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四冊 (1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冊 (12)

1. 痿厥

補益腎肝丸(東垣)

柴胡,羌活,虎潛丸,苦參(炒),防己(炒。各五分),附子(炮),肉桂(各一錢),當歸(二錢)

上細末,熟水丸,如雞頭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水送下。

此藥如在冬天中寒,或心肺表寒,目中溜火,嚏噴,鼻流清涕,咳嗽痰涎者,止可服一丸,須與姜附御汗湯等藥相兼服之,不可單服此表藥也。

白話文:

東垣的補益腎肝丸由柴胡、羌活、虎潛丸、苦參(炒)、防己(炒)、附子(炮)、肉桂、當歸組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熟水製成如雞頭般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水送服。此藥適用於冬季寒邪入侵,或心肺表寒、目中火盛、噴嚏、流清涕、咳嗽痰涎等症狀,但需與姜附御汗湯等藥物配合服用,不可單獨服用。

健步丸(東垣)

羌活,柴胡(各五錢),防風(三錢),川烏(一錢),滑石(炒,半兩),澤瀉(三錢),防己(酒洗,一兩),苦參(酒洗,一錢),肉桂(五分),甘草(炙),栝蔞根(酒製,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酒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煎愈風湯,空心送下。

愈風湯(見中風。),羌活勝濕湯(見腰痛。),虎潛丸(見痿。),滋腎丸(見小便不通。)

白話文:

健步丸是由羌活、柴胡、防風、川烏、滑石(炒)、澤瀉、防己(酒洗)、苦參(酒洗)、肉桂、甘草(炙)、栝蔞根(酒製)等藥材製成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十丸,用煎好的愈風湯空腹送服。若有中風症狀,可參考愈風湯;腰痛症狀,可參考羌活勝濕湯;痿症狀,可參考虎潛丸;小便不通症狀,可參考滋腎丸。

神龜滋陰丸,治足痿。

龜板(四兩,酒炙),黃柏(炒),知母(炒。各二兩),枸杞子,五味子,瑣陽(各一兩),乾薑(半兩)

末之,豬脊髓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。

越婢加朮湯
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,甘草(各二兩),白朮(四兩),大棗(十五枚)

白話文:

神龜滋陰丸可以治療足痿,由龜板(酒炙)、黃柏(炒)、知母(炒)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瑣陽、乾薑製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豬脊髓做成丸子,每丸如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七十丸。

另外,越婢加朮湯由麻黃、石膏、生薑、甘草、白朮、大棗組成。

水六升,先煮麻黃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如惡風,加附子一枚。

左經丸(《本事》),治筋骨諸疾,手足不遂,行動不得,遍身風瘡。

草烏(白大者,去皮臍),木鱉(去殼),白膠香,五靈脂(各三兩半),斑蝥(五個,去頭足翅,醋炙)

上為末,用黑豆去皮,生杵取粉一升,醋糊共搜杵為丸,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溫酒磨下。治筋骨疾,但未曾針傷損者,三五服立效。此藥曾醫一人軟風不能行,不十日立效。專治心腎肝三經,通小便,除淋瀝,通榮衛,滑經絡,大有奇功。

白話文:

取六升水,先放入麻黃煮沸,去除表面的泡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至剩下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如果患者怕風,可加附子一枚。

此方出自《本事》,主要用於治療筋骨疾病,如手足麻痺、行動不便、全身風瘡等。

藥材包括草烏(白且大的,去皮和臍部)、木鱉(去殼)、白膠香、五靈脂(各三兩半)、斑蝥(五個,去頭足翅,用醋炙)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去皮的黑豆生搗取粉末一升,與醋糊混合,充分研磨成丸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溫酒送服。

此方專治心、腎、肝三經疾病,可通小便、除淋瀝、通榮衛、滑經絡,療效顯著。特別適用於未曾受過針傷的筋骨疾病,服用三到五次即可見效。曾有一人患軟風不能行走,服用此藥不到十天便痊癒。

續骨丹(《本事》),治兩腳軟弱,虛羸無力,及小兒不能行。

天麻(明淨者,酒浸),白附子,牛膝,木鱉子(各半兩),烏頭(一錢,炮),川羌活(半兩),地龍(去土,一分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,硃砂(一錢)

上以生南星末一兩,無灰酒煮糊為丸,如雞頭大,硃砂為衣。薄荷湯磨一丸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['續骨丹' (《本事》),用於治療雙腳軟弱乏力,虛弱無力,以及小孩不能行走的情況。

  • 天麻(選用清潔的,以酒浸泡),
  • 白附子,
  • 牛膝,
  • 木鱉子(各半兩),
  • 紅頭(一錢,經過烘烤),
  • 川羌活(半兩),
  • 地龍(去除泥土,一分),
  • 乳香,
  • 沒藥(各二錢),
  • 紅石(一錢)。

將以上成分中的生南星末(一兩)與無灰酒一起煮製成糊狀,再將之製成丸狀,大小如雞頭,外層覆蓋紅石。服用時,取薄荷湯磨碎一丸,在飯前服用。']

2. 腳氣

除濕湯(見傷濕),

芎芷香蘇散(《得效》)

川芎(七錢),甘草(二錢),紫蘇葉,乾葛,白茯苓,柴胡(各半兩),半夏(六錢),枳殼(炒,三錢),桔梗(生,二錢半),陳皮(三錢半)

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風濕症,可用除濕湯,方劑為芎芷香蘇散,包含川芎七錢、甘草二錢、紫蘇葉、乾葛、白茯苓、柴胡各半兩、半夏六錢、枳殼炒三錢、桔梗生二錢半、陳皮三錢半。每次取三錢藥材,加水一盞、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八分,溫服,不拘時服用。

木瓜丸(見水腫。),五積散(見中寒。),續命湯(見中風。),越婢加朮湯(見痿厥。)

更衣(《千金》,下同),治兩腳痹弱,或轉筋皮肉不仁,腹脹起如腫,按之不陷,心中惡不欲食,或患冷方。

竹瀝(五升),甘草,秦艽,葛根,黃芩,麻黃,防己,細辛,桂心,乾薑(各一兩),防風,升麻(各一兩半),茯苓(三兩),附子(二枚),杏仁(五十枚)

白話文:

若出現水腫,可服用木瓜丸;若出現中寒,可服用五積散;若出現中風,可服用續命湯;若出現痿厥,可服用越婢加朮湯。針對兩腳麻痺無力,或抽筋皮肉失去知覺,腹部脹大如腫瘤,按壓不凹陷,心中惡心不想吃東西,或患有風寒者,可服用更衣湯。更衣湯由竹瀝五升,甘草、秦艽、葛根、黃芩、麻黃、防己、細辛、桂心、乾薑各一兩,防風、升麻各一兩半,茯苓三兩,附子二枚,杏仁五十枚組成。

水七升,合竹瀝煮取三升,分三服,取汗。(《千金翼方》無茯苓、杏仁,有白朮一兩。)

第二大竹瀝湯,治卒中風,口噤不能言,四肢縱緩,偏痹攣急,風經五臟,恍惚恚怒無常,手足不隨方。

竹瀝(一斗四升),獨活,芍藥,防風,茵芋,甘草,白朮,葛根,細辛,黃芩,芎藭(各二兩),桂心,防己,人參,石膏,麻黃(各一兩),生薑,茯苓(各三兩),烏頭(一枚)

白話文:

取清水七升,加入竹瀝煮沸,熬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,使病人出汗。此方治卒中風,症狀包括口不能言,四肢無力,半身不遂,肢體麻痺僵硬,風邪入侵五臟,神志恍惚,脾氣暴躁無常,手腳不聽使喚。

配方:竹瀝一斗四升、獨活、芍藥、防風、茵芋、甘草、白朮、葛根、細辛、黃芩、芎藭各二兩、桂心、防己、人參、石膏、麻黃各一兩、生薑、茯苓各三兩、烏頭一枚。

以竹瀝煮取四升,分六服。先未汗者取汗,一服相當即服止。

第三竹瀝湯,治風毒入人五內,短氣,心下煩熱,手足煩疼,四肢不舉,皮肉不仁,口噤不能語方。

竹瀝(一斗九升),防風,茯苓,秦艽(各三兩),當歸,黃芩(《千金翼》作芍藥),人參,芎藭(《千金翼方》作防己),細辛,桂心,甘草,升麻(《千金翼》作通草),麻黃,白朮(各二兩),附子(二枚),蜀椒(一兩),葛根(五兩),生薑(八兩)

