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9)
第六冊 (9)
1. 赤白濁
清心蓮子飲(《和劑》),治心虛有熱,小便赤濁。
黃芩,麥門冬(去心),地骨皮,車前子,甘草(炙,各一錢),石蓮肉,白茯苓,黃耆(蜜炙),人參(各七分半)
一方,加遠志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。
白話文:
「清心蓮子飲」出自《和劑》,主要用於治療心虛有熱,小便赤濁的症狀。藥方包括:黃芩、麥門冬(去心)、地骨皮、車前子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、石蓮肉、白茯苓、黃耆(蜜炙)、人參(各七分半)。另有一方加遠志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。
上另用麥門冬二十粒,水二盞,煎一盅,水中沉冷,空心溫服。發熱,加柴胡、薄荷。
萆薢分清飲(《楊氏》),治真元不固,不時白濁或小便頻數,凝如膏糊等證。
益智仁,川萆薢,石菖蒲,烏藥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入鹽一捻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一方,加茯苓、甘草。
蒼白二陳湯,即二陳湯加二術。(痰飲。)
白話文:
另外準備麥門冬二十粒,用兩杯水煎煮成一杯,待藥液冷卻沉澱後,空腹溫服。如果發熱,就加入柴胡和薄荷。
萆薢分清飲,出自《楊氏》,用於治療真元不足,時常出現白濁或小便頻數,小便稠如膏糊等症狀。
將益智仁、川萆薢、石菖蒲、烏藥等藥材各取等量,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四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,加入少許鹽,溫服,飯前服用。也可以在方中加入茯苓和甘草。
蒼白二陳湯,就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再加入二術,用於治療痰飲。
四苓散(溲血。)
玄菟丹(《和劑》),治三消渴利神藥。常服禁遺精,止白濁,延年。
菟絲子(酒浸通軟,乘濕研,焙乾,別取末,十兩),五味子(酒浸,別為末秤,七兩),白茯苓,干蓮肉(各三兩)
上為末,別碾乾山藥末六兩,將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,搜和得所,搗數千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食前米飲下。
八味丸(虛勞。)
白話文:
四苓散主治血尿,玄菟丹出自《和劑》,是治療三消渴症、益神、延年益壽的良藥。長期服用可防止遺精、止白濁,延年益壽。
配方:菟絲子(酒浸泡至軟,趁濕研磨,焙乾,另取粉末,十兩)、五味子(酒浸泡,另取粉末稱重,七兩)、白茯苓、干蓮肉(各三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另將山藥研磨成粉末六兩,把浸泡酒的藥材殘渣用酒煮成糊狀,將粉末和藥糊混合均勻,反覆搗碎至數千杵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食前用米湯送服。八味丸則主治虛勞。
小菟絲子丸(《和劑》),治腎氣虛損,五勞七傷,少腹拘急,四肢痠疼,面色黧黑,唇口乾燥,目暗耳鳴,心忪氣短,夜夢驚恐,精神困倦,喜怒無常,悲憂不樂,飲食無味,舉動乏力,心腹脹滿,腳膝痿緩,小便滑數,房室不舉,股內濕癢,水道澀痛,小便出血,時有遺瀝,並宜服之,久服填骨髓,續絕傷,補五臟,去萬病,明視聽,益顏色,輕身延年,聰耳明目。
石蓮肉(二兩),白茯苓(焙,一兩),菟絲子(酒浸,研,五兩),山藥(二兩,納七錢半打糊)
上為細末,用山藥糊搜和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或鹽湯下,空心服。如腳膝無力,木瓜湯下,晚食前再服。
白話文:
《和劑》中的「小菟絲子丸」主要用於治療腎氣虛損所引起的多種症狀,包括腰痠背痛、四肢無力、面色蒼白、口乾舌燥、耳鳴目眩、心慌氣短、失眠多夢、精神萎靡、情緒波動、食慾不振、腹脹便秘、尿頻尿急、性功能下降、陰部瘙癢、尿路疼痛、血尿、遺尿等。長期服用可以補益腎氣,改善體質,延年益壽,並能增強視力、改善膚色、提高聽力。
配方:石蓮肉兩錢、白茯苓一錢(烘乾)、菟絲子五錢(用酒浸泡研磨)、山藥兩錢(加七錢半水打成糊)。
