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31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31)

1. 積聚

為細末,研勻,好醋煮薄麵糊為丸,如小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淡醋煎生薑湯送下,日進二服,夜間一服。如未利,漸加丸數服,微利即減。

二賢散,消積塊,進飲食。

橘紅(一斤,淨),甘草(四兩),鹽(半兩)

上用水二四碗,後早煮至夜,以爛為度,水乾則添水,曬乾為末,淡薑湯調下。有塊者,加薑黃半兩,同前藥煮。氣滯加香附二兩,同前藥煮;氣虛者加沉香半兩,另入。噤口痢,加蓮肉二兩,去心,另入。

妙應丸,即控涎丹。(見行痹。),龍薈丸(見脅痛。)

阿魏丸,去諸積。

山楂肉,南星(皂角水浸),半夏(同南星浸),麥芽,神麯,黃連(各一兩),連翹,阿魏(醋浸),貝母,栝蔞(各半兩),風化硝,石鹼,胡黃連,白芥子(各二錢半),蘿蔔子(蒸,一兩)

上為末,薑汁浸炊餅丸。一方,加香附、蛤粉、治嗽。

阿魏丸,去肉積。

阿魏,山楂肉(各二兩),連翹(五錢),黃連(六錢半)

上三味,為末,以阿魏醋煮為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食前用白湯送下。脾胃虛者,用白朮三錢,陳皮、茯苓各一錢,煎湯送下。

導痰湯,五飲湯(俱見痰飲。)

散聚湯(《三因》),治九氣積聚,狀如癥瘕,隨氣上下,發作心腹絞痛,攻刺腰脅,小腹䐜脹,大小便不利。

半夏(湯洗七次),檳榔,當歸(各七錢半),陳皮(去白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桂心(各二兩),茯苓,炙甘草,附子(炮,去皮臍),川芎,枳殼(去穰,麩炒),厚朴(薑製),吳茱萸(湯浸。各一兩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大便不利,加大黃。

沉香降氣散(見氣。),蘇合香丸(見中風。)

《宣明》三稜湯,治癥瘕痃癖,積聚不散,堅滿痞膈,食不下,腹脹。

京三稜(二兩),白朮(一兩),蓬朮,當歸(各半兩),檳榔,木香(各七錢半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沸湯調下。

三聖膏

用石灰十兩,細篩過,炒紅,急用好醋熬成膏,入大黃末一兩,官桂末半兩,攪勻,以瓦器封貯,紙攤點患處,火烘熱貼,大黃鬚錦紋者。

阿魏膏,治一切痞塊。更服胡連丸。

羌活,獨活,玄參,官桂,赤芍藥,穿山甲,生地黃,兩頭尖,大黃,白芷,天麻(各五錢),槐、柳、桃枝(各三錢),紅化(四錢),木鱉子(二十枚,去殼),亂髮(如雞子大一團)

上用香油二斤四兩,煎黑去渣,入發煎,發化仍去渣,徐下黃丹煎,軟硬得中,入芒硝、阿魏、蘇合油、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麝香三錢,調勻即成膏矣。攤貼患處,內服丸藥。黃丹須用真正者效。凡點膏藥,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,以紙蓋,用熱熨斗熨良久,如硝耗,再加熨之,二時許方貼膏藥。若是肝積,加蘆薈末同熨。

白話文:

積聚

將藥材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好的醋煮成稀薄的麵糊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淡醋煎的生薑湯送服,每天服用兩次,晚上一次。如果沒有通便,可以逐漸增加藥丸數量,直到稍微通便就減少藥丸。

二賢散,可以消除積塊,增進食慾。

橘紅(一斤,去雜質),甘草(四兩),鹽(半兩)

將以上藥材放入二十四碗水中,早上開始煮到晚上,煮到爛為止,水乾了就加水。然後曬乾磨成粉,用淡薑湯調服。如果有硬塊,加入薑黃半兩,一起煮。如果氣滯,加入香附二兩,一起煮;如果氣虛,加入沉香半兩,另外加入。如果是禁口痢(一種嚴重的痢疾,難以進食),加入蓮子肉二兩,去心,另外加入。

妙應丸,就是控涎丹(見行痹篇)。 龍薈丸(見脅痛篇)。

阿魏丸,可以去除各種積聚。

山楂肉,南星(用皂角水浸泡),半夏(與南星一起浸泡),麥芽,神曲,黃連(各一兩),連翹,阿魏(用醋浸泡),貝母,栝蔞(各半兩),風化硝,石鹼,胡黃連,白芥子(各二錢半),蘿蔔子(蒸過,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過的炊餅做成藥丸。另一個配方,加入香附、蛤粉,治療咳嗽。

阿魏丸,可以去除肉積。

阿魏,山楂肉(各二兩),連翹(五錢),黃連(六錢半)

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煮阿魏成糊狀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脾胃虛弱的人,用白朮三錢,陳皮、茯苓各一錢,煎湯送服。

導痰湯五飲湯(都見痰飲篇)。

散聚湯(《三因》方),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積聚,症狀像癥瘕(腹部腫塊),隨著氣的運行上下移動,發作時心腹絞痛,牽連到腰部和脅肋,小腹脹滿,大小便不暢。

半夏(用湯洗七次),檳榔,當歸(各七錢半),陳皮(去白),杏仁(去皮尖,用麩炒過),桂心(各二兩),茯苓,炙甘草,附子(炮製過,去皮臍),川芎,枳殼(去瓤,用麩炒過),厚朴(用薑汁炮製),吳茱萸(用湯浸泡,各一兩)
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飯前溫服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加大黃。

沉香降氣散(見氣篇),蘇合香丸(見中風篇)。

《宣明》三稜湯,治療癥瘕痃癖(腹部腫塊),積聚不消散,腹部堅硬脹滿,食慾不振,腹脹。

京三稜(二兩),白朮(一兩),蓬朮,當歸(各半兩),檳榔,木香(各七錢半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沸水沖調後服用。

三聖膏

用石灰十兩,細篩過,炒紅,立即用好的醋熬成膏狀,加入大黃末一兩,官桂末半兩,攪拌均勻,用瓦器密封儲存,用紙攤平後塗抹在患處,用火烘熱後貼上,大黃要選用紋路像錦緞的。

阿魏膏,治療各種痞塊。同時服用胡連丸。

羌活,獨活,玄參,官桂,赤芍藥,穿山甲,生地黃,兩頭尖,大黃,白芷,天麻(各五錢),槐枝、柳枝、桃枝(各三錢),紅花(四錢),木鱉子(二十枚,去殼),亂髮(像雞蛋大小的一團)

將以上藥材用香油二斤四兩煎至黑色,去渣,加入頭髮煎,待頭髮化了後仍去渣,慢慢加入黃丹煎,調整到軟硬適中,再加入芒硝、阿魏、蘇合油、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麝香三錢,調勻就製成了藥膏。攤貼在患處,內服丸藥。黃丹必須用真正的才有效果。凡是使用膏藥,先在患處鋪上半指厚的朴硝,用紙蓋上,用熱熨斗熨燙很久,如果朴硝消耗了,就再加一些繼續熨燙,大約兩個小時後再貼膏藥。如果是肝積,加入蘆薈末一起熨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