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八冊 (10)
第八冊 (10)
1. 耳內瘡
曾青散
雄黃(七錢半),曾青(五錢),黃芩(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研勻,每用少許,納耳中。有膿汁,用綿杖子拭乾用之。
黃連散
黃連(半兩),枯白礬(七錢半)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綿裹納耳中。
柴胡梔子散(一名梔子清肝散),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,耳內作癢生瘡,或出水疼痛,或胸乳間作痛,或寒熱往來。
柴胡,梔子(炒),牡丹皮(各一錢),茯苓,川芎,芍藥,當歸,牛蒡子(炒。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
上水煎服。若太陽頭痛,加羌活。
當歸川芎散,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;或風熱耳內癢痛,生瘡出水;或頭目不清,寒熱少食;或婦女經水不調,胸膈不利,腹脅痞痛。
當歸,川芎,柴胡,白朮,芍藥(各一錢),山梔(炒,一錢二分),牡丹皮,茯苓(各八分),蔓荊子,甘草(各五分)
上水煎服。
若肝氣不平寒熱加地骨皮;肝氣實加柴胡、黃芩;氣血虛加參、耆、歸、地;脾虛飲食少思加苓、術;脾虛胸膈不利加參、耆;痰滯胸膈不利加朮、半;肝氣不順,胸膈不利,或小腹痞滿,或時攻痛,加青皮;肝血不足,胸膈不利;或小腹痞滿,或時作痛,加熟地;肝血虛寒,小腹時痛,加肉桂;日晡發熱加歸、地。
加味地黃丸,治肝腎陰虛瘡證;或耳內癢痛出水;或眼昏,痰氣喘嗽;或作渴發熱,小便赤澀等證。
乾山藥,山茱萸肉,牡丹皮,澤瀉,白茯苓,熟地黃,生地黃,柴胡,五味子(各另為末,等分)
上將二地黃掐碎,酒拌濕,杵膏,入前末和勻,加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白湯下。不應,用加減八味丸。
立驗散,治蚰蜒入耳。
川芎,白芷,夜明砂(炒),豬牙皂角(炙),南星(炮。各七錢半),百部,白丁香,藜蘆(各四錢),草烏(半兩),砒霜(另研),蓽茇(各二錢),海金砂(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研勻,臨時更用鉛丹調色勻,瓷器收。如蚰蜒入耳,取少許,以醋一滴調化,以細翎蘸藥入耳竅,微吹令藥氣行,立出。藥不得多,多即蚰蜒成水不出。如蠍螫,先點少醋在螫處,摻藥半字許,擦令熱發即效。
白話文:
[耳內瘡]
曾青散
雄黃(約28克),曾青(約20克),黃芩(約10克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每次取少量放入耳朵中。如果耳朵有膿液,先用棉籤擦乾再用藥粉。
黃連散
黃連(約15克),枯白礬(約28克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取少量用棉花包起來放入耳朵中。
柴胡梔子散(又名梔子清肝散),治療三焦及足少陽經的風熱,導致耳內發癢、生瘡,或流膿水、疼痛,或者胸部、乳房之間疼痛,或者忽冷忽熱。
柴胡,炒梔子,牡丹皮(各約4克),茯苓,川芎,芍藥,當歸,炒牛蒡子(各約2.8克),甘草(約2克)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出現太陽穴頭痛,加入羌活。
當歸川芎散,治療手足少陽經血虛導致的瘡症;或風熱引起的耳內癢痛、生瘡、流膿水;或頭昏眼花、精神不清、忽冷忽熱、食慾不振;或婦女月經不調、胸悶不暢、腹部或脅肋疼痛。
當歸,川芎,柴胡,白朮,芍藥(各約4克),炒山梔(約4.8克),牡丹皮,茯苓(各約3.2克),蔓荊子,甘草(各約2克)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如果肝氣不順導致忽冷忽熱,加入地骨皮;肝氣過盛,加入柴胡、黃芩;氣血虛弱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熟地;脾虛導致食慾不振,加入茯苓、白朮;脾虛導致胸悶不暢,加入人參、黃耆;痰液阻塞導致胸悶不暢,加入白朮、半夏;肝氣不順、胸悶不暢,或小腹脹滿、時有疼痛,加入青皮;肝血不足、胸悶不暢,或小腹脹滿、時有疼痛,加入熟地;肝血虛寒、小腹時有疼痛,加入肉桂;下午發熱,加入當歸、熟地。
加味地黃丸,治療肝腎陰虛導致的瘡症;或耳內癢痛、流膿水;或眼睛昏花、痰多咳嗽;或口渴發熱、小便短赤等症狀。