製作方法: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山藥糊混合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酒或淡鹽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若伴有腿腳無力,可用木瓜湯送服,晚飯前再服用一次。
四七湯(見氣。),青州白丸子(中風。),辰砂妙香散(心痛。),山藥丸(腰痛。),靈砂丹(嘔吐。),加減八味丸(消癉。)
內補鹿茸丸(《寶鑑》,下同),治勞傷思想,陰陽氣虛,益精,止白淫。
鹿茸(酥炙),菟絲子(酒浸,蒸焙),蒺藜(炒),沙苑蒺藜,肉蓯蓉,紫菀,蛇床子(酒浸,蒸),黃耆,桑螵蛸,陽起石,附子(炮),官桂(各等分)
白話文:
-
四七湯(見氣。):此為治療氣病的方子。
-
青州白丸子(中風。):用於治療中風的藥丸。
-
辰砂妙香散(心痛。):針對心痛問題的調理方。
-
山藥丸(腰痛。):專門用來治療腰痛的藥丸。
-
靈砂丹(嘔吐。):用於治療嘔吐現象的丹藥。
-
加減八味丸(消癉。):調整和增減八種藥物組合的丸藥,用於消癉的療法。
-
內補鹿茸丸(《寶鑑》,下同):此為《寶鑑》中提到的內服補品,用於治療勞損、思想疲倦、陰陽氣虛的問題,並能滋補精氣,止住白濁的尿液。
具體配方如下:
- 鹿茸(酥炙):鹿的生殖器官,經過酥炙處理後使用,有助於滋養精氣。
- 菌絲子(酒浸,蒸焙):一種植物的種子,經酒浸泡後再進行蒸焙處理,有滋補作用。
- 蒺藜(炒):一種植物的果實,經炒製後使用,有調理身體的作用。
- 沙苑蒺藜:一種植物的種子,具有滋養精氣的功效。
- 肉蓯蓉:一種植物的根部,用於滋養腎氣。
- 紫菀:一種草本植物,有止咳化痰的效果。
- 蛇牀子(酒浸,蒸):一種植物的果實,經酒浸泡後再進行蒸製,有調理身體的作用。
- 黃耆:一種中藥,有補氣養血、提高免疫力的功效。
- 桑螵蛸:一種動物的殼,用於滋養腎氣。
- 陽起石:一種礦物質,用於壯陽、滋養腎氣。
- 附子(炮):一種草本植物的根部,經炮製後使用,有溫補腎陽的作用。
- 官桂(各等分):一種香料植物的枝條,用於調理身體,有溫通經絡的效果。所有成分均按等分量使用。
上為細末,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溫酒下。
茯菟丸,治思慮太過,心腎虛損,真陽不固,溺有餘瀝,小便白濁,夢寐頻泄。
菟絲子(酒浸,五兩),石蓮子(去殼,二兩),白茯苓(去皮,三兩)
為細末,酒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金箔丸,治下焦虛,小便白淫,夜多異夢,遺泄。
原蠶娥,破故紙(炒),韭子(炒),牛膝(酒浸),肉蓯蓉,龍骨,山茱萸,桑螵蛸,菟絲子(酒浸。各等分。)
白話文:
茯菟丸:這是一個方子,用來治療思慮過度、心腎虛弱、真陽不固、小便有餘瀝、小便白濁、夢中頻頻洩精的情況。主要成分包括酒浸的菟絲子五兩、去殼的石蓮子二兩和去皮的白茯苓三兩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,然後用酒做成的糊狀物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金箔丸:這個方子用來治療下焦虛弱、小便白濁、夜晚有多種怪夢、遺漏精液的情況。主要成分包括原蠶蛾、炒破故紙、炒韭子、酒浸的牛膝、肉蓯蓉、龍骨、山茱萸、桑螵蛸、酒浸的菟絲子(以上各取等分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,用酒做成的糊狀物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空腹時用鹽湯送服。
上為細末,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王瓜散,治小便自利如泔色,此腎虛也。
王瓜根,桂心(各一兩),白石脂,菟絲子(酒浸),牡蠣(鹽泥裹燒赤,候冷去泥。各二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煎大麥湯調下,日三服,食前。
珍珠粉丸(見遺精。),
秘真丹,治思想無窮,所願不協,意淫於外,作勞筋絕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,遺溲而下,故為勞弱。
白話文:
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然後用蜂蜜調和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「王瓜散」,用於治療小便頻繁且呈泔水色,這是因為腎虛所引起的。
