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13)
第五冊 (13)
1. 悸
半夏麻黃丸(《金匱》)
半夏,麻黃(各等分)
上二味,為末,煉蜜和丸,如小豆大。飲服三丸,日三服。
溫膽湯(見驚。),導痰湯(見痰飲。),壽星丸(見癇。),
茯苓甘草湯,治心下停水忡悸。
茯苓(去皮),桂枝(各三錢),生薑(半兩),甘草(二錢)
白話文:
半夏麻黃丸 (《金匱》)
配方:
- 半夏 (份量等同麻黃)
- 麻黃 (份量等同半夏)
製法:
將半夏和麻黃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調和成丸,丸子大小如小豆。
用法:
每次服用三丸,一日服用三次。
主治:
- 溫膽湯 (適用於驚悸症狀)
- 導痰湯 (適用於痰飲症狀)
- 壽星丸 (適用於癇症)
- 茯苓甘草湯 (適用於心下停水、忡悸症狀)
茯苓甘草湯 配方:
- 茯苓 (去皮,三錢)
- 桂枝 (三錢)
- 生薑 (半兩)
- 甘草 (二錢)
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茯苓飲子(《濟生》),治痰飲蓄於心胃,怔忡不已。
赤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),茯神(去木),麥門冬(去心),橘皮(去白。各一錢半),檳榔,沉香(不見火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薑朮湯,治停飲怔忡。
白話文:
茯苓飲子,用赤茯苓、半夏、茯神、麥門冬、橘皮、檳榔、沉香、甘草各一錢半,水二盅煎至一盅,不分時間服用,可以治療痰飲停留在心胃,導致心悸不安的症状。薑朮湯,則用赤茯苓、半夏、茯神、麥門冬、橘皮、檳榔、沉香、甘草各一錢半,加薑三片,水二盅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,可以治療因停飲引起的驚悸不安。
白姜(生),白朮,茯苓,半夏曲(各一錢),辣桂,甘草(各五分)
水一盅,姜三片,紅棗一枚,煎六分,不拘時服。
五苓散(見消癉。)
炙甘草湯(一名復脈湯),治脈結代,心動悸。
甘草(一兩二錢一字),人參(六錢二字),生地黃(一兩半),桂枝,麻子仁,麥門冬(各一兩),阿膠(六錢二字)
白話文:
白姜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曲各一錢,辣桂、甘草各五分,加水一盅、姜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六分,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。另外,五苓散可以用於治療消癉。炙甘草湯(又名復脈湯)可以用於治療脈搏結代、心悸。方劑如下:甘草一兩二錢一字,人參六錢二字,生地黃一兩半,桂枝、麻子仁、麥門冬各一兩,阿膠六錢二字。
水酒合五升,生薑一兩,大棗十二枚,清酒二升三合,水二升七合,煮取二升,去滓,納阿膠烊盡,分三服。
人參養榮湯(見虛勞。)
和劑排風湯,治風虛冷濕,閉塞諸經,令人怔忡,宜加炒酸棗仁。(方見中風。)
滋陰抑火湯
當歸,芍藥(煨),生地黃,川芎,黃連,知母,熟地(各一錢),肉桂,甘草(各五分)
白話文:
將五升水與酒混合,加入一兩生薑、十二枚大棗,再加入二升三合清酒和二升七合水,煮至剩二升,濾去渣滓,加入阿膠烊化,分三次服用。此方名為人參養榮湯,適用於虛勞。若患者兼有風虛冷濕,閉塞經脈,導致心神不寧,則可加入炒酸棗仁,並參考排風湯的組成來調整。另有一個方劑名為滋陰抑火湯,由當歸、煨芍藥、生地黃、川芎、黃連、知母、熟地(各一錢)、肉桂、甘草(各五分)組成。
若身如飛揚,心跳不定,加紫石英、人參(各一錢。)
上水二盅,煎七分,入童便半盞,食前服。
定志丸(見驚。),妙香散(見狂。),穀神嘉禾散(見反胃。)
附方
《濟生》益榮湯,治思慮過多,耗傷心血,心血既傷,神無所守,是以怔忡恍惚,善悲憂,少顏色,夜多不寐,小便或濁。
當歸(去蘆,酒浸),黃耆(去蘆),小草,酸棗仁(炒,去殼),柏子仁(炒),茯神(去木),木香(不見火),白芍藥,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紫石英(煅,研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像要飛起來一樣,心跳不穩定,可以加紫石英和人參,各一錢。用兩碗水煎煮,煎到剩下七分,再加入半碗童尿,飯前服用。如果伴隨驚嚇,可以服用定志丸;如果伴隨狂躁,可以服用妙香散;如果伴隨反胃,可以服用穀神嘉禾散。
