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四冊 (4)
第四冊 (4)
1. 脅痛
加味小柴胡湯(《良方》),治傷寒脅痛。
柴胡,黃芩(各二錢),人參(去蘆),半夏(各一錢半),牡蠣粉,枳殼(麩炒),甘草(各一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三片,紅棗二枚,煎一盅,食遠服。
枳殼煮散(《本事》),治大棗煩惱傷肝氣,至兩脅骨疼,筋脈緊,腰腳重滯,兩股筋急,兩脅牽痛,四肢不能舉,漸至脊肉攣急,此藥大治脅痛。
白話文:
加味小柴胡湯與枳殼煮散:治療脅痛的古方解說
加味小柴胡湯 (出自《良方》)
主治:傷寒導致的脅痛。
藥方:
- 柴胡、黃芩(各二錢)
- 人參(去蘆,一錢半)
- 半夏(一錢半)
- 牡蠣粉
- 枳殼(麩炒,一錢)
- 甘草(一錢)
用法:以上藥材共為一劑,用水二盅(約400毫升),加入薑三片,紅棗二枚,煎煮至一盅(約200毫升),飯後服用。
枳殼煮散 (出自《本事》)
主治:因過食大棗,導致肝氣受傷,出現兩脅骨疼痛、筋脈緊繃、腰腳沉重、兩股筋僵硬、兩脅牽拉疼痛、四肢无力、脊背肌肉攣縮等症狀。
說明:枳殼煮散是治療脅痛的特效藥。
解釋:
這段文字介紹了兩個治療脅痛的中醫古方:加味小柴胡湯和枳殼煮散。
- 加味小柴胡湯 主要針對傷寒引起的脅痛,由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半夏、牡蠣粉、枳殼、甘草等藥材組成。
- 枳殼煮散 主要針對因過食大棗而導致的肝氣受傷引起的脅痛,以枳殼為主要藥材。
兩個古方都強調以水煎煮的方式服用,並加入一些輔助的藥材,如薑片和紅棗,以增強藥效。
現代解讀:
這段文字提供了一些治療脅痛的中醫古方,但需要注意的是,中醫藥的應用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指導,切勿自行用藥。
如果出現脅痛等症狀,建議及時就醫,由專業醫師根據病因進行診斷和治療。
枳殼(麩炒,四兩,先煎),細辛,川芎,桔梗,防風(各二兩),葛根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薑棗同煎至七分,去渣,空心食前溫服。
導痰湯(見痰飲。),半硫丸(見大便不通。)
芎葛湯(《本事》),治脅下痛不可忍者。
川芎,乾葛,桂枝,枳殼(麩炒),細辛,芍藥,麻黃,人參(去蘆),防風(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
白話文:
將枳殼(用麩炒過,四兩,先放入鍋中煎煮),細辛、川芎、桔梗、防風(各二兩),葛根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空腹飯前溫熱服用。
此方名為芎葛湯,出自《本事》,主治脅下疼痛難忍。
方中藥材包括川芎、乾葛、桂枝、枳殼(用麩炒過)、細辛、芍藥、麻黃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防風(各半兩),甘草(炙過,二錢)。
上作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日三。有汗避風。
香橘湯(《良方》),治七情所傷,中脘不快,腹脅脹滿。
香附子(炒),橘紅,半夏(薑製。各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紅棗二枚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分氣紫蘇飲(《良方》)
紫蘇葉,桑白皮,五味子(去梗),桔梗(去蘆),草果仁,大腹皮,白茯苓,陳皮,甘草(炙。各一錢半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兩盅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,一天三次。出汗時要注意避風。
香橘湯,出自《良方》,主治七情所傷,心口不適,腹部兩側脹滿。
將香附子(炒)、橘紅、半夏(用薑製)、甘草(炙)各三錢,作為一劑,用兩盅水,五片生薑,兩枚紅棗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。
分氣紫蘇飲,出自《良方》。