「王瓜根」、「桂心」(各一兩)、「白石脂」、「菟絲子」(以酒浸泡過)、「牡蠣」(以鹽泥包裹燒至紅熱,待冷卻後去除鹽泥)。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以大麥湯調和後服用,每日三次,最好在餐前。
「珍珠粉丸」(詳見遺精部分)。
「祕真丹」,用於治療思想無窮,願望不能實現,心思浮躁,勞累過度導致筋疲力盡,筋骨萎縮,以及白濁尿液排出,造成勞累虛弱的情況。
羊脛炭(燒紅窨殺),厚朴(薑製,各三兩),硃砂(一兩)
上為細末,酒煮糊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蓮實丸,治下元虛冷,小便白淫。
蓮實(去殼),巴戟(去心),附子(炮,去皮臍),補骨脂(炒。各二兩),山茱萸,覆盆子(各一兩),龍骨(研,半兩)
上為細末,煮米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龍骨湯,治小便白淫,及遺泄精,無故自出。
白話文:
羊脛炭(將羊脛燒紅後再進行處理),厚朴(使用薑來製作),硃砂(各三兩),以上材料磨成細末,加入熱酒調成糊狀,然後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個丸子,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蓮實丸,適用於治療下元虛弱、小便白濁的情況。蓮實(去除外殼)、巴戟(去除中心部分)、附子(經過炮製後,去除皮和肚臍部分)、補骨脂(炒過)、山茱萸、覆盆子(各一兩),再加上龍骨(研磨後半兩)。
以上所有材料磨成細末,加入煮熟的米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個丸子,可以增加到三十個,空腹時用鹹湯送服。
龍骨湯,適用於治療小便白濁以及遺漏精液,即無緣由自行流出的情況。
龍骨(五兩,另研),牡蠣(煅),官桂(去粗皮),熟地,白茯苓(去皮)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二兩)
上為散,每服五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空心服。
附方
加味清心飲,治心中客熱煩躁,赤濁肥脂。
白茯苓(去皮),石蓮肉(各一錢半),益智仁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(去蘆),遠志(水浸,去心,薑汁炒),石菖蒲,車前子,白朮,澤瀉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白話文:
龍骨五兩,另外磨成粉末,牡蠣煅燒後研磨,官桂去掉粗皮,熟地、白茯苓去皮,人參、甘草各兩兩,甘草需要炙烤。
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煎煮,煎到八分滿時,去除藥渣,空腹服用。
附方:加味清心飲,用於治療心中有熱,煩躁不安,赤濁肥脂的症狀。
白茯苓去皮,石蓮肉各一錢半,益智仁、麥門冬去心,人參去蘆,遠志用水浸泡後去心,用薑汁炒,石菖蒲、車前子、白朮、澤瀉、甘草炙烤,各一錢。
作一服,水二盅,燈芯二十莖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有熱,加薄荷少許。
蓮子六一湯,治心熱赤濁。
石蓮肉(連心,六兩),甘草(炙,一兩)
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用燈芯煎湯調服。
香苓散(《得效》),治男婦小便赤濁,諸藥不效者。
五苓散,辰砂妙香散
上和勻,用天麥二門冬去心煎湯,空心調服一大錢,日三服,頓愈。
龍齒補心湯,治諸虛不足,虛熱潮來,心神驚惕,睡臥不寧,小便油濁。
白話文:
製作一劑藥,準備兩杯水,加入二十根燈芯,煮至一杯,於飯前服用。如果感到熱氣,可以加入少量薄荷。
「蓮子六一湯」,用於治療心火過旺導致的赤濁症狀。
材料:
- 石蓮子(連著心臟部分,六兩)
- 甘草(炙烤後,一兩)
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空腹時用燈芯煎水調服。
「香苓散」(出自《得效》),用於治療男女小便赤濁,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。
材料:
- 五苓散