以竹瀝煮取四升,分五服。初得病時,即須摩膏,日再,痹定止。(《千金翼》無麻黃、蜀椒、生薑。)

白話文:

取竹瀝煮成四升,分成六份服用。對於沒有出汗的人,要先服用以促使出汗,服用一份后感覺效果就停下來。此方用於治療風毒入侵五臟,導致呼吸短促、心煩熱、手足疼痛、四肢无力、皮肤麻木不仁、口噤不能说话的症状。

配方:竹瀝(一斗九升)、防風、茯苓、秦艽(各三兩)、當歸、黃芩(《千金翼》作芍藥)、人參、芎藭(《千金翼方》作防己)、細辛、桂心、甘草、升麻(《千金翼》作通草)、麻黃、白朮(各二兩)、附子(二枚)、蜀椒(一兩)、葛根(五兩)、生薑(八兩)。

將竹瀝煮成四升,分成五份服用。初次患病时,應立即使用摩膏,每天两次,直到麻痹症状消失。(《千金翼》中没有麻黃、蜀椒、生薑。)

風引湯,治兩腳疼痹腫,或不仁拘急,不得行方。

麻黃,石膏,獨活,茯苓(各二兩),吳茱萸,附子,秦艽,細辛,桂心,人參,防風芎藭,防己,甘草(各一兩),乾薑(一兩半),白朮(三兩),杏仁(六十枚)

以水一斗六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,取汗。

大鱉甲湯,治腳弱風毒,攣痹氣上,及傷寒惡風,溫毒,山水瘴氣熱毒,四肢痹弱方。

鱉甲(二兩),防風,麻黃,白朮,石膏,知母,升麻,茯苓,橘皮,芎藭,杏仁(去皮尖),人參,半夏,當歸,芍藥,葳蕤,甘草,麥門冬(各一兩),羚羊角(屑,六銖),大黃(一兩半),犀角,雄黃,青木香(各半兩),大棗(十枚),貝齒,烏頭(七枚),生薑(三兩),薤白(十四枚),麝香(三銖),赤小豆(三合),吳茱萸(五合)

白話文:

風引湯用於治療雙腳疼痛、腫脹,或感覺麻木僵硬,無法行走的情況。麻黃、石膏、獨活、茯苓、吳茱萸、附子、秦艽、細辛、桂心、人參、防風、芎藭、防己、甘草、乾薑、白朮、杏仁等藥材,用水煮沸,取三升藥液,分三次服用,以達到發汗的效果。

大鱉甲湯用於治療腳部虛弱、風毒入侵導致的肢體麻木、氣血上逆,以及傷寒引起的惡風、溫毒、瘴氣等熱毒,導致四肢麻痺無力。鱉甲、防風、麻黃、白朮、石膏、知母、升麻、茯苓、橘皮、芎藭、杏仁、人參、半夏、當歸、芍藥、葳蕤、甘草、麥門冬、羚羊角、大黃、犀角、雄黃、青木香、大棗、貝齒、烏頭、生薑、薤白、麝香、赤小豆、吳茱萸等藥材,用水煎煮服用。

以水二斗,煮取四升,分六服,去渣,食前溫服。如人行十里久,得下止。一方,用大黃半兩(煨),畏下可止用六銖。一方,用羚羊角半兩,毒盛可用十八銖。(胡洽有山茱萸半升,為三十二銖。《千金翼方》無知母、升麻、橘皮、芎藭、人參、當歸、葳蕤。)

烏頭湯(《金匱》),治腳氣疼痛,不可屈伸。(見痛痹。)

麻黃(《千金》),治惡風毒氣,腳弱無力,頑痹,四肢不仁,失音不能言,毒氣衛心,有人病者,但一病相當即服。此第一服,次服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方。

白話文:

使用二斗的水,煎煮至四升,分成六份服用,飲後去除殘渣,於飯前溫熱飲用。若步行十里後,能排便且停止。

一方配方:使用大黃半兩(微火加熱),若怕過度排便,可以減至六銖。另一方配方:使用羚羊角半兩,若病情嚴重,可以增加至十八銖。還有一方配方:含有山茱萸半升,總計為三十二銖。《千金翼方》的配方不含知母、升麻、橘皮、芎藭、人參、當歸、葳蕤。

烏頭湯(出自《金匱》),治療腳氣引起的疼痛,無法正常彎曲伸展。(參見痛痹。)

麻黃(出自《千金》),治療惡風、毒氣引起的腳部疲弱無力,頑固性麻木,四肢無感,失音無法說話,毒氣影響心臟,若有患者出現上述任何一項症狀,應立即服用此藥。第一次服藥後,依序再服用第二、第三、第四種配方。

麻黃(一兩),大棗(二十枚),茯苓(三兩),杏仁(三十枚),防風,白朮,當歸,升麻,芎藭,芍藥,黃芩,桂心,麥門冬,甘草(各二兩)

上㕮咀,以水九升,清酒二升,合煮取二升半,分四服,日三夜一,覆令小汗,粉之,莫令見風。

第二服獨活湯方,獨活(四兩),熟地(三兩),生薑(五兩),葛根,桂心,甘草,芍藥,麻黃(各二兩)

上㕮咀,以水八升,清酒二升,合煎取二升半,分四服,日三夜一。腳弱特忌食瓠子、蕺菜,犯之一世治不愈。

白話文:

第一個藥方: 麻黃(一兩)、大棗(二十枚)、茯苓(三兩)、杏仁(三十枚)、防風、白朮、當歸、升麻、芎藭、芍藥、黃芩、桂心、麥門冬、甘草(各二兩)。

以上各味研磨成細末,用九升清水和二升清酒一起煮沸,然後取出二升半的濃縮液,分成四份,每天三次,每晚一次服用。服用時請蓋著被子,使身體微微出汗,並使用粉類物品遮蓋身體,避免直接吹風。

第二個藥方: 獨活(四兩)、熟地(三兩)、生薑(五兩)、葛根、桂心、甘草、芍藥、麻黃(各二兩)。

以上各味研磨成細末,用八升清水和二升清酒一起煮沸,然後取出二升半的濃縮液,分成四份,每天三次,每晚一次服用。腳部力量較弱的人特別忌諱食用瓠子和蕺菜,如果食用了這些食物,可能一世都無法痊癒。

第三服兼補厚朴湯,並治諸氣咳嗽,逆氣嘔吐方。

厚朴,芎藭,桂心,熟地黃,芍藥,當歸,人參(各二兩),黃耆,甘草(各三兩),吳茱萸(二升),半夏(七兩),生薑(一斤)

上㕮咀,以為二斗,煮豬蹄一具,取汁一斗二升,去上肥,納入清酒三升,合煮取三升,分四服,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。

第四服風引獨活湯兼補方

白話文:

第三服兼補[厚朴湯],並治諸氣咳嗽,逆氣嘔吐方。

藥方:

厚朴、芎藭、桂心、熟地黃、芍藥、當歸、人參(各二兩)、黃耆、甘草(各三兩)、吳茱萸(二升)、半夏(七兩)、生薑(一斤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放入二斗容量的容器中,加入豬蹄一隻,煮至取汁一斗二升,去除表面的油脂,再加入清酒三升,共同煮至剩下三升,分四服,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約為步行二十里的時間。

第四服[風引獨活湯]兼補方

註解:

  • 此處的[厚朴湯]和[風引獨活湯]都是古代的中醫處方,現代可能已經不再使用。
  • 藥方中的劑量單位“兩”和“升”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,現代需要換算成公克和毫升。
  • 中醫藥方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,切勿自行配藥服用。

獨活(四兩),茯苓,甘草(各三兩),升麻(一兩半),人參,桂心,防風,芍藥,當歸,黃耆乾薑,附子(各二兩),大豆(二升)

