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3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38)

1. 瞳神散大

熟地黃丸,治血弱陰虛,不能養心,致火旺於陰分,瞳子散大。少陰為火,君主無為,不行其令,相火代之,與心包絡之脈出心系,分為三道,少陽相火之體無形,其用在其中矣。火盛則能令母實,乙木肝旺是也。其心之脈挾目系,肝之脈連目系,況手足少陽之脈同出耳中,至耳上角斜起,終於目外小眥。風熱之盛,亦從此道來,上攻頭目,致偏頭腫悶,瞳子散大,視物昏花,血虛陰弱故也。法當養血、涼血、益血、收火、散火,而除風熱則愈矣。

熟地黃(一兩),柴胡(去苗,八錢),生地黃(七錢半,酒浸,焙),當歸身(酒洗),黃芩(各半兩),天門冬(去心,焙),五味子,地骨皮,黃連(各三錢),人參(去蘆),枳殼(炒),甘草(炙。各二錢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一百丸,茶湯送下,食後,日二服,制之緩也。大忌辛辣物助火邪,及食寒冷物損其胃氣,藥不上行也。又一論云:瞳子黑眼法於陰,由食辛熱之物助火,乘於胸中,其睛故散,睛散則視物亦大也。

《保命集》當歸湯,治翳,補益瞳子散大。

黃連,柴胡(各一錢),當歸身,黃芩,芍藥(各二錢),熟地黃,甘草(炙。各三錢)

上水煎,臨臥服。

濟陰地黃丸,治足三陰虧損,虛火上炎,致目睛散大,視物不的;或昏花澀緊,作痛畏明;或卒見非常之處等證。其功效與六味、還少丹相似。

五味子,麥門冬,當歸,熟地黃,肉蓯蓉,山茱萸,乾山藥,枸杞子,甘菊花,巴戟肉(各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瞳孔放大

「熟地黃丸」這個方子,是用來治療因為血虛、陰液不足,導致心臟無法得到滋養,以致虛火在體內陰分旺盛,造成瞳孔放大的情況。

中醫認為,少陰腎經的火氣本應安靜,如同君主一樣不妄動,但當它不執行本職,相火就會代替它而活躍起來。相火和心包絡的經脈都出於心臟,分為三條路徑。少陽經的相火本身無形,但它的作用卻在其中。火氣旺盛時,會使生它的「母」更強盛,如同乙木的肝氣過旺。心經的脈絡連接眼睛,肝經的脈絡也連接眼睛,何況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的脈絡都出自耳中,然後到耳上角,斜向上延伸到眼睛外側的眼角。風熱之邪的侵入,也是從這個路徑進入,向上攻擊頭部和眼睛,造成偏頭痛、頭部悶脹、瞳孔放大、視力模糊等症狀,這些都是因為血虛陰弱造成的。治療的法則應當是滋養血液、清涼血液、補益血液、收斂火氣、疏散火邪,同時祛除風熱,這樣就能痊癒。

  • 藥方如下: 熟地黃(37.5克)、柴胡(30克)、生地黃(28克,用酒浸泡後烘乾)、當歸身(用酒洗過)、黃芩(各19克)、天門冬(去掉內心後烘乾)、五味子、地骨皮、黃連(各11克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枳殼(炒過)、甘草(炙過,各7.5克)。
  • 製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。
  •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100丸,用茶湯送服,在飯後服用,每日兩次,藥效比較和緩。
  • 禁忌: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以免助長火邪;忌吃寒涼的食物,以免損傷脾胃之氣,使藥力無法上行。
  • 另一種觀點認為:瞳孔的黑色部分對應陰,是因為吃了辛辣燥熱的食物,助長了火氣,火氣在胸中積聚,使瞳孔放大,瞳孔放大就會覺得看東西變大了。

《保命集》中的「當歸湯」,可以用來治療眼翳,並補益瞳孔放大。

  • 藥方如下: 黃連、柴胡(各3.75克)、當歸身、黃芩、芍藥(各7.5克)、熟地黃、甘草(炙過,各11克)。
  • 服用方法:用水煎煮,在睡前服用。

「濟陰地黃丸」這個方子,是用來治療足三陰經(肝、脾、腎)的虧損,導致虛火上炎,造成眼睛瞳孔放大、看東西不清楚,或是視力模糊、眼睛乾澀緊繃、疼痛畏光,或者突然看到異常情況等症狀。它的功效和「六味地黃丸」、「還少丹」相似。

  • 藥方如下: 五味子、麥門冬、當歸、熟地黃、肉蓯蓉、山茱萸、乾山藥、枸杞子、甘菊花、巴戟肉(各等份)
  • 製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
  •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70-80丸,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

