上藥材各取等分。

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,加薑三片、棗一枚,空腹溫熱服用。

此藥方名為參朮膏,用於治療中風虛弱、服用其他藥物無效、或因用藥不當導致元氣耗損,虛證叢生等症狀。服用此藥可以補益元氣,各種症狀自然會痊癒。

人參和白朮各取等分,用水煎煮至濃稠,用湯服用。

此藥方名為黃耆鱉甲散,用於治療咳嗽咳血。

此藥方名為人參散,記載於《本事》,用於治療邪熱入侵經絡,痰嗽煩熱、頭目昏痛、盜汗倦怠、一切血熱虛勞等症狀。

黃芩(半兩),人參,白朮,茯苓,赤芍藥,半夏曲,柴胡,甘草,當歸,乾葛(各一兩)

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四片,棗二枚,煎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
《易簡》逍遙散(《元戎》),治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怔頰赤,口燥咽乾,發熱盜汗,減食嗜臥。及血熱相搏,月水不調,臍腹脹痛,寒熱如瘧。又療室女榮衛不和,痰嗽潮熱,肌膚羸瘦,漸川芎蒸。(加山梔、牡丹皮,為加味逍遙散。)

白話文:

黃芩半兩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赤芍藥、半夏曲、柴胡、甘草、當歸、乾葛各一兩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,加四片薑、兩枚紅棗,煎煮至七分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

此方名為逍遙散,出自《易簡》,又名《元戎》,主要用於治療血虛勞倦、五心煩熱、肢體疼痛、頭目昏重、心悸面紅、口乾咽燥、發熱盜汗、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。此外,還可治療血熱相搏引起的月經不調、小腹脹痛、寒熱交替,以及女性氣血不調導致的痰咳、潮熱、消瘦等症狀。若患者有上述症狀,可加山梔、牡丹皮,制成加味逍遙散。

白茯苓,白朮,當歸,白芍藥,柴胡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盅,煨生薑一塊,切片,煎至六分,去滓熱服,無時。

清骨散,專退骨蒸勞熱。

銀柴胡(一錢五分),胡黃連,秦艽,鱉甲(醋炙),地骨皮,青蒿,知母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血虛甚加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。嗽多加阿膠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

白話文:

白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藥、柴胡各一兩,甘草半兩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一塊薑片,煮至六分,去渣熱服,沒有時間限制。此方專治骨蒸勞熱。

銀柴胡一錢五分,胡黃連、秦艽、鱉甲(醋炙)、地骨皮、青蒿、知母各一錢,甘草五分,用兩碗水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若血虛嚴重,可加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。咳嗽厲害者,可加阿膠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

月水不調,治肺痿骨蒸,已成勞嗽,或寒或熱,聲嘎不出,體虛自汗,四肢怠惰。

軟柴胡(二錢),人參,鱉甲(醋炙),秦艽,當歸(酒洗),紫菀,半夏(各一錢),地骨皮(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
熱甚者加青蒿,汗多加黃耆,去半夏、生薑。

水二盅,姜三片,烏梅、大棗各一枚,煎七分,食後服。

保真湯,治勞證體虛骨蒸,服之決補。

當歸,生地黃,熟地黃,黃耆(蜜水炙),人參,白朮,甘草,白茯苓(各五分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白芍藥,黃柏(鹽水炒),知母,五味子,軟柴胡,地骨皮,陳皮(各一錢),蓮心(五分)

白話文:

女性月經不調,治療肺虛發熱、骨蒸潮熱,已經發展成勞嗽,時而寒時而熱,聲音沙啞說不出話,身體虛弱容易出汗,四肢無力。

方劑:軟柴胡兩錢、人參、鱉甲(醋炙)、秦艽、當歸(酒洗)、紫菀、半夏(各一錢)、地骨皮一錢半、甘草五分。

熱症明顯者加青蒿,汗多者加黃耆,去半夏和生薑。

水兩盅,薑三片,烏梅、大棗各一枚,煎煮至七分,飯後服用。

保真湯,用於治療勞損體虛、骨蒸潮熱,服用後能有效補虛。

方劑:當歸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耆(蜜水炙)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白茯苓(各五分)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白芍藥、黃柏(鹽水炒)、知母、五味子、軟柴胡、地骨皮、陳皮(各一錢)、蓮心五分。

水二盅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茯苓補心湯(見鼻衄。),鹿茸橘皮煎丸(見不能食。)

三才封髓丹(《寶鑑》),降心火,益腎水,滋陰養血,潤補不燥。

天門冬(去心),熟地黃,人參(各半兩),黃柏(三兩),砂仁(一兩半),甘草(七錢半,炙)

