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23)
第二冊 (23)
1. 脹滿
木香化滯散,破滯氣,治心腹滿悶。
木香,薑黃,青皮(去白),縮砂仁(去殼),人參,檳榔,白朮(各二錢),白豆蔻(去殼),藿香葉,橘皮,大腹子,白茯苓(去皮),白檀香,桔梗(各五分),甘草(炙,四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稍熱服,食前,沸湯點服亦可。忌生冷硬物。
導氣丸,治諸痞塞,關格不通,腹脹如鼓,大便結秘,小腸腎氣等疾,功效尤速。
青皮(用水蛭等分同炒赤,去水蛭),莪朮(用虻蟲等分同炒赤,去虻蟲),胡椒(茴香炒,去茴香),三稜(乾漆炒,去幹漆),檳榔(斑蝥炒,去斑蝥),赤芍(川椒炒,去川椒),乾薑(硇砂炒,去硇砂),附子(青鹽炒,去青鹽),茱萸(牽牛炒,去牽牛),石菖蒲(桃仁炒,去桃仁)
上各等分,銼碎,與所製藥炒熟,去水蛭等不用,只以青皮等十味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加至七十丸,空心用紫蘇湯送下。
(三稜煎丸),治心腹堅脹,脅下滿硬,胸中痞塞,喘滿短氣。常服順氣消積滯,除膨脹。
京三稜(生,半斤,搗為細末,以酒三升,於銀石器內熬成膏),杏仁(湯炮,去皮尖,炒令黃色),乾漆(炒煙盡),麥糵(炒。以上各三兩),青皮(去白),蘿蔔子(炒),神麯(炒。以上各二兩),硇砂(飛研,一兩)
上為細末,以三稜膏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後溫米飲送下。
沉香散,治腹脹氣喘,坐臥不得。
沉香,木香(各二錢半),枳殼(麩炒),蘿蔔子(炒。各三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溫胃湯,治憂思聚結,脾肺氣凝,陽不能正,大腸與胃氣不平,脹滿,上衝咳,食不下,脈虛而緊澀。
附子(炮,去皮臍),厚朴(去皮,生用),當歸,白芍藥,人參,甘草(炙),橘皮(各一錢半),乾薑(一錢一分),川椒(去閉口,炒出汗,三分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三片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
木通飲,治脅肋刺痛膨脹,小便赤澀,大便不利,或浮腫。
木通,陳皮,紫蘇莖,甘草(炙。各三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燈芯十莖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參香散,治一切氣,脾虛作脹,痞氣。
白話文:
脹滿
木香化滯散,可以疏通停滯的氣,治療胸腹脹悶。
藥材包含:木香、薑黃、青皮(去掉內層白色部分)、縮砂仁(去掉外殼)、人參、檳榔、白朮(各二錢),白豆蔻(去掉外殼)、藿香葉、橘皮、大腹子、白茯苓(去掉外皮)、白檀香、桔梗(各五分),甘草(烤過,四分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杯半煎煮至一杯,稍微熱的時候服用,飯前服用,也可以用開水沖泡服用。禁忌生冷堅硬的食物。
導氣丸,治療各種痞塊堵塞,關閉不通,腹部脹大像鼓,大便乾結秘結,以及小腸腎氣等疾病,效果特別快。
藥材包含:青皮(用水蛭等量一起炒到赤色,去掉水蛭)、莪朮(用虻蟲等量一起炒到赤色,去掉虻蟲)、胡椒(用茴香炒,去掉茴香)、三稜(用乾漆炒,去掉乾漆)、檳榔(用斑蝥炒,去掉斑蝥)、赤芍(用川椒炒,去掉川椒)、乾薑(用硇砂炒,去掉硇砂)、附子(用青鹽炒,去掉青鹽)、茱萸(用牽牛炒,去掉牽牛)、石菖蒲(用桃仁炒,去掉桃仁)。
以上藥材各等分,切碎,與所使用的炒藥一起炒熟,去掉水蛭等不用,只取青皮等十種藥材磨成細粉,用酒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加到七十丸,空腹用紫蘇湯送服。
(三稜煎丸),治療胸腹堅硬脹滿,脅肋下脹硬,胸中堵塞,氣喘急促。經常服用可以順氣消除積滯,去除膨脹。
藥材包含:京三稜(生的,半斤,搗成細粉,用酒三升,在銀製或石製容器內熬成膏狀),杏仁(用開水燙過,去掉皮和尖端,炒至黃色),乾漆(炒到沒有煙),麥芽(炒。以上各三兩),青皮(去掉內層白色部分),蘿蔔子(炒),神麯(炒。以上各二兩),硇砂(研磨成粉,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三稜膏和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後用溫熱的米湯送服。
沉香散,治療腹脹氣喘,無法坐臥。
藥材包含:沉香、木香(各二錢半),枳殼(用麩皮炒過),蘿蔔子(炒。各三錢)。
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,用水兩盅,加生薑三片,煎煮至一盅,不拘時間服用。
溫胃湯,治療憂愁思慮導致氣結,脾肺之氣凝滯,陽氣不能正常運行,導致大腸與胃氣不協調,出現脹滿,向上衝逆咳嗽,吃不下飯,脈象虛弱而又緊澀。
藥材包含:附子(炮製過,去掉皮和臍部),厚朴(去掉皮,生用),當歸,白芍藥,人參,甘草(烤過),橘皮(各一錢半),乾薑(一錢一分),川椒(去掉閉口,炒到出汗,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,用水兩盅,加生薑三片,煎煮至一盅,飯前服用。
木通飲,治療脅肋刺痛膨脹,小便赤澀,大便不通暢,或出現水腫。
藥材包含:木通,陳皮,紫蘇莖,甘草(烤過。各三錢)。
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,用水兩盅,加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燈芯十莖,煎煮至一盅,不拘時間服用。
參香散,治療各種氣滯,因脾虛導致的脹滿,痞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