將紫蘇葉、桑白皮、五味子(去梗)、桔梗(去蘆)、草果仁、大腹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甘草(炙)各一錢半,作為一劑。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入鹽少許,煎至一盅,空心服。
推氣散(《濟生》),治右脅疼痛,脹滿不食。
片薑黃,枳殼(麩炒),桂心(不見火。各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、棗湯調下,食遠服。
枳芎散(《濟生》),治左脅刺痛,不可忍者。
枳實,川芎(各半兩),粉草(炙,二錢)
上引同上,酒調亦可。
白話文:
服用藥方時,先將藥材用水煎煮,水量兩盅,加入生薑三片和少許鹽,煎煮至一盅,空腹服用。
推氣散由薑黃、枳殼(麩炒)、桂心(不見火)各五錢,甘草(炙)二錢組成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棗湯調服,飯後服用。
枳芎散由枳實、川芎(各半兩)、粉草(炙)二錢組成,做法與推氣散相同,可用酒調服。
柴胡疏肝散(《統旨》)
柴胡,陳皮(醋炒者二錢),川芎,芍藥,枳殼(麩炒,各一錢半),甘草(炙,五分),香附(一錢半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八分,食前服。
桃仁承氣湯(見傷寒蓄血。)
復元活血湯(《發明》),治從高墜下,惡血流於脅下,及疼痛不可忍者。
柴胡(半兩),栝蔞根,當歸(各三錢),紅花,甘草,穿山甲(炮。各二錢),大黃(酒浸,一兩),桃仁(酒浸,去皮尖。研如泥,五十枚)
白話文:
《統旨》記載的柴胡疏肝散,由柴胡、醋炒陳皮、川芎、芍藥、麩炒枳殼、炙甘草、香附組成,各取適量,煎水服用,飯前飲用。
《傷寒蓄血》中提到的桃仁承氣湯,也可用於治療跌落後瘀血積聚於脅下,疼痛難忍的症狀。《發明》中記載的復元活血湯,用於此病,以柴胡、栝蔞根、當歸、紅花、甘草、炮穿山甲、酒浸大黃、去皮尖酒浸研成泥的桃仁組成,各取適量,煎水服用。
《黃帝針經》云:有所墮墜,惡血留內。若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行,下干脅則傷肝。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,經屬厥陰、少陽,宜以柴胡為引,用為君。以當歸和血脈,又急者痛也,甘草緩其急,亦能生新血,(甘生血)陽生陰長故也,為臣。穿山甲、栝蔞根、桃仁、紅花破血潤血,為之佐。大黃酒製,以洗滌敗血,為之使。氣味和合,氣血各有所歸,痛自去矣。
上件除桃仁外,銼如麻豆大,每服一兩,水一盞半,酒半盞,同煮至七分,去滓,大溫服之,食前,以利為度。得利痛或不盡,服乳香神應散。
白話文:
《黃帝針經》記載:如果發生跌倒墜落,導致瘀血滯留在體內;或者因大怒,氣血上衝而無法下行,下衝至脅肋,就會損傷肝臟。肝膽經脈都循行於脅肋部位,屬於厥陰和少陽經,因此應該用柴胡引導氣血,作為主藥。用當歸來調和血脈,因為急痛是由於氣血不通暢所致,所以用甘草緩解急痛,甘草還能生新血(甘草能生血),因為陽氣生長,陰氣便會滋長,甘草因此作為臣藥。穿山甲、栝蔞根、桃仁、紅花具有破血潤血的功效,作為佐藥。大黃酒製成藥液,用來清洗瘀血,作為使藥。藥物氣味和合,氣血各歸其位,疼痛自然就會消失。
以上藥材除了桃仁以外,都應該銼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一兩,水一盞半,酒半盞,一同煮至七分,去渣,溫服,飯前服用,以通利大小便為度。如果服用後疼痛減輕或未完全消失,可以服用乳香神應散。
破血散疼湯(東垣),治乘馬跌傷,損其脊骨,惡血流於脅下,其痛苦楚,不能轉側,妨於飲食。
羌活,防風,中桂(各一錢),蘇木(一錢五分),連翹,當歸尾,柴胡(各二錢),水蛭(三錢,炒煙盡,別研),麝香(少許,別研)
分作二服,每服水一大盞,酒二大盞,除水蛭、麝香別研如泥,煎余藥作一大盞,去渣,上火令稍熱,二味調入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破血散疼湯(東垣)
這方子是東垣先生所創,專治因騎馬跌倒,傷及脊椎,導致瘀血流至脅下,疼痛難忍,無法翻身,也影響飲食的病症。
藥方如下:
- 羌活、防風、桂枝(各一錢)
- 蘇木(一錢五分)
- 連翹、當歸尾、柴胡(各二錢)
- 水蛭(三錢,炒至煙消,另研成泥)
