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9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9)

1.

上分作二服,每服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臨臥溫服。以夾衣蓋覆面首,不語,須臾汗出為效。未服藥,預一日不語,服畢亦一日不語。

枳朮丸(見傷食。)

回金丸,瀉肝火,行濕與熱,能開痞結,治肝邪,補脾土。(見發熱。)

檳榔丸(見傷食。),煮黃丸(見心痛。),瓜蒂散(見傷食。),二陳湯(見痰飲。),平胃散(見中食。),五苓散(見消癉。),越鞠丸(見郁。),撾脾湯(見嘔吐。),丁沉透膈湯(見反胃。),木香流氣飲,四七湯(並見氣。),導痰湯(見痰飲。),來復丹(見中暑。

),四君子湯(見虛勞。),補中益氣湯(見勞倦。),木香順氣湯(見脹滿,但減人參。)

木香寬中散,治七情傷於脾胃,以致胸膈痞滿,停痰氣逆,或成五膈之病。

青皮,陳皮,丁香(各四兩),厚朴(制,一斤),甘草(炙,五兩),白豆蔻(二兩),香附(炒),砂仁,木香(各三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薑、鹽湯點服。屬脾胃虛損之證,不可多服,當與六君子湯兼服之。

《宣明》檳榔散,治傷寒陰證,下後成痞,滿而不痛,按之虛軟。

檳榔,枳殼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煎黃連湯調下。

三脘痞氣丸(《寶鑑》),治三焦痞滯,水飲停積,脅下虛滿,或時刺痛。

木香,白豆蔻仁,青皮(炒),京三稜(炮),橘紅(各一兩),半夏(湯炮七次,二兩),檳榔,砂仁,沉香,大腹子(各五錢)

上為末,神麯糊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食後陳皮湯送下。

平補枳朮丸,調中,補氣血,消痞清熱。

白朮(三兩),白芍(酒炒,一兩半),陳皮,枳實(去穰,炒),黃連(薑汁炒,各一兩),人參,木香(各五錢)

上為末,荷葉打米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米飲下。

方廣云:白朮補脾氣為君;白芍藥補脾血為臣;陳皮以和胃,枳實消痞,黃連清熱為佐;人參以補元氣,木香以調諸氣為使。如此平補氣血,廓清痰火,兼通氣道,則病邪日消,而脾胃日壯矣。

《濟生》栝蔞實丸,治胸膈痞痛徹背,脅脹,喘急妨悶。

栝蔞實(研),枳實(去穰,麩炒),桔梗,半夏(各等分)

上為末,薑汁打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食後淡薑湯下。

按:此方栝蔞以潤肺滌痰,枳殼破滯氣,半夏豁痰燥濕,桔梗開膈載藥,可謂善治痞悶喘急矣。然痰因火動者,加黃連尤妙,蓋黃連佐枳殼消痞甚速。

茯苓杏仁甘草湯(仲景,下同)

茯苓(三兩),杏仁(五十枚),甘草(一兩),

上三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橘枳生薑湯

橘皮(一斤),枳實(三兩),生薑(半斤)

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再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在睡前溫熱服用。服用後用夾衣蓋住頭部,不要說話,稍後出汗就有效。在服藥前一天不要說話,服藥後也要禁語一天。

枳朮丸,用於治療因吃太多食物導致的消化不良。(詳見傷食篇)

回金丸,可以瀉肝火,疏導體內的濕氣和熱氣,能夠打開胸腹部的痞結,治療肝臟的邪氣,並能補養脾胃。(詳見發熱篇)

檳榔丸,用於治療因吃太多食物導致的消化不良。(詳見傷食篇),煮黃丸,用於治療心痛。(詳見心痛篇),瓜蒂散,用於治療因吃太多食物導致的消化不良。(詳見傷食篇),二陳湯,用於治療痰飲。(詳見痰飲篇),平胃散,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。(詳見中食篇),五苓散,用於治療消渴症。(詳見消癉篇),越鞠丸,用於治療情志鬱結。(詳見鬱篇),撾脾湯,用於治療嘔吐。(詳見嘔吐篇),丁沉透膈湯,用於治療反胃。(詳見反胃篇),木香流氣飲,四七湯(均在氣篇),導痰湯,用於治療痰飲。(詳見痰飲篇),來復丹,用於治療中暑。(詳見中暑篇),四君子湯,用於治療虛勞。(詳見虛勞篇),補中益氣湯,用於治療勞倦。(詳見勞倦篇),木香順氣湯,用於治療腹脹,但要減少人參的用量。(詳見脹滿篇)

木香寬中散,用來治療因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損傷脾胃,導致胸膈痞滿、痰氣上逆,甚至形成五種膈病。

藥材包括:青皮、陳皮、丁香(各四兩),厚朴(炮製過,一斤),甘草(炙烤過,五兩),白豆蔻(二兩),香附(炒過)、砂仁、木香(各三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鹽湯沖服。如果是屬於脾胃虛弱的症狀,不宜多服,應與六君子湯搭配服用。

《宣明》檳榔散,用於治療傷寒病後出現的陰證,腹瀉後出現痞滿,但不疼痛,按壓時感覺虛軟。

藥材包括:檳榔、枳殼(等量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煎煮過的黃連湯調服。

三脘痞氣丸(出自《寶鑑》),用於治療三焦痞塞,水飲停積,脅下空虛脹滿,或有時刺痛。

藥材包括:木香、白豆蔻仁、青皮(炒過)、京三稜(炮製過)、橘紅(各一兩),半夏(用湯炮製七次,二兩),檳榔、砂仁、沉香、大腹子(各五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飯後用陳皮湯送服。

平補枳朮丸,可以調理中焦,補養氣血,消除痞滿,清解熱邪。

藥材包括:白朮(三兩),白芍(用酒炒過,一兩半),陳皮、枳實(去除種子,炒過),黃連(用薑汁炒過,各一兩),人參、木香(各五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煮米糊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
方廣說:白朮補益脾氣,是藥方中的君藥;白芍藥補養脾血,是藥方中的臣藥;陳皮用來調和胃氣,枳實用來消除痞滿,黃連用來清解熱邪,是藥方中的佐藥;人參用來補養元氣,木香用來調和諸氣,是藥方中的使藥。這樣就能夠平補氣血,清除痰火,同時疏通氣機,這樣病邪就會逐漸消失,而脾胃功能也會日益強壯。

《濟生》栝蔞實丸,用於治療胸膈痞悶疼痛,痛徹後背,脅肋脹滿,呼吸急促,胸悶難耐。

藥材包括:栝蔞實(研磨成粉)、枳實(去除種子,用麩皮炒過)、桔梗、半夏(等量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糊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飯後用淡薑湯送服。

說明:這個藥方用栝蔞來滋潤肺部,化解痰液;用枳殼來破除積滯的氣機;用半夏來化解痰濕,使之乾燥;用桔梗來開通胸膈,引導藥力。可以說是治療痞悶喘急的良方。如果是由於火氣而導致痰液產生,那麼加入黃連效果更佳,因為黃連可以輔助枳殼快速消除痞滿。

茯苓杏仁甘草湯(張仲景的方子,以下同)

藥材包括:茯苓(三兩),杏仁(五十枚),甘草(一兩)。

將上述三味藥材,用水一斗煎煮至剩五升,溫熱服用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

橘枳生薑湯

藥材包括:橘皮(一斤),枳實(三兩),生薑(半斤)。

將上述三味藥材,用水五升煎煮至剩二升,分兩次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