- 辰砂妙香散
將以上材料混合均勻,用天門冬、麥門冬去掉心部的湯水煎煮,空腹時調服一大錢,每天三次,一次服用完畢即可痊癒。
「龍齒補心湯」,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夠,虛熱潮熱,心神驚悸,睡眠不安,小便油膩的情況。
龍齒(另研,煅),人參(去蘆),熟地黃(洗,焙),當歸(酒浸,焙乾),桔梗(去蘆),酸棗仁(炒),白茯苓(去皮),茯神(去皮木),肉桂(去皮),麥門冬(去心),綿黃耆(蜜炙),遠志(水浸,去心薑製炒),枳殼(麩炒),半夏曲,白朮(各一錢),甘草(炙,半錢)
白話文:
龍齒(另研後煅燒)、人參(去除根部)、熟地黃(清潔後烘焙)、當歸(以酒浸泡後,再烘焙至乾燥)、桔梗(去除根部)、酸棗仁(炒過)、白茯苓(去除外皮)、茯神(去除皮與木質部分)、肉桂(去除外皮)、麥門冬(去除心部)、綿黃耆(以蜂蜜炙烤)、遠志(以水浸泡後,去除心部,再用薑汁炒過)、枳殼(以麩炒)、半夏曲、白朮(各一份錢)、甘草(炙烤後,半份錢)
此方藥包含龍齒、人參、熟地黃、當歸、桔梗、酸棗仁、白茯苓、茯神、肉桂、麥門冬、綿黃耆、遠志、枳殼、半夏曲、白朮和甘草等多種藥材。在使用時應依照醫師指示,並注意個人身體狀況及可能的副作用。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粳米一撮,煎一盅,服無時。
瑞蓮丸,治思慮傷心,便下赤濁。
白茯苓(去皮),石蓮肉(去心,炒),龍骨(生用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柏子仁(炒,另研),紫石英(火煅,研細),遠志(甘草水煮,去心),當歸(去蘆,酒浸),酸棗仁(炒),龍齒(各一兩),乳香(半兩,另研)
白話文:
上製成一劑藥方,用水兩杯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小撮梗米,煎煮至一杯,可隨時服用。
瑞蓮丸,用於治療因思慮過度導致的心傷,以及大便赤色混濁的情況。
白茯苓(去皮),石蓮肉(去心後炒熟),龍骨(生用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柏子仁(炒熟後研磨),紫石英(經火煅後研磨成細粉),遠志(以甘草水煮熟後去心),當歸(去蘆頭後,以酒浸泡),酸棗仁(炒熟),龍齒(每種各一兩),乳香(半兩,研磨成粉)
請注意,藥物使用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。以硃砂為衣,每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或棗湯送下。
遠志丸,治小便赤濁如神。
遠志(半斤,以甘草水煮,去心),茯神(去木),益智仁(各二兩)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臨臥棗湯送下。
鎖精丸,治小便白濁。
破故紙(炒),青鹽(各四兩),白茯苓,五倍子(各二兩)
上為細末,酒煮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白話文:
【遠志丸】,能治小便赤黃如神效。
遠志(半斤,以甘草水煮後,去心),茯神(去木),益智仁(各二兩)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酒和麩糊調製成丸,大小如梧桐籽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於空腹時用溫酒或棗湯送服。
【鎖精丸】,能治小便白濁問題。
破故紙(炒過)、青鹽(各四兩)、白茯苓、五倍子(各二兩)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酒和糊狀物調製成丸,大小如梧桐籽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於睡前用棗湯送服。
【注:以上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開具,並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。請避免自行使用,以免造成不適或副作用。】
固精丸,治下虛胞寒,小便白濁,或如米泔,或若凝脂,腰重少力。
牡蠣(煅),白茯苓(去皮),桑螵蛸(酒浸,炙),白石脂,韭子(炒),五味子,菟絲子(酒浸,焙乾),龍骨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酒煮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四精丸,治白濁煩渴。
