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6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6)

1. 目痛

《三因》羌活散,治風毒氣上攻,眼目昏澀,翳膜生瘡,及偏正頭疼,目小,黑花累累者。

羌活,川芎,天麻,旋覆花,青皮,南星(炮),藁本(各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煎,入生薑三片,薄荷七葉。

參耆羚角湯,治風牽眼,偏斜外障。

羚羊角(鎊),防風,五味子,赤茯苓,人參(各一兩),黃耆,茺蔚子,知母(各一兩半)

上水煎,食後服。

槐子丸,治肝虛風邪所攻,致目偏視。

槐子仁(二兩),酸棗仁(微炒),覆盆子,柏子仁,車前子,蔓荊子,茺蔚子,牛蒡子,蒺藜子(各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白湯送下。

〔陰邪風證〕

選奇湯,祛風清上散(俱見頭痛。)

上清散,治頭風痛,眉骨痛,眼痛。

川芎,鬱金,赤芍藥,荊芥穗,薄荷葉,芒硝(各半兩),乳香(另研),沒藥(另研。各一錢),腦子(另研,半錢)

上為細末,每用一字,鼻內搐之,甚妙。

〔陽邪風證〕

小芎辛湯(見頭痛。)

〔卒腦風證〕

外證,羌活勝風湯(見外障。),內證,沖和養胃湯(見內障。)

〔巔頂風證〕

挾痰濕者,動輒眩暈。用:

大黃(酒蒸九次,二兩),酒芩(七錢),白殭蠶,酒天麻,陳皮(鹽煮,去白),桔梗(各五錢),半夏(牙皂、薑汁煮,一兩),薄荷葉(三錢),白芷,青礞石(各二錢)

上末之,滴水丸,如綠豆大。食後、臨臥茶吞二錢。分外內證,治同前。

〔遊風證〕

加減知母湯

知母(二錢),黃耆(去蘆),白朮,羌活,防風,明天麻,甘菊花,山茱萸肉,蔓荊子,藁本,川芎,當歸(各一錢),細辛,甘草(各五分)

水二盅,煎至一盅,溫分二服,日三。頭面腫,加牛蒡子(炒研,二錢)。

〔邪風證〕

羌活勝風湯(見外障。)

白話文:

[目痛]

《三因》羌活散:治療風邪毒氣向上侵襲,導致眼睛昏花、視物模糊,眼翳(眼角膜上的薄膜)產生瘡瘍,以及偏頭痛、正頭痛、眼睛變小、眼前出現黑影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羌活、川芎、天麻、旋覆花、青皮、炮製過的南星、藁本,各一兩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三片、薄荷葉七片。

參耆羚角湯:治療風邪牽引導致眼睛歪斜、外障(指眼部外層的疾病,如眼翳)。

藥方組成:羚羊角(磨成粉)、防風、五味子、赤茯苓、人參,各一兩;黃耆、茺蔚子、知母,各一兩半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槐子丸:治療因肝虛風邪侵襲,導致眼睛偏斜看東西的狀況。

藥方組成:槐樹種子仁(二兩)、微炒過的酸棗仁、覆盆子、柏子仁、車前子、蔓荊子、茺蔚子、牛蒡子、蒺藜子,各一兩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開水在空腹時送服。

[陰邪風證]

選奇湯、祛風清上散(這兩種藥方在治療頭痛的部分有詳細說明)。

上清散:治療頭風疼痛、眉骨疼痛、眼睛疼痛。

藥方組成:川芎、鬱金、赤芍藥、荊芥穗、薄荷葉、芒硝,各半兩;乳香(另外研磨)、沒藥(另外研磨),各一錢;冰片(另外研磨),半錢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少量吹入鼻孔,效果非常好。

[陽邪風證]

小芎辛湯(這個藥方在治療頭痛的部分有詳細說明)。

[卒腦風證]

外證:使用羌活勝風湯(這個藥方在治療外障的部分有詳細說明)。內證:使用沖和養胃湯(這個藥方在治療內障的部分有詳細說明)。

[巔頂風證]

如伴隨痰濕,容易感到暈眩。使用:

藥方組成:酒蒸過九次的大黃(二兩)、酒芩(七錢)、白殭蠶、酒天麻、鹽水煮過並去除內膜的陳皮、桔梗,各五錢;用牙皂和薑汁煮過的半夏(一兩);薄荷葉(三錢);白芷、青礞石,各二錢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滴水做成丸子,如綠豆般大小。飯後或臨睡前用茶送服二錢。分別針對外證和內證,治療方式與前面所述相同。

[遊風證]

加減知母湯

藥方組成:知母(二錢);黃耆(去除蘆頭)、白朮、羌活、防風、明天麻、甘菊花、山茱萸肉、蔓荊子、藁本、川芎、當歸,各一錢;細辛、甘草,各五分。

用法:用水兩盅煎煮至一盅,溫熱分兩次服用,每天三次。如果頭面腫脹,可以加入炒過並研磨的牛蒡子(二錢)。

[邪風證]

羌活勝風湯(這個藥方在治療外障的部分有詳細說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