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24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24)

1. 積聚

大七氣湯(《濟生》),治積聚癥瘕,隨氣上下,心腹㽲痛,上氣窒塞,小腹脹滿,大小便不利。

京三稜,蓬莪朮,青皮,陳皮(各去白),藿香葉,桔梗(去蘆),肉桂(不見火),益智仁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,香附(炒,去毛,一兩半)

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食前溫服。

肥氣丸(東垣),治肝之積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咳逆,痎瘧連年不已,其脈弦而細。

柴胡(二兩),黃連(七錢),厚朴(半兩),椒(炒去汗,去目及閉口者,四錢),甘草(炙,三錢),廣朮(炮),昆布,人參(各二錢半),皂角(去皮弦子,煨),白茯苓(去皮,各一錢半),川烏(炮,去皮臍,一錢二分),乾薑,巴豆霜(各五分)

上除茯苓、皂角、巴豆外,為極細末,再另研茯苓、皂角為細末,和勻,方旋入巴豆霜和勻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兩丸加服,周而復始,積減大半勿服。在後積藥,依此法服之。春夏秋冬另有加減法在各條下,秋冬加厚朴一半,通前重一兩,減黃連一錢半。

若治風癇,於一料中加人參、茯苓、菖蒲各三錢,黃連只依春夏用七錢,雖秋冬不減,淡醋湯送下,空心服。

加減肥氣丸(東垣),春夏合此。治同前。

柴胡,厚朴,人參,乾薑(各半兩),川烏,巴豆霜(各三錢),肉桂(二錢),黃連(一兩),川椒甘草(各五分)

上除巴豆霜外,同為細末,旋入巴豆研勻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,淡醋湯下,空心服。秋冬去生薑半錢,加厚朴一倍,減黃連一半。

《三因》肥氣丸

當歸頭,蒼朮(各一兩半),青皮(一兩,炒),蛇含石(火煅醋淬,七錢半),三稜,蓬朮,鐵華粉(各三兩,與三稜、蓬朮同入醋煮一伏時)

上為末,醋煮米糊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四十丸,用當歸浸酒下,食遠服。

鱉甲丸,治肥氣,體瘦無力,少思飲食。

鱉甲(一枚,可用重四兩者,淨洗,以醋和黃泥固濟,背上可厚三分,令乾),荊三稜(炮,銼)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,各三兩),川大黃(銼,炒,二兩),木香(不見火)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者,用麵炒微黃,細研如膏,各一兩半)

上除鱉甲外,搗為細末,後泥一風爐子,上開口,可安鱉甲,取前藥末並桃仁膏內鱉甲中,用好米醋二升,時時旋取入鱉甲內,以慢火熬令稠,取出藥,卻將鱉甲淨洗去泥,焙乾,搗為細末,與前藥同和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
白話文:

大七氣湯

這個方子出自《濟生》,用來治療腹內積塊,這些積塊會隨著氣的運行而上下移動,導致心腹絞痛、呼吸困難、胸悶、小腹脹滿、大小便不順暢。

藥材包含:京三稜、蓬莪朮、青皮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藿香葉、桔梗(去除蘆頭)、肉桂(不經過火烤)、益智仁(各一兩半)、炙甘草(七錢半)、炒香附(去除毛,一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肥氣丸(張元素方)

這個方子出自東垣(張元素),用來治療肝臟部位的積塊,位置在左邊脅肋下,形狀像倒扣的杯子,有類似頭和腳的樣子,病程很久都治不好,導致咳嗽、噁心、瘧疾反覆發作,並且脈象呈現弦細。

藥材包含:柴胡(二兩)、黃連(七錢)、厚朴(半兩)、炒川椒(去除汗液、籽和未開口的,四錢)、炙甘草(三錢)、炮廣術、昆布、人參(各二錢半)、煨皂角(去除皮和弦子)、去皮白茯苓(各一錢半)、炮川烏(去除皮和臍,一錢二分)、乾薑、巴豆霜(各五分)。

除了茯苓、皂角、巴豆之外,將其他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然後將茯苓、皂角另行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最後加入巴豆霜一起拌勻,用蜂蜜煉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一開始服用兩顆,每天增加一顆,隔一天增加兩顆,逐漸增加到大便稍微稀溏為止。然後再從兩顆開始服用,這樣循環反覆,直到積塊消退大半就停止服用。之後如果需要再服用,也按照這個方法。春夏秋冬服用此藥還有不同的加減方法,在各條方劑下有說明。秋冬季節要增加厚朴一半的量,連同之前的量總共為一兩,並減少黃連一錢半的量。

如果治療風癇,則要在原有的方子中加入人參、茯苓、菖蒲各三錢,黃連則按照春夏的用量使用七錢,即使在秋冬也不減少,用淡醋湯送服,在空腹時服用。

加減肥氣丸(張元素方)

這個方子出自東垣(張元素),春夏季節的用方,主要治療的症狀與之前相同。

藥材包含:柴胡、厚朴、人參、乾薑(各半兩)、川烏、巴豆霜(各三錢)、肉桂(二錢)、黃連(一兩)、川椒、甘草(各五分)。

除了巴豆霜之外,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巴豆霜混合均勻,用蜂蜜煉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一開始服用兩顆,每天增加一顆,隔一天增加兩顆,逐漸增加到大便稍微稀溏為止。然後再從兩顆開始服用,用淡醋湯送服,在空腹時服用。秋冬季節要去掉半錢的生薑,增加一倍的厚朴,並減少一半的黃連。

《三因》肥氣丸

藥材包含:當歸頭、蒼朮(各一兩半)、炒青皮(一兩)、煅醋淬蛇含石(七錢半)、三稜、蓬朮、鐵華粉(各三兩,與三稜、蓬朮一同用醋煮一伏時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煮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四十顆,用當歸浸泡的酒送服,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。

鱉甲丸
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腹內積塊,患者身體消瘦無力,不愛思考,食慾不振。

藥材包含:鱉甲(一枚,約四兩重,洗淨後用醋和黃泥混合塗抹在背面,厚度約三分,使之乾燥)、炮製切碎的荊三稜、麩炒微黃並去除瓤的枳殼(各三兩)、切碎炒製的川大黃(二兩)、不經過火烤的木香、湯浸並去除皮尖雙仁的桃仁(用麵粉炒至微黃,研磨成膏狀,各一兩半)。

除了鱉甲之外,將其他藥材搗成細末。用黃泥做一個爐子,上面開口,可以放鱉甲。將之前研磨好的藥末和桃仁膏一起放入鱉甲中,然後倒入兩升米醋,時時加入,用小火熬煮至濃稠,取出藥材。將鱉甲洗淨去除黃泥,烘乾後搗成細末,與之前的藥材混合均勻,再搗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顆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晚上飯前再服用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