另外,濟生書中的益榮湯可以治療思慮過度,耗傷心血,導致心神不守,出現心悸、恍惚、易悲傷、面色蒼白、失眠、尿濁等症狀。配方包括:當歸(去蘆頭,用酒浸泡)、黃耆(去蘆頭)、小草、酸棗仁(炒過,去殼)、柏子仁(炒過)、茯神(去木心)、木香(不經火)、白芍、人參(去蘆頭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紫石英(煅燒研磨)、甘草(炙烤),各一錢。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三片,紅棗一枚,煎一盅,不拘時服。
秘傳酸棗仁湯,治心腎水火不交,精血虛耗,痰飲內蓄,怔忡恍惚,夜臥不安。
酸棗仁(去皮,炒),遠志(去心,制),黃耆,白茯苓,蓮肉(去心),當歸(酒浸),人參,茯神(各一兩),陳皮,粉草(炙。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棗一枚,以瓦器煎七分,日二服,臨臥一服。
葉氏鎮心爽神湯,治心腎不交,上盛下虛,心神恍惚,睡多驚悸,小便頻數,遺泄白濁。
白話文:
取上述藥材,用水兩盅,加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成一盅,不限時間服用。
這個秘傳的酸棗仁湯,可以治療心腎水火不交,精血虛耗,痰飲內蓄,心神不安,夜裡睡不好等症狀。
將酸棗仁去皮,炒一下,遠志去心,制一下,黃耆、白茯苓、蓮肉去心、當歸用酒浸泡、人參、茯神各一兩,陳皮、粉草炙一下,各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半水,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用瓦器煎煮至七分,每天服用兩次,睡前服用一次。
葉氏的鎮心爽神湯,可以治療心腎不交,上熱下虛,心神恍惚,睡眠多夢,容易驚悸,小便頻數,遺精白濁等症狀。
石菖蒲(去毛,半兩),甘草(炙,四錢),人參(去蘆),赤茯苓,酸棗仁(炒),當歸(酒浸,焙。各三錢),南星(炮),陳皮(去白),乾山藥,細辛(去苗),紫菀(去蘆),半夏(制),川芎(不焙),五味子,通草,麥門冬(去心),覆盆子,柏子仁(炒),枸杞子(各二錢半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蜜一匙,煎五分,去滓,入麝香少許,再煎一二沸,溫服,不拘時。
白話文:
石菖蒲(去毛,半兩)、甘草(炙,四錢)、人參(去蘆)、赤茯苓、酸棗仁(炒)、當歸(酒浸,焙,各三錢)、南星(炮)、陳皮(去白)、乾山藥、細辛(去苗)、紫菀(去蘆)、半夏(制)、川芎(不焙)、五味子、通草、麥門冬(去心)、覆盆子、柏子仁(炒)、枸杞子(各二錢半),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四錢,以水一盞、蜜一匙煎煮五分,去渣後加入少許麝香,再煎煮一二沸,溫服,不限時間。
俞居士選奇方,治心常忡悸,行險懼往,忘前失後。
白檀香,白茯苓,桂心(各十二分),石菖蒲,天竺黃,熟地黃,蘇合香,犀角(各四分),天門冬(去心),遠志(去心),人參(各六分),甘草(十分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櫻桃大。每服一丸,食後噙化,或米飲嚥下。
參乳丸,治心氣不足,怔忡自汗。
白話文:
俞居士選奇方:
治心常忡悸,行險懼往,忘前失後。
方劑:
白檀香、白茯苓、桂心(各十二分)、石菖蒲、天竺黃、熟地黃、蘇合香、犀角(各四分)、天門冬(去心)、遠志(去心)、人參(各六分)、甘草(十分)。
製法:
上藥研為細末,用煉蜜丸成,如櫻桃大小。
服法:
每服一丸,飯後含化,或用米湯送下。
參乳丸:
治心氣不足,怔忡自汗。
人參(去蘆,一兩),乳香(三錢,另研),當歸(二兩)
上為細末,研勻,山藥煮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棗湯送下。
龍齒丹,治心血虛寒,怔忡不已,痰多恍惚。
