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四冊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冊 (1)

1. 頭痛

麻黃附子細辛湯(見傷寒太陽。)

吳茱萸湯(見傷寒吐。)

清空膏(東垣)

羌活,防風(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甘草(炙,一兩半),黃連(炒,一兩),黃芩(三兩,一半酒製,一半炒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熱盞內入茶少許,湯調如膏,抹在口內,少用白湯臨臥送下。

白話文:

麻黃附子細辛湯、吳茱萸湯是治療傷寒的方劑,而清空膏則是東垣流派的方劑。至於後面的藥方,是用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川芎、甘草、黃連、黃芩等藥材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熱茶水調成膏狀,抹在嘴巴裡,再用少量溫水送服,睡前服用。

白虎湯(見傷寒發熱。)

安神散(東垣)

黃耆,羌活,酒黃柏(各一兩),防風(二錢半),酒知母,酒生地黃,柴胡,升麻(各五錢),炙甘草,生甘草(各三錢)

每服半兩,水二盞,煎至一盞半,加蔓荊子半錢,川芎三分,再煎至一盞,臨臥去渣熱服。東垣、丹溪治虛熱頭痛,大率皆以酒芩、酒連、酒柏加風劑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發熱時,可以服用白虎湯。東垣的安神散方劑中,使用黃耆、羌活、酒黃柏、防風、酒知母、酒生地黃、柴胡、升麻、炙甘草和生甘草,每服半兩,用兩碗水煎至一碗半,再加入蔓荊子、川芎,繼續煎至一碗,睡前去渣熱服。東垣和丹溪治療虛熱頭痛,多數都採用酒芩、酒連、酒柏加上風劑。

川芎散(《寶鑑》),治頭風,偏正頭痛昏眩,妙方。

川芎,細辛,羌活,槐花,甘草(炙),香附子,石膏(各半兩),荊芥,薄荷,菊花,防風(去叉),茵陳(各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清調下,日三服。忌動風物。

清上瀉火湯(東垣),昔有人年少時氣弱,於氣海、三里節次約灸五七百壯,至年老添熱厥頭痛,雖冬天大寒,獨喜風寒,其頭痛便愈,微來暖處,或見煙火,其痛復作,五七年不愈,皆灸之過也。

白話文:

川芎散,是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的一個治療頭風、偏頭痛、頭昏眼花的好方子。

配方如下:川芎、細辛、羌活、槐花、甘草(炙)、香附子、石膏(各半兩)、荊芥、薄荷、菊花、防風(去叉)、茵陳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用茶水調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忌食風寒之物。

清上瀉火湯,是東垣先生創製的方子,用於治療因過度灸治導致的熱厥頭痛。故事是這樣的:從前有個人,年輕時體弱,在氣海、三里穴灸了五七百壯。到了老年,就開始出現熱厥頭痛的症状。即使在冬天最寒冷的時候,也只有在風寒中才能感到舒服,頭痛才會緩解。稍微靠近溫暖的地方,或者看到煙火,頭痛就會重新發作。這種情況持續了五七年,始終沒有治癒,都是因為過度灸治的緣故。

羌活(三錢),酒知母,酒黃芩(各一錢半),黃耆,酒黃柏(各一錢),防風,升麻(各七分),柴胡,藁本,酒黃連,生地黃,甘草(各五分),川芎,荊芥,蔓荊子(各二分),蒼朮,當歸(各三分),細辛,紅花(各少許)

分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遠。

補氣湯(東垣),服前藥之後服此藥。

黃耆(八分),甘草(炙),當歸身(各二錢),柴胡,升麻(各二分),細辛(少許),麻黃(炒),苦丁香(各半錢)

白話文:

羌活三錢,酒知母、酒黃芩各一錢半,黃耆、酒黃柏各一錢,防風、升麻各七分,柴胡、藁本、酒黃連、生地黃、甘草各五分,川芎、荊芥、蔓荊子各二分,蒼朮、當歸各三分,細辛、紅花少許,分作二服,每服用兩杯水煎至一杯,去渣,稍微熱一點服用,飯後服用。服用完藥之後,再服用補氣湯。補氣湯由黃耆八分、甘草炙、當歸身各二錢、柴胡、升麻各二分、細辛少許、麻黃炒、苦丁香各半錢組成。

上水煎服。

石膏散(《寶鑑》)

麻黃(去根節),石膏(各一兩),何首烏(半兩),葛根(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水煎,稍熱服。

石膏散(《寶鑑》)

川芎,石膏(亂紋好者),白芷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四錢,熱茶清調下。

荊芥散(《本事》),治頭風。

荊芥,石膏(煅存性,等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石膏散,出自《本草綱目》,由麻黃、石膏、何首烏、葛根等藥材組成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三片煎水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另一種石膏散,出自《本草綱目》,由川芎、石膏、白芷等藥材組成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熱茶調服。荊芥散,出自《本事》,用於治療頭風,由荊芥、石膏(煅燒至無水)等藥材組成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姜三片,蔥白三寸和須,使水一盞,煎至七分,食後服。

治丈夫婦人風虛頭疼,氣虛頭疼,婦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疼,一切頭疼,並皆治之。

茵陳(揀淨,五兩),麻黃,石膏(煅存性。各二兩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臘茶調下,食後服,服畢仰臥霎時。

羌活附子湯(東垣)

黃耆,麻黃(各一錢),羌活,蒼朮(各半錢),防風,升麻,甘草(各二分),黑附子(一分),白芷,白殭蠶,黃柏(各三分)

水煎,去渣溫服,食後。若有寒嗽,加佛耳草三分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加入三片生薑,三寸蔥白連根,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,飯後服用。