乾山藥,山茱萸肉,牡丹皮,澤瀉,白茯苓,熟地黃,生地黃,柴胡,五味子(以上各藥分別磨成粉,等量混合)
將熟地黃、生地黃搗碎,用酒拌濕,搗成膏狀,加入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,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改用加減八味丸。
立驗散,治療蚰蜒(蜈蚣類的蟲子)爬入耳朵。
川芎,白芷,夜明砂(炒過),皂角(炙過),南星(炮製過,各約28克),百部,白丁香,藜蘆(各約16克),草烏(約30克),砒霜(另磨),蓽茇(各約8克),海金砂(約10克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臨時加入少許鉛丹調色,用瓷器保存。如果蚰蜒爬入耳朵,取少量藥粉,用一滴醋調化,用細羽毛沾藥送入耳道,輕輕吹氣使藥氣散發,蚰蜒會立刻爬出。藥量不能太多,太多會使蚰蜒化成水而無法爬出。如果被蠍子螫傷,先在被螫處點少許醋,再撒上半個字大小的藥粉,搓揉至發熱即可見效。
2. 鼻
3. 鼻塞
麗澤通氣湯
羌活,獨活,防風,升麻,葛根(各八分),麻黃(存節,四分,冬加之),蒼朮(一錢二分),川椒(四分),白芷,黃耆(各一錢六分),甘草(炙,八分)
上作一服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蔥白三寸,同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,食遠。忌一切冷物,及風寒涼處坐臥行住。
溫肺湯
升麻,黃耆,丁香(各二錢),葛根,羌活,甘草(炙),防風(各一錢),麻黃(四錢,不去節)
上粗末,分二服,每服水二大盞,蔥白二莖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食遠服。
禦寒湯,治寒氣風邪,傷於皮毛,令人鼻塞,咳嗽上喘。
黃耆(一錢),人參,升麻,陳皮(各五分),甘草(炙),款冬花,佛耳草,防風(各三分),黃連,黃柏,羌活,白芷(各二分),蒼朮(七分)
水二大盞,煎至一大盞,去滓,稍熱食遠服。
溫衛湯
黃耆,蒼朮,升麻,知母,羌活,柴胡,當歸身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炙),白芷,防風,黃柏,澤瀉(各五分),陳皮,青皮,木香,黃連(各三分)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食遠溫服,晴日服之。
溫衛補血湯
黃耆(一錢二分),升麻(四分),柴胡,炙甘草,生甘草,地骨皮,桔梗,人參(各三分),生地黃,白朮,藿香,吳茱萸,黃柏(各一分),蒼朮,陳皮,王瓜根,牡丹皮(各二分),當歸身(二分半),桃仁(三個),葵花(七朵),丁香(一個)
水二盞,煎至一盞半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人參湯,治肺氣上攻,鼻塞不通。
人參,白茯苓,黃芩,陳皮(去白),羌活,麻黃(去根節),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炒出汗。各一錢半)
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辛夷散,治肺虛為四氣所幹,鼻內壅塞,涕出不已,或氣息不通,不聞香臭。
辛夷,川芎,木通(去節),細辛(洗去土),防風(去蘆),羌活,藁本,升麻,白芷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蒼耳子(減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清調服。
增損通聖散,治肺氣不和,鼻塞不利。
鼠黏子,枯梗,桑皮,紫菀(各一錢半),荊芥穗(二錢),生甘草(七分)
水二盞,姜三片,煎一盅,食後服。
辛夷湯,治肺氣不利,頭目昏眩,鼻塞聲重,咯嚀稠黏。
辛夷(去毛),川芎,白芷,甘菊花,前胡,石膏,白朮,生地黃,薄荷,赤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),炙甘草(二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錢半,煎至一盞,去滓,食遠溫服。
醍醐散,治傷風鼻塞聲重。
細辛(半兩),川芎(一兩),薄荷(一兩半),川烏(炮,去皮臍),撫芎,白芷,甘草(各二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蔥、茶或薄荷湯調下。