龍齒,遠志(去心,甘草水煮),酸棗仁(炒,去殼,研),官桂(去皮,不見火),當歸(去蘆,酒浸),琥珀,附子(炮,去皮臍,切作片,薑汁浸一宿),南星(銼碎,薑汁浸一宿,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,沉香(另研,不見火),紫石英(煅,醋淬),熟地黃(酒蒸,焙。各半兩)
白話文:
龍齒丹 方劑說明
組成:
- 人參(去蘆,一兩)
- 乳香(三錢,另研)
- 當歸(二兩)
製法:
-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
- 將山藥煮成糊狀,用此糊狀山藥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:
- 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紅棗湯送服。
主治:
- 心血虛寒,心悸不安,驚恐不定,痰多昏眩。
其他組成:
- 龍齒(一兩)
- 遠志(去心,甘草水煮)
- 酸棗仁(炒去殼,研磨)
- 官桂(去皮,不經火烤)
- 當歸(去蘆,酒浸泡)
- 琥珀(一兩)
- 附子(炮製,去皮臍,切成片,浸泡於薑汁中一夜)
- 南星(銼碎,浸泡於薑汁中一夜,一兩)
- 木香(不經火烤)
- 沉香(另研,不經火烤)
- 紫石英(煅燒,用醋淬火)
- 熟地黃(酒蒸,烘焙,各半兩)
註解:
- 蘆:人參的鬚根。
- 錢:古代重量單位,約等於3.75克。
- 另研:單獨研磨。
- 桐子:一種植物的種子,大小約為1公分左右。
- 棗湯:紅棗煮成的湯。
- 去心:去除遠志的芯。
- 甘草水:用甘草煮成的水。
- 炒:用鍋子炒至熟透。
- 去殼:去除酸棗仁的外殼。
- 官桂:桂枝的精華部分。
- 不見火:指不經過火烤。
- 酒浸:用酒浸泡。
- 炮:將附子用火烤製。
- 去皮臍:去除附子的皮和臍。
- 切作片:切成薄片。
- 薑汁浸:浸泡於薑汁中。
- 銼碎:將南星磨成細末。
- 煅:將紫石英放在火中煅燒。
- 醋淬:將煅燒後的紫石英用醋浸泡。
- 酒蒸:用酒蒸熟。
- 焙:將熟地黃放在火上烘乾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五十丸,不拘時,用棗湯送下。
靈砂寧志丸,治男婦大病後,損傷榮衛,失血過多,精氣虛損,心神恍惚,不得眠睡,飲食全減,肌體瘦弱。
辰砂(二兩,不夾石者,用夾絹袋盛懸於銀石器內,用椒紅三兩,取井花水調椒入於器內,可八分,別用鍋子注水,置硃砂器在內,重湯煮令魚眼沸,三晝夜為度,取出辰砂,細研水飛),白朮,鹿茸(燎去毛,酥炙黃),黃耆(蜜炙。各三兩),石菖蒲(二兩),茯神(去木),人參(各三兩)
白話文:
"靈砂寧志丸",適合治療男女在大病之後,因損傷了身體的營養與衛生系統,導致過量失血,造成精神與體力的虛弱,出現心神不定、失眠、飲食慾降低以及身體消瘦等症狀。
配方如下:
- 辰砂(兩兩,無石質的,需放入絹袋中懸掛在銀石器皿中,加入三兩的花椒紅,以井花水調和花椒入器中,約八分滿,再另外準備一個鍋子加水,將辰砂器皿放置其中,用沸騰的水煮至魚眼大小的氣泡,持續兩天兩夜,取出辰砂,細研磨並用水濾過)。
- 白朮(三兩)。
- 鹿茸(燎去毛,用酥油炙烤至黃色,三兩)。
- 黃耆(用蜜炙,三兩)。
- 石菖蒲(兩兩)。
- 茯神(去除木質部分)。
- 人參(三兩)。
上為末,入辰砂研勻,棗肉和杵一二千下,丸如桐子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米飲任下。
附:棗肉靈砂,專治虛人夜不得睡,夢中驚魔,自汗忡悸。
靈砂(二錢,研),人參,半錢,酸棗仁肉(一錢)
為末,棗肉丸,如綠豆大。臨臥棗湯吞五七粒。
辰砂遠志丸,安神鎮心,消風化痰。
石菖蒲(去毛),遠志(去心),人參,茯神(去木),辰砂(各半兩),川芎,山藥,鐵粉,麥門冬(去心),細辛,天麻,半夏曲,南星(炒黃),白附子(生。各一兩)
白話文:
將辰砂研磨成粉末,與酸棗肉一起用杵搗碎至一千二百下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溫酒或米湯送服。這方專治虛弱之人夜間失眠、夢中驚嚇、自汗心悸等症狀。
另外,靈砂二錢研磨成粉末,加入人參半錢、酸棗仁肉一錢,製成藥末,再用酸棗肉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睡前用酸棗湯送服五到七粒。此方可以安神鎮心,消風化痰。