可以治療男性女性風虛頭疼、氣虛頭疼、婦女懷孕前後傷風頭疼,以及各種頭疼,都能治癒。

將茵陳(洗淨,五兩)、麻黃、石膏(煅燒至性狀改變,各二兩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臘茶調服,飯後服用,服完藥後仰躺一會兒。

羌活附子湯(東垣)

黃耆、麻黃(各一錢)、羌活、蒼朮(各半錢)、防風、升麻、甘草(各二分)、黑附子(一分)、白芷、白殭蠶、黃柏(各三分)

用清水煎煮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如果伴有寒咳,可加入佛耳草三分。

麻黃吳茱萸湯(東垣)

蒼朮(一錢),麻黃,羌活(各五分),吳茱萸(三分),藁本,柴胡,升麻,黃耆,當歸,黃柏,黃連,黃芩(各二分),半夏,川烏,蔓荊子(各一分),細辛,紅花(各少許)
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遠。

透頂散(《本事》),治偏正頭風,夾腦風,並一切頭風,不問年深日近。

細辛(表白者,三莖),瓜蒂(七個),丁香(三粒),糯米(七粒),腦子,麝香(各一黑豆大)

白話文:

東垣所著麻黃吳茱萸湯,方劑組成:蒼朮一錢,麻黃、羌活各五分,吳茱萸三分,藁本、柴胡、升麻、黃耆、當歸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芩各二分,半夏、川烏、蔓荊子各一分,細辛、紅花各少許。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飯後服用。

《本事》記載的透頂散,用於治療偏正頭風、夾腦風以及一切頭風,無論病程長短。方劑組成:細辛三莖,瓜蒂七個,丁香三粒,糯米七粒,腦子、麝香各一黑豆大。

上將腦、麝,乳缽內研極細,卻將前四味研勻,另自治為末,然後入乳缽內,燙起腦、麝令勻,用瓦罐子盛之,謹閉罐口。患人隨左右搐之,一大豆許,良久出涎一升許則安。

大川芎丸(河間),治頭風旋暈眩急,外合陽氣,風寒相搏,胃膈痰飲,偏正頭疼,身體拘倦。

川芎(一斤),天麻(四兩,用鄆州者)

上為末,煉蜜丸,每兩作十丸。每服一丸,細嚼,茶、酒下,食後服。

神聖散(河間),治腦風,邪氣留飲不散,項背怯寒,頭痛不可忍者。

白話文:

將腦髓和麝香在乳缽中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將前四味藥研磨均勻,另製成粉末,然後一起放入乳缽中,用熱水將腦髓和麝香攪拌均勻,裝入瓦罐中,封緊罐口。患者將藥粉放在手指上,每次取大約一粒大豆大小,慢慢地服用,過一會兒就會流出大量的唾液,然後病症就會減輕。

大川芎丸,出自河間醫學,用於治療頭風眩暈、頭疼、身體疲倦等症狀,屬於外合陽氣,風寒相搏,胃膈痰飲等病症。

配方:川芎一斤,天麻四兩(使用鄆州產的天麻)。

製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每兩藥粉製成十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,用茶或酒送服,飯後服用。

神聖散,出自河間醫學,用於治療腦風,邪氣留飲不散,項背畏寒,頭痛難忍等症狀。

麻黃(去節),細辛(去苗),乾蠍(生一半,炒一半),藿香葉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煮荊芥、薄荷,酒調下,茶調亦得。並治血風證。

乳香盞落散(《寶鑑》),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疼不可忍者。

御米殼(去蒂,四兩),陳皮,甘草(炙),桔梗(去蘆),柴胡(去苗。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盅,入燈芯十莖,長四指,同煎七分,去渣,食後溫服。

順氣和中湯,治氣虛頭痛。

白話文:

麻黃去掉節,細辛去掉苗,乾蠍一半生,一半炒,藿香葉各等分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荊芥和薄荷煮水,酒調服,用茶調服也可以。主要用於治療血風證。

乳香盞落散,出自《本草綱目》,用於治療男子婦女偏正頭疼,痛得無法忍受的症狀。

御米殼去掉蒂,四兩,陳皮,甘草炙烤,桔梗去掉蘆頭,柴胡去掉苗,各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盅水,加入燈芯十莖,長四指,一起煎煮七分,去掉藥渣,飯後溫服。

順氣和中湯,用於治療氣虛頭痛。
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白朮,陳皮,當歸,芍藥(各五分),甘草(炙)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,蔓荊子,川芎,細辛(各二分)
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食後。服之減半,再服而愈。

調中益氣湯(見勞倦。),半夏白朮天麻湯(見眩暈。)

玉壺丸(《和劑》),治風痰吐逆,頭痛目眩,胸膈煩滿,飲食不下,及咳嗽痰盛,嘔吐涎沫。

天南星(生),半夏(生。各一兩),天麻(半兩),頭白麵(三兩)

白話文:

黃耆一錢半,人參一錢,白朮、陳皮、當歸、芍藥各五分,甘草(炙)三分,升麻、柴胡各三分,蔓荊子、川芎、細辛各二分,水煎服,先煎至兩碗,再煎至一碗,去渣溫服,飯後服用。藥量減半,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此方名為調中益氣湯,適用於勞倦乏力者。若出現頭昏眼花,則可服用半夏白朮天麻湯。

玉壺丸出自《和劑》,主治風痰引起的嘔逆、頭痛眩暈、胸悶、食慾不振、咳嗽痰多、嘔吐涎沫等症狀。

其藥方為:天南星(生)、半夏(生)各一兩,天麻半兩,麵粉三兩。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用水一大盞,先煎令沸,下藥煮五七沸,候藥浮即熟,漉出放溫,別用生薑湯下,不計時候服。