上六味,為末,麵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用蓯蓉半兩,切作片,酒一盞,浸一宿,次日煎三四沸,去滓,空心食前送下。

白話文:

取水兩盅,加入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另外,針對鼻出血,可以用茯苓補心湯;針對食慾不振,可用鹿茸橘皮煎丸。

三才封髓丹能降心火、益腎水、滋陰養血,滋潤補益而不燥熱。

將天門冬(去心)、熟地黃、人參(各半兩)、黃柏(三兩)、砂仁(一兩半)、甘草(七錢半,炙)等六味藥材研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以蓯蓉半兩切片,用酒一盞浸泡一夜,次日煎煮三、四沸,去渣,空腹飯前服用。

天真丹(《寶鑑》),治下焦陽虛。

沉香,穿心巴戟(酒浸),蘹香(炒),萆薢(酒浸,炒),葫蘆巴(炒香),破故紙(炒香),杜仲(麩炒去絲),琥珀,黑牽牛(鹽炒去鹽。各一兩),官桂(半兩)

上十味,為末,用浸酒打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,鹽湯亦得。

天真丸(《御藥》),治一切亡血過多,形槁肢羸,食飲不進,腸胃滑泄,津液枯竭。久服生血養氣,暖胃駐顏。

白話文:

天真丹,出自《本草綱目》,用於治療下焦陽虛。

配方:沉香、穿心巴戟(酒浸)、蘹香(炒)、萆薢(酒浸,炒)、葫蘆巴(炒香)、破故紙(炒香)、杜仲(麩炒去絲)、琥珀、黑牽牛(鹽炒去鹽,各一兩)、官桂(半兩)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浸酒調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用量: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
天真丸,出自《御藥院方》,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過多,導致形體消瘦、四肢無力、食慾不振、腸胃滑泄、津液枯竭。長期服用可生血養氣,溫暖胃部,延緩衰老。

精羊肉(七斤,去筋膜脂皮,批開,入下藥末),肉蓯蓉(十兩),當歸(十二兩,洗,去蘆),山藥(濕者去皮,十兩),天門冬(去心,焙乾,一斤)

上四味,為末,安羊肉內裹縛,用無灰酒四瓶,煮令酒盡,再入水二升,煮候肉糜爛,再入:

黃耆末(五兩),人參末(三兩),白朮末(二兩)

熟糯米飯焙乾作餅,將前後藥末和丸,梧子大。一日二次,服三百丸,溫酒下。如難丸,用蒸餅五七枚焙乾,入臼中杵千下丸之。

生脈散(見中暑。)

白話文:

將七斤羊肉去除筋膜、脂肪和皮,切開後放入藥末,再加入十兩肉蓯蓉、十二兩洗淨去蘆的當歸、十兩去皮山藥以及一斤去心焙乾的天門冬,將這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包入羊肉中捆緊。用四瓶無灰酒煮至酒盡,再加入兩升水,煮至肉爛,然後加入五兩黃耆末、三兩人參末和二兩白朮末。將熟糯米飯焙乾做成餅,將所有藥末混合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一天服用兩次,每次三百丸,溫酒送服。如果難以做成丸子,可以將五至七枚蒸餅焙乾,在臼中搗碎一千下,再將藥末加入其中做成丸子。

三才丸

天門冬,地黃,人參(各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。空心服。

霞天膏(見積聚。),滾痰丸(見痰飲。),倒倉法(見積聚。),當歸龍薈丸(見脅痛。)

柴胡飲子(《寶鑑》),解一切肌骨蒸熱,寒熱往來,及傷寒發汗不解,或汗後餘熱勞復,或婦人經病不快,產後但有此證,並宜服之。

黃芩,甘草(炙),大黃,芍藥,柴胡,人參,當歸(各半兩)

銼散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三才丸由天門冬、地黃、人參等份混合製成,研磨成粉末後,用蜂蜜做成丸子,空腹服用。此丸可治療見積聚、痰飲、脅痛等症狀。

柴胡飲子則由黃芩、甘草(炙)、大黃、芍藥、柴胡、人參、當歸等份組成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薑三片,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。此飲可治療一切肌骨蒸熱、寒熱往來、傷寒發汗不解、汗後餘熱勞復、婦人經病不快、產後餘熱等症狀。

防風當歸飲子(《保命》),治煩熱,皮膚索澤,食後煎服,宜以此飲下地黃丸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防風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半兩),滑石(二錢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煎七分,溫服。如痰嗽,加半夏。如大便黃,米穀完出,驚悸,溺血淋閉,咳血衄血,自汗頭痛,積熱肺痿,後與大金花丸。

