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5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53)

1. 傷寒愈後之病

人參補陽湯,治傷寒餘邪不散,上走空竅,其病隱澀赤脹,生翳羞明,頭腦骨痛。

羌活,獨活(各六分),白芍藥,生地黃,澤瀉(各三分),人參,白朮,茯苓,黃耆,炙甘草,當歸,熟地黃(酒洗,焙。各四分),柴胡,防風(各五分)

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熱服。

上方分利陰陽,升降上下之藥也。羌活、獨活為君者,導陽之升也。茯苓、澤瀉為臣者,導陰之降也。人參、白朮大補脾胃,內盛則邪自不容,黃耆、防風大實皮毛,外密則邪自不入,為之佐也。當歸、熟地黃俱生血,謂目得血而能視,生地黃補腎水,謂神水屬腎,白芍藥理氣,柴胡行經,甘草和百藥,為之使也。

羌活勝風湯(見外障。),加減地黃丸(見前。),㗜鼻碧雲散(見目赤。)

前胡犀角湯,治傷寒兩目昏暗,或生浮翳。

前胡(去蘆),犀角屑,蔓荊子,青葙子,防風(去杈),梔子仁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(焙),菊花,羌活(去蘆),決明子(微炒),車前子(微炒),細辛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黃耆(一兩半)

上銼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茺蔚子丸,治時氣後目暗,及有翳膜。

茺蔚子,澤瀉(各一兩半),枸杞子,青葙子,枳殼(去瓤,麩炒),生地黃(焙。各一兩),石決明,麥門冬(去心,焙),細辛(去苗葉),車前子(各二兩),黃連(去須,三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漿水送下。

瀉肝散,治天行後赤眼外障。

知母,黃芩,桔梗(各一兩半),茺蔚子,大黃,玄參,羌活,細辛(各一兩)

上銼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五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痊癒後的疾病

人參補陽湯:治療傷寒後殘留的邪氣沒有散去,向上侵擾頭部的孔竅,導致疾病隱晦難辨,眼睛紅腫脹痛、生出翳膜,怕見光,頭骨疼痛。

藥方組成: 羌活、獨活(各六分)、白芍藥、生地黃、澤瀉(各三分)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黃耆、炙甘草、當歸、熟地黃(酒洗後烘乾,各四分)、柴胡、防風(各五分)。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碗,煎至一碗,去藥渣後趁熱服用。

藥方解析: 此方具有調和陰陽、升清降濁的功效。羌活、獨活為君藥,引導陽氣上升;茯苓、澤瀉為臣藥,引導陰氣下降;人參、白朮大補脾胃,脾胃強健則邪氣難以容留;黃耆、防風加強肌表防禦,使邪氣難以入侵,為佐藥;當歸、熟地黃滋養血液,使眼睛得到滋養而能看清事物;生地黃滋養腎水,因腎主神水;白芍藥調理氣機;柴胡疏通經絡;甘草調和諸藥,為使藥。

其他參考方: 羌活勝風湯(見眼科外障章節),加減地黃丸(見前文),吹鼻用的碧雲散(見眼睛紅赤章節)。

前胡犀角湯:治療傷寒後兩眼昏暗不清,或生出浮翳。

藥方組成: 前胡(去蘆)、犀角屑、蔓荊子、青葙子、防風(去枝杈)、梔子仁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生地黃(烘乾)、菊花、羌活(去蘆)、決明子(微炒)、車前子(微炒)、細辛、甘草(炙,各一兩)、黃耆(一兩半)。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碗半,煎至八分,去藥渣後飯後溫服。

茺蔚子丸:治療流行病後眼睛昏暗,以及生出翳膜。

藥方組成: 茺蔚子、澤瀉(各一兩半)、枸杞子、青葙子、枳殼(去瓤麩炒)、生地黃(烘乾,各一兩)、石決明、麥門冬(去心烘乾)、細辛(去苗葉)、車前子(各二兩)、黃連(去須,三兩)。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的蜂蜜製成丸劑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