水煮金花丸(見痰飲。)

玉真丸(《本事》),治腎氣不足,氣逆上行,頭痛不可忍,謂之腎厥,其脈舉之則弦,按之則堅。

硫黃(二兩),石膏(煅通赤,研),半夏(湯洗),硝石(研。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研勻,生薑汁糊丸,如桐子大,陰乾。每服二十丸,薑湯或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滴水搓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一大杯水先煮沸,再放入藥丸煮五到七沸,等藥丸浮起來就表示煮熟了,濾出藥湯放溫,另用生薑湯送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

這個方劑叫做水煮金花丸,可以用來治療痰飲。

玉真丸方劑出自《本事》一書,用於治療腎氣不足、氣逆上行、頭疼難忍,稱為腎厥,脈象是按下去很硬,抬起來又很弦。

將硫黃、煅燒至通紅的石膏、洗過水的半夏、研磨好的硝石,各取一兩,一起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用生薑汁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陰乾保存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或米湯送服。

更灸關元百壯。《良方》中黃丸子亦佳。虛寒甚者,去石膏,用鍾乳粉一兩。

正元散(見勞倦。),大三五七散(見中風。),來復丹(見中暑。),黑錫丹(見痞。)

茸朱丹(《魏氏》)

好辰砂,草烏,瞿麥,黃藥子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灸關元穴可以強身健體,另外,《良方》中記載的黃丸子方藥也很有效。如果體虛寒重,可以去掉石膏,改用鍾乳粉一兩。

正元散適合勞倦者,大三五七散適合中風者,來復丹適合中暑者,黑錫丹適合痞症者。

魏氏方書中記載的茸朱丹,由辰砂、草烏、瞿麥、黃藥子各一兩組成。

上為粗末,瓷碗一個,以薑汁塗炙數次,入砂在內,上鋪諸藥,復以盞蓋了,掘一個小坑,安碗在內,用熟炭五斤,煅令火盡,吹去草藥灰,取辰砂研細,或只獨用辰砂末。每服一錢半,淡薑湯下。或加用鹿茸,爁去毛,切片酒浸,為末三兩,和黃棗肉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人參湯下,空心服。(熟砂有毒,更宜斟酌。)

釣藤散(見眩暈。),治中湯,紅丸子(二方並見傷食。),葛花解酲湯(見傷飲。),沉香降氣散(見氣。),蘇子降氣湯(見氣。),養正丹(見氣。),既濟解毒湯(見上熱下寒。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準備一個瓷碗,用薑汁塗抹碗的內外多次,然後放入砂子,再將藥粉鋪在砂子上,最後用碗蓋蓋住。挖一個小坑,將碗放在坑內,用熟炭五斤,煅燒至炭火熄滅,將草藥灰吹去。取辰砂研磨成細粉,或單獨使用辰砂粉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淡薑湯送服。也可以加入鹿茸,將鹿茸燒去毛,切片浸泡在酒中,研磨成粉,每三兩與黃棗肉丸混合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丸,用人參湯送服,空腹服用。(熟砂有毒,服用時需謹慎。)

以下是一些其他的方劑,可根據不同的病症選擇服用:

  • 釣藤散:治療眩暈。
  • 治中湯:治療傷食。
  • 紅丸子:治療傷食。
  • 葛花解酲湯:治療傷飲。
  • 沉香降氣散:治療氣虛。
  • 蘇子降氣湯:治療氣虛。
  • 養正丹:治療氣虛。
  • 既濟解毒湯:治療上熱下寒。

白芷散(東垣),治風頭痛,搐鼻。

石膏,芒硝(各二錢),薄荷(三錢),鬱金,白芷(各二錢)

上為細末,口含水搐鼻。

若症在太陽,加羌活二錢,防風一錢,紅豆二粒,為末搐之。

川芎散(東垣),搐鼻。

青黛(一錢半),蔓荊子,川芎(各一錢二分),鬱金,芒硝(各一錢),石膏(一錢三分),細辛根(一錢),薄荷葉(二錢),紅豆(一粒)

白話文:

東垣所著白芷散,用於治療風頭痛和鼻搐。方劑包含石膏、芒硝各二錢、薄荷三錢、鬱金、白芷各二錢,研磨成細末,以水漱口後,用藥粉吸入鼻腔。若症狀屬於太陽經病變,則需加入羌活二錢、防風一錢、紅豆二粒,一同研磨成粉吸入鼻腔。

東垣所著川芎散,專治鼻搐。方劑包含青黛一錢半、蔓荊子、川芎各一錢二分、鬱金、芒硝各一錢、石膏一錢三分、細辛根一錢、薄荷葉二錢、紅豆一粒。

上為末。

瘦人搐鼻藥(丹溪)

軟石膏,朴硝(半錢),腦子,檀香皮,荊芥,薄荷葉(各一錢),白芷,細辛(各三錢)

如聖散(《寶鑑》),治眼目偏痛,頭風。

麻黃(燒灰,半兩),盆硝(二錢半),麝香,腦子(各少許)

上為細末,搐之。

又方

楊梅青,硝石,伏龍肝

各等分,為末搐鼻。

瓜蒂神妙散(河間),治偏正頭目昏眩,及偏正頭痛。

白話文:

