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8)
第二冊 (8)
1. 痞
制丸服法同上。
失笑丸(一名枳實消痞丸,東垣),治右關脈浮弦,心下濕痞,惡食懶倦,開胃進食。
枳實,黃連(各五錢),白朮,人參,半夏曲(各三錢),厚朴(炙,四錢),乾生薑,炙甘草,白茯苓,麥糵(各二錢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白湯下,不拘時。量虛實加減服。
(劉宗厚云:以上二方,並半夏瀉心湯加減法也。內有枳朮湯、四君子、五苓、平胃等,利濕消痞補虛之藥也。
黃芩利膈丸(東垣),除胸中熱,利膈上痰。
黃芩(生,炒各一兩),白朮,枳殼,陳皮,南星(各三錢),半夏,黃連,澤瀉(各五錢),白礬(五分)
上為末,水浸蒸餅丸。每服三五十丸,白湯下,食遠服。(合加薄荷葉一兩,玄明粉二錢。)
葶藶丸(一名人參順氣飲子),治心下痞,胸中不利。
半夏(洗),厚朴(炙),石膏,青皮(以上各五分),當歸身(七分),白豆蔻仁,縮砂仁,茵陳(酒製炒),乾葛(以上各一錢),炙甘草,羌活,黃芩(一半酒洗,半炒),苦葶藶(酒洗,炒),人參,柴胡(據),獨活(以上各三錢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和勻,篩子內擦如米大。每服二錢,臨臥用一口湯下。
消痞湯(一名木香化滯湯),治因憂氣鬱結中脘,腹皮里微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。
枳實(炒),當歸梢(各二分),陳皮,生薑,木香(各三分),柴胡(四分),草豆蔻,炙甘草(各五分),半夏(一錢),紅花(少許),《試效方》有益智三分,無木香。
上為粗末,作一服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盞,食遠服。忌酒濕面。
理中丸,治胃寒而痞。
人參,甘草,白朮,乾薑(以上各三兩)
上四味,搗篩為末,蜜和丸,如雞子黃大。以沸湯數合,和一丸研碎,溫服之,日三四,夜二服。腹中未熱,益至三四丸。
增損理中丸(《傷寒》),治太陰下之胸滿硬。(諸結胸宜服此。)
人參,白朮(各一兩),甘草,黃芩(各半兩),枳殼(十二片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彈子大。沸湯化一丸。渴者加栝蔞根,汗出者加牡蠣。
枳實理中丸(《傷寒》),治寒實結胸。
茯苓,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(各二兩),枳實(十六片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雞子黃大。每服一丸,熱湯化下,連進二三服。
活人桔梗枳殼湯,治傷寒痞氣,胸滿欲絕。
桔梗,枳殼(去瓤,炒。各三兩)
上銼,水煎,分作二服。
此手太陰經藥也。《活人書》云:審知是痞,先用此湯,無不驗也。緣枳殼行氣下膈,故效。
上清散(一名通氣防風湯),清利頭目,寬快胸膈。
黃耆(三錢),甘草(二錢),人參,葛根(各一錢五分),防風根(一錢),蔓荊子(半錢)
白話文:
製丸方法和服用方法與前面說的相同。
失笑丸(又名枳實消痞丸,出自李東垣),主要治療右關脈象呈現浮弦,心下有濕邪阻滯形成的痞滿,食慾不振、身體疲倦,可以開胃促進食慾。
藥方組成:枳實、黃連(各五錢),白朮、人參、半夏曲(各三錢),厚朴(炙用,四錢),乾生薑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、麥芽(各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根據身體的虛實情況調整服用量。
(劉宗厚說:以上兩個藥方,都是從半夏瀉心湯加減變化而來的。其中包含有枳朮湯、四君子湯、五苓散、平胃散等,這些都是利濕消痞、補虛的藥物。)
黃芩利膈丸(出自李東垣),主要清除胸中的熱邪,疏通膈上的痰液。
藥方組成:黃芩(生用、炒用各一兩),白朮、枳殼、陳皮、南星(各三錢),半夏、黃連、澤瀉(各五錢),白礬(五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在飯後服用。(可以再加入薄荷葉一兩、玄明粉二錢。)
葶藶丸(又名人參順氣飲子),主要治療心下痞滿,胸部不順暢。
藥方組成:半夏(洗淨)、厚朴(炙用)、石膏、青皮(以上各五分),當歸身(七分),白豆蔻仁、縮砂仁、茵陳(用酒製炒)、乾葛(以上各一錢),炙甘草、羌活、黃芩(一半用酒洗、一半炒用)、苦葶藶(用酒洗、炒用),人參、柴胡(據說要用到)、獨活(以上各三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混合均勻,用篩子擦過,使之如米粒大小。每次服用二錢,臨睡前用溫開水送服。
消痞湯(又名木香化滯湯),主要治療因憂愁導致氣機鬱結在中脘部位,腹部皮膚內有輕微疼痛,心下痞滿,沒有食慾。
藥方組成:枳實(炒用)、當歸梢(各二分),陳皮、生薑、木香(各三分),柴胡(四分),草豆蔻、炙甘草(各五分),半夏(一錢),紅花(少許),《試效方》裡有加入益智三分,沒有使用木香。
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,當作一劑,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下一碗,在飯後服用。禁忌飲酒和食用濕麵。
理中丸,主要治療因胃寒引起的痞滿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甘草、白朮、乾薑(以上各三兩)。
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篩成末,用蜂蜜調和做成丸藥,大小如雞蛋黃。用幾勺沸水調和一丸,研碎後溫服,每日服用三四次,晚上服用兩次。如果腹中沒有發熱的感覺,可以增加到三四丸。
增損理中丸(出自《傷寒論》),主要治療太陰病在下引起的胸部脹滿堅硬。(所有因結胸引起的病症都適合服用此藥。)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(各一兩),甘草、黃芩(各半兩),枳殼(十二片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藥,大小如彈子。用沸水化開一丸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栝蔞根;如果出汗,可以加入牡蠣。
枳實理中丸(出自《傷寒論》),主要治療因寒邪實證引起的結胸。
藥方組成:茯苓、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(各二兩),枳實(十六片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藥,大小如雞蛋黃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熱開水化開送服,連續服用二三服。
活人桔梗枳殼湯,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痞氣,胸悶欲絕。
藥方組成:桔梗、枳殼(去掉內瓤,炒用。各三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分作兩次服用。
這個藥方是手太陰經的藥物。《活人書》說:如果確定是痞證,先用這個湯劑,沒有不見效的。因為枳殼可以疏通氣機,使氣下行,所以效果顯著。
上清散(又名通氣防風湯),主要用於清利頭目,使胸膈寬暢舒適。
藥方組成:黃耆(三錢),甘草(二錢),人參、葛根(各一錢五分),防風根(一錢),蔓荊子(半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