- 麝香(少許,另研成泥)
將藥方分成兩劑,每劑用一大盞水、二大盞酒煎煮。水蛭和麝香要單獨研磨成泥狀,其他的藥材煎煮成一大盞,去渣後,將水蛭泥和麝香泥加入藥湯中,稍微加熱後,空腹服用。
導痰湯(見痰飲。),保和丸(見傷食。)
當歸龍薈丸(錢氏)
當歸(焙),草龍膽,山梔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,蘆薈,青黛(各半兩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半錢,別研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小豆大,小兒如麻子大。生薑湯下二三十丸。忌發熱諸物。兼服防風通聖散。
白話文:
導痰湯用於治療痰飲,保和丸用於治療傷食。當歸龍薈丸(錢氏方)由當歸(焙)、草龍膽、山梔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(各一兩)、大黃、蘆薈、青黛(各半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麝香(半錢,別研)製成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藥,如小豆般大小,小兒則如麻子般大小。用生薑湯送服,每次二三十丸。忌食發熱的食物,可同時服用防風通聖散。
桂枝散(《本事》),治因驚傷肝,脅骨里疼痛不已。
枳殼(一兩,小者),桂枝(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、棗湯調下。
大黃附子湯(《金匱》)
大黃(三兩),附子(三枚,炮),細辛(二兩)
上三味,用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;若強人,煮取二升半,分溫三服,服後如人行四五里,更進一服。
煮黃丸(見心痛。),控涎丹(見行痹。)
白話文:
桂枝散,用來治療因驚嚇而損傷肝臟,導致脅骨疼痛不止。方劑由枳殼一兩(小個的)、桂枝半兩組成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大棗煎湯送服。
大黃附子湯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主治寒邪客於腸胃。方劑由大黃三兩、炮附子三枚、細辛二兩組成,用水五升煮取二升,分三次溫服。體質強壯者,可煮取二升半,分三次溫服。服藥後如步行四五里,可再服用一次。
煮黃丸用於治療心痛,控涎丹則用於治療行痹。
枳實散(《本事》),治男子兩脅疼痛。
枳實(一兩),白芍藥(炒),雀腦芎,人參(各半兩)
上細末,薑、棗湯調二錢,酒亦得,食前,日三服。
黑錫丹(見頭痛。)
補肝散(滑氏)
山茱萸,柏心,薯蕷,天雄,茯苓,人參(各五分),川芎,白朮,獨活,五加皮,大黃(各七分),橘皮(三分),防風,乾薑,丹參,厚朴,細辛,桔梗(各一兩半),甘草,菊花(各一兩),貫眾(半兩),陳麥曲,大麥糵(各一升)
白話文:
枳實散用於治療男子兩肋疼痛,由枳實、炒白芍、雀腦芎、人參組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薑棗湯或酒調服兩錢,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。黑錫丹用於治療頭痛。補肝散由山茱萸、柏心、薯蕷、天雄、茯苓、人參、川芎、白朮、獨活、五加皮、大黃、橘皮、防風、乾薑、丹參、厚朴、細辛、桔梗、甘草、菊花、貫眾、陳麥曲、大麥糵組成。
上為末,酒服方寸匕,日二。若食不消,食後服。若止痛,食前服。
補肝湯(滑氏)
山茱萸,甘草,桂心(各三兩),桃仁,細辛,柏子仁,茯苓,防風(各三兩),大棗(二十四枚)
上㕮咀,以水九升,煮五升,去渣,分三服。
補肝散(滑氏),治肝腎二經氣血虧損,脅脹作痛,或脅脹頭眩,寒熱發熱,或身痛經不調。
山茱萸肉,當歸,五味子(炒杵),山藥,黃耆(炒),川芎,木瓜(各半兩),熟地黃(自制),白朮(炒。各一錢),獨活,酸棗仁(炒。各四錢)
白話文:
將上面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湯匙,用酒送服,每天服用兩次。如果食慾不佳,飯後服用;如果止痛,飯前服用。