上㕮咀,以水九升,清酒三升,合煮三升半,分四服,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。

酒浸牛膝丸(《本事》),治腰腳筋骨酸無力。

牛膝(三兩,炙黃),川椒(半兩,去目併合口者),附子(一個,炮,去皮臍),虎脛骨(真者半兩,醋炙黃)

上㕮咀,用生絹作袋,入藥扎口,用煮酒一斗,春秋浸十日,夏浸七日,冬浸十四日。每日空心飲一大盞。酒盡,出藥為末,醋糊為丸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任下。忌動風等物。

白話文:

獨活四兩,茯苓、甘草各三兩,升麻一兩半,人參、桂心、防風、芍藥、當歸、黃耆、乾薑、附子各二兩,大豆二升。

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九升水和三升酒混合煮沸,直到剩下三升半,分成四份,每次服下一份,间隔如同人步行二十里那样的时间再服用下一份。

這個方子名為酒浸牛膝丸,記載於《本事》,主要用來治療腰腿筋骨酸軟無力。

牛膝三兩,炙黃;川椒半兩,去掉眼睛和嘴巴部分;附子一個,炮制後去皮和臍;虎脛骨半兩,用醋炙黃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生絹布包好,扎緊口,浸泡在煮好的酒中。春秋季節浸泡十天,夏季浸泡七天,冬季浸泡十四天。每天空腹喝一碗浸泡後的酒。酒喝完後,取出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製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忌食動風之物。

除濕湯(見中濕。),清暑益氣湯(見傷暑。)

麻黃左經湯(《集驗》,下同),治風寒暑濕,流注足太陽經,腰足攣痹,關節重痛,行步艱難,憎寒發熱,無汗惡寒,或自汗惡風,頭疼眩暈。

麻黃(去節),乾葛,細辛(去苗),白朮(去蘆),茯苓(去皮),防己(去皮),桂心,羌活(去蘆),防風(去蘆)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七錢,水二盞,姜五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空心服。

自汗去麻黃,加肉桂、芍藥。重著加朮、陳皮。無汗減桂,加杏仁、澤瀉。

白話文:

《麻黃左經湯》出自《集驗》,主治風寒暑濕侵犯足太陽經,導致腰腿攣縮、關節疼痛難行、畏寒發熱、無汗或自汗、頭疼眩暈等症狀。方劑組成:麻黃(去節)、乾葛、細辛(去苗)、白朮(去蘆)、茯苓(去皮)、防己(去皮)、桂心、羌活(去蘆)、防風(去蘆)、甘草(炙,各等分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服七錢,用兩碗水,加入五片生薑、一枚紅棗,煎至一碗,空腹服用。若自汗,去麻黃,加肉桂、芍藥;若疼痛加重,加白朮、陳皮;若無汗,減桂心,加杏仁、澤瀉。

大黃左經湯,治風寒暑濕流注足陽明經,腰腳痹痛,行步艱難,涎潮昏塞,大小便秘澀,腹痛嘔吐,或復下痢,惡聞食氣,喘滿肩息,自汗譫妄,並宜服之。

大黃(煨),細辛(去苗),茯苓(去皮),防己(去皮),羌活(去蘆),黃芩,前胡(去蘆),枳殼(去瓤,麩炒)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

上各等分,每服七大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棗一枚,煎,空心熱服。腹痛加芍藥,秘結加阿膠,喘急加桑白皮、紫蘇,小便秘加澤瀉,四肢瘡癢浸淫加升麻,並等分。

白話文:

大黃左經湯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入侵足陽明經,導致腰腳痠痛、行動困難、口水多、神智不清、大小便不通、腹痛嘔吐、或腹瀉、聞到食物就反胃、呼吸困難、肩膀喘不過氣、自汗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方劑由大黃、細辛、茯苓、防己、羌活、黃芩、前胡、枳殼、厚朴、甘草、杏仁等藥材組成,每服七錢,用一碗半水,加薑片和棗煎服,空腹時熱服。若腹痛可加芍藥,便秘可加阿膠,呼吸急促可加桑白皮和紫蘇,小便不利可加澤瀉,四肢皮膚癢且浸淫可加升麻,以上藥材各等分。

附:荷葉藁本湯,治腳脛生瘡,浸淫腿膝,膿水淋漓,熱痹癢痛。

乾荷葉(四個),藁本(二錢半)

上㕮咀,水二斗,煎至五升,去渣,溫熱得所,淋渫。仍服大黃左經湯佳。

半夏左經湯,治足少陽經受風寒暑濕,流注發熱,腰腳俱痛,頭疼眩暈,嘔吐酸水,耳聾驚悸,熱悶心煩,氣上喘滿,肩背腿痹,腰腿不隨。

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),乾葛,細辛(去苗),白朮(去蘆),茯苓(去皮),桂心,防風(去蘆),乾薑(炮),黃芩,甘草(炙),柴胡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七錢半)

白話文:

治療腳脛生瘡,浸淫腿膝,膿水淋漓,熱痹癢痛的藥方叫做「荷葉藁本湯」。

藥方組成:乾荷葉(四個),藁本(二錢半)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,加入兩斗水,煎煮至五升,去除藥渣,溫熱後用藥液淋洗患處。同時服用「大黃左經湯」效果更好。

治療足少陽經受風寒暑濕,流注發熱,腰腳俱痛,頭疼眩暈,嘔吐酸水,耳聾驚悸,熱悶心煩,氣上喘滿,肩背腿痹,腰腿不隨的藥方叫做「半夏左經湯」。

藥方組成: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),乾葛,細辛(去苗),白朮(去蘆),茯苓(去皮),桂心,防風(去蘆),乾薑(炮),黃芩,甘草(炙),柴胡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七錢半)。

上為㕮咀,每服七大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盞,去渣,空腹服。熱悶加竹瀝,每服半合;喘滿加杏仁、桑白皮。

大料神秘左經湯,治風寒暑濕流注足三陽經,手足拘攣疼痛,行步艱難,憎寒發熱,自汗惡風;或無汗惡寒,頭眩腰重,關節掣痛;或卒中昏塞,大小便秘澀;或腹痛嘔吐下痢,惡聞食臭,髀腿頑痹,緩縱不隨,熱悶驚悸,心煩氣上,臍下冷痹,喘滿氣粗。

麻黃(去節),乾葛,細辛(去苗),厚朴(薑製),茯苓(去皮),防己(去皮),枳殼(去瓤,麩炒),桂心,羌活(去蘆),防風(去蘆),柴胡(去蘆),黃芩,半夏(湯洗七次),乾薑(炮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名為「大料神秘左經湯」,用於治療風寒暑濕侵襲足三陽經,導致手足拘攣疼痛,行走困難,畏寒發熱,自汗怕風;或無汗畏寒,頭暈腰沉,關節疼痛;或中風昏迷,大小便不通;或腹痛嘔吐腹瀉,厭惡食物氣味,大腿麻木,行走不便,胸悶心慌,心煩氣喘,腹部冷痛,呼吸急促等症狀。藥方需取麻黃(去節)、乾葛、細辛(去苗)、厚朴(薑製)、茯苓(去皮)、防己(去皮)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桂心、羌活(去蘆)、防風(去蘆)、柴胡(去蘆)、黃芩、半夏(湯洗七次)、乾薑(炮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甘草(炙,各等分),每服七錢,水一碗半,加入薑五片,棗兩枚,煎煮至一碗,去渣,空腹服用。若出現胸悶發熱,可加竹瀝,每次服半合;若呼吸困難,可加杏仁、桑白皮。

上㕮咀,每服五七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去渣,空心服。自汗加牡蠣、白朮,去麻黃。腫滿加澤瀉、木通。熱甚無汗減桂,加橘皮、前胡、升麻。腹痛吐痢去黃芩,加芍藥、附子炮。大便秘加大黃、竹瀝。喘滿加杏仁、桑白皮、紫蘇並等分。凡有此病,備細詳證,逐一加減,無不愈者。