最後,石菖蒲(去毛)、遠志(去心)、人參、茯神(去木)、辰砂(各半兩)、川芎、山藥、鐵粉、麥門冬(去心)、細辛、天麻、半夏曲、南星(炒黃)、白附子(生。各一兩)等藥材,製成辰砂遠志丸,可以安神鎮心,消風化痰。
為末,用生薑五兩取汁,入水煮糊丸,如綠豆大,別以硃砂為衣。每服三十粒,臨臥薑湯下。
葉氏人參固本丸,夫心生血,血生氣,氣生精,精盛則鬚髮不白,容貌不衰。今人滋補血氣,多用性熱之藥,殊非其治。此方蓋用生地黃能生精血,用天門冬引入所生之地;熟地黃能補精血,用麥門冬引入所補之地;又以人參能通心氣,使五味並歸於心。
生地黃(洗),熟地黃(洗,再蒸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一兩),人參(半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梧桐子。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十丸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五兩生薑汁,用水煮成糊狀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再用硃砂包裹。每次睡前服用三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
人參固本丸的原理是,心臟生血,血生氣,氣生精,精氣充足,才能保持頭髮烏黑、容顏不衰。現代人滋補血氣,多用性熱的藥物,並不適合。此方使用生地黃滋生精血,天門冬引導生地黃的藥力到達生血的部位;熟地黃補益精血,麥門冬引導熟地黃的藥力到達補血的部位;人參則通暢心氣,使所有藥材的藥力都歸於心臟。
將生地黃(洗淨)、熟地黃(洗淨再蒸)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,各一兩)、人參(半兩)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空腹時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三十粒。
《濟生方》心丹,治男婦心氣不足,神志不寧,一切心疾並治之。
硃砂(五十兩),遠志(去心,甘草煮),熟地黃(酒洗,蒸,焙),新羅人參,木鱉仁(炒,去殼),當歸(去蘆,酒浸,焙),麥門冬(去心),石菖蒲,石蓮肉(去心,炒),黃耆(去蘆),茯神(去木),柏子仁(揀淨),茯苓(去皮),益智仁(各三兩),白朮(五兩)
上加人參等十四味,各如法修制,銼碎拌勻,次將硃砂滾和,以夾生絹袋盛貯,用麻線緊扎袋口。卻用瓦鍋一口,盛水七分,重安銀罐一個於鍋內,入白蜜二十斤,將藥袋懸之中心,不令著底,使蜜浸過藥袋。
白話文:
《濟生方》中的「心丹」方,專治男女因心氣不足、神志不寧而引起的心臟疾病。藥方包含硃砂、遠志、熟地黃、人參、木鱉仁、當歸、麥門冬、石菖蒲、石蓮肉、黃耆、茯神、柏子仁、茯苓、益智仁以及白朮等十四味藥材,每味藥材都經過特定的處理方法。將所有藥材混合後,用夾生絹袋裝好,再放入裝有白蜜的瓦鍋中浸泡,以達到治療效果。
以桑柴火燒令滾沸,勿使火歇,煮三日蜜焦黑,再換蜜煮,候七日足住火,取出淘去眾藥,洗淨硃砂令乾,入牛心內,仍用銀鍋於重湯內蒸,如湯干,復以熱水從鍋弦添下,候牛心蒸爛,取砂再換牛心,如前法蒸凡七次,其砂已熟,即用沸水淘淨焙乾,入乳缽,玉杵研至十分細,米粽為丸,如豌豆大,陰乾。每服二十丸,食後參湯、棗湯、麥門冬湯任下。
補心神效丸(《百一》)
黃耆(蜜炙,焙),茯神(去木),人參(去蘆),遠志(去心。各四兩),熟乾地黃(三兩),柏子仁(別研),酸棗仁(去殼),五味子(各二兩),硃砂(一分,別研)
白話文:
用桑柴火煮藥液,讓它持續滾沸,不要讓火熄滅,煮三天直到蜂蜜變成焦黑色,再換新的蜂蜜繼續煮,持續七天,讓藥液充分吸收火氣。之後把藥渣淘洗乾淨,將硃砂洗淨晾乾,放入牛心內,用銀鍋隔水蒸,如果湯汁減少,就從鍋邊添入熱水,一直蒸到牛心爛掉。然後取出硃砂,換上新的牛心,重複上述步驟,總共蒸七次,直到硃砂熟透。接著用沸水將硃砂淘洗乾淨,再烘乾,放入乳缽中用玉杵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再用米飯做成丸子,大小像豌豆一樣,陰涼處風乾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後用參湯、棗湯或麥門冬湯送服。