瘦人可以使用「搐鼻藥」治療,方劑包括軟石膏、朴硝、腦子、檀香皮、荊芥、薄荷葉、白芷、細辛。另外,「如聖散」也能治療眼目偏痛和頭風,藥方包含麻黃、盆硝、麝香、腦子。此外,還有「楊梅青、硝石、伏龍肝」混合為末,搐鼻治療偏正頭目昏眩及偏正頭痛,稱為「瓜蒂神妙散」。

焰硝,雄黃,川芎,薄荷葉,道人頭(即蒼耳子),藜蘆(各一分),天竺黃(一錢半)

上為細末,含水,鼻中搐一字,神驗。

火筒散(初虞),治頭風。

蚯蚓糞(四錢),乳香(二錢),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,用紙筒自下燒上,吸菸搐鼻內。

一滴金丸(《奇效》),治首風,及偏正頭風。

人中白,地龍(各一分)

白話文:

焰硝、雄黃、川芎、薄荷葉、蒼耳子、藜蘆(各一分),天竺黃(一錢半),磨成細粉,用水調和,用棉花沾取少許,塞入鼻孔,效果奇佳。此方名為火筒散,主治頭風。

蚯蚓糞(四錢)、乳香(二錢)、麝香(少許),研磨成粉,用紙筒自下往上燒,吸食煙霧,用於鼻孔內。此方名為一滴金丸,主治頭風,以及偏頭風。

人中白、地龍(各一分)

上為細末,用羊膽汁和丸,如芥子大。每用一丸,新汲水一滴化開,滴入兩鼻中。

治八般頭風。(《本事》)

草烏尖,細辛(等分),黃丹(少許)

上為細末,用葦管搐入鼻中。

《斗門方》治卒頭上痛。皂莢末吹鼻,嚏即止。

頭風摩散方(《金匱》)

大附子(一枚,炮),食鹽(等分)

上二味為末,以方寸匕摩疹上,令藥力行。

《聖惠》治風頭痛,每天欲陰風雨先發者。用桂心一兩,為末,以酒調如膏,用敷頂上並額角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羊膽汁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同芥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新鮮的水滴一滴溶解,滴入兩鼻孔中。

此方可治療八種頭風。

將草烏尖、細辛(各等量)和黃丹(少許)研磨成細粉,用蘆葦管塞入鼻孔中。

此方出自《斗門方》,用於治療突然發生的頭痛。將皂莢研磨成粉末,吹入鼻孔中,打噴嚏後即可止痛。

此方出自《金匱》,名為「頭風摩散方」,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,尤其是在陰雨天氣前發作的頭痛。將大附子(一個,炮製)和食鹽(等量)研磨成粉末,用方寸匕在患處塗抹,使藥力滲入。

此方出自《聖惠》,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,特別是陰雨天氣前發作的頭痛。將桂心一兩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成膏狀,塗抹在頭頂和額角。

治頭風餅子(《聖惠》)

五倍子,全蠍,土狗(各七個)

上為末,醋糊作如錢大餅子,發時再用醋潤透,貼太陽穴上,炙熱貼之,仍用帕子縛之,啜濃茶,睡覺即愈。

沖和膏(《玄珠》),治偏正頭風腫痛,並眼痛者。

紫荊皮(炒,五兩),獨活(去節,炒,三兩),赤芍藥(炒,二兩),白芷,菖蒲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治療頭風餅子,用五倍子、全蠍、土狗各七個,研成粉末,用醋糊製成錢幣大小的餅子,發病時再用醋浸透,貼在太陽穴上,炙熱貼之,並用布條綁住,喝濃茶,睡覺即可痊癒。

沖和膏用於治療偏頭痛、頭部腫痛以及眼痛,由紫荊皮(炒)、獨活(去節,炒)、赤芍藥(炒)、白芷、菖蒲各適量製成。

上為末,蔥頭煎濃湯調塗。

秘方貼頭風熱痛

用大黃、朴硝各等分,為末,井底泥和捏作餅,貼兩太陽穴。

秘方茶調散(《玄珠》),治風熱上攻,頭目昏痛,及頭風熱痛不可忍。

片芩(二兩,酒拌炒三次,不可令焦),小川芎(一兩),細芽茶(三錢),白芷(五錢),薄荷(三錢),荊芥穗(四錢)

頭巔及腦痛,加細辛、藁本、蔓荊子各三錢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用茶清調下。

芎術湯(《奇效》,下並同),治濕頭痛,眩暈痛極。

白話文:

將蔥頭煎成濃湯,調成糊狀,塗抹在患處。

這個秘方可以治療頭風熱痛:將大黃和朴硝等量研磨成粉末,再和井底泥混合捏成餅狀,貼在兩側太陽穴。

秘方茶調散,用於治療風熱上攻,頭昏眼花,頭痛難忍。

將片芩(酒拌炒三次,不可焦)二兩、小川芎一兩、細芽茶三錢、白芷五錢、薄荷三錢、荊芥穗四錢研磨成細末。

如果頭頂和腦部疼痛,可以再加入細辛、藁本、蔓荊子各三錢。

每次服用二至三錢,用茶水送服。

芎術湯則用於治療濕頭痛、頭昏眼花,痛得厲害。

川芎,附子(生,去皮臍),白朮(以上各三錢),桂心(去皮),甘草(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七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川芎散,治風盛膈壅,鼻塞清涕,熱氣上攻,眼目多淚生眵,及偏正頭痛。

川芎,柴胡(各二錢),細辛,半夏曲,人參,前胡,防風,甘菊花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薄荷(少許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三片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
菊花散,治風熱上攻,頭痛不止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附子(生的,去掉皮和臍)、白朮(以上各三錢)、桂心(去掉皮)、甘草(各一錢)