鹿茸,肉蓯蓉,山藥,茯苓(去皮。各等分)
為細末,米糊丸,桐子大。空心棗湯下三十丸。
大茴香丸,治小便白濁,出髓條。
白話文:
【固精丸】,用於治療下焦虛弱、腎陽不足的情況,表現為尿液混濁,可能呈米泔狀或是凝脂狀,腰部感到沈重且力量不足。
牡蠣(煅)、白茯苓(去皮)、桑螵蛸(酒浸後炙烤)、白石脂、韭子(炒過)、五味子、菟絲子(酒浸後曬乾)、龍骨(各取等量)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與酒煮糊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粒,空腹時以鹽水送服。
【四精丸】,用於治療尿液混濁且伴有口渴的症狀。
鹿茸、肉蓯蓉、山藥、茯苓(去皮)(各取等量)
研磨成細粉,以米糊調和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空腹時以棗湯下三十粒。
【大茴香丸】,用於治療尿液混濁,並出現髓條的情況。
大茴香,酸棗仁(炒),破故紙(炒),白朮,白茯苓,左顧牡蠣(砂鍋內慢火煅爆為度),益智仁,人參(各等分)
為細末,用青鹽酒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前用溫酒或米飲下。
水陸二仙丹,治白濁。
金櫻子(去子洗淨,甑中蒸熟,用湯淋之,取汁入銀銚內,慢火熬稀膏,和芡粉),芡實肉(研為粉,各等分)
上以前膏同酒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溫酒下。一方,用乳汁丸,鹽湯下。
白話文:
大茴香、酸棗仁(炒)、破故紙(炒)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左顧牡蠣(砂鍋內慢火煅爆至適度)、益智仁、人參(各等份)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青鹽酒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前用溫酒或米飲送服。
此方名為水陸二仙丹,用於治療白濁。
金櫻子(去除種子,洗淨後放入甑中蒸熟,用熱水淋洗,取汁放入銀銚中,慢火熬製成稀膏,再與芡粉混合),芡實肉(研磨成粉,各等份)
將上述金櫻子膏與芡實粉用酒糊混合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溫酒送服。另一種方法是用乳汁做成丸子,用鹽湯送服。
赤腳道人龍骨丸,治白濁。
龍骨,牡蠣(各半兩)
上研為末,入鯽魚腹內,濕紙裹,入火內炮熟,取出去紙,將藥同魚肉搜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鯽魚不拘大小,只著盡上件藥為度。更加茯苓、遠志(各半兩),尤佳。
地黃丸,治心腎水火不濟,或因酒色,遂至已甚,謂之土淫。蓋脾有虛熱而腎不足,故土邪乾水。先賢常言:夏則土燥而水濁,冬則土堅而水清,此其理也。醫者往往峻補,其疾反甚。此方中和,水火既濟,而土自堅,其流清矣。
白話文:
【赤腳道人龍骨丸】,用於治療白濁症狀。
龍骨、牡蠣(各半兩)
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,加入鯽魚腹部,用濕紙包裹,放入火中烤熟,取出後去除紙張,與藥物一起與魚肉攪拌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30顆,空腹時配以米飲下。【鯽魚】不限大小,只需加入上述藥物即可。若能添加茯苓、遠志(各半兩),效果更佳。
【地黃丸】,用於治療心腎水火不平衡,或是因為飲酒過量或性生活過度,導致病情加重,稱為「土淫」。這是因為脾臟有虛熱,腎功能不足,導致土邪乾燥水分。前賢常說:夏天土壤乾燥而水分混濁,冬天土壤堅實而水分清澈,這是自然的規律。醫生經常使用強力補品,但疾病反而會加重。此方藥性平和,水火平衡後,土性自然堅固,水流清淨。
熟地黃(十兩,蒸九次,曝九次),菟絲子(酒浸),鹿角霜(各五兩),茯苓(去皮),柏子仁(各三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,一兩)
上為細末,另用鹿角膠煮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空心用鹽酒送下。