2. 瞳神緊小

抑陽酒連散,治神水緊小,漸如菜子許,及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,然皆能睹物不昏,微有眊矂羞澀之證。

生地黃,獨活,黃柏,防風,知母,防己(各三分),蔓荊子,前胡,羌活,白芷,生甘草(各四分),黃芩(酒製),梔子,寒水石,黃連(酒製。各五分)
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大熱服。

上方抑陽緩陰之藥也。以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君,獨活、黃柏、知母俱益腎水為臣,蔓荊子、羌活、防風、白芷群隊升陽之藥為佐者,謂既抑之,令其分而更不相犯也。生甘草、黃芩、梔子、寒水石、防己、黃連寒而不走之藥為使者,惟欲抑之,不欲祛除也。酒製者,為引導也。

還陰救苦湯,㗜鼻碧雲散(俱目赤。)

白話文:

瞳孔縮小

有個叫做「抑陽酒連散」的藥方,是用來治療眼睛瞳孔縮小,縮到像菜籽那麼大,以及瞳孔外圍看起來像被蟲蛀一樣的狀況。雖然如此,眼睛還是可以看得見東西,不會昏花,只是會稍微感到眼睛有些模糊、畏光。

這個藥方的組成為:生地黃、獨活、黃柏、防風、知母、防己各三分,蔓荊子、前胡、羌活、白芷、生甘草各四分,黃芩(用酒製過)、梔子、寒水石、黃連(用酒製過)各五分。

用水兩碗,煎到剩下一碗,濾掉藥渣,趁熱服用。

這個藥方是屬於抑制陽氣,緩和陰氣的藥。用生地黃來滋補腎臟的真陰,作為主藥;獨活、黃柏、知母都來幫助滋養腎水,作為輔助的藥;蔓荊子、羌活、防風、白芷這些升陽的藥是佐藥,目的是在抑制陽氣的同時,讓這些升陽藥分散開來,不互相干擾;生甘草、黃芩、梔子、寒水石、防己、黃連這些藥性寒涼而且不會亂跑的藥是使藥,用意只是要抑制陽氣,而不是要去除掉陽氣。用酒來炮製藥材,是為了引導藥力。

另外還有一個叫做「還陰救苦湯」和「㗜鼻碧雲散」的藥方,這兩個方子是用來治療眼睛發紅的。

3. 目昏花

羊肝丸,鎮肝明目。

羯羊肝(一具,新瓦盆中爆了,更焙之,肝大止用一半),甘菊花,羌活,柏子仁,細辛,官桂,白朮,五味子(各半兩),黃連(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空心食前溫湯下三四十丸。

《千金》補肝散,治自失明。

青羊肝(一具,去膜薄切,以瓦瓶子未用者,入肝於中,炭火炙之,為極細末),決明子(半升),蓼子(一合,熬令香)

上為末,食後服方寸匕,日二,加至三匕,不過一二劑。能一歲服,可夜讀細書。

養肝丸(《濟生》),治肝血不足,眼目昏花,或生眵淚。

當歸(酒洗),車前子(酒蒸,焙),防風(去蘆),白芍藥,蕤仁(另研),熟地黃(酒蒸,焙),川芎枳實(各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熟水送下,不拘時。一方,無川芎、枳實。

地黃丸(一名菊花丸),治用力勞心肝虛,風熱攻眼,赤腫羞明,漸生翳膜。兼肝腎風毒熱氣上衝目痛。久視傷血,血主肝,故勤書則傷肝而目昏。肝傷則木生風而熱氣上湊,目昏亦盛。不宜專服補藥,當益血鎮肝,而目自明矣。

熟地黃(一兩半),甘菊花,防風,光明硃砂,羌活,桂心,沒藥(各半兩),決明子,黃連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熟水下,日三。

晉範寧嘗苦目痛,就張湛求方,湛戲之曰:古方,宋陽子少得其術,以授魯東門伯,次授左丘明,遂世世相傳,以及漢杜子夏,晉左太衝,凡此諸賢,並有目疾。得此方云:省讀書一,減思慮二,專內視三,簡外觀四,旦起晚五,夜早眠六。凡六物,熬以神火,下以氣篩,蘊於胸中,七月然後納諸方寸,修之一時,近能數其目睫,遠視尺箠之餘。長服不已,非但明目,且亦延年。

審如是而行,非可謂之嘲戲,亦奇方也。

補肝湯,治肝虛兩脅滿痛,筋脈拘急,不得喘息,眼目昏暗,面多青色。

防風(去杈),細辛(去苗),柏子仁,白茯苓(去皮),官桂(去粗皮),山茱萸,蔓荊子(去浮皮)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,甘草(微炒,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大棗二枚擘破,同煎至八分,溫服,無時,日再。

