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5)
第二冊 (5)
1. 氣
上為末,酒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七丸,諸般病證各隨後項湯使下。孕婦不可服,忌一切熱物。婦人一切血氣當歸酒下,血崩燕子泥湯下。小兒脫肛艾湯下,小兒奶脾橘皮湯下,小兒驚風,一歲一丸,薄荷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小兒脾積,使君子、豬膽、蘆薈湯下,赤痢甘草湯下。
一切吐逆生薑湯下,心膈膨脹新汲水下,下元冷好酒下,風熱閉塞,大小便不通,井花水、豆粉調下。婦人經脈不通,紅花、當歸酒下,赤白帶下,蔓荊子湯下,血昏當歸酒下。胎前產後,吳茱萸一兩重,酒一升,煎至二沸下,血塊氣血等,生薑、橘皮煎湯,入醋少許下,常服者淡薑湯下,小女紅脈不通,紅花、當歸酒下。男子小腸氣茴香湯下,咳嗽烏梅湯下,腰疼牽牛湯下,傷寒蔥白湯下。
神保丸,治諸氣刺痛,流入背膂及脅下,諸藥不能治者。(見傷食。)
清咽屑(自制),治喉中如有物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俗名梅核氣,仲景所謂咽中如有炙臠者是也。四七湯是其主方,但湯藥入咽即過病所,今推廣為屑,取其緩下。
半夏(制,一兩),橘紅,川大黃(酒製。各五錢),茯苓,紫蘇葉,風化硝,真殭蠶(炒),桔梗(各二錢半),連翹,訶子肉,杏仁,甘草(各一錢二分)
上為末,薑汁、韭汁和捏成餅,曬乾,築碎如小米粒大。每用少許置舌上,乾嚥之,食後臨臥為佳。
白話文:
氣
這個藥丸叫做「末」,用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五到七顆,針對不同的疾病,要搭配後面所說的湯藥服用。孕婦不能服用,也要避免吃任何熱性的食物。婦女的各種血氣問題,用當歸酒送服;血崩用燕子泥湯送服;小孩脫肛用艾草湯送服;小孩消化不良用橘皮湯送服;小孩驚風,一歲吃一顆,用薄荷湯送服;白痢(可能是指白色稀便)用乾薑湯送服;小孩脾積(可能是指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)用使君子、豬膽、蘆薈湯送服;赤痢(可能是指紅色血便)用甘草湯送服。
各種嘔吐用生薑湯送服;心胸腹脹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送服;下焦虛寒用好酒送服;風熱閉塞,大小便不通,用井花水和豆粉調合後送服。婦女經脈不通,用紅花和當歸酒送服;赤白帶下(婦科分泌物異常)用蔓荊子湯送服;血暈(可能是指貧血引起的暈眩)用當歸酒送服。懷孕前後,用吳茱萸一兩,加一升酒煎到滾兩次後送服;血塊、氣血不順等問題,用生薑和橘皮煎湯,加入少許醋後送服,平常服用可用淡薑湯送服;小女孩經脈不通,用紅花和當歸酒送服。男子小腸氣用茴香湯送服;咳嗽用烏梅湯送服;腰痛用牽牛湯送服;傷寒用蔥白湯送服。
神保丸,可以治療各種氣的刺痛,疼痛蔓延到背部和脅下,其他藥物治療無效時使用。(詳細情況請參考傷食相關章節)
清咽屑(自製)
這個藥粉可以治療喉嚨感覺有東西卡住,吐不出來也吞不下去的情況,俗稱梅核氣,類似張仲景所說的「咽中如有炙臠」的情況。四七湯是主要的治療方,但湯藥喝下去很快就經過病灶,因此將藥方改為粉末,讓藥效可以慢慢發揮。
藥材成分有:半夏(炮製過的一兩)、橘紅、川大黃(用酒炮製過的,各五錢)、茯苓、紫蘇葉、風化硝、真殭蠶(炒過的)、桔梗(各二錢半)、連翹、訶子肉、杏仁、甘草(各一錢二分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薑汁和韭菜汁調和捏成小餅,曬乾後敲碎成小米粒大小。每次取少量放在舌頭上,直接吞下去,飯後或睡前使用效果較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