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四冊 (3)
第四冊 (3)
1. 胸痛
補肝湯(見脅痛。),旋覆花湯(方未考。《金匱》婦人門有旋覆花湯,未知是否?),五苓散(見傷寒渴。),澤漆湯(見咳嗽。),倒倉法(見積聚。)
白話文:
補肝湯用於治療見脅痛,旋覆花湯的方劑尚未考證,《金匱》婦人門中記載了旋覆花湯,但不知是否相同。五苓散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口渴,澤漆湯用於治療咳嗽,倒倉法用於治療積聚。
2. 腹痛
理中湯(見傷寒吐痢。),奔豚(見傷寒腹痛。),草豆蔻丸(見心痛。),四逆湯(見傷寒下痢。),正陽散回陽丹(俱見傷寒囊縮。),當歸四逆湯(見傷寒厥。)
四物苦楝湯,即四物湯四兩,加玄胡索、苦楝實各一兩。
白話文:
理中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腹瀉,奔豚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痛,草豆蔻丸用於治療心痛,四逆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,正陽散和回陽丹則都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囊縮,當歸四逆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厥。四物苦楝湯則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添加了玄胡索和苦楝實。
酒煮當歸丸,丁香楝實丸(二方即一方,見疝門。)
芍藥甘草湯(《金匱》)
芍藥(二兩),甘草(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海藏云:白收而赤散也,酸以收之,甘以緩之。桂枝加芍藥湯(見傷寒熱入血室。)
桂枝加大黃湯(見傷寒腹滿。),黃芩芍藥湯(見滯。),化蟲丸(見蟲。),桂枝芍藥湯(見傷寒。),真武湯(見傷寒下痢。)
白話文:
治療疝氣,可用酒煮當歸丸或丁香楝實丸。
芍藥甘草湯,取芍藥二兩、甘草一兩,研磨成粉,每次服五錢,用水煎服。
古籍記載,此方白芍具有收敛作用,而赤芍則有散瘀作用,酸味收敛,甘味缓和。 另外,治疗伤寒热入血室可用桂枝加芍药汤,伤寒腹满可用桂枝加大黄汤,伤寒腹胀可用黄芩芍药汤,虫积可用化虫丸,伤寒可用桂枝芍药汤,伤寒下痢可用真武汤。
香砂理中湯,即理中湯加藿香、砂仁。
治中湯,即理中湯加陳皮、青皮等分。
五積散(見中寒。),藿香正氣散(見中風。),來復丹(見中暑。),蘇感丸,即蘇合香丸、感應丸並用。(見中風並傷食。),神保丸(見傷食。),四順清涼飲。黃連解毒湯(俱見發熱。),神芎丸(見頭痛。)
白話文:
香砂理中湯就是理中湯再加上藿香和砂仁。治中湯則是理中湯加上等量的陳皮和青皮。五積散用於中寒,藿香正氣散用於中風,來復丹用於中暑,蘇感丸(即蘇合香丸和感應丸一起服用)用於中風並傷食,神保丸用於傷食,四順清涼飲、黃連解毒湯用於發熱,神芎丸用於頭痛。
大金花丸(子和)
黃連,黃柏,黃芩,大黃(各等分)
上為末,水丸,新水下三十丸。加梔子減大黃,名梔子金花丸。
調胃承氣湯(見傷寒。),十味香薷飲(見傷暑。),六和湯(見傷暑。),胃苓湯(見泄瀉。),星半安中湯(見心痛。),溫中丸,枳朮丸,木香檳榔丸(俱見傷食。)
白話文:
大金花丸由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大黃等分混合研磨成粉,用水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如果需要減輕藥性,可以加入梔子,減少大黃的用量,稱為梔子金花丸。其他相關的方劑還有調胃承氣湯、十味香薷飲、六和湯、胃苓湯、星半安中湯、溫中丸、枳朮丸、木香檳榔丸等,分別用於不同的病症。
木香順氣散(《統旨》),治氣滯腹痛。
木香,香附,檳榔,青皮(醋炒),陳皮,厚朴(薑汁炒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炒),枳殼(麩炒),砂仁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
桃仁承氣湯(見傷寒蓄血。),七氣湯(見氣。)
白話文:
