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20)
第二冊 (20)
1. 脹滿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大異香散
三稜,蓬朮,青皮,半夏曲,陳皮,藿香,桔梗,枳殼(炒),香附(炒),益智(各一錢半),甘草(炙,半錢)
上分作二帖,每帖用水二盅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盅,去渣,食遠服。
大半夏湯
半夏(湯泡),陳皮,茯苓,桔梗,檳榔,甘草(各等分)
上銼碎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八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人參芎歸湯(《直指》),治煩躁喘急,虛汗厥逆,小便赤,大便黑,名血脹。
人參,辣桂(去粗皮),五靈脂(炒。各二錢五分),烏藥,蓬朮(煨),木香,砂仁,炙甘草(各半兩),川芎,當歸,半夏(湯泡。各七錢五分)
上㕮咀,每服一兩五錢,生薑五片,紅棗二枚,紫蘇四葉煎,空心服。
七氣消聚散
香附米(一錢半),青皮,蓬朮,三稜(俱醋炒),枳殼(麩炒),木香,砂仁(各一錢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一錢二分),甘草(炙,四分)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參朮健脾湯
人參,白茯苓,陳皮,半夏,縮砂仁,厚朴(薑製。各一錢),白朮(二錢),炙甘草(參分)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服。加曲、糵、山楂肉,消脹尤妙。
桃仁承氣湯,抵當湯(俱見蓄血。)
當歸活血散
赤芍藥,生地黃,當歸鬚(酒洗。各一錢半),桃仁(去皮尖,炒),紅花(酒洗),香附(童便浸。各一錢),川芎,牡丹皮,玄胡索,蓬朮(各八分,炮),三稜(炮),青皮(各七分)
水二盅,煎七分,空心服。
補中益氣湯(見勞倦。)
化滯調中湯
白朮(一錢五分),人參,白茯苓,陳皮,厚朴(薑製),山楂肉,半夏(各一錢),神麯(炒),麥芽(炒。各八分),砂仁(七分,脹甚者,加蘿蔔子炒一錢,麵食傷尤宜用。)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參苓白朮散(見滯下。),胃風湯(見下血。),人參生脈散,葶藶大棗瀉肺湯(俱見喘。),小青龍湯(見咳嗽。)
枳殼散(《本事》),治五種積氣,三焦痞塞,胸膈滿悶,嘔吐痰逆,口苦吞酸。常服順氣寬中,除痃癖,消積聚。
枳殼,三稜,陳皮,益智仁,莪朮,檳榔,肉桂(各一兩),乾薑,厚朴,甘草,青皮肉豆蔻,木香(各半兩)
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薑、棗同煎至七分,熱服,不拘時。
索氏三和湯三倍加白朮方
白朮,厚朴,陳皮(各三兩),檳榔,紫蘇(各二兩),木通,甘草,海金砂,大腹皮,白茯苓,枳殼(各一兩)
上水煎服。
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
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二個),麻黃,細辛(各二兩),附子(一個,炮)
白話文:
[脹滿]
第一方: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在吃飯前服用。
第二方:大異香散
將三稜、蓬朮、青皮、半夏曲、陳皮、藿香、桔梗、炒過的枳殼、炒過的香附、益智仁(各一錢半),以及炙甘草(半錢)分成兩份。每一份用兩碗水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一碗,去除藥渣,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服用。
第三方:大半夏湯
將用湯泡過的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桔梗、檳榔、甘草(各等量)切碎,每次取三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在吃飯前溫熱服用。
第四方:人參芎歸湯(出自《直指》)
用於治療煩躁喘氣、虛弱出汗、昏厥、小便赤紅、大便黑色的血脹病症。
將人參、去掉粗皮的辣桂(肉桂)、炒過的五靈脂(各二錢五分),以及烏藥、煨過的蓬朮、木香、砂仁、炙甘草(各半兩),加上川芎、當歸、用湯泡過的半夏(各七錢五分)切碎。每次取一兩五錢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兩枚、紫蘇四片,一起煎煮,在空腹時服用。
第五方:七氣消聚散
將香附米(一錢半),以及醋炒過的青皮、蓬朮、三稜、麩炒過的枳殼、木香、砂仁(各一錢),加上薑製過的厚朴、陳皮(各一錢二分),和炙甘草(四分)一起煎煮。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在吃飯前服用。
第六方:參朮健脾湯
將人參、白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縮砂仁、薑製過的厚朴(各一錢),以及白朮(二錢)、炙甘草(三分)一起煎煮。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後服用。如果加入神曲、麥芽、山楂肉,對於消除腹脹的效果更好。
(接下來提到桃仁承氣湯、抵當湯,這兩種方劑在「蓄血」的章節有說明)
第七方:當歸活血散
將赤芍藥、生地黃、用酒洗過的當歸鬚(各一錢半),以及去皮尖炒過的桃仁、用酒洗過的紅花、用童便浸泡過的香附(各一錢),加上川芎、牡丹皮、玄胡索、炮製過的蓬朮(各八分)、炮製過的三稜、青皮(各七分)一起煎煮。用水兩碗,煎煮至剩七分,在空腹時服用。
(接下來提到補中益氣湯,此方在「勞倦」的章節有說明)
第八方:化滯調中湯
將白朮(一錢五分),以及人參、白茯苓、陳皮、薑製過的厚朴、山楂肉、半夏(各一錢),加上炒過的神曲、炒過的麥芽(各八分)、砂仁(七分),一起煎煮。腹脹嚴重的人,可以加入炒過的蘿蔔子一錢。如果是由於麵食積滯引起的腹脹,尤其適合使用此方。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在吃飯前服用。
(接下來提到參苓白朮散,此方在「滯下」的章節有說明,胃風湯在「下血」的章節有說明,人參生脈散、葶藶大棗瀉肺湯在「喘」的章節有說明,小青龍湯在「咳嗽」的章節有說明)
第九方:枳殼散(出自《本事》)
用於治療五種積氣,三焦阻塞,胸膈滿悶,嘔吐痰液,口苦吞酸。經常服用可以理順氣機,寬胸開胃,消除腫塊和積聚。
將枳殼、三稜、陳皮、益智仁、莪朮、檳榔、肉桂(各一兩),以及乾薑、厚朴、甘草、青皮、肉豆蔻、木香(各半兩)切碎。每次取三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七分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第十方:索氏三和湯三倍加白朮方
將白朮、厚朴、陳皮(各三兩),以及檳榔、紫蘇(各二兩),加上木通、甘草、海金砂、大腹皮、白茯苓、枳殼(各一兩),一起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第十一: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
將桂枝、生薑(各三兩),以及甘草(一兩),加上大棗(十二個)、麻黃、細辛(各二兩)、炮製過的附子(一個)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