將以上藥材製成一劑,用兩盅水,加入七片生薑、兩個紅棗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。

川芎散,用來治療風盛導致的膈氣阻滯、鼻塞流清涕、熱氣上攻、眼睛流淚生眼屎,以及偏頭痛。

川芎、柴胡(各二錢)、細辛、半夏曲、人參、前胡、防風、甘菊花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、薄荷(少許)

將以上藥材製成一劑,用兩盅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。

菊花散,用來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頭痛不止。

甘菊花(去梗),旋覆花(去梗),防風(去蘆),枳殼(去瓤,麩炒),川羌活(去蘆),蔓荊子,石膏,甘草(炙。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五片,煎一盅,不拘時服。

芎辛導痰湯,治痰厥頭痛。

川芎,細辛,南星,陳皮(去白),茯苓(以上各一錢半),半夏(二錢),枳實(麩炒),甘草(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七片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
大追風散,治久新偏正頭疼,肝臟久虛,血氣衰弱,風毒上攻,頭目眩暈,心煩,百節痠疼,鼻塞聲重,項背拘急,皮膚瘙癢,面上遊風,狀若蟲行,一切頭風。兼治婦人血風攻注。此藥消風化痰,清利頭目。

白話文:

甘菊花、旋覆花、防風、枳殼、川羌活、蔓荊子、石膏、甘草各取一錢半,去梗、去蘆、去瓤,枳殼麩炒,甘草炙。將藥材一同放入水二盅中,加入姜五片,煎煮至一盅,不分時間服用,可治痰厥頭痛。

川芎、細辛、南星、陳皮、茯苓各取一錢半,半夏二錢,枳實麩炒,甘草一錢,去陳皮白。將藥材一同放入水二盅中,加入姜七片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,可治久新偏正頭疼、肝臟久虛、血氣衰弱、風毒上攻、頭目眩暈、心煩、百節痠疼、鼻塞聲重、項背拘急、皮膚瘙癢、面上遊風、一切頭風,兼治婦人血風攻注。此藥消風化痰,清利頭目。

川烏(炮,去皮臍),防風,川芎,荊芥,殭蠶(炒去絲),石膏(煅),甘草(炙。以上各一兩),白附子(炮),全蠍(去毒,炒),羌活,地龍(去上,炒),南星,天麻,白芷(以上各五錢),乳香(研),沒藥(研),草烏(炮),雄黃(以上各一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臨睡細茶湯調服。

止痛太陽丹,天南星,川芎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用連須蔥白,同搗爛作餅,貼於太陽痛處。

治氣攻頭疼不可忍者

蓖麻子,乳香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取川烏(炮製後去皮和臍)、防風、川芎、荊芥、殭蠶(炒去絲)、石膏(煅)、甘草(炙)各一兩,白附子(炮製)、全蠍(去毒,炒)、羌活、地龍(去頭,炒)、南星、天麻、白芷各五錢,乳香、沒藥(研磨)各一錢半,草烏(炮製)、雄黃各一錢半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,睡前用淡茶水調服。

另外,取天南星和川芎等分研磨成細末,再用帶根蔥白一同搗爛成餅,貼於太陽穴疼痛處,可治氣攻頭疼難忍。

還可用蓖麻子和乳香等分,可做其他治療。

上同搗爛作餅,貼太陽穴上。如痛定,急去頂上解開頭髮出氣,即去藥。一方,無乳香。

治頭痛不可忍方

上用蒜一顆,去皮,研取自然汁,令病人仰臥垂頭,以銅筋點少許,滴入鼻中,急令搐入腦,眼中淚出,瘥。

治頭痛

上用水調決明子末,貼太陽穴。一方,作枕,去頭風,明目。

急風散,治男女偏正頭風,夾腦風,太陽穴痛,坐臥不安。

川烏(生,去皮臍),辰砂(研,各一兩),南星(生,二兩)

上為細末,用酒調塗痛處,小兒貼囟門。

點頭散,治偏正頭疼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搗碎成餅狀,貼在太陽穴上。如果疼痛緩解,立刻解開頭頂的頭髮,讓氣流通暢,然後取下藥物。另一種方法,不需加乳香。

治療頭痛難忍的方劑:

取一顆蒜,去皮,研磨出汁液,讓病人仰臥垂頭,用銅針蘸取少許蒜汁滴入鼻孔,迅速讓藥液進入腦部,使眼睛流淚,即可緩解。

治療頭痛:

用水調和決明子粉,貼在太陽穴上。另一種方法,將決明子粉做成枕頭,可以去頭風,明目。

急風散,用於治療男女偏正頭風、夾腦風、太陽穴疼痛、坐臥不安等症狀。

川烏(生,去皮臍)、辰砂(研磨)、南星(生),各取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塗抹在疼痛處,小兒可貼在囟門上。

點頭散,用於治療偏正頭痛。

川芎(二兩),香附子(四兩,炒,去毛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用茶清調服。

芎犀丸,治偏正頭疼,一邊鼻不聞香臭,常流清涕,或作臭氣一陣,服芎、蠍等藥不效者,服此不十服愈,及治噴嚏稠濃。

川芎,硃砂(研,納一兩為衣),石膏(研),片腦(以上各四兩),人參,茯苓,甘草(炙),細辛(以上各二兩),犀角(生用),梔子(各一兩),阿膠(炒,一兩半),麥門冬(去心,三兩)

白話文:

芎犀丸

配方:

  • 川芎:二兩
  • 香附子:四兩,炒去毛

製作方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
功效:

治療偏頭痛,一邊鼻孔聞不到香臭,常流清涕,或偶爾流出臭氣,服用川芎、蠍子等藥物無效者。服用本方不超過十劑即可治愈。也能治療頻繁打噴嚏,鼻涕稠厚。

詳細配方:

