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16)
第五冊 (16)
1. 盜汗
當歸六黃湯
當歸,生地黃,熟地,黃柏,黃芩,黃連(各一錢),黃耆(二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臨臥服。
正氣湯
黃柏(炒,一錢),知母(炒,一錢半),甘草(炙,五分)
白話文:
當歸六黃湯的藥方是:當歸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柏、黃芩、黃連各一錢,黃耆二錢。將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,用兩盅水煎煮,煎至一盅,於睡前服用。
正氣湯的藥方是:黃柏(炒,一錢)、知母(炒,一錢半)、甘草(炙,五分)。
上為粗末,作一服,水二盞,煎一盞,臥時服。
防風散
防風(五錢),川芎(二錢半),人參(一錢二分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臨臥米飲調下。
白朮散
白朮(不拘多少,銼作小塊或稍大),浮麥(一升)
上用水煮乾,如術尚硬,又加水一二升,煮軟取出,去麥不用,切作片,焙乾,研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不拘時,另用浮麥煎湯調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取適量,用兩杯水煎煮成一杯,睡前服用。
防風散的藥材包括五錢防風、二錢半川芎、一錢二分半人參,將其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睡前用米湯調服。
白朮散的藥材包括白朮(份量不限,切成小塊或稍大塊)、一升浮麥,先用水煮至乾,如果白朮還很硬,再加一兩升水煮軟,取出白朮,不用浮麥,將白朮切成片,烘乾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三錢,不限時間,用浮麥煎湯調服。
麥煎散,治榮衛不調,夜多盜汗,四肢煩疼,飲食進退,而黃肌瘦,並皆治之。
柴胡(去苗),秦艽(各二兩),鱉甲(二兩,醋煮三五十沸去裙襴,再用醋炙黃),乾漆(炒煙盡),人參,茯苓,乾葛,川烏(炮,去皮尖),玄參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先用小麥三七粒,煎湯一盞,去麥,入藥再煎三五沸,食後服。
白話文:
麥煎散
麥煎散,用於治療營衛不調,症狀包括夜間盜汗頻繁、四肢痠痛、飲食不規律、面色黃瘦,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藥方:
- 柴胡(去苗):2兩
- 秦艽:2兩
- 鱉甲(二兩,醋煮至三五十沸,去裙襴,再用醋炙至黃):2兩
- 乾漆(炒至煙盡):適量
- 人參:1兩
- 茯苓:1兩
- 乾葛:1兩
- 川烏(炮製,去皮尖):1兩
- 玄參:1兩
用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取2錢,先用小麥和三七粒煎湯一碗,去麥,再將藥粉放入湯中煎煮三五沸,飯後服用。
大建中湯,治虛熱盜汗,百節痠疼,腰痛,肢體倦怠,日漸羸弱,口苦舌澀,心怔短氣。
綿黃耆(炙),遠志(燈芯煮,去心),當歸(酒洗),澤瀉(各二錢),白芍藥,龍骨(煅),人參(各一錢半),炙甘草(一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五片,煎一盅,食前服。
氣弱加炮附子二錢,腰痛筋急加官桂去皮一錢。
四白散,治男婦血虛發熱,夜多盜汗,羸瘦,腳痛不能行。
白話文:
大建中湯用於治療虛熱盜汗、全身關節痠痛、腰痛、肢體無力、體力日漸衰弱、口苦舌澀、心慌氣短等症狀。方劑包含黃耆(炙)、遠志(燈芯煮去心)、當歸(酒洗)、澤瀉、白芍、龍骨(煅)、人參、炙甘草。將所有藥材各取定量,用兩碗水加五片薑煎煮至一碗,飯前服用。體虛者可加炮附子,腰痛筋攣者可加去皮官桂。
四白散用於治療男女血虛發熱、夜間盜汗、體瘦、腿痛難行等症狀。
白朮,白扁豆,藿香,益智,厚朴,黃耆,陳皮(各一兩),白茯苓,人參,半夏,烏藥,白豆蔻,甘草(各半兩),芍藥(一兩半),檀香,沉香(各二錢半)
上銼碎,每服三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又方,治盜汗,夜臥床蓆衣被盡濕。
白話文:
白朮、白扁豆、藿香、益智、厚朴、黃耆、陳皮各一兩,白茯苓、人參、半夏、烏藥、白豆蔻、甘草各半兩,芍藥一兩半,檀香、沉香各二錢半,將這些藥材全部切碎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兩盞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一盞,去渣,飯前溫服。