補肝湯由山茱萸、甘草、桂心、桃仁、細辛、柏子仁、茯苓、防風和大棗組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水九升煮至五升,去除藥渣,分成三次服用。
補肝散則由山茱萸肉、當歸、五味子(炒)、山藥、黃耆(炒)、川芎、木瓜、熟地黃、白朮(炒)、獨活和酸棗仁(炒)組成,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二經氣血虧損、脅脹作痛、脅脹頭眩、寒熱發熱、身痛或經期不調等症狀。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棗水煎服。
檳榔湯(滑氏)
檳榔(二十四個),附子(七枚),母姜(七兩),茯苓,橘皮,桂心(各三兩),桔梗,白朮(各四兩)
上㕮咀,以水九升,煮三升,去渣溫服,每服一升。
若氣喘者,加芎藭(三兩),半夏(四兩),甘草(二兩)。
神保丸(見傷食。),神芎丸(見頭痛。)
治脅下風氣作塊,寒疝發則連小腹痛揍心,其積屬肝,在右脅下,故病發則右脅手足頭面昏痛,不思飲食。
白話文:
檳榔湯,每次服用五錢,用紅棗水煎服。
配方:檳榔二十四個,附子七枚,母姜七兩,茯苓、橘皮、桂心各三兩,桔梗、白朮各四兩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以九升水煮成三升,去渣後溫服,每次服用一升。
如果患者有氣喘症狀,可以加入芎藭三兩、半夏四兩、甘草二兩。
這方劑可以用於治療脅下風氣所致的腫塊,以及寒疝發作引起的腹部疼痛和心臟絞痛。這些症狀多源於肝臟積聚,位於右脅下,因此病發時右脅、手足、頭面會昏痛,食慾不振。
乾葛(一兩),麻黃(五錢),附子(一個),川芎,防風,當歸,枳實,芍藥,桂枝,羌活,甘草(各四錢)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同煎至七分,去渣服,日三。有汗避風。
薏苡仁丸,治脅痛如前,兼去手足枯悴。
薏苡仁(一兩),石斛(用細者,二錢),附子(半兩),牛膝,生地黃(各三錢),細辛,人參,枳殼,柏子仁,川芎,當歸(各半兩),甘草,桃仁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酒吞下,食前,日三服。丸子食前,煮散食後,相兼服為佳。
白話文:
乾葛一兩,麻黃五錢,附子一個,川芎、防風、當歸、枳實、芍藥、桂枝、羌活、甘草各四錢,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半水,加三片生薑,一同煎煮至七分,去渣服用,一天三次。出汗後要注意避風。
薏苡仁丸用於治療脅痛,兼治手足枯悴。薏苡仁一兩,石斛(用細者,二錢),附子半兩,牛膝、生地黃各三錢,細辛、人參、枳殼、柏子仁、川芎、當歸各半兩,甘草、桃仁各一兩,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用酒送服,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。丸子可以在飯前服用,也可以煮散後飯後服用,兩種方法都可以。
沉香尋氣散,治一切氣不升降,脅肋痞塞。
沉香(二錢半),人參(五錢),檳榔(二錢半),白朮,烏藥,麥糵(炒),神麯(炒),紫蘇葉,大腹皮(炒),厚朴(制,各一兩),訶子皮(炮,半兩),香附(炮,一兩半),薑黃,橘紅,甘草(各四兩),京三稜(二兩),廣朮(炮,四兩),益智(二兩),紅花(四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沸湯點服。
氣針丸(《奇效》,下同),治久積風壅,心胸築痛,兩脅心胸似有針刺,六脈沉伏,按之手不可近。此藥屢試神驗,常服疏滯氣,止刺痛。
白話文:
沉香尋氣散,能治療各種氣機升降失調、胸脅脹滿不適的病症。配方包括沉香、人參、檳榔、白朮、烏藥、麥芽、神麴、紫蘇葉、大腹皮、厚朴、訶子皮、香附、薑黃、橘紅、甘草、三稜、廣朮、益智、紅花等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飯前用沸水沖服。
氣針丸,專治久積的風邪阻滯導致心胸疼痛、兩側肋骨及心胸部位有針刺感,六脈沉伏,按壓時手不能靠近的病症。此藥療效顯著,經常服用可疏通氣機,止痛。
木香,檳榔,青皮,陳皮,大黃(以上各四兩),牽牛(取頭末半斤,半生半炒)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薑湯送下,食前服。量虛實加減。
