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二冊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3)

1.

以上各一兩淨作末)

上入前藥同研極勻,有糯米糊丸,每一兩作五十丸,陰乾,入布袋內擦光,每服二十丸,空心,溫酒、姜鹽湯任下,婦人艾、醋湯下。

復原通氣散(《和劑》),治氣不宣流,或成瘡癤,並閃挫腰脅,氣滯疼痛。

舶上茴香(炒),穿山甲(蛤粉炒,去粉用。各二兩),玄胡索(去皮),白牽牛(炒)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,各一兩),南木香(不見火,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熱酒調,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,不飲酒者,煎南木香湯調。

木香流氣飲(《和劑》),治諸氣痞塞不通,胸膈膨脹,面目虛浮,四肢腫滿,口苦咽乾,大小便秘。

半夏(湯洗七次,焙,二兩),青皮(去白),厚朴(薑製,去粗皮),紫蘇(去梗),香附子(去毛,炒),甘草(炙。各一斤),陳皮(去白,二斤),肉桂(去粗皮,不見火),蓬莪朮(煨),丁香皮(不見火),大腹皮(制),檳榔,麥門冬(去心),木香(不見火),草果仁(各六兩),木通(去節,八兩),藿香葉,白芷,赤茯苓(去皮),白朮,乾木瓜,人參(去蘆),石菖蒲(各四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棗二枚,煎七分,熱服。

蟠蔥散(《和劑》),治男婦脾胃虛冷,氣滯不行,攻刺心腹,痛連胸脅,膀胱小腸腎氣,及婦人血氣刺痛。

延胡索(三兩),肉桂(去粗皮),乾薑(炮。各二兩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切,焙),甘草(炙。各半斤),縮砂(去皮),丁皮,檳榔(各四兩),三稜(煨),蓬朮(煨),茯苓(去皮),青皮(去白。各六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連根蔥白一莖,煎七分,空心熱服。

分心氣飲(真方《直指》),治憂思鬱怒諸氣,痞滿停滯,噎塞不通,大小便虛秘。

紫蘇莖葉(三兩),半夏(制),枳殼(制。各一兩半),青皮(去白),陳橘紅,大腹皮,桑白皮(炒),木通(去節),赤茯苓,南木香,檳榔,蓬莪朮(煨),麥門冬(去心),桔梗,辣桂,香附,藿香(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兩二錢半),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燈芯十莖,煎七分,不拘時服。一人瘴瘧經年,虛腫腹脹,食不知飽,以此藥吞溫白丸,初則小便數次,後則大便盡通,其病頓愈。

分氣紫蘇飲,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,胸膈噎塞脅疼,氣促喘急,心下脹滿,飲食不思,嘔逆不止。

紫蘇,五味子(去梗),桑白皮(炙),陳皮(去白),桔梗(去蘆),草果仁,大腹皮,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。各一錢半)

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一盅,入鹽少許,食遠服。

沉香升降散(《御藥》),治一切氣不升降,脅肋刺痛,胸膈痞塞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各藥材各取一兩,研磨成細末。

將以上研磨好的藥末,與之前的藥末混合均勻,用糯米糊製成藥丸,每兩藥粉製成五十顆藥丸,陰乾後,放入布袋中摩擦使其光滑。每次服用二十顆,空腹時,用溫酒或薑鹽湯送服,婦女則用艾葉、醋湯送服。

復原通氣散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,用來治療氣機不順暢,導致氣滯,或形成瘡癤,以及因扭傷腰部或肋部引起的氣滯疼痛。

藥材包括:炒過的舶上茴香、用蛤粉炒過並去除粉末的穿山甲(各二兩)、去除外皮的玄胡索、炒過的白牽牛、去除白色的陳皮、炙甘草(各一兩)、以及不經火的南木香(一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酒調服。若病在上方則飯後服用,若病在下方則飯前服用。不飲酒的人,則用南木香煎湯調服。

木香流氣飲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,用來治療各種氣機阻塞不通,導致胸膈脹滿,面部虛浮,四肢腫脹,口苦咽乾,大小便不通暢。

藥材包括:用湯洗過七次並烘乾的半夏(二兩)、去除白色的青皮、用薑製過並去除粗皮的厚朴、去除梗的紫蘇、去除毛並炒過的香附子、炙甘草(各一斤)、去除白色的陳皮(二斤)、去除粗皮且不經火的肉桂、煨過的蓬莪朮、不經火的丁香皮、製過的大腹皮、檳榔、去除心的麥門冬、不經火的木香、草果仁(各六兩)、去除節的木通(八兩)、藿香葉、白芷、去除皮的赤茯苓、白朮、乾木瓜、去除蘆頭的人參、石菖蒲(各四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用水一盞半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二枚,煎至七分,趁熱服用。

蟠蔥散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,用來治療男女因脾胃虛寒導致氣滯不通,引起心腹刺痛,連及胸脅,以及膀胱、小腸、腎氣不順,以及婦女因血氣不暢引起的刺痛。

藥材包括:延胡索(三兩)、去除粗皮的肉桂、炮製過的乾薑(各二兩)、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後切片烘乾的蒼朮、炙甘草(各半斤)、去除皮的縮砂、丁皮、檳榔(各四兩)、煨過的三稜、煨過的蓬朮、去除皮的茯苓、去除白色的青皮(各六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盞,加入帶根的蔥白一莖,煎至七分,空腹時趁熱服用。

分心氣飲(出自《直指方》),用來治療因憂思鬱怒等情緒導致氣機鬱結、停滯不通,出現胸悶、噎塞、大小便不暢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:紫蘇莖葉(三兩)、製過的半夏、製過的枳殼(各一兩半)、去除白色的青皮、陳橘紅、大腹皮、炒過的桑白皮、去除節的木通、赤茯苓、南木香、檳榔、煨過的蓬莪朮、去除心的麥門冬、桔梗、辣桂、香附、藿香(各一兩)、炙甘草(一兩二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大盞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二枚、燈芯十莖,煎至七分,不拘時服用。曾有一人患瘴瘧多年,身體虛腫腹脹,食不知飽,用此藥配合溫白丸服用,起初小便頻繁,之後大便暢通,病情立刻好轉。

分氣紫蘇飲,用來治療男女因脾胃不和,導致胸膈噎塞、脅肋疼痛、氣喘急促、心下脹滿、食慾不振、嘔吐不止。

藥材包括:紫蘇、去除梗的五味子、炙桑白皮、去除白色的陳皮、去除蘆頭的桔梗、草果仁、大腹皮、去除皮的茯苓、炙甘草(各一錢半)。

用水二盅,加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加入少許鹽,在飯後服用。

沉香升降散(出自《御藥院方》),用來治療各種氣機升降失常,導致脅肋刺痛、胸膈悶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