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46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冊 (46)

1. 發熱

清神散(《和劑》),消風壅,化痰涎,治頭目眩,面熱。

檀香(銼),人參(去蘆),羌活(去苗),防風(去蘆,各一兩),薄荷(去土),甘草,荊芥穗(各二兩),石膏(研,四兩),細辛(去苗,焙,五錢)

上為末,沸湯點服二錢,或入茶末點服。此方虛熱可用。

龍腦飲子(《和劑》),治蘊積邪熱,咽喉腫痛,眼赤口瘡,心煩鼻衄。(上中二焦藥也。)

砂仁,栝蔞根(各三兩),藿香葉(二兩四錢),石膏(四兩),甘草(蜜炙十六兩),梔子(微炒,十二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至三錢,新汲水入蜜調下。

龍腦雞蘇丸,治上焦熱,除煩解勞,去肺熱咳衄,血熱驚悸,脾胃熱口甘吐血,肝膽熱泣出口苦,腎熱神志不定,上而酒毒膈熱消渴,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。

薄荷(一斤),麥門冬(去心,二兩),甘草(一兩半),生地黃(六兩,另末),黃連(一兩),黃耆,新蒲黃(炒),阿膠(炒),人參(各二兩,以上俱末),木通(二兩),銀柴胡(二兩,銼,同木通沸湯浸一日夜,絞取汁)

上為細末,好蜜二斤,先煎一兩沸,然後下生地黃末,不住手攪,時加木通、柴胡汁,慢火熬膏,勿令火緊,膏成然後加前藥末和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白湯下。虛勞虛煩梔子湯下,肺熱黃芩湯下,心熱悸動恍惚人參湯下,吐、咳、唾、衄四血去心麥門冬湯下。肝熱防風湯下,腎熱黃柏湯下。

以上並食後臨臥服。治五淋及婦人漏下車前子湯下,痰嗽者生薑湯下,莖中痛者蒲黃、滑石,水一盅調下,氣逆橘皮湯下,室女虛勞,寒熱潮作,柴胡、人參湯下。

洗心散,治心肺積熱,風壅上攻,頭目昏痛,肩背拘急,肢節煩疼,口苦唇焦,咽喉腫痛,痰涎壅滯,涕唾稠黏,小便赤澀,大便秘滯。

白朮(一兩半),麻黃,當歸,荊芥,芍藥,甘草,大黃(各六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生薑、薄荷少許,同煎至七分,溫服。

瀉脾散,即瀉黃散。

貫眾散(《寶鑑》),解一切諸熱毒,或中食毒、酒毒、藥毒,並皆治之。

黃連,貫眾,甘草,駱駝蓬(各三錢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冷水調下。

大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。),立效散,八正散,石韋散(俱見淋。),三才封髓丹(見虛勞。),滋腎丸(見小便不通。)

黃連解毒湯(仲景)

黃連(七錢半),黃柏,梔子(各半兩),黃芩(一兩)

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,未知再服。

雄黃解毒丸(見咽喉。),妙香丸(疏決腸胃,制伏木火。見癇。),木香金鈴散(見喘。)

大黃散(《保命》),治上焦熱而煩,不能臥睡。

山梔仁,大黃,鬱金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[發熱]

清神散 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:可以消除風邪引起的阻塞、化解痰液,治療頭暈目眩、臉部發熱等症狀。

配方:檀香(磨碎)、人參(去蘆)、羌活(去苗)、防風(去蘆,各一兩)、薄荷(去土)、甘草、荊芥穗(各二兩)、石膏(研磨,四兩)、細辛(去苗,烘焙過,五錢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二錢,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,也可以加入茶葉末一起沖泡。這個方子適合體質虛弱卻有熱象的人使用。

龍腦飲子 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:可以治療體內積聚的邪熱,引起的咽喉腫痛、眼睛紅腫、口腔潰瘍、心煩意亂、鼻出血等症狀。(主要針對上、中二焦的病症)

配方:砂仁、栝蔞根(各三兩)、藿香葉(二兩四錢)、石膏(四兩)、甘草(蜂蜜炙過,十六兩)、梔子(稍微炒過,十二兩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新打的井水加入蜂蜜調勻後服用。

龍腦雞蘇丸:可以治療上焦有熱的症狀,解除煩躁疲勞、去除肺熱引起的咳嗽或出血、血熱導致的驚悸、脾胃有熱引起的口甜吐血、肝膽有熱引起的哭泣和口苦、腎有熱引起的神情恍惚不定,以及因飲酒過度導致的胃部發熱、口渴,和下焦因血瘀造成的淋症、女性崩漏等疾病。

配方:薄荷(一斤)、麥門冬(去心,二兩)、甘草(一兩半)、生地黃(六兩,另外磨成粉)、黃連(一兩)、黃耆、新蒲黃(炒過)、阿膠(炒過)、人參(各二兩,以上都磨成粉)、木通(二兩)、銀柴胡(二兩,切碎,和木通一起用滾燙開水浸泡一整天,擠出汁液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二斤好的蜂蜜,先用一兩蜂蜜熬煮至沸騰,然後加入生地黃粉,不停攪拌,並隨時加入木通、柴胡汁液,用小火慢慢熬煮成膏狀,不要讓火太大,膏熬成後加入之前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,製成如豌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虛勞虛煩用梔子湯送服,肺熱用黃芩湯送服,心熱悸動恍惚用人參湯送服,吐血、咳嗽、吐痰、鼻出血等四種出血情況用去心麥門冬湯送服。肝熱用防風湯送服,腎熱用黃柏湯送服。

以上各種情況都應該在飯後臨睡前服用。治療五淋和婦女漏下用車前子湯送服,咳嗽有痰用生薑湯送服,小便時陰莖疼痛用蒲黃、滑石用水沖調送服,氣逆用橘皮湯送服,未婚女子因虛勞導致寒熱交替發作時,用柴胡、人參湯送服。

洗心散:可以治療心肺積熱、風邪侵襲頭部引起的頭暈頭痛、肩背拘緊、肢體關節疼痛、口苦唇焦、咽喉腫痛、痰液壅塞、鼻涕濃稠、小便赤澀、大便乾結等症狀。

配方:白朮(一兩半)、麻黃、當歸、荊芥、芍藥、甘草、大黃(各六兩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小碗,加入少量生薑和薄荷,一同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。

瀉脾散,就是瀉黃散。

貫眾散 (出自《寶鑑》):可以解除各種熱毒,或是食物中毒、酒精中毒、藥物中毒,都可以用它來治療。

配方:黃連、貫眾、甘草、駱駝蓬(各三錢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冷水調服。

大承氣湯(詳見大便不通的章節)、立效散、八正散、石韋散(詳見淋症的章節)、三才封髓丹(詳見虛勞的章節)、滋腎丸(詳見小便不通的章節)

黃連解毒湯 (張仲景的方子):

配方:黃連(七錢半)、黃柏、梔子(各半兩)、黃芩(一兩)

用法: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,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再次服用。

雄黃解毒丸(詳見咽喉的章節)、妙香丸(疏通腸胃、控制木火。詳見癲癇的章節)、木香金鈴散(詳見喘症的章節)

大黃散 (出自《保命集》):可以治療上焦有熱引起的煩躁、無法入睡的症狀。

配方:山梔仁、大黃、鬱金(各半兩)、甘草(二錢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