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38)
第六冊 (38)
1. 小便不禁
澤瀉散,治遺尿,小便澀。
澤瀉,牡丹皮,牡蠣(煅為粉),鹿茸(去毛,酥炙),赤茯苓,桑螵蛸(微炒),阿膠(搗碎,炒黃。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酒調服。
茯苓丸,治心腎俱虛,神志不守,小便淋瀝不止,用赤茯苓、白茯苓等分,為細末,以新汲水挼洗,澄去筋脈,控干,復研為末,別取地黃汁與好酒,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,搜和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細嚼,空心用鹽酒送下。
牡蠣丸
牡蠣(白者三兩,盛瓷器內,更用鹽泥四兩,蓋頭鋪底,以炭五斤燒半日,取出研),赤白脂(三兩,搗碎,醋拌勻濕,於生鐵銚子內慢火炒令乾,二味各研如粉)
上同研勻,酒煮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白薇散
白薇,白蘞,白芍藥(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粥飲調下。
雞腸散
黃雞腸(雄者四具,切破,淨洗,炙令黃),黃連(去須)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,赤石脂(另研),白石脂(另研),苦參(各五兩)
上為細末,更研勻,每服二錢,食前酒調服,日二夜一。
神芎導水丸(痰飲。),大菟絲子丸(咳嗽。),加味逍遙散(虛勞。),補中益氣湯(勞倦。),六味丸,八珍湯(俱虛勞。)
補脬飲,治產後傷動,胞破不能小便而淋漏。
生黃絲絹(一尺,剪碎),白牡丹(根皮,用千葉者),白芨(各一錢,俱為末)
上用水一碗,煮至絹爛如餳,空心頓服。服時不得作聲,作聲則不效。
桑螵蛸散,治陽氣虛弱,小便頻數,或為遺尿。
桑螵蛸(三十個,炒),鹿茸(酥炒),黃耆(各三兩),牡蠣(煨),人參,赤石脂,厚朴(各二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粥飲調服。
白話文:
澤瀉散:治療尿床和排尿困難。
藥材:澤瀉、牡丹皮、煅燒過的牡蠣粉、用酥油炙烤過的鹿茸、赤茯苓、稍微炒過的桑螵蛸、搗碎炒黃的阿膠,每種藥材各一兩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酒調服。
茯苓丸:治療心腎虛弱、精神不集中、小便淋漓不斷。
藥材:赤茯苓、白茯苓,等量。
製法:將赤茯苓和白茯苓研磨成細粉,用水揉洗,去除筋脈,控乾水分,再次研磨成粉。另外取地黃汁和好酒,在銀或石製容器中熬成膏狀,將藥粉與膏混合揉搓成丸子,大小如彈珠。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後,在空腹時用鹽酒送服。
牡蠣丸:
藥材:白色牡蠣三兩(放入瓷器中,用四兩鹽泥覆蓋底部和頂部,用五斤木炭燒半天,取出研磨成粉),紅、白豬油各三兩(搗碎,用醋攪拌均勻濕潤,在鐵鍋中用小火炒乾,兩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粉)。
製法:將牡蠣粉和豬油粉混合均勻,用酒煮成糊狀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鹽湯送服。
白薇散:
藥材:白薇、白蘞、白芍藥,等量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粥水調服。
雞腸散:
藥材:雄雞腸四具(切開洗淨,炙烤至黃色),黃連(去除鬚根),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切片,烘乾),赤石脂(另外研磨),白石脂(另外研磨),苦參,每種藥材各五兩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次研磨均勻,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酒調服,每天白天兩次,晚上一次。
神芎導水丸:治療痰飲。 大菟絲子丸:治療咳嗽。 加味逍遙散:治療虛勞。 補中益氣湯:治療勞倦。 六味丸、八珍湯:都治療虛勞。
補脬飲:治療產後因傷動導致胞破、無法正常排尿而淋漏。
藥材:生黃絲綢(一尺,剪碎)、白牡丹根皮(用千葉的)、白芨,每種藥材各一錢,都研磨成粉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加一碗水煮,直到絲綢煮爛如糖漿狀,空腹一次性服下。服藥時不能發出聲音,發出聲音就沒有效果。
桑螵蛸散:治療陽氣虛弱、小便頻繁或尿床。
藥材:炒過的桑螵蛸三十個、用酥油炒過的鹿茸、黃耆,每種藥材各三兩,煨過的牡蠣、人參、赤石脂、厚朴,每種藥材各二兩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粥水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