白話文:
鼻塞
麗澤通氣湯
使用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各八分,麻黃(保留莖節部分,四分,冬天加量),蒼朮一錢二分,川椒四分,白芷、黃耆各一錢六分,炙甘草八分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碗,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蔥白三寸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在飯後服用。服藥期間,忌食一切生冷食物,並且要避免待在風寒陰涼的地方。
溫肺湯
使用升麻、黃耆、丁香各二錢,葛根、羌活、炙甘草、防風各一錢,麻黃四錢(不去除莖節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分成兩次服用。每次取一份藥末,加入兩大碗水,蔥白二莖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在飯後服用。
禦寒湯,主要治療因寒氣風邪侵犯皮膚毛孔,導致鼻塞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。
使用黃耆一錢,人參、升麻、陳皮各五分,炙甘草、款冬花、佛耳草、防風各三分,黃連、黃柏、羌活、白芷各二分,蒼朮七分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大碗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在飯後服用。
溫衛湯
使用黃耆、蒼朮、升麻、知母、羌活、柴胡、當歸身各一錢,人參、炙甘草、白芷、防風、黃柏、澤瀉各五分,陳皮、青皮、木香、黃連各三分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在飯後溫熱服用,最好在晴天服用。
溫衛補血湯
使用黃耆一錢二分,升麻四分,柴胡、炙甘草、生甘草、地骨皮、桔梗、人參各三分,生地黃、白朮、藿香、吳茱萸、黃柏各一分,蒼朮、陳皮、王瓜根、牡丹皮各二分,當歸身二分半,桃仁三個,葵花七朵,丁香一個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半,去除藥渣,在飯前稍微溫熱服用。
人參湯,主要治療肺氣上逆,導致鼻塞不通。
使用人參、白茯苓、黃芩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羌活、麻黃(去除根節)、蜀椒(去除椒目及閉合口者,炒至出汗)各一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飯後服用。
辛夷散,主要治療肺虛導致外感四氣,鼻內阻塞不通,鼻涕不止,或呼吸不順暢,聞不到氣味。
使用辛夷、川芎、木通(去除莖節部分)、細辛(洗去泥土)、防風(去除根部)、羌活、藁本、升麻、白芷、炙甘草各等份,蒼耳子(減半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在飯後用茶水調服。
增損通聖散,主要治療肺氣不和,鼻塞不通暢。
使用鼠黏子、桔梗、桑白皮、紫菀各一錢半,荊芥穗二錢,生甘草七分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,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下一碗,在飯後服用。
辛夷湯,主要治療肺氣不利,導致頭暈目眩、鼻塞、聲音沉重、痰液稠黏。
使用辛夷(去除毛)、川芎、白芷、菊花、前胡、石膏、白朮、生地黃、薄荷、赤茯苓(去除皮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各一兩,炙甘草二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在飯後溫熱服用。
醍醐散,主要治療因傷風導致的鼻塞、聲音沉重。
使用細辛半兩,川芎一兩,薄荷一兩半,川烏(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),撫芎、白芷、甘草各二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可用蔥、茶或薄荷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