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18)
第二冊 (18)
1. 脹滿
大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。)
枳朮湯(《金匱》)
枳實(七枚),白朮(二兩)
上㕮咀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腹中軟,即當散也。
防己椒藶丸(《金匱》)
防己,椒目,葶藶(炙),大黃(各一兩)
末之,蜜為丸,桐子大。先食飲服十丸,日三服,稍增。口中自有津液,渴者加芒硝五錢。
厚朴七物湯(《金匱》)
厚朴(半斤),甘草,大黃(各三兩),大棗(十枚),枳實(五枚,銼),桂枝(三兩),生薑(五兩)
水一斗,煮取四升,溫服八合,日三服。嘔者加半夏五合,下痢去大黃,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。
黃耆湯(疑即黃耆建中湯。)
平胃散(見中食。),雙解飲子(見瘧。),
中滿分消丸(東垣),治中滿熱脹,有寒者不治。
黃芩(去腐,炒,夏月一兩二錢),黃連(淨炒。各五錢),薑黃,白朮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豬苓(去皮。各一錢),白茯苓(去皮),乾生薑,砂仁(各二錢),枳實(炒黃),半夏(湯泡。各五錢),厚朴(薑製,一兩),知母(炒,四錢),澤瀉,陳皮(各三錢)
上除茯苓、澤瀉、生薑外,共為細末,入上三味和勻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焙熱,白湯下,食後服。量病人大小加減。
中滿分消湯(東垣),治中滿寒脹。
黃耆,吳茱萸,厚朴,草豆蔻仁,黃柏(各五分),益智仁,半夏,茯苓,木香,升麻(各三分),人參,青皮,當歸,黃連,澤瀉,生薑,麻黃(不去節),柴胡(梢),乾薑,川烏,蓽澄茄(各二分)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,食前。大忌房勞、酒、面、生冷、硬物、油膩。
廣朮潰堅湯(東垣)
廣朮(煨),黃連,柴胡(去蘆),甘草(生用),神麯(炒),澤瀉(各三分),陳皮(去白),吳茱萸(湯泡),青皮(去白),升麻(各二分),黃芩(去黑皮),草豆蔻仁(煨),厚朴(薑製),當歸(梢),益智仁(各五分),紅花(二分),半夏(七分),如渴加葛根(四分)。
水二盅,先浸藥少時,煎至一盅,稍熱服。忌酒、濕面。
半夏厚朴湯
半夏(一錢),厚朴(八分),炒曲(六分),當歸梢,豬苓,京三稜,升麻(各四分),肉桂,蒼朮,白茯苓,澤瀉,橘皮,生黃芩,草豆蔻仁,生甘草,柴胡(各三分),木香,青皮(各二分),吳茱萸,乾生薑,黃連(各一分),紅花蘇木(各半分),桃仁(七個),昆布(少許),渴加葛根(三分)。
水二盅,煎至一盅,去渣,稍熱服。二服後,前證又減一半,卻於前藥中加減服之。
通幽湯,潤腸丸(俱見大便不通。)
沉香交泰丸
沉香,橘紅,白朮(各三錢),厚朴(薑製,五錢),吳茱萸(湯泡),枳實(麩炒),青皮(去白),木香白茯苓,澤瀉,當歸(各二錢),大黃(酒浸,一兩)
白話文:
脹滿
使用大承氣湯來處理大便不通的問題。(請參考大便不通的相關說明。)
枳朮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藥材:枳實(七枚),白朮(二兩)
做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加入五升水煮至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如果腹部變得柔軟,就應該停止服用。
防己椒藶丸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藥材:防己、椒目、葶藶(炙過)、大黃(各一兩)
做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先在飯前飲用湯藥後服用十丸,每天三次,可以稍微增加用量。如果口中產生津液,感到口渴,可以加入芒硝五錢。
厚朴七物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藥材:厚朴(半斤),甘草、大黃(各三兩),大棗(十枚),枳實(五枚,切碎),桂枝(三兩),生薑(五兩)
做法:加入一斗水煮至四升,溫服八合,每天三次。如果出現嘔吐,可以加入半夏五合;如果出現腹瀉,則去除大黃;如果感到寒冷,可以增加生薑用量至半斤。
黃耆湯(可能是指黃耆建中湯。)
平胃散(請參考中食的相關說明。),雙解飲子(請參考瘧疾的相關說明。)
中滿分消丸(出自李東垣),用於治療中焦脹滿發熱的症狀,如果是寒性的脹滿則不適合使用。
藥材:黃芩(去除腐爛部分,炒過,夏天用一兩二錢),黃連(淨炒。各五錢),薑黃、白朮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甘草(炙過)、豬苓(去皮。各一錢),白茯苓(去皮)、乾生薑、砂仁(各二錢),枳實(炒黃)、半夏(湯泡。各五錢),厚朴(薑汁製過,一兩),知母(炒過,四錢),澤瀉、陳皮(各三錢)
做法:將除了茯苓、澤瀉、生薑以外的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將這三味藥材與藥粉混合均勻。用藥湯浸泡蒸餅,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烘熱後用白開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可以根據病人的體質大小適當調整用量。
中滿分消湯(出自李東垣),用於治療中焦脹滿,兼有寒象的症狀。
藥材:黃耆、吳茱萸、厚朴、草豆蔻仁、黃柏(各五分),益智仁、半夏、茯苓、木香、升麻(各三分),人參、青皮、當歸、黃連、澤瀉、生薑、麻黃(不去節)、柴胡(梢)、乾薑、川烏、蓽澄茄(各二分)
做法:加入兩盞水,煎至一盞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服用,飯前服用。服用期間應避免房事、飲酒、食用麵食、生冷食物、堅硬食物和油膩食物。
廣朮潰堅湯(出自李東垣)
藥材:廣朮(煨過)、黃連、柴胡(去蘆)、甘草(生用)、神麯(炒過)、澤瀉(各三分),陳皮(去白)、吳茱萸(湯泡)、青皮(去白)、升麻(各二分),黃芩(去黑皮)、草豆蔻仁(煨過)、厚朴(薑汁製過)、當歸(梢)、益智仁(各五分),紅花(二分),半夏(七分),如果感到口渴可以加入葛根(四分)。
做法:加入兩盅水,先浸泡藥材片刻,然後煎至一盅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服用期間應忌酒和濕麵。
半夏厚朴湯
藥材:半夏(一錢),厚朴(八分),炒曲(六分),當歸梢、豬苓、京三稜、升麻(各四分),肉桂、蒼朮、白茯苓、澤瀉、橘皮、生黃芩、草豆蔻仁、生甘草、柴胡(各三分),木香、青皮(各二分),吳茱萸、乾生薑、黃連(各一分),紅花、蘇木(各半分),桃仁(七個),昆布(少許),如果感到口渴可以加入葛根(三分)。
做法:加入兩盅水,煎至一盅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服用兩次後,如果病情減輕一半,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減藥材繼續服用。
通幽湯,潤腸丸(請參考大便不通的相關說明。)
沉香交泰丸
藥材:沉香、橘紅、白朮(各三錢),厚朴(薑汁製過,五錢),吳茱萸(湯泡)、枳實(麩炒)、青皮(去白)、木香、白茯苓、澤瀉、當歸(各二錢),大黃(酒浸,一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