  • 川芎:二兩
  • 香附子:四兩,炒去毛
  • 硃砂:一兩,研磨
  • 石膏:四兩,研磨
  • 片腦:四兩
  • 人參:二兩
  • 茯苓:二兩
  • 甘草:二兩,炙
  • 細辛:二兩
  • 犀角:一兩,生用
  • 梔子:一兩
  • 阿膠:一兩半,炒
  • 麥門冬:三兩,去心

註:

  • 以上藥材的重量單位為兩。
  • “炒去毛”是指將香附子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黃,去除毛狀物。
  • “研磨”是指將藥材研成細粉。
  • “炙”是指將甘草用文火烘烤至微焦。
  • “去心”是指將麥門冬的中心部分去除。

注意:

  • 中藥的使用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,請勿自行服用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或二丸,食後細嚼,茶、酒任下。

葫蘆巴丸,治氣攻頭痛如破。

葫蘆巴(炒),三稜(銼,醋浸炒乾),乾薑(炮。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溫生薑湯或溫酒調服。及治瘴瘧瘥後頭痛。

〔偏頭風〕

川芎散(《寶鑑》)

甘菊花,石膏,川芎,白殭蠶(各六錢)

上為極細末,每服三錢,茶清調下。

潔古方,治頭痛連睛痛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到兩丸,飯後細嚼,可用茶或酒送服。這個藥方叫做葫蘆巴丸,可以治療氣血攻衝引起的劇烈頭痛。

另外,將葫蘆巴、三稜、乾薑各一兩,分別炒制、銼碎、炮製後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不分時間,用溫薑湯或溫酒調服。這個藥方也能治療瘴氣瘧疾痊癒後的頭痛。

潔古方叫做川芎散,可以治療頭痛伴隨眼痛的症狀。將甘菊花、石膏、川芎、白殭蠶各六錢研磨成極細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茶水調服。

石膏,鼠黏子(炒)

上為細末,茶清食前調下。

細辛散(東垣)

細辛(兩分),川芎(七分),柴胡(兩分),黃芩(酒炒,一錢),生黃芩(五分),瓦粉(兩分),甘草(炙,一錢半),黃連(酒炒,七分),芍藥(半錢)

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溫服。

治偏頭疼方

鬱金(一顆),苦葫蘆子(一合)

上為細末,用白絹子裹藥末一錢,於新汲水內浸過,滴向患處鼻中,得黃水出即瘥。

仙靈脾浸酒方,治偏頭風,手足不遂,皮膚不仁。用仙靈脾一斤,細銼,以無灰酒兩鬥浸之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,取出藥。每日隨性暖酒飲之,常令醺醺,不得大醉,酒盡再合。合時忌雞、犬見之。

白話文:

將石膏和炒過的鼠黏子磨成細末,用茶水調和,飯前服用。

細辛散是由細辛、川芎、柴胡、酒炒黃芩、生黃芩、瓦粉、炙甘草、酒炒黃連和芍藥組成。每次取三錢,水煎服,飯後溫服。

治偏頭疼方用鬱金一顆和苦葫蘆子一合,磨成細末,用白絹子包裹一錢藥末,浸泡在新鮮的水中,然後滴入患處鼻孔,待黃水流出即可痊癒。

仙靈脾浸酒方用仙靈脾一斤,切碎,浸泡在兩斗無灰酒中,春五天、夏三天、秋七天、冬十天後取出藥。每天隨意服用溫酒,保持微醺狀態,不可醉酒,酒喝完後再重新浸泡。浸泡藥酒期間忌諱雞犬靠近。

白附散(《本事》),治風寒客於頭中疼痛,牽引兩目,遂至失明。

白附子(一兩),麻黃(不去節),川烏,南星(各半兩),全蠍(五個),乾薑,硃砂,麝香(各兩錢半)

上為細末,酒調一字服。略睡少時效。

治偏頭風

豬牙皂角(去皮筋),香白芷,白附子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臘茶調下。右疼右邊臥,左疼左邊臥,皆疼仰臥,食後服。

一粒金(東垣),治偏頭風。

蓽茇(以豬膽汁拌勻,入膽內懸待陰乾用),玄胡索,青黛,白芷,川芎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白附散,用於治療風寒入侵頭部導致疼痛,牽引雙眼,進而失明的症狀。

配方:白附子一兩、麻黃(不去節)、川烏、南星各半兩、全蠍五個、乾薑、硃砂、麝香各兩錢半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服用一字。服用後稍微睡一會兒,就會見效。

治療偏頭痛:

配方:豬牙皂角(去皮筋)、香白芷、白附子各等份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臘茶調服。頭痛右側就右側臥,頭痛左側就左側臥,兩側都痛就仰臥,飯後服用。

一粒金方,用於治療偏頭痛。

配方:蓽茇(用豬膽汁拌勻,放入膽囊中懸掛陰乾後使用)、玄胡索、青黛、白芷、川芎各一兩。

上為細末,無根水為丸。每用一丸,以無根水化開,搐鼻內,外以銅錢咬口內出涎。

〔雷頭風〕

清震湯(《保命》),治頭面疙瘩,憎寒拘急,發熱,狀如傷寒。

升麻,蒼朮(米泔浸一宿,各四錢),荷葉(一個,全者)

用水二盅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茶調散(即二仙散。)

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,滑石(各四兩)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。如小豆大。溫水下十五丸,每服加十丸,以利為度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無根水(可能指的是井水或雨水)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無根水化開後,用棉籤沾取藥水塞入鼻孔,同時用銅錢咬住嘴巴,逼出唾液。

