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八冊 (9)
第八冊 (9)
1. 停耳
上研極細,先用綿展耳內膿令淨,吹入藥,柱耳門不得動,追出惡物即愈。
又方
狗膽(一個,取汁),枯礬(一錢,研)
上以臘豬脂調和,納耳中,以綿塞之,不經三兩上,除根。
香附散,用香附去毛,研為末,以綿杖送入耳。
附子丸,治耳聾出膿疼痛,及耵聹塞耳。
附子(炮,去皮臍),菖蒲(米泔浸,焙),枯白礬,蓖麻仁(另研),松脂(各一兩,研),干胭脂(半兩),杏仁(二兩,去皮臍尖雙仁,炒,另研)
上為細末,研勻,熔黃蠟和捻,如棗核大,針穿一孔令透,塞耳中,日一換。
一方,治耵聹,不用黃蠟,只搗成膏,綿裹如棗核大,塞耳。
治耳膿
密陀僧(一錢),輕粉(五分),麝香(一字)
上為細末,先以綿拭耳內膿,卻摻藥。
三黃散,治耳內流膿。
雄黃,硫黃,雌黃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以少許吹入耳中。
二聖散,治耳內出膿水。
羌活,白附子(炮。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用豬、羊腎各一隻,切開,每隻入藥末五分,不得著鹽,濕紙裹煨熟,五更初溫酒嚼下,續吃粥壓之。
無憂散(按:《儒門事親》方,黃耆、木通、桑白皮、陳皮各一兩,胡椒、白朮、木香各半兩,牽牛頭末四兩。俱為細末,每服三五錢,食後以薑汁調下。此所用,似是《局方》中玉屑無憂散;雄黃丸,疑即解毒雄黃丸也。二方並見咽喉門。)
白話文:
停耳
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先用棉花清理耳朵內部的膿液,使其乾淨,然後將藥粉吹入耳中,用東西塞住耳孔使其固定不動,等到把耳朵裡的壞東西清除出來就會痊癒。
另一個藥方:
取狗膽(一個),取出膽汁,加入枯礬(一錢,研磨成粉末)。
將以上兩種材料用融化的豬油調和均勻,塗抹在耳朵內,再用棉花塞住,通常三到六天就可以徹底根除病症。
香附散,使用去除毛的香附,研磨成粉末,用棉籤送入耳朵。
附子丸,治療耳聾、耳朵流膿疼痛,以及耳屎堵塞耳朵。
使用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皮和臍),菖蒲(用淘米水浸泡後烘乾),枯白礬,蓖麻仁(另外研磨),松脂(各一兩,研磨),乾燥的胭脂(半兩),杏仁(二兩,去皮、去尖、去雙仁,炒過,另外研磨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融化的黃蠟混合捏成棗核大小的丸子,用針在丸子上扎一個小孔使其穿透,塞入耳朵中,每天更換一次。
另一種方法,治療耳屎堵塞,不用黃蠟,只需將藥材搗成膏狀,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,塞入耳朵。
治療耳膿
使用密陀僧(一錢),輕粉(五分),麝香(少量,像一個字的大小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先用棉花擦拭乾淨耳朵裡的膿液,然後再撒上藥粉。
三黃散,治療耳朵內部流膿。
使用雄黃、硫黃、雌黃(各等份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少量吹入耳中。
二聖散,治療耳朵內部流出膿水。
使用羌活、炮製過的白附子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取豬腎和羊腎各一個,切開,每個腎臟放入五分藥末,不要加鹽,用濕紙包裹後煨熟,在早上五更時分用溫酒送服,接著吃粥來壓制藥性。
無憂散(說明:根據《儒門事親》的記載,原方為黃耆、木通、桑白皮、陳皮各一兩,胡椒、白朮、木香各半兩,牽牛頭末四兩。全部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飯後用薑汁調服。這裡所使用的,似乎是《局方》中的玉屑無憂散;雄黃丸,疑似是解毒雄黃丸。這兩個方子都在咽喉門中提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