此外,還有治療盜汗的方子,適用於夜間睡覺時,床蓆衣被全部濕透的情況。
麻黃根,牡蠣(煅為粉,各三兩),黃耆,人參(各二兩),龍骨(打碎),枸杞根(用白皮。各四兩),大棗(七枚,擘破)
上切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五合,去滓,分溫六服。如人行八九里久中任食,一日令盡。忌蒜、熱面等物。
青蒿散,治虛勞盜汗骨蒸,咳嗽胸滿,皮毛乾枯,四肢懈惰,骨節疼痛,心腹驚悸,咽燥唇焦,頰赤煩躁,涕唾腥臭,困倦少力,肌體潮熱,飲食減少,日漸瘦弱。
白話文:
取麻黃根、牡蠣(煅成粉末,各三兩)、黃耆、人參(各二兩)、龍骨(打碎)、枸杞根(只用白皮,各四兩)、大棗(七枚,掰開)這些藥材,切碎,用六升水煮,熬至二升五合,過濾掉藥渣,分六次溫熱服用。服用時可像走八九里路一樣,慢慢地服用,一天吃完。忌食蒜、熱面等食物。此方可以治療虛勞盜汗骨蒸、咳嗽胸滿、皮膚乾燥、四肢無力、骨節疼痛、心悸、咽喉乾燥、嘴唇干裂、臉頰發紅、煩躁不安、鼻涕和唾液腥臭、疲倦乏力、身體潮熱、食慾不振、逐漸消瘦等症狀。
天仙藤,鱉甲(醋炙),香附子(炒,去毛),桔梗(去蘆),柴胡(去苗),秦艽,青蒿(各一兩),烏藥(半兩),炙甘草(一兩半),川芎(二兩半)
上銼散,每服姜三片煎,不拘時溫服。小兒骨蒸勞熱,肌瘦減食者,每一錢,水盞半,小麥三十粒煎服。
補中益氣湯,治內傷氣虛自汗。(方見內傷勞倦。),如脈洪大,心火炎上者,加五味子、麥門冬、黃連各一錢。如左關脈浮弦,自汗挾風邪也,加桂枝五分,白芍藥一錢。如一切虛損之證,自汗不休者,加麻黃根、浮小麥。陽虛甚者,加附子,但升麻、柴胡俱用蜜水炒。尺脈虛大者,加炒黃柏、知母、熟地黃。
白話文:
天仙藤、鱉甲(醋炙)、香附子(炒,去毛)、桔梗(去蘆)、柴胡(去苗)、秦艽、青蒿(各一兩),烏藥(半兩),炙甘草(一兩半),川芎(二兩半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時取適量,加薑三片煎服,不限時間溫服。兒童骨蒸勞熱,肌膚消瘦,食慾不振者,每次服用一錢,用半盞水和三十粒小麥一起煎服。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內傷氣虛、自汗,方劑見內傷勞倦條目。如果脈象洪大,心火炎上,可加五味子、麥門冬、黃連各一錢。如果左關脈浮弦,自汗伴隨風邪,可加桂枝五分,白芍藥一錢。如果各種虛損導致的自汗不止,可加麻黃根、浮小麥。陽虛嚴重者,可加附子,但升麻、柴胡需用蜜水炒過。尺脈虛大者,可加炒黃柏、知母、熟地黃。
白朮湯
白朮(四兩,分作四處,一兩同黃耆炒,一兩同石斛炒,一兩同牡蠣炒,一兩同麩皮炒,各味以炒黃色為度,去余藥不用)
上用白朮研末,每服三錢,粟米煎湯送下,盡四兩為效。
茯苓湯,治虛汗盜汗。
上用白茯苓為末,每服二錢,煎烏梅、陳艾湯調下。
柏子仁丸(《本事》),戢陽氣,止盜汗,進飲食,退經絡熱。
白話文:
白朮湯,將四兩白朮分成四份,每份一兩分別與黃耆、石斛、牡蠣、麩皮一起炒至黃色,再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粟米煎湯送服,四兩全部服用完畢即可。茯苓湯則用白茯苓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烏梅和陳艾湯調服,可治療虛汗盜汗。柏子仁丸可以斂陽氣,止盜汗,促進食慾,退除經絡熱。
柏子仁,半夏曲(各二兩),牡蠣(甘鍋子內火煅,用醋淬七次,焙乾),人參,麻黃根(慢火炙,拭去汗),白朮,五味子(各一兩),淨麩(炒,半兩)
上為末,棗肉丸,桐子大。空心米飲下三五十丸,日二服,得效減一服,得愈即住。作散亦可。
椒目散,治盜汗,日久不止。
椒目,麻黃根(等分),
為細末,每服一錢,無灰熱酒食後調服。
治盜汗外腎濕
人參,苦參,龍膽草,麻黃根(各三錢)
白話文:
柏子仁、半夏曲各兩錢,牡蠣用甘鍋內火煅,醋淬七次,焙乾,人參、麻黃根慢火炙,拭去汗,白朮、五味子各一錢,淨麩炒半錢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三十到五十丸,每天服兩次,見效後減少一次用量,痊癒即可停藥。也可以直接將藥粉服用。
此方名為椒目散,主治盜汗,久治不愈。椒目和麻黃根等份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一錢,無灰熱酒飯後服用。
另外,人參、苦參、龍膽草、麻黃根各三錢,可治盜汗伴隨腎虛濕氣。
末之,煉蜜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燒麩湯下。
當歸龍薈丸(見脅痛。),牡蠣散(見自汗。)
白話文:
"將藥材準備好,然後煉製成蜜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粒,用燒熱的麩湯送服。
「當歸龍薈丸」(參見腹脹痛的情況),「牡蠣散」(參見自汗的情況)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