加味敗毒散,治三陽經腳氣流注,腳踝焮熱赤腫,寒熱如瘧,自汗惡風,或無汗惡寒。

人參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),芎藭,前胡(去蘆),羌活(去蘆),獨活(去蘆),枳殼(去瓤,麩炒),桔梗(去蘆),大黃(煨),蒼朮(米泔浸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服用上藥,每次五到七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生薑五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空腹服用。如果容易出汗,就加入牡蠣、白朮,去除麻黃。如果身體浮腫,就加入澤瀉、木通。如果發熱嚴重但不出汗,就減少桂枝,加入橘皮、前胡、升麻。如果腹痛或拉肚子,就去除黃芩,加入芍藥、炮附子。如果大便秘結,就加入大黃、竹瀝。如果呼吸困難且胸悶,就加入杏仁、桑白皮、紫蘇,各取等量。凡是患有此病的,都要仔細辨證,逐一加減藥量,沒有不治好的。

加味敗毒散主要用於治療三陽經腳氣流注,表現為腳踝紅腫發熱,寒熱交替,自汗怕風,或不出汗怕冷。

藥材包括:人參(去除蘆頭)、赤茯苓(去除外皮)、炙甘草、川芎、前胡(去除蘆頭)、羌活(去除蘆頭)、獨活(去除蘆頭)、枳殼(去除內瓤,用麩皮炒)、桔梗(去除蘆頭)、煨大黃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),各取等量。

上每服五七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薄荷五葉,煎至一盞,去渣熱服。皮膚瘙癢赤疹加蟬蛻。

六物附子湯,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陽經,骨節煩疼,四肢拘急,自汗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怯寒,頭面手足腫痛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桂心,防己(去皮。各四兩)

白朮(去蘆),茯苓(去皮。各三兩),炙甘草(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生薑七片,煎至一盞,去渣空心溫服。

八味丸,治少陰腎經腳氣入腹,小腹不仁,上氣喘急,嘔吐自汗。此證最急,以腎乘心,水剋火,死不旋踵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五錢七分,用水一碗半,加入薑片五片,薄荷五葉,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,趁熱服用。如果出現皮膚瘙癢、紅疹,可以加蟬蛻。

六物附子湯用於治療四氣流注於足太陽經,導致骨節疼痛、四肢僵硬、自汗、氣短、小便不利、怕風怕冷、頭面手足腫痛。

配方:附子(炮製,去除皮和臍)、桂心、防己(去除皮,各四兩)

白朮(去除蘆)、茯苓(去除皮,各三兩)、炙甘草(二兩)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,生薑七片,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,空腹溫服。

八味丸用於治療少陰腎經腳氣入侵腹腔,導致小腹麻木、上氣喘急、嘔吐、自汗。此症狀十分危急,因為腎氣乘心火,水克火,如不及時治療,性命堪憂。

牡丹皮,澤瀉,茯苓(各三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),桂心(各二兩),山茱萸,山藥(各四兩),熟地黃(八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,溫酒、米湯送下。

神應養真丹,治厥陰肝經受邪,四氣所傷肝臟,或左癱右瘓,涎潮昏塞,半身不遂,手足頑麻,語言謇澀,頭旋目眩,牙關緊急,氣喘自汗,心神恍惚,肢體緩弱,上攻頭目,下注腳漆,榮氣凝滯,遍身疼痛。兼治婦人產後中風,角弓反張,墮車落馬,打撲傷損,瘀血在內等證。

白話文:

牡丹皮、澤瀉、茯苓各三兩,附子(炮製,去皮臍)和桂心各二兩,山茱萸、山藥各四兩,熟地黃八兩。將這些藥材研成細末,用煉蜜和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此方名為神應養真丹,主要用於治療厥陰肝經受邪,四氣所傷肝臟,或左癱右瘓、涎潮昏塞、半身不遂、手足頑麻、語言謇澀、頭旋目眩、牙關緊閉、氣喘自汗、心神恍惚、肢體乏力、上攻頭目、下注腳趾、氣血凝滯、全身疼痛等症狀。也可用於治療婦女產後中風、角弓反張、跌落或騎馬墜落導致的傷害、外傷瘀血等。

當歸(酒浸,去蘆),天麻,川芎,羌活(去蘆),白芍藥,熟地黃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木瓜、菟絲子煎酒下。腳痹薏苡仁煎酒下。中風溫酒米湯下。一方,無羌活,入木瓜、熟阿膠等分。

追毒湯,治肝腎脾三經為風濕寒熱毒氣上攻,陰陽不和,四肢拘攣,上氣喘滿,小便秘澀,心熱煩悶,遍身浮腫,腳弱緩縱,不能行步。

半夏(湯洗七次),黃耆(去蘆),甘草(炙),當歸(去蘆),人參(去蘆),厚朴(薑製),獨活(去蘆),橘皮(去白。各一兩),熟地黃,芍藥,枳實(去瓤,麩炒),麻黃(去節。各二兩),桂心(三兩)

白話文:

將當歸(用酒浸泡,去除外皮),天麻,川芎,羌活(去除外皮),白芍,熟地黃(每種各取等量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煉好的蜂蜜混合成丸子,大小如彈珠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木瓜、菟絲子煎酒送服。腳麻痺可以用薏苡仁煎酒送服。中風可以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還有一種配方,不加羌活,而加入木瓜、熟阿膠,每種各取等量。

追毒湯,專治肝、腎、脾三經因風濕寒熱毒氣上攻,導致陰陽失調,四肢僵硬、抽搐,呼吸困難,小便不通,心煩燥熱,全身浮腫,腿腳無力,無法行走等症狀。

半夏(用清水煮沸七次),黃耆(去除外皮),甘草(炙烤),當歸(去除外皮),人參(去除外皮),厚朴(用薑汁炮製),獨活(去除外皮),橘皮(去除白皮,每種各取一兩),熟地黃,芍藥,枳實(去除果核,用麩皮炒製),麻黃(去除節,每種各取二兩),桂心(三兩)。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大盞半,姜七片,棗三枚,煎至一大盞,去渣,空心溫服,日三夜一。

抱龍丸,治肝腎臟虛,風濕寒邪流注腿膝,行步艱難,漸成風濕腳氣,足心如火,上氣喘急,小腹不仁,全不進食。

赤小豆(四兩),白膠香(另研),破故紙(炒),狗脊,木鱉子(去殼,另研),海桐皮,威靈仙草烏(去蘆,銼,以鹽炒熟,去鹽不用),五靈脂(炒),地龍(去土,炒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大盞半,姜七片,棗三枚,煎至一大盞,去渣,空心溫服,日三夜一。

【抱龍丸】,用於治療肝腎虛弱,風濕寒邪侵入腿膝,導致行走困難,漸漸形成風濕腳氣,腳底熱如火燒,喘息急促,小腹無知覺,完全沒有食慾。

赤小豆(四兩),【白膠香】(單獨研磨),【破故紙】(炒過),【狗脊】,【木鱉子】(去殼後再研磨),【海桐皮】,【威靈仙】草烏(去除根部,切碎,用鹽炒熟後,去除鹽分不用),【五靈脂】(炒過),【地龍】(去土後,再炒過。每種材料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酒糊和丸,桐子大,辰砂為衣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、酒任下,臨晚食前再進一服。

十全丹,治腳氣上攻,心腎相系,足心隱痛,小腹不仁,煩渴,小便或秘或利,關節攣痹疼痛。

肉蓯蓉(酒浸),石斛,狗脊,萆薢(酒浸),茯苓(去皮),牛膝(酒浸),枸杞子,遠志(去心。各一兩),熟地黃,杜仲(去粗皮,銼,炒去絲。各三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糊製成丸劑,每丸如桐子般大小,外用辰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以鹽水或酒送服,晚上飯前再服用一次。

此方名為十全丹,主治腳氣上攻,心腎相互影響,足心隱隱作痛,小腹麻木不仁,口渴煩躁,小便時而秘結時而頻數,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。

藥材組成:肉蓯蓉(酒浸泡),石斛,狗脊,萆薢(酒浸泡),茯苓(去皮),牛膝(酒浸泡),枸杞子,遠志(去心,各取一兩),熟地黃,杜仲(去粗皮,切碎,炒去纖維,各取三兩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
四蒸木瓜丸,治肝腎脾三經氣虛,受風寒暑濕搏著,流注經絡,遠年近日,治療不痊,凡遇六氣更變,七情心神不寧,必然動發,或腫滿,或頑痹,憎寒壯熱,嘔吐自汗。

