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36)
第七冊 (36)
1. 內外障通治
單服蒼朮法,補下元,明目,治內外障。
金州蒼朮(揀大塊,刮令淨秤一斤,分作四分,一分用無灰好酒浸三日,一分用米醋浸三日,一分用童便浸三日,一日兩換,一分用米泔浸五日,一日一換。)
上浸日數足,漉出,更不淘洗,切作片,或曬,或焙乾,入黑芝麻三四兩,同入𨫼上炒令甘香,搗為細末,以前浸藥余酒煮糊為丸,如桐子大,若酒少,入醋些少丸。每服四五十丸,白湯或酒送下。
菩薩膏,治內外障。
滴乳,南硼砂(各二錢),片腦(半錢),蕤仁(四十九粒,去皮熬),蕪荑(四十九粒),白沙蜜(一兩)
上先將蕪荑、蕤仁研去油,入諸藥再研,取沙蜜於湯瓶上蒸熔,以紙濾過,同諸藥攪勻,用瓶盛貯紙封。遇患挑少許在盞內,沸湯泡洗。
洗眼方,治內外障翳膜,赤脈昏澀。
上以桑條於二三月間採嫩者,曝乾,淨器內燒過,令火自滅成白灰,細研,每用三錢,入瓷器或銀石器中,以沸湯泡,打轉候澄,傾清者入於別器內,更澄,以新綿濾過極清者,置重湯內令熱,開眼淋洗,逐日一次,但是諸眼疾皆效。
立應散,治內外障翳,昏澀多淚,及暴赤眼,一切目疾,並皆治之,三次㗜鼻。
香白芷(洗),當歸(去蘆,洗),雄黃(另研,後入),鵝不食草(淨洗),川附子(炮。各等分),躑躅花(減半)
上為細末,入麝香少許和勻,含水,㗜鼻內,去盡濁涕眼淚為度。
治內外障眼㗜藥
麻黃根(一兩),當歸身(一錢)
上同為粗末,炒黑色,入麝香、乳香少許,乃為細末。口含水,鼻內㗜之。
蟾光膏,治遠年病目,不通道路,退去云膜,須用十二月開成日合。
白砂蜜(四兩,用隔年蔥根去須皮,切短,與蜜同熬,去白膜,候蔥熟為度,以綿濾淨,紙取蠟面),黃丹,密陀僧(各水飛,三錢,生用),爐甘石(火煅,五錢,水飛)
以上三味,研極細,入前蜜中,桃、柳無節者各一枝攪勻。
當歸、赤芍藥(各半兩),黃連(去蘆,各二兩),杏仁(湯泡,去皮尖),川芎(各五錢),秦皮,訶子皮,防風,石膏,玄精石,井泉石,無名異,玄參,代赭石,石決明(各三錢)
以上十五味,㕮咀,用雪水或長流水五升,於銀器內熬至二升,濾去滓淨,再熬至一升,傾入前藥蜜內,銀器內慢火熬紫金色時,再下後藥,勿令過火。
乳香,沒藥,琥珀,硃砂,蕤仁(各三錢)
以上五味,先乾研極細,入蕤仁研細,水飛澄清極細,方傾入前藥,一同復熬,以箸點藥於水中不散為度,勿令過與不及,取下,於土中埋七日取出,置於銀器或瓷器中,如法收貯,便再添入後細藥,以桃、柳枝攪勻。
南硼砂,珍珠,龍腦,珊瑚枝(各一枝),麝香(半錢)
白話文:
[內外障通治]
單服蒼朮法:
用蒼朮來補養下元,使眼睛明亮,治療內外眼疾。
選用金州產的大塊蒼朮,刮乾淨後秤一斤,分成四份。一份用無灰的好酒浸泡三天;一份用米醋浸泡三天;一份用童便浸泡三天,每天更換兩次;一份用米泔水浸泡五天,每天更換一次。
浸泡足夠天數後,撈出蒼朮,不要再清洗,切成薄片,可以曬乾或烘乾。然後加入三到四兩的黑芝麻,一起放入鍋中炒到香,再搗成細末。用之前浸泡蒼朮剩下的酒煮成糊狀,把藥末做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如果酒不夠,可以加少許醋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白開水或酒送服。
菩薩膏:
可以治療內外眼疾。
準備滴乳、南硼砂(各二錢)、片腦(半錢)、蕤仁(四十九粒,去皮熬)、蕪荑(四十九粒)、白沙蜜(一兩)。
先將蕪荑和蕤仁研磨去除油脂,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研磨。將白沙蜜放在蒸鍋上蒸化,用濾紙過濾掉雜質,加入其他藥材攪拌均勻,裝入瓶中用紙封好。有眼疾時,挑取少量放在杯子裡,用沸水沖泡清洗眼睛。
洗眼方:
可以治療內外眼翳、紅血絲、眼睛昏花等問題。
在二三月間採摘嫩桑枝,曬乾。在乾淨的容器中燒成白色的灰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取三錢,放入瓷器或銀器中,用沸水沖泡,攪拌後等澄清,倒出清澈的部分放入另一個容器,再次沉澱。用新棉布過濾,得到最清澈的液體,放入熱水鍋中加熱。打開眼睛,用溫熱的藥液淋洗,每天一次。此方對各種眼疾都有效。
立應散:
可以治療內外眼翳、眼睛昏花、多淚、急性紅眼等各種眼疾,需要用藥粉吹入鼻腔,共三次。
準備香白芷(洗淨)、當歸(去蘆,洗淨)、雄黃(另外研磨,最後加入)、鵝不食草(洗淨)、川附子(炮製,各等份)、躑躅花(減半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少量麝香攪拌均勻。含一口水,將藥粉吹入鼻腔,直到清除鼻涕和眼淚為止。
治內外障眼㗜藥:
準備麻黃根(一兩)、當歸身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粗末,炒至黑色,加入少量麝香、乳香,再研磨成細末。含一口水,將藥粉吹入鼻腔。
蟾光膏:
可以治療多年的眼疾,使視力恢復,去除眼翳。此膏需要農曆十二月開成日製作。
準備白砂蜜(四兩,用隔年的蔥根,去掉須和外皮,切短,和蜜一起熬煮,去除白膜,等蔥熬熟,用棉布過濾乾淨,用紙取蠟面)、黃丹、密陀僧(各水飛,三錢,生用)、爐甘石(火煅,五錢,水飛)。
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極細,加入之前熬好的蜜中,用桃枝和柳枝(沒有節疤)各一枝攪拌均勻。
再準備當歸、赤芍藥(各半兩)、黃連(去蘆,各二兩)、杏仁(湯泡,去皮尖)、川芎(各五錢)、秦皮、訶子皮、防風、石膏、玄精石、井泉石、無名異、玄參、代赭石、石決明(各三錢)。
將以上十五味藥材切碎,用雪水或長流水五升,在銀器中熬煮至二升,濾去藥渣,再熬煮至一升。倒入之前的藥蜜中,在銀器中用小火熬煮至呈現紫金色時,再加入後面的藥材,不要熬煮過火。
最後準備乳香、沒藥、琥珀、硃砂、蕤仁(各三錢)。
將以上五味藥材先乾研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蕤仁研磨細,水飛澄清到極細,然後倒入之前的藥膏中一起熬煮,用筷子點藥在水中不散開即可,熬煮時間不要過長或不及。取出藥膏,埋在土中七天,取出後放在銀器或瓷器中妥善保存。再加入後面的細藥,用桃枝、柳枝攪拌均勻。
後續加入:南硼砂、珍珠、龍腦、珊瑚枝(各一枝)、麝香(半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