上為末,煉蜜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飲溫酒任下。盜汗不止,麥麩湯下。亂夢失精,人參、龍骨湯下。卒暴心痛,乳香湯下。虛煩發熱,麥門冬湯下。吐血,人參湯下。大便下血,當歸地榆湯下。小便出血,茯苓、車前子湯下。中風不語,薄荷、生薑湯下。風癇涎潮,防風湯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用米湯或溫酒送服。
若盜汗不止,可用麥麩湯送服。
若夢境混亂、遺精,可以用人參、龍骨湯送服。
若突然心痛,可以用乳香湯送服。
若虛煩發熱,可用麥門冬湯送服。
若吐血,可以用人參湯送服。
若大便帶血,可以用當歸地榆湯送服。
若小便帶血,可以用茯苓車前子湯送服。
若中風不語,可以用薄荷生薑湯送服。
若風癇涎潮,可以用防風湯送服。
八物定志丸,補益心神,安定魂魄,治痰,去胸中邪熱。
人參(一兩半),菖蒲,遠志(去心),茯苓,茯神(去皮。各一兩),硃砂(一錢),白朮,麥門冬(去心。各半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米飲下三十丸,不拘時。
天王補心丸,寧心保神,益血固精,壯力強志,令人不忘。除怔忡,定驚悸,清三焦,化痰涎,祛煩熱,療咽乾,育養心神。
人參(去蘆,五錢),當歸(酒浸),五味子,麥門冬(去心),天門冬(去心),柏子仁,酸棗仁(各一兩),白茯苓(去皮),玄參,丹參,桔梗,遠志(各五錢),生地黃(四兩),黃連(酒洗,炒,二兩)
白話文:
八物定志丸主要作用是補益心神,安定魂魄,治療痰症,去除胸中邪熱。藥方包括人參、菖蒲、遠志、茯苓、茯神、硃砂、白朮、麥門冬等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藥,每次用米湯送服30丸,不拘時間。
天王補心丸則以寧心保神,益血固精,壯力強志為功效,能讓人心神安定,記憶力增强,並治療怔忡、驚悸、煩熱、咽乾等症狀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當歸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柏子仁、酸棗仁、白茯苓、玄參、丹參、桔梗、遠志、生地黃、黃連等。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二三十丸,臨臥燈草、竹葉煎湯下。此方聞人道長所常服,當提學南畿,心神甚勞而不傷,此丹之功也。與劉松石中丞所傳,少石菖蒲、熟地黃、杜仲、百部、茯神、甘草六味。
補心丹(《玄珠》),治心氣不足,驚悸健忘。又能安養心神,兼治五臟,無偏勝之弊,可以久服。
麥門冬(二兩半),遠志(甘草湯煮),石菖蒲,香附(童便浸。各二兩),天門冬,栝蔞根,白朮貝母,熟地黃,茯神,地骨皮(各一兩半),人參,川當歸,牛膝,黃耆(各一兩),木通(八錢)
白話文:
將藥材煉成蜜丸,大小如桐子,以硃砂包覆。每次服食二十至三十丸,睡前用燈草和竹葉煎湯送服。此方據聞是道長常服的藥方,他在擔任南畿提學時,心神勞累卻不損傷,可見此丹之功。另外,劉松石中丞傳授的藥方,則是以少許石菖蒲、熟地黃、杜仲、百部、茯神、甘草六味藥材為主。
補心丹可以治療心氣不足、驚悸健忘,也能安養心神,兼治五臟,沒有偏勝之弊,可以長期服用。
藥材包括麥門冬(二兩半)、遠志(用甘草湯煮)、石菖蒲、香附(用童便浸泡,各二兩)、天門冬、栝蔞根、白朮貝母、熟地黃、茯神、地骨皮(各一兩半)、人參、川當歸、牛膝、黃耆(各一兩)、木通(八錢)。
為細末,大棗肉為丸,桐子大。用酒或圓眼湯吞下五十丸。
天地丸,治心血燥少,口乾咽燥,心煩喜冷,怔忡恍惚,小便黃赤,或生瘡瘍。
天門冬(去心,二兩),熟地黃(九蒸九曝,一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不拘時,用人參煎湯下。
白話文:
將天門冬去心,熟地黃九蒸九曝後,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百丸,不限時間,用人參煎湯送服,可以治療心血乾燥不足引起的口乾咽燥、心煩喜冷、心神不安、恍惚失神、小便黃赤,或生瘡瘍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