雷岩丸,治男婦肝經不足,風邪內乘上攻,眼睛淚出,羞明怕日,多見黑花,翳膜遮睛,瞼生風粟,或癢或痛,隱澀難開;兼久患偏正頭風,牽引兩目,漸覺細小,視物不明,皆因腎水不能既濟肝木。此藥久服,大補腎臟,添目力。

枸杞子,菊花(各二兩),肉蓯蓉,巴戟(酒浸一宿,去皮心),牛膝(各一兩),川椒(三兩,去目),黑附子(青鹽二錢,以泔水三升同煮水盡,去皮臍)

白話文:

[目昏花]

**羊肝丸:**有鎮定肝臟、使眼睛明亮的效果。

用羯羊肝(一副,先用新瓦盆爆炒,再烘乾,如果肝臟太大就只用一半),加上甘菊花、羌活、柏子仁、細辛、肉桂、白朮、五味子(各半兩),黃連(七錢半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在空腹時、飯前用溫開水服用三、四十丸。

**《千金》補肝散:**治療不明原因的失明。

用青羊肝(一副,去除薄膜後切片,放入未使用的瓦瓶中,用炭火烤至極細粉),加上決明子(半升)、蓼子(一合,炒香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飯後服用一小匙(方寸匕),一天兩次,可增加至三次,但不超過一、二劑。如果能持續服用一年,晚上就能看清細小的字。

**養肝丸(《濟生》):**治療肝血不足,眼睛昏花,或產生眼屎淚水等症狀。

用當歸(用酒洗過)、車前子(用酒蒸過後烘乾)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白芍藥、蕤仁(另外研磨)、熟地黃(用酒蒸過後烘乾)、川芎、枳實(各等分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溫開水送服,不拘時間。另一個配方中沒有川芎和枳實。

**地黃丸(又名菊花丸):**治療因過度勞累、思慮傷肝,導致風熱侵襲眼睛,出現紅腫、怕光,逐漸產生翳膜。也可用於治療肝腎風毒熱氣上衝引起的眼睛疼痛。長時間用眼會損傷血液,血液與肝臟相關,因此勤奮讀書會損傷肝臟,導致眼睛昏花。肝臟受損會產生風邪和熱氣上攻,導致眼睛昏花更加嚴重。不宜單獨服用補藥,應當補血、鎮定肝臟,眼睛自然會明亮。

用熟地黃(一兩半),加上甘菊花、防風、光明硃砂、羌活、肉桂、沒藥(各半兩),決明子、黃連(各一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溫開水送服,一天三次。

晉朝的範寧曾經因為眼睛痛而困擾,向張湛求醫。張湛開玩笑地說:古方記載,宋陽子少學得了其中的奧秘,傳授給魯東門伯,再傳給左丘明,從此世代相傳,直到漢朝的杜子夏、晉朝的左太衝等,這些賢人都患有眼疾。得到這個方子後,要做到:減少讀書(一)、減少思慮(二)、專注於內視(三)、減少外觀(四)、早起(五)、早睡(六)。這六件事,用神火熬煉,用氣篩過濾,蘊藏於胸中,七個月後再使用。如果能持續修養一段時間,近處能數清眼睫毛,遠處能看清尺長的棍子。長期服用,不僅能使眼睛明亮,還能延年益壽。

如果真的能按照這樣做,這就不是嘲笑,而是奇妙的藥方。

**補肝湯:**治療肝虛引起的兩脅脹痛、筋脈拘攣、呼吸困難、眼睛昏暗、臉色青紫等症狀。

用防風(去除分叉)、細辛(去除苗)、柏子仁、白茯苓(去除外皮)、肉桂(去除粗皮)、山茱萸、蔓荊子(去除浮皮)、桃仁(用開水浸泡後,去除皮尖和雙仁,再炒過)、甘草(稍微炒過,各等分)。

將上述藥材切成小塊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兩枚掰開的紅棗,一同煎煮至剩八分,溫服,不拘時間,一天兩次。

**雷岩丸:**治療男女因肝經不足,風邪入侵上攻,導致眼睛流淚、怕光、畏日、多見黑影、翳膜遮擋眼睛、眼瞼生風粟、或癢或痛、難以睜開;也可用於治療長期偏正頭痛,牽引兩眼,感覺眼睛逐漸變小,視物不清,這些都因為腎水無法滋養肝木。此藥長期服用,能大補腎臟,增強視力。

用枸杞子、菊花(各二兩),加上肉蓯蓉、巴戟(用酒浸泡一晚,去除皮心)、牛膝(各一兩),川椒(三兩,去除眼睛),黑附子(用青鹽二錢,與三升淘米水一同煮至水乾,去除皮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