威靈仙(苦葶藶同入),黃耆(續斷同入),蒼朮(橘皮同入),烏藥(去木,與黃松節同入),大木瓜(四枚)

上各半兩,以木瓜切去頂蓋,去瓤,填藥在內,卻用頂蓋簪定,酒灑蒸熟,三蒸三曬,取藥出,焙乾為末,研木瓜為膏,和搗千餘下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下。(黃松節,即茯苓中木。)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
這種藥丸名為四蒸木瓜丸,用於治療肝腎脾三經氣虛,因風寒暑濕入侵經絡,久病不愈,遇氣候變化或心情不穩時,容易復發,出現腫脹、麻痺、畏寒發熱、嘔吐、自汗等症狀。

藥方包括威靈仙(與苦葶藶一同入藥)、黃耆(與續斷一同入藥)、蒼朮(與橘皮一同入藥)、烏藥(去木,與黃松節一同入藥)、大木瓜(四枚)。

將所有藥材各取半兩,將木瓜切去頂蓋,去除果肉,填入藥材,用頂蓋蓋好,灑上酒蒸熟,反覆蒸曬三次,取出藥材,烘乾研磨成粉末。將木瓜研磨成膏,與藥粉混合,反覆搗碎一千次以上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(黃松節指的是茯苓中的木質部分。)

當歸拈痛湯(見身痛。)

羌活導滯湯(東垣)

羌活,獨活(各半兩),防己(三錢),大黃(酒煨,一兩),當歸(三錢),枳實(麩炒,二錢)

每服五錢或七錢,水二盞,煎至七分,溫服。微利則已,量虛實加減。

開結導飲(丸東垣),治飲食不消,心下痞悶。

陳皮,白朮,澤瀉,茯苓,半夏(制),曲麥糵(各一兩),枳實(炒),青皮,乾薑(各半兩),如有積塊者,加巴豆霜(一錢半)。

白話文:

當歸拈痛湯,用於治療身體疼痛。

羌活導滯湯,是東垣(指醫家李東垣)所創。方劑組成包括:羌活、獨活(各半兩)、防己(三錢)、大黃(酒煨,一兩)、當歸(三錢)、枳實(麩炒,二錢)。

每次服用五錢或七錢,用兩碗水煎至七分,溫服。若略有通便即可,根據患者虛實情況加減藥量。

開結導飲,也是東垣所創,用於治療飲食不消化,心下痞悶。方劑組成包括:陳皮、白朮、澤瀉、茯苓、半夏(制)、曲麥糵(各一兩)、枳實(炒)、青皮、乾薑(各半兩),如果患者有積塊,則加巴豆霜(一錢半)。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,溫湯下,食遠服。

又方,治濕熱並諸濕客搏,腰膝重痛,足脛浮腫。

檳榔,甘遂,赤芍藥,威靈仙,澤瀉,葶藶,乳香(研。各二兩),沒藥(研,一兩),牽牛(半兩),大戟(炒,三兩),陳皮(四兩)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加至七八十丸,食前溫水送下。得更衣,止後服。前藥忌酒二日,又忌面及甘草三兩日。食溫淡粥補胃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顆到七十顆,溫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
另一方,用來治療濕熱以及各種濕邪侵襲,導致腰膝疼痛、足脛浮腫。

藥材包括檳榔、甘遂、赤芍、威靈仙、澤瀉、葶藶、乳香(研磨)、沒藥(研磨)、牽牛、大戟(炒)、陳皮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加至七八十顆,飯前溫水送服。服藥後,需更換衣服,停服藥後再服用。服藥期間忌酒兩天,忌食麵食和甘草三天。用溫淡粥補益脾胃。

枳實大黃湯

羌活(一錢半),當歸(一錢),枳實(五分),大黃(酒煨,三錢)

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空心食前,以利為度。

控涎丹(見行痹。)

續斷丸(《本事》),治肝腎風虛氣弱,腳不可踐地,腰脊疼痛,風毒流注下經,行止艱難,小便餘瀝。此藥補五臟內傷,調中益氣,涼血,強筋骨,益智,輕身耐老。

思仙木(五兩,即杜仲),五加皮,防風,薏苡仁,羌活,川續斷(各三兩),萆薢(四兩),生地黃(五兩),牛膝(酒浸,三兩)

白話文:

枳實大黃湯方劑:羌活一錢半,當歸一錢,枳實五分,大黃(酒煨)三錢,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空腹食前服用,以通暢為度。

控涎丹用於治療行痹症,續斷丸用於治療肝腎風虛氣弱,腳無力,腰脊疼痛,風毒下注,行動困難,小便餘瀝等症狀。此藥可補五臟內傷,調和脾胃,益氣補血,強筋骨,益智,輕身延年。

續斷丸方劑:思仙木(即杜仲)五兩,五加皮、防風、薏苡仁、羌活、川續斷各三兩,萆薢四兩,生地黃五兩,牛膝(酒浸)三兩。

上為末,好酒三升,化青鹽三兩,用木瓜半斤去皮子,以鹽、酒煮成膏和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食前,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
薏苡仁酒(《活人》),治腳痹。

薏苡仁,牛膝(各二兩),海桐皮,五加皮,獨活,防風,杜仲(各一兩),熟地黃(一兩半),白朮(半兩)

上為粗末,入生絹袋內,用好酒五升浸,春秋冬二七日,夏月盛熱。分作數帖,逐帖浸酒。每日空心溫服一盞或半盞,日三四服,常令酒氣醺醺不絕。久服覺皮膚下如數百條蟲行,即風濕氣散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三升好酒和三兩青鹽,再加入半斤去皮的木瓜,以鹽酒煮成膏狀,用杵搗碎,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空腹飯前服用,溫酒或鹽湯皆可送服。

另外,薏苡仁酒可以治療腳痹。

將薏苡仁、牛膝、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獨活、防風、杜仲和熟地黃等藥材研磨成粗末,放入生絹袋中,用五升好酒浸泡,春秋冬浸泡二十七天,夏季炎熱則浸泡時間縮短。將藥酒分為數帖,逐帖浸泡。每天空腹溫服一盞或半盞,每日服用三次至四次,保持酒氣醺醺不絕。長期服用,感覺皮膚下有數百條蟲子爬行,即表示風濕氣散去。

虎骨酒(《本事》),去風,補血益氣,壯筋骨,強腳力。

虎脛骨(真者),萆薢,仙靈脾,薏苡仁,牛膝,熟地黃(各二兩)

上細銼,絹袋盛,浸酒一斗。飲了一盞入一盞,可得百日。婦人去牛膝。

〔腳氣衝心〕

三脘散(《活人》),治腳氣衝心腹氣飽悶,大便秘滯。

獨活,白朮,本瓜(焙乾),大腹皮(炙黃),紫蘇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陳皮(湯浸,去白),沉香,木香,川芎,檳榔(麵裹煨熟。各七錢半)

白話文:

虎骨酒,能祛风、补血益气、壮筋骨、强脚力。将虎胫骨、萆薢、仙灵脾、薏苡仁、牛膝、熟地黄各两两,细细切碎,装入丝绸袋中,浸泡在一斗酒中。每次饮用一盏,可以饮用一百天。女性服用时需去掉牛膝。

三脘散,用于治疗脚气冲心,腹胀气闷,大便秘结。将独活、白术、本瓜(焙干)、大腹皮(炙黄)、紫苏、甘草(炙,半两)、陈皮(汤浸,去白)、沉香、木香、川芎、檳榔(麵裹煨熟)各七钱半,混合在一起即可。

上共杵為粗散,每服二錢半,水二盞,同煎至一盞,去渣,分三服熱服。取便利為效。

經絡(《活人》),治風毒腳氣,肢節煩疼,心神壅悶。

大腹子,紫蘇,木通,桑白皮,羌活,木瓜,荊芥,赤芍藥,青皮,獨活(各一兩),枳殼(二兩),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蔥白七寸,煎去渣,空心溫服。

