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54)
第六冊 (54)
1. 疝
奪命丹,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,偏墜搐痛,臍下脹痛,以致悶亂,及外腎腫硬,日漸滋長,陰間濕癢,抓之成瘡。
吳茱萸(一斤,去枝梗淨,四兩酒浸,四兩鹽湯浸,四兩醋浸,四兩童便浸,各浸一宿,焙乾),澤瀉(二兩,去灰土,切作片,去粗皮,酒浸一夜)
上為細末,酒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鹽酒或鹽湯送下。
救痛散,治小腸疝氣,築心疼痛不可忍。
肉豆蔻(麵裹煨),木香(煨。各半兩),荊三稜(煨),馬蘭花(醋炒),金鈴子(去核),茴香(炒。各一兩)
為細末,每服一大錢,痛時熱酒調服,立效。
〔膀胱氣〕
五苓散加川楝子一分,治疝氣卒痛,小便澀。(方見消癉。)
《澹寮》云:治疝氣發作,痛不可忍,真料五苓散一帖,連根蔥白一寸,燈芯七莖,煎湯吞下青木香丸五十粒,即效。又法,以青木香丸二百粒,斑蝥七枚,去頭翅,為粗末,瓦銚以文武火同炒令藥微香,用瓷碟蓋之,放冷處,去斑蝥,取丸子分二服,空心茴香酒吞下,累效。
硇砂丸(《本事》)
木香,沉香,巴豆肉(各一兩),青皮(二兩),銅青(半兩,研),硇砂(一分,研)
上二香及青皮三味,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,去巴豆,為細末,入硇砂二味,同研勻,蒸餅和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七丸至十丸,鹽湯下,日二三服,空心食前。
加味通心飲(見前。)
《濟生》葵子湯,治膀胱濕熱,腹脹,小便不通,口舌乾燥。
赤茯苓,豬苓,葵子,枳實,瞿麥,車前子,木通,黃芩,滑石,甘草(各等分)
每服五錢,入姜煎,空心服。
蔥白散,治一切冷氣不和,及本臟膀胱發氣,攻刺疼痛,及治婦人產後腹疼,或血刺痛,及治臟腑宿冷,百節倦痛怯弱,傷勞滯癖,久服盡除,但婦人一切疾病宜服。
川芎,當歸,枳殼(去穰,麩炒),厚朴(薑汁製炒),青皮,官桂(去粗皮),乾薑(炮),川楝子(炒),茵香(炒),神麯(炒),麥糵(炒),乾地黃,三稜(煨),人參,茯苓,芍藥,蓬朮(醋浸,焙),木香(炮。各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蔥白二寸,煎七分,入鹽少許熱服。如大便秘澀加大黃煎,大便溏利加訶子煎,食前服。
茴香散,治膀胱氣痛。
茴香,蓬朮,京三稜,金鈴子肉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熱酒調服。每發痛甚連日,只二三服立定。
治奔豚氣
穿山甲(麩炒),破故紙(麩炒),香附(去毛。各半兩),土狗(十枚,去頭尾,瓦上焙乾),海藻(焙),茴香,木香(各一兩),黑牽牛(頭末四兩),全蠍(十五枚,去毒),吳茱萸(一兩半)
為末,用大蘿蔔一枚,剜去心肉,裝入茱萸,以糯米一碗同蘿蔔煮,飯爛為度,出茱萸曬乾,同諸藥為末,次將蘿蔔細切,入米飯搗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,食前鹽酒送下。
白話文:
奪命丹
此藥方能治療多年或近期發生的小腸疝氣,症狀包含陰囊或腹股溝的墜痛、抽痛,肚臍下方脹痛,以至於感到悶亂不適,以及陰囊腫大變硬,逐漸增大,陰部潮濕搔癢,抓撓後形成瘡瘍。