瀉肝散:治療流行病後眼睛紅赤、生出外障。

藥方組成: 知母、黃芩、桔梗(各一兩半)、茺蔚子、大黃、玄參、羌活、細辛(各一兩)。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碗半,煎至五分,去藥渣後飯後溫服。

2. 痘疹餘毒

羚羊角散,治小兒斑疹後餘毒不解,上攻眼目,生翳羞明,眵淚俱多,紅赤腫閉。

羚羊角(鎊),黃芩,黃耆,草決明,車前子,升麻,防風,大黃,芒硝(各等分)

作一服,水一盞,煎半盞,去滓,稍熱服。

上方以羚羊角主明目為君。升麻補足太陰以實內,逐其毒也;黃耆補手太陰以實外,御其邪也,為臣。防風升清陽,車前子瀉濁陰為佐。草決明療赤痛淚出,黃芩、大黃、芒硝用以攻其錮熱為使。然大黃、芒硝乃大苦寒之藥,智者當量其虛實以為加減。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,消毒化斑湯主之。

消毒化斑湯,治小兒斑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,余治同上。

羌活,升麻,防風,麻黃(各五分),黃連,當歸,酒黃柏,連翹(各三分),藁本,酒黃芩,生地黃,蒼朮(泔浸炒),川芎,柴胡(各二分),細辛,白朮,生芩,陳皮,生甘草,蘇木,葛根(各一分),吳茱萸,紅花(各半分)

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。

上方功非獨能於目,蓋專於斑者而置也。今以治斑之劑治目者,以其毒尚熾盛,又旁害於目也。夫斑疹之發,初則膀胱壬水克小腸丙火,羌活、藁本乃治足太陽之藥;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,細辛主少陰之藥,故為君。終則二火熾盛,反制寒水,故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以療二火,酒製者,反治也;生地黃益寒水,故為臣。

麻黃、防風、川芎升發陽氣,祛諸風邪,葛根、柴胡解利邪毒,升麻散諸鬱結,白朮、蒼朮除濕和胃,生甘草大退諸熱,故為佐。氣不得上下,吳茱萸、陳皮通之;血不得流行,蘇木、紅花順之;當歸愈惡瘡;連翹除客熱,故為使。此方君臣佐使,逆從反正,用藥治法具備,通造化,明藥性者,能知也。

如未見斑疹之前,小兒耳尖冷,呵欠,睡中驚,嚏噴眼澀,知其必出斑者,急以此藥投之,甚者則稀,稀者立已,已後無二出之患。

決明散,治小兒痘疹入眼。

決明子,赤芍藥,炙甘草(各二錢五分),天花粉(五錢)

上為末,麝香少許和劑,三歲半錢,米泔調,食後服。

密蒙散,治小兒痘疹,並諸毒入眼。

密蒙花(二錢半),青葙子,決明子,車前子(各五分)

上為末,羊肝一片,切開作三片,摻藥,合作一片,濕紙裹,於灰火中煨熟,空心食之。

蛇皮散,治小兒痘瘡,入眼成翳。

蛇皮(炙黃),天花粉(各等分)

上為末,三歲一錢,摻入羊肝內,米泔水煮食之。

又方,蟬蛻為末,羊肝湯調下。

蟬蛻散,治小兒痘瘡入眼,半年已里者,一月取效。

豬懸蹄甲(二兩,燒存性,為末),蟬蛻(一兩,為末),羯羊肝(焙乾,末。二錢半)

上藥,三歲一錢,豬肝湯調下,食後,一日四服。一年外難治。

白話文:

痘疹餘毒

羚羊角散,治療小兒斑疹後,殘餘毒素未能消除,向上侵犯眼睛,導致眼生翳膜,怕光,眼屎和眼淚都很多,眼睛紅腫甚至閉合。

藥方組成:羚羊角(磨成粉),黃芩,黃耆,草決明,車前子,升麻,防風,大黃,芒硝(各等量)。
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水一杯,煎煮至半杯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