雷頭風,指的是頭面部的疙瘩,伴隨畏寒、身體拘急、發熱,症状類似傷寒。

清震湯是用來治療雷頭風的,由升麻、蒼朮、荷葉組成。將藥材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茶調散,又名二仙散,也是治療雷頭風的藥方,由大黃、黃芩、牽牛、滑石組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清水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溫水送服十五丸,每次加服十丸,直到通利為止,每天服用三次。

神芎丸(子和),治心經積熱,風痰壅滯,頭目赤腫,或有瘡癤,咽膈不利,大小便閉澀,一切風熱之證,並宜服之。

大黃(生)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(生),滑石(各四兩),黃連,薄菏葉,川芎(各半兩)

為末,滴水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
烏荊丸(見中風。)

愈風餅子(子和)

川烏(炮,半兩),川芎,甘菊,白芷,防風,細辛,天麻,羌活,荊芥,薄荷,甘草(炙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神芎丸,用於治療心經積熱、風痰壅滯,導致頭目赤腫、長瘡癤、咽喉不適、大小便閉塞等一切風熱症狀。

配方:大黃(生)、黃芩(各二兩)、牽牛(生)、滑石(各四兩)、黃連、薄荷葉、川芎(各半兩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滴水丸,丸子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溫水送服。

烏荊丸則用於治療中風。

愈風餅子,用於治療風邪。

配方:川烏(炮製,半兩)、川芎、甘菊、白芷、防風、細辛、天麻、羌活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(炙,各一兩)。

上為細末,水浸蒸餅為劑,捏作餅子。每服三五餅,細嚼,茶酒送下,不計時候。

涼膈散(見發熱。)

黑錫丹(《和劑》),治真頭痛。

沉香,附子(制),葫蘆巴,肉桂(各半兩),茴香,破故紙,肉豆蔻,金鈴子,木香(各一兩),黑錫,硫黃(與黑錫結砂子。各二兩)

上為末,同研勻,酒煮麵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,陰乾,以布袋擦令光瑩。每服四十丸,空心薑、鹽湯送下。一方有陽起石(半兩),巴戟(一兩)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浸泡蒸好的餅子,揉成餅狀。每次服用三到五個餅,細嚼,用茶或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

涼膈散(見發熱。)

黑錫丹(《和劑》),用來治療真頭痛。

沉香、附子(炮製)、葫蘆巴、肉桂(各半兩)、茴香、破故紙、肉豆蔻、金鈴子、木香(各一兩)、黑錫、硫黃(與黑錫混合研磨成砂子,各二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酒煮熟的麵糊和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,陰乾後用布袋擦拭光滑。每次服用四十丸,空腹用薑、鹽湯送服。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陽起石(半兩)、巴戟(一兩)。

普濟消毒飲子(東垣)

黃芩,黃連(各半兩),人參(三錢),橘紅,玄參,甘草(生。各二錢),連翹,鼠黏子,板藍根,馬屁勃(各一錢),白殭蠶(炒),升麻(各七分),柴胡,桔梗(各二錢)

上共為細末,用湯調,時時服。或拌蜜為丸,噙化。或加防風、薄荷、川芎、當歸身,㕮咀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,水煎去渣,熱服之,食後時時服之。如大便硬,加酒煨大黃一錢,或二錢以利之。腫熱甚者,宜砭刺之。

白話文:

普濟消毒飲子(東垣)

配方:

  • 黃芩、黃連(各半兩)
  • 人參(三錢)
  • 橘紅、玄參、甘草(生,各二錢)
  • 連翹、鼠黏子、板藍根、馬屁勃(各一錢)
  • 白殭蠶(炒)、升麻(各七分)
  • 柴胡、桔梗(各二錢)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。
  2. 用溫水調和藥粉,隨時服用。
  3. 也可以將藥粉拌入蜂蜜,製成丸劑,含服至化。
  4. 可以加入防風、薄荷、川芎、當歸身,製成如麻豆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去渣,熱服,飯後隨時服用。
  5. 若大便乾硬,可加入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,以促進排便。
  6. 若腫熱嚴重,宜針刺治療。

注釋:

  • 東垣是指元代著名醫家李杲。
  • 半兩、三錢、二錢、一錢、七分都是古代重量單位,可以自行換算成現代單位。
  • 鼠黏子為鼠李的果實,板藍根為菘藍的根,馬屁勃為馬勃的菌體。
  • 本方屬於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的方劑,適用於外感風寒、熱毒熾盛、咽喉腫痛等症。

黑白散(潔古),治大頭病,如神。

烏黑蛇(酒浸),白花蛇(去頭尾,酒浸),雄黃(二錢),大黃(煨,半兩)

上為極細末,每服一二錢,白湯調,無時。甘桔湯(見咽喉。)

〔眉稜骨痛〕

選奇湯(東垣)

防風,羌活(各三錢),酒黃芩(一錢,冬不用。如能食,熱痛者加之),甘草(三錢,夏生,冬炙用)

每服三錢,水煎,稍熱服,食後時時。

祛風清上散(《統旨》),治風熱上攻,眉稜骨痛。

白話文:

潔古方「黑白散」主治大頭病,效果如同神效。配方包括酒浸烏黑蛇、去頭尾酒浸白花蛇、雄黃二錢、煨大黃半兩,研磨成極細粉末。每次服用一至二錢,用白湯調服,不限時間。

東垣方「選奇湯」主治眉稜骨痛。配方包括防風、羌活各三錢,酒黃芩一錢(冬季不用,如能食用,熱痛者可加),甘草三錢(夏季生用,冬季炙用)。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,微熱服,飯後隨時服用。

