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1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13)

1. 水腫

防己黃耆湯(仲景,下同)

防己(一兩),黃耆(一兩二錢半),白朮(七錢半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銼,每服五錢匕,生薑四片,棗一枚,水一盞半,煎取八分,去滓溫服,良久再服。腹痛,加芍藥。一法,潔古用此湯調五苓散,治因濕為腫者。(又云:防己黃耆湯,治風水脈浮為在表,其人或頭汗出,表無他證,病者但下重,從腰以上為和,腰以下常腫,及身重難以屈伸。)

越婢湯,加朮四兩,即越婢加朮湯。(又見痿厥。)
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五枚),甘草(二兩)

以水六升,先煮麻黃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大腹皮散

大腹皮,桑白皮,川芎(各二兩),漢防己,羌活,青皮(去白),大黃(炒),檳榔,桂心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大盞,煎五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楮白皮散

楮白皮,豬苓(去皮),木通(各二兩),紫蘇,莖葉,桑白皮(各三兩),陳皮(去白,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大盞,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防己茯苓湯

防己,黃耆,桂枝(各三兩),茯苓(六兩),甘草(二兩)

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

蒲灰散(見淋。)

木香丸

木香,苦葫蘆子(炒),乳香(各二錢五分),檳榔(二枚,一生一炮),甘遂(炒令黃),硃砂(細研。各半錢)

為細末,以爛飯和,分作四十九丸,麵裹。於銚納水煮熟,令患人和汁吞之,以盡為度。清晨服藥,至午時其水便下,不計行數,水儘自止。

海蛤丸

海蛤(研),防己(各七錢五分),陳皮(炒,去白),郁李仁(去皮,炒。各半兩),赤茯苓(去皮),桑白皮,葶藶(隔紙炒。各一兩。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,米飲送下,早晚各一服。

檳榔散

檳榔(半兩。另研末),商陸,生薑(各一兩),桑白皮(一兩半),甘草(炙,二錢半)

上除檳榔外,用水二大盞,煎至一大盞,去滓,五更初分作二服,每服調檳榔末二錢半服,至平明當利,如未利再服。

甘草麻黃湯

甘草(二兩),麻黃(四兩)

水五升,先煮麻黃,去上沫,納甘草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重覆汗出,不汗再服。慎風寒。

麻黃附子湯

麻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附子(一枚,炮)

水七升,先煮麻黃,去上沫,納二味,煮取二升半,溫服八合,日三服。

杏子湯(未見,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)

五皮散(《和劑》),治風濕客於脾經,氣血凝滯,以致面目虛浮,四肢腫滿,心腹膨脹,上氣促急。兼治皮水,妊娠胎水。

白話文:

防己黃耆湯

用防己一兩、黃耆一兩二錢半、白朮七錢半、炙甘草半兩,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入生薑四片、紅棗一顆,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過一會兒再服一次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芍藥。另外一種用法,名醫李杲會用這個湯劑搭配五苓散,治療因為濕氣引起的水腫。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風邪和水濕引起的體表水腫,脈象浮,病人可能會有頭部出汗,其他體表沒有異常症狀,但感覺身體沉重,從腰部以上正常,腰部以下常常腫脹,身體沉重難以彎曲。

越婢湯,加上白朮四兩,就成了越婢加朮湯。這個方子也可用於治療肢體痿軟和昏厥。

用麻黃六兩、石膏半斤、生薑三兩、大棗十五枚、甘草二兩,用水六升,先煮麻黃,去除浮沫,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,煮到剩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
大腹皮散

用大腹皮、桑白皮、川芎各二兩,漢防己、羌活、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炒大黃、檳榔、桂心各一兩,炙甘草半兩,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一碗水煎煮到剩五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

楮白皮散

用楮白皮、豬苓(去除外皮)、木通各二兩,紫蘇(包括莖和葉)、桑白皮各三兩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一兩,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一碗水和生薑三片一起煎煮到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

防己茯苓湯

用防己、黃耆、桂枝各三兩,茯苓六兩,甘草二兩,用水六升煮到剩兩升,分三次溫服。

蒲灰散

(這個方子在治療小便不暢時會用到,這裡先不做詳細解釋)

木香丸

用木香、炒苦葫蘆子、乳香各二錢五分,檳榔(兩個,一個生的,一個炮製過),炒甘遂(炒至黃色)、細磨硃砂各半錢,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軟飯拌勻,做成四十九顆藥丸,再用麵包裹起來,放入鍋中加水煮熟,讓病人連汁吞服,一次性吃完。通常早上吃藥,到中午小便就會排出,排尿次數不限,尿排完水腫自然消退。

海蛤丸

用海蛤(磨成粉)、防己各七錢五分,炒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炒郁李仁(去除外皮)各半兩,赤茯苓(去除外皮)、桑白皮、隔紙炒葶藶各一兩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,用米湯送服,早晚各一次。

檳榔散

用檳榔(半兩,另外磨成粉)、商陸、生薑各一兩,桑白皮一兩半,炙甘草二錢半。將檳榔以外的藥材用水兩大碗煎煮到剩一大碗,去除藥渣後,在五更天(凌晨三點到五點)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服用時加入檳榔粉二錢半,到天亮時應該會排便,如果沒有排便再服一次。

甘草麻黃湯

用甘草二兩,麻黃四兩,用水五升,先煮麻黃,去除浮沫,再放入甘草一起煮到剩三升,溫服一升,讓身體微微出汗,如果沒出汗再服一次,服藥期間注意不要受寒。

麻黃附子湯

用麻黃三兩,甘草二兩,炮製過的附子一枚,用水七升,先煮麻黃,去除浮沫,再放入其他兩味藥材,煮到剩兩升半,溫服八合,一天三次。

杏子湯

(這個方子原文沒有詳細說明,推測可能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)

五皮散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風濕侵入脾經,導致氣血凝滯,引起面部虛浮、四肢腫脹、胸腹脹滿、呼吸急促。也可以治療皮水病(皮膚水腫)和孕婦水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