這個藥方以羚羊角清熱明目為主藥。升麻補益足太陰經,加強體內正氣,驅除毒素;黃耆補益手太陰經,加強體表防禦,抵禦外邪,作為輔助藥。防風升發清陽之氣,車前子瀉除濁陰之邪,作為佐藥。草決明治療眼睛紅痛流淚,黃芩、大黃、芒硝用來攻瀉體內頑固的熱毒,作為使藥。但是大黃、芒硝是極為苦寒的藥物,有經驗的醫師應該根據病患的虛實情況來調整用量。如果發疹未滿二十一日而出現眼疾,則用消毒化斑湯治療。

消毒化斑湯,治療小兒斑疹未滿二十一日而出現眼疾,其他治療方式同上。

藥方組成:羌活,升麻,防風,麻黃(各五分),黃連,當歸,酒黃柏,連翹(各三分),藁本,酒黃芩,生地黃,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製),川芎,柴胡(各二分),細辛,白朮,生芩,陳皮,生甘草,蘇木,葛根(各一分),吳茱萸,紅花(各半分)。
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水兩杯,煎煮至一杯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

這個藥方不僅能治療眼疾,更主要的是針對斑疹而設。現在用治療斑疹的藥來治療眼睛,是因為毒邪仍然很強盛,而且還會影響到眼睛。斑疹的發生,初期是膀胱的壬水剋制小腸的丙火,羌活、藁本是治療足太陽經的藥;其次是腎經的癸水又剋制心火,細辛是治療少陰經的藥,所以作為主藥。最後是兩火旺盛,反過來剋制寒水,所以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來治療兩火,用酒製,是反治的方法;生地黃滋養寒水,所以作為輔助藥。

麻黃、防風、川芎升發陽氣,祛除各種風邪;葛根、柴胡解散邪毒,升麻疏散鬱結;白朮、蒼朮去除濕氣,調和脾胃;生甘草可以明顯退熱,所以作為佐藥。如果氣機不順暢,用吳茱萸、陳皮疏通;如果血行不暢,用蘇木、紅花疏導;當歸可以治療惡瘡;連翹可以清除外來客熱,所以作為使藥。這個藥方用藥精妙,君臣佐使配伍完善,通曉陰陽造化,明瞭藥性的人,才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如果還沒有出現斑疹,小兒出現耳尖發冷、打呵欠、睡覺時驚醒、打噴嚏、眼睛乾澀等症狀,就知道將要出斑疹了,應立即服用此藥。症狀嚴重者可以減輕,症狀輕微者可以立即痊癒,痊癒後不會再有第二次發作的危險。

決明散,治療小兒痘疹侵犯眼睛。

藥方組成:決明子,赤芍藥,炙甘草(各二錢五分),天花粉(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混合均勻,三歲孩童每次服用半錢,用米泔水調服,飯後服用。

密蒙散,治療小兒痘疹及各種毒邪侵犯眼睛。

藥方組成:密蒙花(二錢半),青葙子,決明子,車前子(各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取一片羊肝,切開成三片,將藥粉撒在羊肝上,再將三片羊肝合起來,用濕紙包裹,放在灰火中煨熟,空腹食用。

蛇皮散,治療小兒痘瘡侵犯眼睛形成翳膜。

藥方組成:蛇皮(炙黃),天花粉(各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三歲孩童每次服用一錢,摻入羊肝中,用米泔水煮熟後食用。

另一個方法:將蟬蛻磨成粉末,用羊肝湯調服。

蟬蛻散,治療小兒痘瘡侵犯眼睛,發病在半年以內的,一個月就可以見效。

藥方組成:豬懸蹄甲(二兩,燒成炭後磨成粉),蟬蛻(一兩,磨成粉),羯羊肝(焙乾,磨成粉。二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混合,三歲孩童每次服用一錢,用豬肝湯調服,飯後服用,一天服用四次。如果發病超過一年,則很難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