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5)
第一冊 (5)
1. 傷濕
除濕湯(見中濕。)
腎著湯(《三因》),治腎虛傷濕,身重腰冷,如坐水中,不渴,小便自利。
乾薑(炮),茯苓(各四兩),甘草(炙),白朮(各二兩)
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滲濕湯(《和劑》),治寒濕所傷,身體重著,如坐水中,小便赤澀,大便溏泄。
蒼朮,白朮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茯苓(去皮),乾薑(炮。各二兩),橘紅,丁香(各二錢半)
白話文:
《三因》中的腎著湯,適用於腎虛傷濕,身體沉重、腰部冰冷,感覺像坐在水裡,不口渴,小便自利的情況。藥方由炮乾薑、茯苓(各四兩)、炙甘草、白朮(各二兩)組成,每次取四錢,水一盞煎至七分,空腹溫服。
《和劑》中的滲濕湯,適用於寒濕侵襲,身體沉重,感覺像坐在水裡,小便赤澀、大便溏瀉的情況。藥方由蒼朮、白朮、炙甘草(各一兩)、去皮茯苓、炮乾薑(各二兩)、橘紅、丁香(各二錢半)組成。
每服四錢,水一盞,棗一枚,姜三片,煎七分,食前,去滓溫服。
五苓散(見消癉。),戊己丸(見泄瀉。)
敗毒散(《活人》)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芎藭,枳殼,白茯苓,桔梗,人參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水,加一枚大棗、三片生薑,煎煮到藥汁剩下七分,飯前去渣溫服。這個藥方叫做敗毒散,出自《活人》一書,主要成分包括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芎藭、枳殼、白茯苓、桔梗、人參(各一兩)和甘草(半兩)。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生薑二片,煎至七分,溫服,或沸湯點亦得。治傷寒溫疫,風濕風眩,拘蜷風痰,頭疼目眩,四肢痛,憎寒壯熱,項強睛疼,及老人小兒皆可服。或癉煙之地,或瘟疫時行,或人多風痰,或處卑濕腳弱,此藥不可缺也。日二三服,以知為度。煩熱口乾,加黃芩。
桂枝(仲景)
桂枝,芍藥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,擘)
上㕮咀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適寒溫,服一升。服已須臾,啜熱稀粥一升余,以助藥力,溫覆令一時許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;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瘥,停後服,不必盡劑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兩片,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下,也可以用沸水沖服。可治傷寒溫疫、風濕風眩、拘攣風痰、頭痛目眩、四肢疼痛、怕冷發熱、脖子僵硬眼睛痛,老人小孩皆可服用。若是在瘴癘之地、瘟疫流行時,或體內風痰較多,或居住潮濕環境腳虛弱,此藥不可或缺。一天服用兩到三次,依身體狀況調整。若出現發熱口乾,可加入黃芩。
桂枝、芍藥、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,掰開)
將藥材稍微研磨,用七升水,小火煮至三升,去除藥渣,適當調整冷熱,服用一升。服藥後稍等片刻,喝一升多熱稀粥,幫助藥力發揮,蓋被保暖大約一小時,全身微微出汗最佳,不可像流水般大量出汗,否則病情不會痊癒。若服用一次就出汗病情好轉,可以停止後續服用,不必服用完所有藥劑。
五積散(見中寒。),防己黃耆湯(見身重。),五痹湯(見痹。),青木香丸(見氣。)
清熱滲濕湯
黃柏(鹽水炒,二錢),黃連,茯苓,澤瀉(各一錢),蒼朮,白朮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水二盅,煎八分服。如單用滲濕,去黃連、黃柏,加橘皮、乾薑。
白話文:
針對中寒,可服用五積散;身重則可用防己黃耆湯;痹症則以五痹湯治療;氣虛則服用青木香丸。
清熱滲濕湯的藥方為:黃柏(鹽水炒,二錢)、黃連、茯苓、澤瀉(各一錢)、蒼朮、白朮(各一錢半)、甘草(五分)。用水二盅,煎至八分服下。若單純要滲濕,則可去除黃連、黃柏,並加入橘皮、乾薑。
拈痛湯(見身體痛。)
朮附湯,治風濕相搏,身體疼煩,不能轉側,不嘔不渴,大便堅硬,小便自利。及風虛頭目眩重甚者,不知食味。此藥暖肌補中,助陽氣,止自汗。(見心痛。)
白話文:
拈痛湯用於治療身體疼痛,而朮附湯則適合治療風濕寒邪入侵導致的身體疼痛、煩躁,無法翻身,沒有嘔吐或口渴,大便乾燥,小便正常,以及風虛導致頭昏眼花,頭重腳輕,味覺失靈等症狀。朮附湯可以溫暖肌膚,補益脾胃,助長陽氣,止住自汗。
2. 傷燥
滋燥養榮湯,治皮膚皺揭,筋燥爪干。
當歸(酒洗,二錢),生地黃,熟地,白芍藥,秦艽,黃芩(各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甘草(五分)
上水煎服。
大補地黃丸,治精血枯涸燥熱。
黃柏(鹽酒炒),熟地黃(酒蒸。各四兩),當歸(酒洗),山藥,枸杞子(甘州佳,各三兩),知母(鹽酒炒),山茱萸肉,白芍藥(各二兩),生地黃(二兩五錢),肉蓯蓉(酒浸),玄參(各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滋燥養榮湯用來治療皮膚乾燥起皺、筋骨乾燥指甲乾裂。藥方包括:當歸(用酒洗淨,二錢)、生地黃、熟地、白芍藥、秦艽、黃芩(各一錢五分)、防風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,用水煎服。
大補地黃丸用來治療精血枯竭、燥熱。藥方包括:黃柏(用鹽酒炒)、熟地黃(用酒蒸,各四兩)、當歸(用酒洗淨)、山藥、枸杞子(甘州產的最好,各三兩)、知母(用鹽酒炒)、山茱萸肉、白芍藥(各二兩)、生地黃(二兩五錢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)、玄參(各一兩五錢)。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清涼飲子,治上焦積熱,口舌咽鼻乾燥。
黃芩,黃連(各二錢),薄荷,玄參,當歸,芍藥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用水二盅,煎至八分,不拘時服。大便秘結,加大黃二錢。
導滯通幽湯,治大便燥澀。潤腸丸(俱見大便不通。)
八正散(見淋。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。
清涼飲子適用於治療上焦積熱,口舌咽鼻乾燥。
黃芩、黃連各二錢,薄荷、玄參、當歸、芍藥各一錢五分,甘草一錢。
用水兩盅,煎煮至八分,不分時間服用。如果大便秘結,可以加二錢大黃。
導滯通幽湯和潤腸丸適用於治療大便燥澀,詳細內容請參考大便不通的治療方法。
八正散適用於治療淋症,詳細內容請參考淋症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