犀角散,治腳氣衝心,煩喘悶亂,頭痛口乾,坐臥不得。

犀角屑,枳殼(去瓤,麩炒),沉香(各七錢半),檳榔,紫蘇(莖葉),麥門冬(去心),赤茯苓(去皮。各一兩),木香,防風(去蘆。各半兩),石膏(研細,二兩)

白話文:

上共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二錢半,水兩杯,一起煎煮至一杯,去渣,分三次熱服。方便服用效果最佳。治療風毒腳氣、肢節疼痛、心神郁悶。

大腹子、紫蘇、木通、桑白皮、羌活、木瓜、荊芥、赤芍藥、青皮、獨活各一兩,枳殼二兩,每次服用四錢,水一杯,生薑五片,蔥白七寸,煎煮去渣,空腹溫服。

犀角散治療腳氣衝心、煩躁喘息、胸悶、頭痛口乾、坐卧不安。犀角屑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沉香(各七錢半)、檳榔、紫蘇(莖葉)、麥門冬(去心)、赤茯苓(去皮。各一兩)、木香、防風(去蘆。各半兩)、石膏(研細,二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以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渣,入淡竹瀝一合。更煎一二沸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茱萸木瓜湯,治腳氣衝心,悶亂不識人,手足脈欲絕。

吳茱萸(半兩),乾木瓜(一兩),檳榔(二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以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檳榔散,治腳氣衝心,煩悶不識人。

檳榔,木香,茴香(各半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五錢,以童子小便一中盞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茱萸木瓜湯是用來治療腳氣衝心、昏迷不省人事、手腳脈搏微弱的藥方。將吳茱萸、乾木瓜、檳榔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,加入淡竹瀝一合,再煮沸兩三次,溫服,不分時間服用。

檳榔散是用來治療腳氣衝心、煩悶不省人事的藥方。將檳榔、木香、茴香各半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童子尿一碗半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溫服,不分時間服用。

木香散,治腳氣衝心煩悶,臍下氣滯。

木香(半兩),檳榔,木通(各一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以水一中盞半,入生薑五片,蔥白七寸,煎至一盞,溫服,不拘時。

地黃湯,治穿心腳氣。

熟地黃(四兩),當歸(二兩),芍藥,川芎,牛膝(酒浸),三柰子(各一兩),杜仲(半兩,薑製)

上為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

沉香散,治腳氣衝心,煩悶喘促,腳膝疼酸,神思昏憒。

白話文:

木香散可以治療腳氣衝心,感到煩悶,肚臍下方氣滯。

配方:木香半兩,檳榔、木通各一兩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生薑五片、蔥白七寸,煎煮至一碗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
地黃湯可以治療穿心腳氣。

配方:熟地黃四兩,當歸二兩,芍藥、川芎、牛膝(酒浸泡)、三柰子各一兩,杜仲半兩(用薑製)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,煎煮至一碗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。

沉香散可以治療腳氣衝心,感到煩悶喘促,腳膝疼痛痠麻,神志昏迷。

沉香,赤芍藥,木通,柴蘇(莖葉),訶藜勒皮,檳榔(各一兩),吳茱萸(半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入生薑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

〔上氣喘急〕

桑白皮散(《活人》),治腳氣盛發,兩腳浮腫,小便赤澀,腹脅脹滿,氣急,坐臥不得。

桑白皮,郁李仁(各一兩),赤茯苓(二兩),木香,防己,大腹子(各一兩半),紫蘇子,木通,檳榔,青皮(各七錢半)

每服三錢,姜三片,水煎。

桑白皮散(《集驗》),治腳氣上氣,坐臥不得,咽喉不利,四肢煩疼。

白話文:

沉香、赤芍藥、木通、柴蘇莖葉、訶藜勒皮、檳榔各一兩,吳茱萸半兩,混合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大碗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這方藥用於治療上氣喘急。

桑白皮散,由桑白皮、郁李仁各一兩,赤茯苓二兩,木香、防己、大腹子各一兩半,紫蘇子、木通、檳榔、青皮各七錢半組成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薑三片,水煎服。此方藥用於治療腳氣盛發,兩腳浮腫,小便赤澀,腹脅脹滿,氣急,坐臥不得。

另一個桑白皮散,用於治療腳氣上氣,坐臥不得,咽喉不利,四肢煩疼。

桑白皮,赤茯苓(去皮),柴胡(去蘆。各一兩),生乾地黃(一兩半),甘草(炙,半兩),射干,枳殼(去穰,麩炒),貝母,前胡(去蘆),赤芍藥,天門冬(去心),百合,檳榔(各七錢半)

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,生薑五片,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紫蘇散,治腳氣上氣,心胸壅悶,不得眠臥。

紫蘇葉,桑白皮,赤茯苓(去皮),檳榔,木通(去皮。各一兩),甘草(炙),紫菀,前胡(去蘆),百合,杏仁(去皮尖。各七錢半)

白話文:

桑白皮、赤茯苓、柴胡、生地黃、甘草、射干、枳殼、貝母、前胡、赤芍藥、天門冬、百合、檳榔各取七錢半,每服八錢,用一碗半水煎至六分,加入生薑五片,去渣溫服,不拘時服用。此方名為紫蘇散,可治腳氣上氣、心胸壅悶、不得眠臥。另用紫蘇葉、桑白皮、赤茯苓、檳榔、木通、甘草、紫菀、前胡、百合、杏仁各取七錢半,煎服亦可。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治腳氣上氣,心腹妨悶。

檳榔(二枚),杏仁(二十杖,湯洗,去皮)

上㕮咀,以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去渣,分為二服,如人行七八里再服。

蘇子降氣湯,沉香降氣湯,養正丹,四磨飲(四方並見諸氣。),小青龍湯(見咳嗽。)

〔嘔逆〕

八味平胃散(見嘔吐。),平胃散(見中食。)

白話文:

取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半碗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半碗,去渣後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
此方可治療腳氣、上氣、心腹脹悶。

另外,也可將檳榔兩枚,杏仁二十枚(用溫水洗淨,去皮)研磨成粉末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,去渣後分為兩次服用,每次服用時間間隔約行七八里路程。

若患者伴隨氣虛症狀,可參考蘇子降氣湯、沉香降氣湯、養正丹、四磨飲等方劑;若患者咳嗽,可參考小青龍湯。

若患者伴隨嘔逆症狀,可參考八味平胃散(若伴隨嘔吐)、平胃散(若伴隨飲食不消化)等方劑。

半夏散(《集驗》),治腳氣煩悶嘔逆,心胸壅悶,不能飲食。

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),桂心(各七錢半),赤茯苓(去皮),人參(去蘆),陳橘皮(去白),前胡(去蘆),檳榔(各一兩),紫蘇葉(一兩半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七片,淡竹茹二錢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無時。

草豆蔻散,治腳氣發時嘔逆,胸中滿悶,不下飲食。

草豆蔻仁,紫蘇葉,赤茯苓(去皮),前胡(去蘆),木通(去皮,銼),檳榔(各一兩),吳茱萸(二錢半),半夏(湯泡七次,切片),枳實(去穰,麩炒。各七錢半)

白話文:

半夏散,用來治療腳氣引起的反胃嘔吐,胸悶心煩,食慾不振。

將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切片)、桂心(各七錢半)、赤茯苓(去皮)、人參(去蘆)、陳橘皮(去白)、前胡(去蘆)、檳榔(各一兩)、紫蘇葉(一兩半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,生薑七片,淡竹茹二錢,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,沒有時間限制。

草豆蔻散,用來治療腳氣發作時出現的嘔吐、胸悶、食慾不振。

將草豆蔻仁、紫蘇葉、赤茯苓(去皮)、前胡(去蘆)、木通(去皮,銼)、檳榔(各一兩)、吳茱萸(二錢半)、半夏(用熱水泡七次,切片)、枳實(去籽,用麩炒。各七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七片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無時。

人參散,治腳氣嘔逆心煩,不能飲食。

人參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檳榔,陳橘皮(去白)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一兩),桂心(七錢半)