《統旨》方「祛風清上散」主治風熱上攻,眉稜骨痛。

酒黃芩(二錢),白芷(一錢半),羌活,防風,柴胡梢(各一錢),川芎(一錢二分),荊芥(八分),甘草(五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二陳湯(見痰飲。)

羌烏散(丹溪),治因風眉骨痛不止者。

川烏,草烏(各一錢,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),細辛,羌活,片芩(酒拌炒),甘草(炙。各半錢)

上為細末,分二服,茶清調下。

生熟地黃丸(見目。),導痰湯(見痰飲。)

白話文:

酒黃芩兩錢,白芷一錢半,羌活、防風、柴胡梢各一錢,川芎一錢二分,荊芥八分,甘草五分,用水兩盅煎煮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這個方子叫做二陳湯,用來治療痰飲。

另外,丹溪先生的羌烏散,用來治療因風引起的眉骨疼痛不止。川烏、草烏各一錢,這兩味藥用童便浸泡兩夜,細辛、羌活、片芩用酒拌炒,甘草炙烤,各半錢,研成細末,分兩次服用,用茶水送服。

還有生熟地黃丸,用來治療眼睛疾病;導痰湯,用來治療痰飲。

小芎辛湯(《良方》),治風寒在腦,或感濕邪頭痛腦暈,及眉稜眼眶痛者。

川芎(三錢),細辛(洗去土),白朮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

水二盅,姜二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上清散(《奇效》),治頭痛、眉骨痛、眼痛不可忍者。

川芎,鬱金,芍藥,荊芥穗,芒硝(以上各半兩),薄荷葉,乳香,沒藥(以上各一錢),片腦(半錢)

上為細末,每用一字,鼻內搐之。

治眉心並眉梁骨疼者。用二陳湯煎飲,下青州白丸子,立驗。

白話文:

「小芎辛湯」和「上清散」都是治療頭痛的方劑。「小芎辛湯」適用於風寒或濕邪入侵腦部導致的頭痛、頭暈、眉稜眼眶痛等症狀,以川芎、細辛、白朮、甘草等藥物煎水服用。「上清散」則針對頭痛、眉骨痛、眼痛等劇烈疼痛,以川芎、鬱金、芍藥、荊芥穗、芒硝、薄荷葉、乳香、沒藥等藥物研磨成粉末,取少許鼻內吸入。此外,針對眉心和眉梁骨疼痛,可服用二陳湯,並服用「青州白丸子」,效果顯著。

〔頭風屑〕

瀉青丸

當歸(去蘆,焙稱),草龍膽(焙稱),川芎,梔子,川大黃(煨),羌活,防風(去蘆)

上各等分,為末,煉蜜為丸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煎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。

人參消風散(《寶鑑》),治諸風上攻,頭目昏痛,項背拘急,肢體煩疼,肌肉蠕動,目眩旋運,耳嘯蟬鳴,眼澀好睡,鼻塞多嚏,皮膚頑麻,燥癢癮疹。又治婦人血風,頭皮腫癢,眉骨疼旋欲倒,痰逆噁心。

白話文:

〔頭風屑〕

[瀉青丸]

當歸(去除根鬚,烘乾),草龍膽(烘乾),川芎,梔子,川大黃(煨熟),羌活,防風(去除根鬚)

以上各藥材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狀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煎好的竹葉湯加砂糖溫水送服。

人參[消風散](《本草綱目》)

主治各種風邪上犯,導致頭目昏痛,項背僵硬,肢體疼痛煩躁,肌肉蠕動,眼花眩暈,耳鳴如蟬叫,眼睛乾澀嗜睡,鼻塞頻繁打噴嚏,皮膚麻木乾燥,瘙癢起疹。亦可治療婦女血風導致頭皮腫癢,眉骨疼痛,頭昏眼花欲倒,痰多噁心。

芎藭,羌活,防風,人參,茯苓(去皮),白殭蠶(炒),藿香葉,荊芥穗,甘草(炙),蟬殼(去土,各二兩),厚朴(去皮,薑製),陳皮(去白。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茶清調下。如久病偏頭風,每三日服,便覺輕減。如脫著沐浴,暴感風寒,頭痛聲重,寒熱倦疼,用荊芥茶清調下半盞。小兒虛風,目澀昏倦,及急慢驚風,用乳香、荊芥湯調下亦得。

紫菀丸(見積聚。)

白話文:

芎藭、羌活、防風、人參、茯苓(去皮)、白殭蠶(炒)、藿香葉、荊芥穗、甘草(炙)、蟬殼(去土,各二兩)、厚朴(去皮,薑製)、陳皮(去白,各半兩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茶水送服。如果長期患有偏頭痛,每三天服用一次,就會感覺症狀減輕。如果因淋浴受寒,突然感到頭痛劇烈,伴隨寒熱倦怠,可用荊芥茶送服藥粉半盞。小兒虛風、眼澀昏倦、或急慢驚風,可用乳香、荊芥湯送服藥粉。另外,也可以用紫菀丸治療。

〔頭重〕

紅豆散

麻黃根(炒,半錢),苦丁香(半錢),紅豆(十粒),羌活(燒),連翹(各三錢)

上五味,為細末,鼻內搐之。

治頭內如蟲蛀響,名天白蟻。用茶子細末吹鼻中。

白話文:

頭部沉重,像是被蟲子啃噬發出聲音,稱為「天白蟻」。可以將麻黃根、苦丁香、紅豆、羌活、連翹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鼻腔吸入,也能用茶籽研磨成細粉吹入鼻腔,來治療這種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