大金花丸
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水丸小豆大。每服一百丸,溫水下,日二三服。或大便實加大黃,自利不用大黃。如中外熱者,此藥作散煎服,名解毒湯。腹痛嘔吐欲作利者,每服解毒湯半兩,加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姜三片。如白膿後重,下利後重者,加大黃三錢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治療煩熱、皮膚乾燥、食慾不振的方劑,叫做「防風當歸飲子」。藥方由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防風、大黃、當歸、芍藥等藥材組成,可以煎服,如果出現痰嗽,可以加半夏;如果大便乾燥、驚悸、血尿、咳嗽咳血、自汗頭痛、肺熱等症狀,可以搭配「大金花丸」一起服用。

「大金花丸」由黃柏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等藥材製成,可以治療熱症。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加加大黃;如果本身就有腹瀉,則不用加加大黃。如果出現發燒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可以將「大金花丸」改成煎服,稱為「解毒湯」。如果伴隨腹痛、嘔吐、想拉肚子,可以加入半夏、茯苓、厚朴等藥材;如果出現膿血、腹瀉不止,可以加加大黃。

麥煎散,治少男室女,骨蒸黃瘦,口臭,肌熱盜汗,婦人風血攻疰四肢。

赤茯苓,當歸,乾膝,鱉甲(醋炙),常山,大黃(煨),柴胡,白朮,生地黃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小麥五十粒,水煎,食後臨臥服。若有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

秦艽鱉甲散(《寶鑑》,下同)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唇紅頰赤,氣粗,困倦盜汗。

鱉甲(一兩,去裙,醋炙),柴胡,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,知母,當歸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麥煎散主治青少年男女因陰虛而出現骨蒸發熱、消瘦、口臭、肌膚燥熱盜汗,以及女性因風血侵襲而導致四肢疼痛等症狀。

藥方包括赤茯苓、當歸、乾膝、醋炙鱉甲、常山、煨大黃、柴胡、白朮、生地黃、石膏各一兩,甘草半兩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配合五十粒小麥,用清水煎煮,飯後臨睡前服用。若有虛汗,可再加入一兩麻黃根。

秦艽鱉甲散則用於治療骨蒸發熱、肌肉消瘦、唇紅臉頰發熱、呼吸急促、困倦盜汗等症狀。

藥方包括醋炙鱉甲(去裙,一兩)、柴胡、地骨皮各一兩,秦艽、知母、當歸各半兩。

上為粗末,每服半兩,水一盞,入烏梅一枚,青蒿五葉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臨臥,空心各一服。(《元戎》地骨皮枳殼散,有枳殼各等分,無青蒿,有桃柳枝頭各七個,姜三片。又去秦艽、當歸,加貝母,為柴胡鱉甲散,大便硬者服之。大便溏者,半氣半血,服逍遙散。)

人參地骨皮散,治臟中積冷,營中熱,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,陰不足而陽有餘也。

茯苓(半兩),知母,石膏(各一兩),地骨皮,人參,柴胡,生地黃(各一兩五錢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兩,用一杯水煎煮,加入烏梅一枚和青蒿五葉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臨睡前和空腹各服用一次。這個方子原本包含枳殼等藥材,但沒有青蒿,也有一些版本會加入桃柳枝頭和薑片。另外,也有將秦艽、當歸去除,加入貝母,改成柴胡鱉甲散的版本,適合大便硬的人服用。如果大便稀溏或半氣半血,則應該服用逍遙散。

人參地骨皮散適用於治療臟腑積冷,營血有熱,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,陰虛陽盛的症狀。

方劑組成:茯苓半兩,知母、石膏各一兩,地骨皮、人參、柴胡、生地黃各一兩五錢。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,細細溫服。間服生精補虛地黃丸。

人參柴胡散,即前人參散,無黃芩。

火鬱湯,柴胡升麻湯(俱見發熱。)

豬肚丸

牡蠣(煅),白朮(各四兩),苦參(三兩)

上為細末,以豬肚一具,煮極爛,銼研如膏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飲送下,日三四服。此藥神應,瘦者服之即肥,莫測其理。

白話文:

藥方如下:上藥每服一兩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水煎,慢慢溫服。間歇服用生精補虛地黃丸。

此方為人參柴胡散,與前人參散相同,只是沒有黃芩。

火鬱湯和柴胡升麻湯也可用於發熱症狀。

豬肚丸的藥方為:牡蠣(煅燒)、白朮(各四兩)、苦參(三兩)。將藥材研成細末,用豬肚煮至極爛,再將豬肚切碎研磨成膏狀,與藥末混合製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米湯送服,每天服用三到四次。此藥療效奇特,瘦弱的人服用後就會變胖,其原理至今未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