上煎服法俱同上。

橘皮湯,治腳氣痰壅嘔逆,心胸滿悶,不思飲食。

陳橘皮(去白),人參(去蘆),紫蘇葉(各一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〔腫滿〕

沉香散,治腳氣心腹脹滿,四肢壅悶,不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為細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七片生薑,煎煮至一碗,去渣後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此方名為人參散,主治腳氣嘔逆、心煩、不能飲食。

人參去蘆,赤茯苓去皮,檳榔,陳橘皮去白,麥門冬去心,各取一兩;桂心取七錢半。以上藥物煎服方法同上。

此方名為橘皮湯,主治腳氣痰壅、嘔逆、心胸滿悶、不思飲食。

陳橘皮去白,人參去蘆,紫蘇葉各取一兩。以上藥物研為細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一碗,去渣後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
沉香散主治腳氣心腹脹滿、四肢壅悶、不思飲食。

沉香,枳殼(去瓤,麩炒),桂心(各七錢半),大腹皮,赤茯苓(去皮),檳榔,赤芍藥,川大黃(煨),訶藜勒皮,桑白皮(各一兩,銼),吳茱萸(湯洗),木香(各半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鱉甲散,治腳氣,心腹脹滿,小便不利。

鱉甲(去裙襴,醋炙焦黃),赤茯苓(去皮),檳榔(各一兩),郁李仁(湯浸,去皮),木通(去皮。各七錢半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木香散,治腳氣心腹脹滿,堅硬不消。

白話文:

沉香、枳殼(去掉果肉,用麩炒)、桂心(各七錢半)、大腹皮、赤茯苓(去皮)、檳榔、赤芍藥、川大黃(煨)、訶藜勒皮、桑白皮(各一兩,切碎)、吳茱萸(用湯洗)、木香(各半兩),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八錢,用水一中盞半(約300毫升)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盞(約200毫升),去渣溫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此方名為鱉甲散,用於治療腳氣、心腹脹滿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鱉甲(去掉裙襴,用醋炙烤至焦黃)、赤茯苓(去皮)、檳榔(各一兩)、郁李仁(用湯浸泡,去皮)、木通(去皮,各七錢半),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八錢,用水一中盞半(約300毫升),煎煮至一大盞(約400毫升),去渣溫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此方名為木香散,用於治療腳氣心腹脹滿,堅硬不消等症狀。

木香,訶藜勒皮,檳榔(各一兩),桂心(七錢半),川大黃(煨),鱉甲(醋炙。各一兩)

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一盞,服無時。

高良薑丸,治腳氣心腹脹滿,兩膝疼痛。

高良薑,當歸(去蘆),威靈仙,檳榔,羌活(去蘆。各七錢半),牽牛(炒),蘿蔔子(炒。各二兩),桂心,陳橘皮(去白。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搗二三百下,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,以利為度。

茱萸丸,治腳氣入腹,腹脹不仁,喘悶欲死。

白話文:

木香、訶藜勒皮、檳榔各一兩,桂心七錢半,川大黃煨,鱉甲醋炙,各一兩。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,加薑五片,煎成一盞,不分時辰服用。

高良薑丸用於治療腳氣、心腹脹滿、兩膝疼痛。

高良薑、當歸(去蘆)、威靈仙、檳榔、羌活(去蘆)、牽牛(炒)、蘿蔔子(炒)、桂心、陳橘皮(去白)各取適量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煉蜜充分攪拌至二百至三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溫酒送服,不分時辰,以通暢為度。

茱萸丸用於治療腳氣入腹,腹脹無知覺,喘悶欲死。

吳茱萸,木瓜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酒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百丸,溫酒送下。或以木瓜蒸爛研膏為丸尤佳。

大腹皮散,治腳氣風毒,頭面腳膝浮腫,心腹痞悶。

大腹皮,桑白皮,赤茯苓(去皮),郁李仁,檳榔,枳殼(麩炒,去瓤),紫蘇(莖葉。各一兩),防風(去蘆),木香,羌活(去蘆,各半兩),木通(去皮),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渣,食前溫服。

大腹皮散,治諸證腳氣腫滿,小便不利。

大腹皮(三兩),木瓜,紫蘇子,檳榔,荊芥穗,烏藥,陳橘皮(去白),紫蘇葉(各一兩),蘿蔔子(半兩),沉香,桑白皮,枳殼(去瓤,麩炒。各一兩半)

白話文:

吳茱萸和木瓜各取相同份量,研磨成細粉,用酒糊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,溫酒送服。或將木瓜蒸熟研磨成膏狀,再製成丸藥,效果更佳。

大腹皮散可用於治療腳氣風毒、頭面腳膝浮腫、心腹痞悶等症狀。

將大腹皮、桑白皮、赤茯苓(去皮)、郁李仁、檳榔、枳殼(麩炒,去瓤)、紫蘇(莖葉)、防風(去蘆)、木香、羌活(去蘆)、木通(去皮)、羚羊角屑等藥材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八錢,加水煎煮至一大盞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大腹皮散亦可用於治療腳氣腫脹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將大腹皮、木瓜、紫蘇子、檳榔、荊芥穗、烏藥、陳橘皮(去白)、紫蘇葉、蘿蔔子、沉香、桑白皮、枳殼(去瓤,麩炒)等藥材,各取適量混合使用。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渣溫服。御醫楚侍藥方,加木通、白茯苓、炒茴香、炙甘草四味。

木通散,治腳氣遍身腫滿,喘促煩悶。

木通(去皮),紫蘇葉,豬苓(去皮。各一兩),桑白皮,檳榔,赤茯苓(去皮。各二兩)

上為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蔥白二五寸,煎至一大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〔大小便不通〕

五苓散(見消癉。)

檳榔丸,治腳氣發時,大小便秘澀,腹中滿悶,膀胱裡急,四肢煩疼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一大盞,去渣溫熱服用。御醫楚侍藥方在此基礎上,加入木通、白茯苓、炒茴香、炙甘草四味藥材。

此方可用於治療腳氣導致全身腫脹、呼吸急促、心煩意悶的症狀。

藥材包括去皮木通、紫蘇葉、去皮豬苓、桑白皮、檳榔、去皮赤茯苓,各取一兩或二兩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半水,加入五片生薑和兩寸蔥白,煎煮至一大盞,去渣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
針對大小便不通的情況,可以服用五苓散(詳見消癉)。

檳榔丸可用於治療腳氣發作時,伴隨大小便不通、腹脹悶、膀胱急迫、四肢疼痛的症狀。

檳榔,赤茯苓(去皮),紫蘇葉,大麻仁,郁李仁(各一兩),川大黃(煨,二兩),木香,桂心(各半兩),枳殼(去瓤,麩炒),木通(去皮),澤瀉,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搗二三百下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食前溫水送下,以利為度。

澤瀉散,治腳氣大小便秘澀,膀胱氣壅,攻心腹痞悶。

澤瀉,赤茯苓(去皮),枳殼(去瓤,麩炒。各七錢半),木通(去皮,銼),豬苓(去蘆),檳榔(各一兩),牽牛(二兩,炒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生薑、蔥白湯調下,日二三服,以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將檳榔、赤茯苓(去皮)、紫蘇葉、大麻仁、郁李仁(各一兩)、川大黃(煨,二兩)、木香、桂心(各半兩)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木通(去皮)、澤瀉、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混合,反覆搗碎二百至三百次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顆,飯前溫水送服,以排便順暢為宜。此方名為澤瀉散,可治腳氣、大小便秘澀、膀胱氣壅、心腹痞悶。

另外,將澤瀉、赤茯苓(去皮)、枳殼(去瓤,麩炒,各七錢半)、木通(去皮,銼)、豬苓(去蘆)、檳榔(各一兩)、牽牛(二兩,炒)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蔥白湯調服,每日服用二至三次,以排便順暢為宜。

復元通氣散(見諸氣。)

〔發熱〕

敗毒散,治足三陽經熱證。若自汗惡風,加肉桂;無汗惡寒,加去節麻黃;若風濕發熱焮腫,加蒼朮、檳榔、大黃,微利愈。(見傷濕。)

和氣飲(見水腫。),獨活寄生湯(見腰痛。)