子午丸,治心腎俱虛,夢寐驚悸,體常自汗,煩悶短氣,悲憂不樂,消渴引飲,漩下赤白,停凝濁甚,四肢無力,面黃肌瘦,耳鳴眼昏,頭暈,惡風怯寒,並皆治之。
榧子(去殼,二兩),蓮肉(去心),枸杞子,白龍骨,川巴戟(去心),破故紙(炒),真琥珀(另研),苦楮實(去殼),白礬(枯),赤茯苓(去皮),白茯苓(去皮),蓮花須(鹽蒸),芡實,白牡蠣(煅),文蛤(各一兩),硃砂(一兩半,另研為末)
白話文:
子午丸,用於治療心腎功能不足,如多夢、驚嚇、經常自汗、心神煩躁、呼吸困難、情緒低落、口渴頻飲、尿頻色赤白、體液混濁嚴重、四肢乏力、面色黃白、耳鳴視力模糊、頭暈、怕風畏寒等症狀。
配方如下:
- 熟地黃(十兩,蒸九次,曬乾九次):滋補腎陰。
- 菟絲子(酒浸泡):補肝腎、固精止瀉。
- 鹿角霜(各五兩):補腎壯陽。
- 茯苓(去皮):利水滲溼,健脾和胃。
- 柏子仁(各三兩):養心安神,潤腸通便。
- 附子(炮製,去皮及臍,一兩):溫陽散寒,驅寒除濕。
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再使用鹿角膠煮成糊狀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。
配方成分包括:
- 榧子(去殼,二兩):潤肺止咳,解毒。
- 藜肉(去心):滋補心腎,寧心安神。
- 枸杞子:滋補肝腎,明目。
- 白龍骨:固精止汗,鎮靜安神。
- 川巴戟(去心):強壯腎功能。
- 破故紙(炒):補腎壯陽。
- 琥珀(另研):安神定志,鎮靜止痛。
- 楮實(去殼):清熱利濕,涼血止血。
- 白礬(枯):清熱解毒,燥濕止帶。
- 赤茯苓(去皮)、白茯苓(去皮):利水滲溼,健脾和胃。
- 蘭花須(鹽蒸):滋補腎陰,清熱解毒。
- 芡實:補脾益腎,固精止帶。
- 白牡蠣(煅):補腎壯陽,平肝息風。
- 文蛤(各一兩):滋陰潤燥,清熱解毒。
- 紅硃砂(一兩半,另研為末):鎮靜安神,清熱解毒。
上為細末,用肉蓯蓉一斤二兩,酒蒸爛,研為膏和丸,如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濃煎萆薢湯下。忌勞力房事,專心服餌,渴止濁清,自有奇效。
通靈散,治心氣不足,小便滑,赤白二濁。
益智仁,白茯苓,白朮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用白湯或溫酒調服。
虛憊便濁,滴地成霜方
蓮肉(去心),干藕節,龍骨,遠志(各一兩),白礬(枯),靈砂(各二錢半)
白話文:
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粉末,使用一斤二兩的肉蓯蓉,加入酒蒸煮至軟糯,再研磨成膏狀,與丸狀物混合,大小如同桐子,表面覆蓋硃砂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空腹時配以濃縮的【萆薢湯】下肚。應避免過度勞累、房事,專注於藥物的攝取,直到口渴減輕、混濁變清,自然會有奇效。
【通靈散】,用於治療心氣不足、小便失禁、尿液呈紅色或白色混濁的症狀。
成分包括:益智仁、白茯苓、白朮(比例相等)。
以上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無論何時都可以用白開水或溫酒調服。
對於虛弱且尿液混濁、如霜般滴落的情況,可以參考以下方子:
成分包括:去心的蓮子、乾燥的藕節、龍骨、遠志(每種各一兩)、白礬(經過處理後)、靈砂(各二錢半)。
上為細末,糯米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食前白湯下。
小溫金散,治心腎虛熱,小便赤白淋瀝,或不時自汗等證。
人參,蓮肉(去心),巴戟肉,益智仁,黃耆(蜜炙),萆薢(酒浸,炒),麥門冬(去心)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上用燈芯十莖,棗一枚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上部的藥材研磨成細粉,與糯米糊混合做成丸狀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十五顆,於餐前以白開水送服。
「小溫金散」,適用於心腎虛弱伴有熱症,導致的小便赤色或白色混濁,或是經常自行出汗等症狀。
人參、蓮子(去除心部)、巴戟天、益智仁、黃芪(蜜炙)、萆薢(以酒浸泡後炒制)、麥門冬(去除心部)、赤茯苓(去除皮部)、甘草(炙烤。每種藥物各取一錢)
以上藥物使用十根燈芯和一枚棗果,加水煎煮後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