木香順氣散,出自《統旨》,主治氣滯腹痛,方劑包括木香、香附、檳榔、青皮(醋炒)、陳皮、厚朴(薑汁炒)、蒼朮(米泔浸一宿,炒)、枳殼(麩炒)、砂仁(各一錢)、甘草(炙,五分)。煎服方法: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用。此外,還有桃仁承氣湯(治傷寒蓄血)和七氣湯(治氣)可參考。
七氣湯,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為病則心腹刺痛不可忍者,或外感風寒濕氣作痛,亦宜服之。
半夏(湯泡洗,三錢),桂心(不見火),玄胡索(炒,去皮,各二錢半),人參(去蘆),乳香,甘草(各一錢)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五大片,紅棗二枚,煎一盅,食遠服。
萬應丸(見蟲。),烏梅丸(見傷寒蛔厥。)
白話文:
七氣湯用於治療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度而導致的心腹刺痛難忍,或是外感風寒濕氣引起的疼痛,也適合服用。
藥方如下:半夏(湯泡洗淨,三錢)、桂心(不經火炙)、玄胡索(炒熟去皮,各二錢半)、人參(去蘆頭)、乳香、甘草(各一錢)。
以上藥材共製成一劑,用兩碗水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至一碗,飯後服用。
備註:若見蟲症可服用萬應丸,見傷寒蛔厥症則服用烏梅丸。
神聖復氣湯(東垣)
柴胡,羌活(各一錢),藁本,甘草(各八分),半夏(湯泡),升麻(各七分),白葵花(五朵,去心),歸身(酒洗浸,六分),人參,防風,桃仁(湯浸去皮,研),郁李仁(湯浸,去皮。各五分),乾薑(炮),黑附子(炮,去皮臍。各三分)
白話文:
柴胡、羌活各一錢,藁本、甘草各八分,半夏用湯泡過,升麻各七分,白葵花五朵去心,歸身用酒洗浸後取六分,人參、防風、桃仁(用湯浸泡去皮研磨)、郁李仁(用湯浸泡去皮)各五分,乾薑炮製,黑附子炮製去皮臍各三分。
上作一服,水五盞,煎至二盞,入:
黃耆,草豆蔻(麵煨,去皮秤。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
上件入在內,再煎至一盞,再入下項藥:
黃柏(五分,酒浸),黃連(三分,酒浸),枳殼(三分),生地黃(二分,酒浸)
以上四味,預一日另用新水浸,又次入:
細辛(二分),川芎(三分),蔓荊子(三分)
預一日用水半大盞,分作二處,浸此三味並黃柏等,煎正藥作一大盞,不去渣,入此浸藥,再上火煎至一大盞,去渣,稍熱服,空心,又能治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強硬等證,如神。忌肉湯及食肉,使不助經絡中火邪也。大抵腎並膀胱經中有寒,肺氣元氣不足者,皆宜服之,神驗。於月生月滿時,隔三五日一服,如病急不拘時候。
白話文:
首先,將黃耆、草豆蔻、陳皮三味藥材一起放入水中,用五碗水煎煮至剩下兩碗,接著加入黃柏、黃連、枳殼、生地黃四味藥材,這些藥材事先用酒浸泡一天,再用剩餘的兩碗藥汁繼續煎煮至剩下只有一碗。最後再加入事先用半碗水浸泡一天的細辛、川芎、蔓荊子三味藥材,以及黃柏等四味藥材,一起煎煮至剩下滿滿一碗,不要去渣,直接趁熱服用,空腹服用效果最佳。此方可有效治療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強硬等症狀,效果如同神效。服用期間忌食肉湯及肉類,以免助長經絡中的火邪。一般來說,腎臟和膀胱經有寒氣,以及肺氣不足的人,都適合服用此方,效果極為顯著。通常在每月初一或十五服用,間隔三到五天服用一次,如果病情緊急,則不拘時間服用即可。
益智和中丸(東垣)
草豆蔻仁(四錢),益智仁(一錢三分),砂仁(七分),甘草(炙,二錢半),黃耆,當歸身,人參乾薑,麥門冬,曲末,陳皮(各五分),桂枝,桂花(各一錢半),大麥糵(炒,三錢半),黃連,生地黃(各一錢),薑黃(三分),木香(二分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二十丸,溫水送下,細嚼亦可。
白話文:
【益智和中丸】(東垣)
- 草豆蔻仁(四錢)
- 益智仁(一錢三分)
- 砂仁(七分)
- 甘草(炙,二錢半)
- 黃耆
- 當歸(身)
- 人參 乾薑
- 麥門冬
- 曲末
- 陳皮(各五分)
- 桂枝
- 桂花(各一錢半)
- 大麥糵(炒,三錢半)
- 黃連
- 生地黃(各一錢)
- 薑黃(三分)
- 木香(二分)
以上材料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蒸餅製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約三到二十顆,可用溫水送服,也可細嚼後服用。