附子八味湯(《活人》)

附子(炮,去皮臍),乾薑(炮),芍藥,茯苓,甘草(炙),桂心(各三兩),白朮(四兩),人參(三兩)

白話文:

治療發熱,可使用敗毒散,適用於足三陽經熱證。若患者自汗惡風,可加肉桂;若無汗惡寒,可加去節麻黃。若患者風濕發熱焮腫,可加蒼朮、檳榔、大黃,以微利通便。此外,可參考和氣飲治療水腫,獨活寄生湯治療腰痛。附子八味湯方劑包括附子(炮製去皮臍)、乾薑(炮製)、芍藥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桂心(各三兩)、白朮(四兩)、人參(三兩)。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又方,去桂心,加乾地黃三兩。

活絡丹(《和劑》),川烏(炮,去皮臍),草烏(炮,去皮臍),地龍(去土),天南星(炮,各六兩),乳香(研),沒藥(研。各二兩)

上為末,酒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空心日午冷酒送下,荊芥湯下亦可。

虎骨四斤丸(《和劑》)

宣州木瓜(去瓤),天麻(去蘆),肉蓯蓉(洗淨),牛膝(去蘆。各焙乾秤,一斤),附子(炮,去皮尖,二兩),虎骨(塗酥炙,一兩)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煎煮七分,飯前溫熱服用。另外一種方法是去除桂心,加入三兩乾地黃。活絡丹由炮製去皮臍的川烏、草烏,去土的地龍,炮製的六兩天南星,研磨的乳香、沒藥各二兩組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或中午用冷酒送服,也可以用荊芥湯送服。虎骨四斤丸由宣州木瓜(去瓤)、天麻(去蘆)、肉蓯蓉(洗淨)、牛膝(去蘆,各焙乾秤,一斤)、炮製去皮尖的附子二兩、塗酥炙的虎骨一兩組成。

上以上各如法修制,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,春秋各五日,夏三日,冬十日,取出焙乾,入附子、虎骨共研為末,用浸藥酒打麵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鹽湯送下。

〔生瘡〕

犀角散,治腳氣風毒,生瘡腫痛,心神煩熱。

犀角屑,天麻,羌活(去蘆),枳殼(去瓤,麩炒),防風(去蘆),黃耆,白蒺藜,黃芩,白鮮皮(各七錢半),檳榔(一兩),甘草(半兩,炙),烏蛇(二兩,酒浸)

白話文:

先將前四味藥材用無灰酒浸泡,浸泡時間依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,春秋各五日,夏季三日,冬季十日。取出後焙乾,再加入附子、虎骨一起研磨成粉末。用浸藥酒調成麵糊狀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鹽湯送服。

犀角散可用於治療腳氣風毒,生瘡腫痛,心神煩熱。由犀角屑、天麻、羌活(去蘆)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防風(去蘆)、黃耆、白蒺藜、黃芩、白鮮皮(各七錢半)、檳榔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)、烏蛇(二兩,酒浸)等藥材組成。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以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候。

鹿茸丸,治腳氣腿腕生瘡。

鹿茸(酥炙,另搗成泥),五味子,當歸(去蘆),熟地黃

上等分,為細末,酒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溫酒或鹽湯食前下,次服後方。

芎歸散,川芎,當歸(去蘆)

上二味等分,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煎荊芥湯調下,食後空心,日進二服。

〔腳心痛〕

白話文:

服用鹿茸丸治療腳氣腿腕生瘡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一碗,去渣溫服,不限時間。鹿茸丸由等量的鹿茸(酥炙後搗成泥)、五味子、當歸(去蘆)、熟地黃研磨成細末,用酒糊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溫酒或鹽湯飯前服用,連續服用直到症狀消失。另外,服用芎歸散可以治療腳心痛,每次服用二三錢川芎和當歸(去蘆)的細末,用荊芥湯調服,飯後空腹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。

大聖散(《濟生》)

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白茯苓(去皮)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當歸(去蘆,酒浸,各一兩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七分,溫服,不拘時。

雞鳴散,治腳氣疼痛,不問男女皆可服。如人感風濕,流注腳足,痛不可忍,筋脈浮腫,宜服之。

檳榔(七枚),陳皮(去白),木瓜(各一兩),吳茱萸,紫蘇葉(各三錢),桔梗(去蘆),生薑(和皮。各半兩)

上㕮咀,只作一遍煎,用水三大碗,慢火煎至一碗半,去渣,再入水二碗煎渣,取一小碗,兩次藥汁相和,安置床頭,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,只是冷服,冬月略溫服亦得。服了用乾物壓下,如服不盡,留次日漸漸服之亦可,服藥至天明,大便當下黑糞水,即是元腎家感寒濕毒之氣下也。至早飯痛住腫消,只宜遲吃飯,候藥力作效。此藥不是宣藥,並無所忌。

白話文:

大聖散出自《濟生》,主要由木香、人參、甘草、白茯苓、川芎、麥門冬、黃耆、當歸等藥材組成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入五片薑,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
雞鳴散用於治療腳氣疼痛,男女皆可服用。尤其適合因風濕入體,導致腳足疼痛難忍,筋脈浮腫的患者。主要由檳榔、陳皮、木瓜、吳茱萸、紫蘇葉、桔梗、生薑等藥材組成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只煎煮一次,先用三大碗水慢火煎煮至一碗半,濾去藥渣,再加入二碗水煎煮藥渣,取一小碗藥汁,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,放在床頭,次日五更分三次服用,以冷服為佳,冬季可略微溫熱服用。服藥後用乾物壓住,若未服用完,可留至次日慢慢服用。服藥至天明,大便應排泄出黑色糞水,表示體內元腎受寒濕毒之氣侵襲而被排出。服用後,腳痛腫消,應延遲進食,等待藥效發揮。此藥非宣發之藥,無忌口。

加減檳榔湯,治一切腳氣腳弱,名曰壅疾,貴乎疏通,春夏多宜服之。

檳榔,陳皮(去白),紫蘇(莖葉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

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八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如腳痛不已者,加木瓜、五加皮煎。婦人腳痛,加當歸煎。室女腳痛,多是肝血盈實,宜加赤芍藥煎,師尼寡婦亦然。中滿不食者,加枳實煎。痰厥或嘔者,加半夏煎。腹痛大便不通者,用此湯下青木香丸;如更不通,加大黃煎。小便不利者,加木通煎。轉筋者,加吳茱萸煎。腳腫而痛者,加大腹皮、木瓜煎。足痛而熱,加地骨皮煎。

白話文:

加減檳榔湯

治療一切腳氣、腳弱,俗稱「壅疾」,關鍵在於疏通,尤其春夏季節適合服用。

藥材:

  • 檳榔:一兩
  • 陳皮(去白):一兩
  • 紫蘇(莖葉):一兩
  • 甘草(炙):半兩

用法:

每次取五錢藥材,加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煎煮至八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辰。

特殊情況加藥:

  • 腳痛不止:加木瓜、五加皮煎煮。
  • 婦人腳痛:加當歸煎煮。
  • 室女腳痛(多因肝血盈實):加赤芍藥煎煮。師尼、寡婦亦同。
  • 中滿不食:加枳實煎煮。
  • 痰厥或嘔吐:加半夏煎煮。
  • 腹痛大便不通:用此湯服用青木香丸;若仍不通,加大黃煎煮。
  • 小便不利:加木通煎煮。
  • 轉筋:加吳茱萸煎煮。
  • 腳腫痛:加大腹皮、木瓜煎煮。
  • 足痛而熱:加地骨皮煎煮。

導氣除濕湯,威靈仙,防風,荊介穗,當歸,地骨皮,升麻,白芍藥,蒴藋葉

上等分銼細,水二斗,煮取一斗五升,去渣,熱淋洗,無時。

白話文:

【導氣除濕湯】,主要成分包括:威靈仙、防風、荊芥穗、當歸、地骨皮、升麻、白芍藥、蒴藋葉。

以上各味藥材均需等份切細,用水二斗(約10公升),煎煮至剩下1鬥5升(約9公升),去除藥渣,熱敷清洗身體,可隨時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