治脅痛如打
芫花,菊花,躑躅花(各等分)
上用布囊貯,蒸熱以熨痛上,冷復易之。
木通散,治男子婦人脅肋苦痛。
木通(去節),青皮(去白),蘿蔔子(炒),茴香(炒),川楝子(取肉,用巴豆半兩,同炒黃,去巴豆。各一兩),滑石(另研),莪朮,木香(以上各半兩)
白話文:
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大黃各四兩,牽牛取頭末半斤,一半生一半炒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和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,飯前服用,根據病人虛實加減藥量。此方可治脅肋疼痛如被打般。
另外,用芫花、菊花、躑躅花等量,用布包起來蒸熱,敷在疼痛處,冷了就換新的。
木通散則是用木通去節,青皮去白,蘿蔔子炒,茴香炒,川楝子取肉,用巴豆半兩同炒至黃色,去巴豆,以上各一兩,滑石另研,莪朮、木香各半兩,此方可治男子或婦女脅肋疼痛。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不拘時,用蔥白湯調服,甚者不過三服。
芍藥散,治婦人脅痛
白芍藥,玄胡索(炒),肉桂(以上各一兩),香附子(二兩,醋一升,鹽半兩,同煮乾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白湯調下。
白朮丸,治息積病,脅下滿逆妨悶,喘息不便,呼吸引痛。不可針灸,宜導引服藥。
白朮,枳實,官桂(以上各一兩半),人參(二兩),陳皮,桔梗(醋炒)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不分時辰,用蔥白湯調服,病情嚴重者不超過服用三次。
芍藥散用於治療婦女脅肋疼痛,由白芍藥、玄胡索(炒)、肉桂(以上各一兩)、香附子(二兩,用一升醋和半兩鹽同煮至乾)組成,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分時辰,用白湯送服。
白朮丸用於治療積食病症,表現為脅肋脹滿,氣逆胸悶,呼吸喘促不順,呼吸時疼痛,不可針灸,宜於導引運動配合藥物治療。由白朮、枳實、官桂(以上各一兩半)、人參(二兩)、陳皮、桔梗(醋炒)、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組成。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不拘時,溫酒送下,日三服。
芎歸芍藥湯,治肝積,氣滯左脅下,遇發作手足頭面昏痛。
川芎,當歸,芍藥,桂枝,防風,枳實,羌活,甘草(各一錢六分),乾葛(四分),麻黃側子(二分)
上㕮咀,分作二帖,每帖用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服。有汗避風。
乳香神應散(附),治從高墜下,疼痛不可忍,及腹中疼痛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不分時辰,溫酒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芎歸芍藥湯用於治療肝臟積聚,氣滯於左側脅肋,發作時手足頭面昏痛。
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桂枝、防風、枳實、羌活、甘草各一錢六分,乾葛四分,麻黃二分。
將藥材研磨後分成兩劑,每劑用兩盅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不分時辰服用。出汗後要避風。
乳香神應散用於治療從高處墜落,疼痛難忍,以及腹痛。
乳香,沒藥,雄黑豆,桑白皮,獨科栗子(各一兩),破故紙(二兩,炒香)
上為細末,每服半兩,醋一盞,於砂石器內煎至六分,入麝香少許,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將乳香、沒藥、黑豆、桑白皮、栗子(各一兩),破故紙(二兩,炒香)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一盞醋,在砂石器中煎煮至六分,加入少許麝香,濾去藥渣,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