藥材:吳茱萸一斤(去除枝梗,分成四份,分別用酒、鹽水、醋、童子尿浸泡一晚後焙乾),澤瀉二兩(去除泥土,切片,去除粗皮,用酒浸泡一晚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酒調和成糊狀做成藥丸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鹽酒或鹽湯送服。
救痛散
此藥方能治療小腸疝氣引起的劇烈心痛,痛到無法忍受。
藥材:肉豆蔻(用麵包裹後煨烤),木香(煨烤),各半兩;荊三稜(煨烤),馬蘭花(用醋炒),金鈴子(去核),茴香(炒),各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在疼痛發作時用熱酒調服,效果迅速。
膀胱氣
五苓散加川楝子一分,可治療疝氣突然發作引起的疼痛,以及小便不暢。(五苓散的配方在「消癉」篇中)
《澹寮》說:治療疝氣發作,疼痛難忍,用真正的五苓散一帖,加上帶根的蔥白一寸,燈芯七莖,煎湯送服青木香丸五十粒,即有效果。另一種方法,將青木香丸二百粒,加上去除頭翅的斑蝥七枚,磨成粗粉,在瓦鍋中用文火和武火一起炒至藥材微香,用瓷盤蓋住,放涼後去除斑蝥,將藥丸分成兩次服用,空腹時用茴香酒送服,多次使用有效。
硇砂丸
藥材:木香、沉香、巴豆肉(各一兩),青皮(二兩),銅青(半兩,研磨),硇砂(一分,研磨)。
先將木香、沉香和青皮這三種藥材,與巴豆一同用慢火炒至紫色,去除巴豆,磨成細粉,加入硇砂和銅青,一同研磨均勻,用蒸餅調和做成藥丸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至十丸,用鹽湯送服,每日兩三次,在空腹飯前服用。
加味通心飲 (配方見前文)
《濟生》葵子湯
此藥方能治療膀胱濕熱,引起的腹脹、小便不暢、口舌乾燥等症狀。
藥材:赤茯苓、豬苓、葵子、枳實、瞿麥、車前子、木通、黃芩、滑石、甘草(各等份)。
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煎煮,在空腹時服用。
蔥白散
此藥方能治療一切因寒氣不調引起的疾病,以及臟腑和膀胱發生的氣痛,包括婦女產後腹痛或血刺痛,以及臟腑久積的寒冷、四肢倦怠無力、勞損積滯等症狀,長期服用可以消除這些病痛,特別適合婦女服用。
藥材:川芎、當歸、枳殼(去除內瓤,用麩皮炒過)、厚朴(用薑汁製過再炒)、青皮、官桂(去除粗皮)、乾薑(炮製過)、川楝子(炒過)、茵香(炒過)、神麯(炒過)、麥糵(炒過)、乾地黃、三稜(煨烤過)、人參、茯苓、芍藥、蓬朮(用醋浸泡後焙乾)、木香(炮製過),各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碗,蔥白二寸,煎煮至七分,加入少許鹽熱服。如果大便乾澀,加入大黃煎煮;如果大便稀溏,加入訶子煎煮。在飯前服用。
茴香散
此藥方能治療膀胱氣痛。
藥材:茴香、蓬朮、京三稜、金鈴子肉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酒調服。若疼痛劇烈且持續數日,只需服用兩三次即可止痛。
治療奔豚氣
藥材:穿山甲(用麩皮炒過)、破故紙(用麩皮炒過)、香附(去除毛。各半兩),土狗(十枚,去除頭尾,在瓦片上焙乾),海藻(焙乾),茴香、木香(各一兩),黑牽牛(頭末四兩),全蠍(十五枚,去除毒性),吳茱萸(一兩半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取一個大蘿蔔,挖去中間的肉,將吳茱萸放入,與一碗糯米一同煮,煮至米爛即可,取出吳茱萸曬乾,與其他藥材一同磨成粉末,再將蘿蔔切細,與米飯搗成藥丸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飯前用鹽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