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5)

1. 傷濕

除濕湯(見中濕。)

腎著湯(《三因》),治腎虛傷濕,身重腰冷,如坐水中,不渴,小便自利。

乾薑(炮),茯苓(各四兩),甘草(炙),白朮(各二兩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
滲濕湯(《和劑》),治寒濕所傷,身體重著,如坐水中,小便赤澀,大便溏泄。

蒼朮,白朮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茯苓(去皮),乾薑(炮。各二兩),橘紅,丁香(各二錢半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棗一枚,姜三片,煎七分,食前,去滓溫服。

五苓散(見消癉。),戊己丸(見泄瀉。)

敗毒散(《活人》)
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芎藭,枳殼,白茯苓,桔梗,人參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生薑二片,煎至七分,溫服,或沸湯點亦得。治傷寒溫疫,風濕風眩,拘蜷風痰,頭疼目眩,四肢痛,憎寒壯熱,項強睛疼,及老人小兒皆可服。或癉煙之地,或瘟疫時行,或人多風痰,或處卑濕腳弱,此藥不可缺也。日二三服,以知為度。煩熱口乾,加黃芩。

桂枝湯(仲景)

桂枝,芍藥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,擘)

上㕮咀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適寒溫,服一升。服已須臾,啜熱稀粥一升余,以助藥力,溫覆令一時許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;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瘥,停後服,不必盡劑。

五積散(見中寒。),防己黃耆湯(見身重。),五痹湯(見痹。),青木香丸(見氣。)

清熱滲濕湯

黃柏(鹽水炒,二錢),黃連,茯苓,澤瀉(各一錢),蒼朮,白朮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服。如單用滲濕,去黃連、黃柏,加橘皮、乾薑。

拈痛湯(見身體痛。)

朮附湯,治風濕相搏,身體疼煩,不能轉側,不嘔不渴,大便堅硬,小便自利。及風虛頭目眩重甚者,不知食味。此藥暖肌補中,助陽氣,止自汗。(見心痛。)

白話文:

傷濕

除濕湯(詳見中濕篇。)

腎著湯(出自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:治療因腎虛導致的濕邪侵襲,症狀是身體沉重、腰部發冷,感覺像坐在水中,不覺得口渴,小便正常。

藥方組成:

  • 乾薑(炮製過的)四兩
  • 茯苓 四兩
  • 甘草(炙烤過的)二兩
  • 白朮 二兩

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煎煮至七分,空腹溫服。

滲濕湯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治療因寒濕侵襲所導致的身體沉重,感覺像坐在水中,小便顏色赤黃且排尿不暢,大便稀溏。

藥方組成:

  • 蒼朮 一兩
  • 白朮 一兩
  • 甘草(炙烤過的)一兩
  • 茯苓(去皮)二兩
  • 乾薑(炮製過的)二兩
  • 橘紅 二錢半
  • 丁香 二錢半

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,加入紅棗一枚、生薑三片,煎煮至七分,飯前去渣溫服。

五苓散(詳見消癉篇。) 戊己丸(詳見泄瀉篇。)

敗毒散(出自《活人書》):

藥方組成:

  • 羌活 一兩
  • 獨活 一兩
  • 前胡 一兩
  • 柴胡 一兩
  • 川芎 一兩
  • 枳殼 一兩
  • 白茯苓 一兩
  • 桔梗 一兩
  • 人參 一兩
  • 甘草 半兩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,加入生薑兩片,煎煮至七分,溫服。也可以用沸水沖泡服用。 治療因傷寒、溫疫引起的疾病,以及風濕、風眩、肢體拘攣、風痰、頭痛目眩、四肢疼痛、怕冷發熱、頸項僵硬、眼睛疼痛等症狀。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服用。在瘴氣瀰漫的地方,瘟疫流行的時期,或者經常出現風痰的人,以及居住在潮濕地方、腿腳無力的人,此藥更是不可或缺。每日服用兩三次,以身體感覺好轉為度。如果出現煩躁發熱、口乾等症狀,可以加入黃芩。

桂枝湯(出自《傷寒論》):

藥方組成:

  • 桂枝 三兩
  • 芍藥 三兩
  • 生薑 三兩
  • 甘草(炙烤過的)二兩
  • 大棗(掰開)十二枚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七升水,用小火煮至三升,去渣。取溫熱的藥液一升服用。服用藥後,喝一升左右的熱稀粥來幫助藥力發揮作用。然後蓋好被子,讓身體微微出汗(但不要大汗淋漓),這樣效果最好。如果服用一次藥就出汗病癒,就可以停止服用剩下的藥。

五積散(詳見中寒篇。) 防己黃耆湯(詳見身重篇。) 五痹湯(詳見痹篇。) 青木香丸(詳見氣篇。)

清熱滲濕湯

藥方組成:

  • 黃柏(用鹽水炒過)二錢
  • 黃連 一錢
  • 茯苓 一錢
  • 澤瀉 一錢
  • 蒼朮 一錢半
  • 白朮 一錢半
  • 甘草 五分

服用方法: 用水兩盅煎煮至八分服用。如果只是要利濕,可以去掉黃連、黃柏,加入橘皮和乾薑。

拈痛湯(詳見身體痛篇。)

朮附湯:治療因風濕相搏導致的身體疼痛、煩躁不安、不能轉動身體,不嘔吐、不口渴,大便乾硬,小便正常,以及風虛引起的頭暈眼花、身體沉重,食不知味等症狀。此藥可以溫暖肌肉,補益中氣,助長陽氣,止汗。(詳見心痛篇。)

2. 傷燥

滋燥養榮湯,治皮膚皺揭,筋燥爪干。

當歸(酒洗,二錢),生地黃,熟地黃,白芍藥,秦艽,黃芩(各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大補地黃丸,治精血枯涸燥熱。

黃柏(鹽酒炒),熟地黃(酒蒸。各四兩),當歸(酒洗),山藥,枸杞子(甘州佳,各三兩),知母(鹽酒炒),山茱萸肉,白芍藥(各二兩),生地黃(二兩五錢),肉蓯蓉(酒浸),玄參(各一兩五錢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
清涼飲子,治上焦積熱,口舌咽鼻乾燥。

黃芩,黃連(各二錢),薄荷,玄參,當歸,芍藥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
用水二盅,煎至八分,不拘時服。大便秘結,加大黃二錢。

導滯通幽湯,治大便燥澀。潤腸丸(俱見大便不通。)

八正散(見淋。)

白話文:

滋燥養榮湯:治療皮膚乾燥起皺、筋脈乾燥、指甲乾枯。

藥材:當歸(用酒洗過,二錢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秦艽、黃芩(各一錢五分)、防風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 用法: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大補地黃丸:治療精血枯竭、身體燥熱。

藥材:黃柏(用鹽水和酒炒過)、熟地黃(用酒蒸過,各四兩)、當歸(用酒洗過)、山藥、枸杞子(甘州產的優質品,各三兩)、知母(用鹽水和酒炒過)、山茱萸肉、白芍藥(各二兩)、生地黃(二兩五錢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過)、玄參(各一兩五錢)。 用法: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。

清涼飲子:治療上焦(指胸腔以上)積熱,引起的口乾舌燥、咽喉和鼻腔乾燥。

藥材:黃芩、黃連(各二錢)、薄荷、玄參、當歸、芍藥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一錢)。 用法:用水兩盅煎煮至剩八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如果大便秘結,加大黃二錢。

導滯通幽湯:治療大便乾燥難以排出。(此方及潤腸丸的詳細說明,請參考治療大便不通的相關內容。)

八正散:(詳細說明請參考治療小便淋瀝的相關內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