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4)
第二冊 (4)
1. 氣
沉香,檳榔(各二錢半),人參,大腹皮(炒),訶子(各半兩,煨,去核),白朮,烏藥,香附子(炒),紫蘇葉,厚朴(去粗皮薑製),神麯(炒),麥糵(炒,各一兩),三稜(煨),蓬朮(煨),益智仁(各二兩),陳皮(去白),薑黃,甘草(炒。各四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用沸湯調服。一方,加紅花。
木香檳榔丸(《御藥》),疏導三焦,寬利胸膈,破痰逐飲,快氣消食。
木香,檳榔,枳殼(麥炒),杏仁(去皮尖,炒),青皮(去瓤,各一兩),半夏曲,皂角(去白,酥炙),郁李仁(去皮。各二兩)
上為細末,別以皂角四兩,用漿水一碗,搓揉熬膏,更入熟蜜少許,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青木香丸(《和劑》),治胸膈噎塞,氣滯不行,腸中水聲,嘔噦痰逆,不思飲食。常服寬中利膈。
黑牽牛(二百四十兩,炒香,取末一百二十兩),補骨脂(炒香),蓽澄茄(各四十兩),木香(二十兩),檳榔(用酸粟米飯裹,濕紙包,火中煨令紙焦,去飯,四十兩)
上為細末,清水滴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茶湯、熟水任下。
沉香化氣丸,專攻赤白青黃等色痢疾,諸般腹痛,飲食傷積、酒積、痰積、血積,跌撲損傷,五積六聚,胸膈氣逆痞塞,胃中積熱,中滿腹脹,瘧痞茶癖,及中諸毒惡氣,傷寒大便不通,下後遺積未盡,感時疫氣瘴氣,並諸惡腫瘡瘍腫毒,及食諸般牛畜等物中毒,不問婦人男子小兒並皆治之。
大黃(錦紋者),黃芩(條實者。各一兩),人參(官揀者,去蘆),白朮(去蘆,肥者,各三錢),沉香(上好角沉水者,四錢,另為末)
上將前四味銼碎,用雷竹瀝七浸七曝,候乾為極細末,和沉香末再研勻,用竹瀝入薑汁少許為丸,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,曬乾,不見火。每服一錢,淡薑湯送下,小兒六分。
王氏博濟利膈丸,治三焦氣不順,胸膈壅塞,頭眩目昏,涕唾痰涎,精神不爽。
牽牛(四兩,半生半熟),皂角(不蛀者,塗酥炙,二兩)
上為末,生薑自然汁糊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荊芥湯臨臥送下。
一塊氣丸
官桂,玄胡索,蓬朮(炮),薑黃,砂仁,枳實,枳殼,黑牽牛(取頭末),檳榔,大黃(醋煮),雷丸,使君子(取肉),白豆蔻,丁香(各半兩),芫花(酒浸,炒),香附子(醋浸),京三稜(炮),陳皮(去白),胡椒(各一兩),糖球,青皮(各一兩半),川烏(二錢半,酒浸,炒),錫灰,大麥芽(用江子炒熟,去江子。
各四兩),蘿蔔子(一兩,用江子炒熟,去江子),江子(一兩,去油),沉香,木香(各四錢),皂角(半斤,去皮,醋浸,炒)
白話文:
[氣]
第一方:
將沉香、檳榔(各15克)、人參、炒過的大腹皮、煨過並去核的訶子(各30克)、白朮、烏藥、炒過的香附子、紫蘇葉、去粗皮並用薑製過的厚朴、炒過的神麯、炒過的麥芽(各60克)、煨過的三稜、煨過的蓬朮、益智仁(各120克)、去除白色的陳皮、薑黃、炒過的甘草(各240克)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6克,飯前用滾開的水調和服用。另一個配方,可以加入紅花。
木香檳榔丸(出自《御藥》):能疏通三焦(人體上、中、下三部分),使胸部和膈膜寬暢舒適,能化解痰液、排除體內停滯的水液,使氣機順暢、幫助消化。
第二方:
將木香、檳榔、炒過的枳殼、去皮尖並炒過的杏仁、去除內瓤的青皮(各60克)、半夏曲、去白並用酥油炙過的皂角、去皮的郁李仁(各120克)研磨成細末。另外用皂角240克,加入一碗米漿水,搓揉熬成膏狀,再加入少量熟蜜,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50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青木香丸(出自《和劑》):能治療胸部和膈膜被阻塞、氣機運行不暢、腸胃中出現水聲、噁心嘔吐、痰液逆流、沒有食慾等症狀。經常服用可以使胸部寬暢、膈膜舒適。
第三方:
將炒香的黑牽牛(240兩,取末120兩)、炒香的補骨脂、蓽澄茄(各40兩)、木香(20兩)、用酸粟米飯包裹後用濕紙包住,在火中煨到紙焦,去除米飯的檳榔(40兩)研磨成細末。用水滴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30丸,可用茶湯或開水送服。
沉香化氣丸:專門治療赤色、白色、青色、黃色等各種痢疾,各種腹痛,飲食積滯、酒積、痰積、血積,跌打損傷,體內各種積聚,胸部氣機逆亂、痞滿阻塞,胃中積熱,腹部脹滿,瘧疾痞塊,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積滯;能解各種毒氣、惡氣,治療傷寒引起的大便不通、瀉後仍有餘積未盡,以及感染時疫、瘴氣,還有各種惡性腫瘡、腫毒,以及食用各種牛畜等物中毒的症狀。無論男女老少、皆可服用。
第四方:
將大黃(錦紋者)、黃芩(條實者。各60克),人參(選用上等,去蘆),白朮(去蘆,肥壯的,各18克),沉香(上等角沉,沉於水者,24克,另外研成末)將前四味藥材切碎,用雷竹瀝浸泡七次再曬乾七次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加入沉香末研磨均勻。用竹瀝加入少量薑汁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包衣,曬乾,不要用火烘烤。每次服用3克,用淡薑湯送服,小孩服用1.8克。
王氏博濟利膈丸:能治療三焦氣機不順暢、胸部和膈膜阻塞、頭暈目眩、鼻涕痰涎多、精神不振等症狀。
第五方:
將牽牛(120克,一半生用,一半熟用),不蛀的皂角(用酥油塗抹後炙烤,60克)研磨成粉末。用生薑自然汁調成糊狀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20丸,臨睡前用荊芥湯送服。
一塊氣丸:
官桂、玄胡索、炮製過的蓬朮、薑黃、砂仁、枳實、枳殼、黑牽牛(取頭末)、檳榔、醋煮過的大黃、雷丸、使君子(取肉)、白豆蔻、丁香(各30克)、酒浸後炒過的芫花、醋浸過的香附子、炮製過的京三稜、去除白色的陳皮、胡椒(各60克),糖球、青皮(各90克),酒浸後炒過的川烏(15克),錫灰、用江子炒熟後去除江子的大麥芽(各240克),用江子炒熟後去除江子的蘿蔔子(60克),去除油脂的江子(60克),沉香、木香(各24克),去除外皮、用醋浸泡並炒過的皂角(300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