麻黃草豆蔻丸(東垣)
麻黃(去節,二錢),草豆蔻,炒曲(各一錢),益智(八分),升麻,大麥糵,砂仁,黃耆,半夏(湯泡),白朮,陳皮(去白。各五分),柴胡,甘草(炙),吳茱萸,當歸身,青皮,木香,厚朴(各二錢),蓽澄茄,紅花,蘇木(各五分)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細嚼,溫水送下。
白話文:
【麻黃草豆蔻丸】(東垣)
材料:
- 麻黃(去掉節,兩錢)
- 草豆蔻
- 炒曲(各一錢)
- 益智(八分)
- 升麻
- 大麥糵
- 砂仁
- 黃耆
- 半夏(湯浸泡)
- 白朮
- 陳皮(去白)(各五分)
- 柴胡
- 甘草(炙)
- 吳茱萸
- 當歸身
- 青皮
- 木香
- 厚朴(各二錢)
- 蓽澄茄
- 紅花
- 蘇木(各五分)
做法: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後做成丸狀,大小約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四十個丸,細細咀嚼,用溫水送服。
請注意,本藥方需由專業醫生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診斷和開方使用。在使用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或疑問,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建議。
厚朴湯(東垣)
厚朴(薑製),陳皮(去白。各二兩),甘草(炙),乾薑(各五錢),茯苓(去皮,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
厚朴三物湯(《金匱》)
厚朴(八兩),大黃(四兩),枳實(五個)
上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樸、枳二味至五升,下大黃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以利為度。
當歸丸(海藏)
四物湯(各半兩),防風,獨活,全蠍(各五錢),蘹香(炒),續斷(各一兩),苦楝,玄胡索(各七錢),木香,丁香(各二錢半)
白話文:
厚朴湯由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乾薑、茯苓組成,將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兩煎水服用。厚朴三物湯則用厚朴、大黃、枳實三味藥材,先將厚朴、枳實煮至五升,再加入大黃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以通便為度。當歸丸則以四物湯為基礎,加入防風、獨活、全蠍、蘹香、續斷、苦楝、玄胡索、木香、丁香等藥材,製成丸劑服用。
上為細末,酒糊丸,梧桐子大。空心溫酒送下三五十丸。
失笑散(見心痛。),養胃湯(見傷暑。)
〔少腹痛〕
抵當丸,桃仁承氣湯(二方俱見蓄血。)
苦楝丸,治奔豚,小腹痛,神效。
川苦楝子,茴香(各二兩),附子(一兩,炮,去皮臍)
上三味,酒二升,煮盡為度,焙乾,細末之,每秤藥末一兩,入玄胡索半兩,全蠍一十八個,炒丁香一十八粒,別為末,和勻,酒糊為丸,桐子大。溫酒下五十丸,空心服。痛甚,加當歸煎酒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溫酒送服,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。
失笑散(見心痛。),養胃湯(見傷暑。)
〔少腹痛〕
抵當丸,桃仁承氣湯(二方俱見蓄血。)
苦楝丸,治療奔豚、小腹疼痛,效果顯著。
川苦楝子、茴香(各二兩),附子(一兩,炮製後去皮臍)
將以上三味藥材用酒二升煮至藥汁煮盡,焙乾後研磨成細粉。每取藥粉一兩,加入玄胡索半兩、全蠍十八個、炒過的丁香十八粒,分別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再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溫酒送服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服用。疼痛嚴重時,可加當歸煎溫酒送服。
雲母膏,太乙膏(俱見瘍科。)
白話文:
雲母膏、太乙膏(均在傷口科有提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