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40)
第一冊 (40)
1. 虛勞
大金花丸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水丸小豆大。每服一百丸,溫水下,日二三服。或大便實加大黃,自利不用大黃。如中外熱者,此藥作散煎服,名解毒湯。腹痛嘔吐欲作利者,每服解毒湯半兩,加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姜三片。如白膿後重,下利後重者,加大黃三錢。
麥煎散,治少男室女,骨蒸黃瘦,口臭,肌熱盜汗,婦人風血攻疰四肢。
赤茯苓,當歸,乾膝,鱉甲(醋炙),常山,大黃(煨),柴胡,白朮,生地黃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小麥五十粒,水煎,食後臨臥服。若有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
秦艽鱉甲散(《寶鑑》,下同)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唇紅頰赤,氣粗,困倦盜汗。
鱉甲(一兩,去裙,醋炙),柴胡,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,知母,當歸(各半兩)
上為粗末,每服半兩,水一盞,入烏梅一枚,青蒿五葉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臨臥,空心各一服。(《元戎》地骨皮枳殼散,有枳殼各等分,無青蒿,有桃柳枝頭各七個,姜三片。又去秦艽、當歸,加貝母,為柴胡鱉甲散,大便硬者服之。大便溏者,半氣半血,服逍遙散。)
人參地骨皮散,治臟中積冷,營中熱,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,陰不足而陽有餘也。
茯苓(半兩),知母,石膏(各一兩),地骨皮,人參,柴胡,生地黃(各一兩五錢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,細細溫服。間服生精補虛地黃丸。
人參柴胡散,即前人參散,無黃芩。
火鬱湯,柴胡升麻湯(俱見發熱。)
豬肚丸
牡蠣(煅),白朮(各四兩),苦參(三兩)
上為細末,以豬肚一具,煮極爛,銼研如膏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飲送下,日三四服。此藥神應,瘦者服之即肥,莫測其理。
白話文:
大金花丸
黃柏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,各取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水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溫水送服,一天服用二到三次。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加入大黃;如果腹瀉,則不用加。如果身體內外都有熱象,此藥可以改為煎服,稱為解毒湯。如果出現腹痛、嘔吐、想要拉肚子的情況,每次服用解毒湯半兩,再加入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生薑三片。如果出現排出白色膿液、裡急後重的症狀,或腹瀉後有裡急後重感,則加入大黃三錢。
麥煎散
此方適用於治療青少年因骨蒸勞熱導致的身體消瘦、口臭、肌肉發熱、盜汗,以及婦女因風血侵襲而引起的四肢疼痛。
赤茯苓、當歸、乾膝、鱉甲(用醋炙過)、常山、大黃(煨過)、柴胡、白朮、生地黃、石膏,各取一兩,甘草取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小麥五十粒,用水煎煮,飯後睡前服用。如果虛汗嚴重,可加入麻黃根一兩。
秦艽鱉甲散
此方(出自《寶鑑》)用於治療因骨蒸勞熱導致的身體發熱、肌肉消瘦、嘴唇紅潤、面頰潮紅、呼吸急促、疲倦乏力、盜汗等症狀。
鱉甲(去邊緣,用醋炙過)取一兩,柴胡、地骨皮各取一兩,秦艽、知母、當歸各取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半兩,加水一碗,放入烏梅一枚、青蒿五葉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溫服。睡前或空腹服用。 (《元戎》中的地骨皮枳殼散,加入了等量的枳殼,沒有青蒿,加入了桃枝、柳枝的嫩枝各七個、生薑三片。另有去秦艽、當歸,加入貝母的柴胡鱉甲散,適用於大便乾燥者。大便稀溏,半氣半血者,則服用逍遙散。)
人參地骨皮散
此方用於治療體內積寒,但營分卻有熱的症狀,按壓時感覺虛弱,抬起時感覺有餘力,屬於陰虛陽亢的情況。
茯苓取半兩,知母、石膏各取一兩,地骨皮、人參、柴胡、生地黃各取一兩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稍作切碎,每次取一兩,加入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用水煎煮,慢慢溫服。間歇時服用生精補虛地黃丸。
人參柴胡散
此方和前面的人參散相同,只是沒有黃芩。
火鬱湯、柴胡升麻湯
(這兩個方子在治療發熱的篇章中有詳細記載。)
豬肚丸
牡蠣(煅燒過)、白朮各取四兩,苦參取三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取一個豬肚,煮到極爛,搗成泥狀,和藥末混合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此藥效果神奇,瘦弱的人服用後能迅速增肥,效果非常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