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37)
第六冊 (37)
1. 小便不禁
二氣丹,治虛寒小便不禁。(見惡寒。)
家韭子丸(《三因》),治少長遺溺,及男子虛劇,陽氣衰敗,小便白濁,夜夢泄精。此藥補養元氣,進美飲食。
家韭(子炒,六兩),鹿茸(四兩,酥炙),肉蓯蓉(酒浸),牛膝(酒浸),熟地黃,當歸(各二兩),菟絲子(酒浸),巴戟(去心。各一兩半),杜仲(炒),石斛(去苗),桂心,乾薑(各一兩)
上為末,酒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加至百丸,空心食前鹽湯、溫酒任下。小兒遺尿者,多因胞寒,亦稟受陽氣不足也,別作小丸服。
菟絲子丸(見小便數。)
固脬丸
菟絲子(二兩,制),茴香(一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),桑螵蛸(炙焦。各半兩),戎鹽(二錢五分)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白茯苓散
白茯苓,龍骨,乾薑(炮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續斷,桂心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熟地黃,桑螵蛸(微炒。各二兩)
上銼碎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六分,食前溫服。
鹿茸散,治小便不禁,陰痿腳弱。
鹿茸(二兩,去毛,酥炙),韭子(微炒),羊躑躅(酒拌炒乾),附子(炮),澤瀉,桂心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粥飲調服。
菟絲子散,治小便多或不禁
菟絲子(二兩,酒浸三日,曬乾,另搗為末用),牡蠣(煅粉),附子(炮,去皮臍),五味子(各一兩),雞䏶胵(中黃皮,微炒),肉蓯蓉(各二兩,酒浸,炙黃)
上制服法同上。
桑螵蛸散,治小便頻數,如稠米泔色,由勞傷心腎得之。
桑螵蛸(鹽炙),遠志(去心),龍骨,石菖蒲(鹽炙),人參,茯神(去木),鱉甲(醋炙),當歸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臨臥人參湯調服。
鹿角霜丸,治上熱下焦寒,小便不禁。
上用鹿角帶頂骨者,不拘多少,鋸作挺子,長三寸,洗了用水桶內浸,夏三冬五晝夜,用浸水同入鍋內煮之,覺湯少添溫湯,日夜不絕,候角酥糜為度,輕漉出,用刀刮去皮,如雪白,放在篩子上,候自干,微火焙之,其汁慢火煎為膏,候角極干,為細末,酒糊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任不。
阿膠飲,治小便遺失。
阿膠(炒,三兩),牡蠣(燒粉),鹿茸(酥炙),桑螵蛸(酒炙,無則缺之,或以桑耳代。各等分)
上銼散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空心服。
鹿茸散,治腎臟虛,腰臍冷疼,夜遺小便。
鹿茸(去毛,酥炙黃),烏賊魚骨(去甲,微炙。各三兩),白芍藥,當歸,桑寄生,龍骨(另研),人參(各一兩),桑螵蛸(一兩半,中劈破,慢火炙黃)
上為細末,入龍骨同研令勻,每服一錢,用溫酒調,空心、日晚、臨臥各一服。
白話文:
小便失禁
二氣丹:這個藥方治療因虛寒導致的小便失禁。(症狀可見惡寒怕冷)
家韭子丸:這個藥方(出自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治療不論年紀大小的遺尿,以及男子因身體虛弱、陽氣衰敗導致的精液渾濁、夜間遺精。此藥能補養元氣,增進食慾。 藥材組成:韭菜子(炒過,六兩)、鹿茸(四兩,用酥油炙過)、肉蓯蓉(酒浸)、牛膝(酒浸)、熟地黃、當歸(各二兩)、菟絲子(酒浸)、巴戟天(去心,各一兩半)、杜仲(炒過)、石斛(去莖)、桂心、乾薑(各一兩)。 做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製的糊做成丸子,像桐子(一種植物的種子)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增至一百丸,空腹時用鹽水或溫酒送服。小兒遺尿多因膀胱虛寒,也是因為先天陽氣不足,可以另外做成小丸服用。
菟絲子丸:(相關內容請參閱小便次數頻繁的說明)
固脬丸: 藥材組成:菟絲子(二兩,處理過)、茴香(一兩)、附子(炮製過,去皮臍)、桑螵蛸(炙焦,各半兩)、戎鹽(二錢五分) 做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白茯苓散: 藥材組成:白茯苓、龍骨、乾薑(炮製過)、附子(炮製過,去皮臍)、續斷、桂心、甘草(炙過,各一兩)、熟地黃、桑螵蛸(稍微炒過,各二兩) 做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煎至六分,飯前溫服。
鹿茸散:這個藥方治療小便失禁、陽痿、腿腳無力。 藥材組成:鹿茸(二兩,去除絨毛,用酥油炙過)、韭菜子(稍微炒過)、羊躑躅(用酒拌炒乾)、附子(炮製過)、澤瀉、桂心(各一兩) 做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粥水送服。
菟絲子散:這個藥方治療小便過多或失禁。 藥材組成:菟絲子(二兩,用酒浸泡三天,曬乾,另外搗成粉末)、牡蠣(煅燒成粉)、附子(炮製過,去皮臍)、五味子(各一兩)、雞內金(中黃皮,稍微炒過)、肉蓯蓉(各二兩,酒浸後炙黃) 做法:服用方法同上。
桑螵蛸散:這個藥方治療小便頻繁,像濃稠米湯的顏色,因勞累損傷心腎所致。 藥材組成:桑螵蛸(用鹽炙過)、遠志(去心)、龍骨、石菖蒲(用鹽炙過)、人參、茯神(去木)、鱉甲(用醋炙過)、當歸(各等分) 做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睡前用人參湯送服。
鹿角霜丸:這個藥方治療上身有熱、下身虛寒導致的小便失禁。 做法:選用帶頂骨的鹿角,不拘多少,鋸成三寸長的段,洗淨後放入水桶中浸泡,夏天浸泡三晝夜,冬天浸泡五晝夜。用浸泡過的水一同放入鍋中煮,覺得水少就加入溫水,日夜不斷加熱。直到鹿角酥爛為止,輕輕撈出,用刀刮去外皮,呈雪白色,放在篩子上,使其自然乾燥,用微火烘烤。將煮鹿角的汁液用小火煎成膏狀。待鹿角完全乾燥後,磨成細粉,用酒調和做成丸子,像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。
阿膠飲:這個藥方治療小便失禁。 藥材組成:阿膠(炒過,三兩)、牡蠣(燒成粉)、鹿茸(用酥油炙過)、桑螵蛸(用酒炙過,沒有則可省略,或用桑耳代替,各等分) 做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空腹服用。
鹿茸散:這個藥方治療腎臟虛弱、腰腹部寒冷疼痛、夜間遺尿。 藥材組成:鹿茸(去除絨毛,用酥油炙黃)、烏賊魚骨(去除外殼,稍微炙過,各三兩)、白芍藥、當歸、桑寄生、龍骨(另外研磨)、人參(各一兩)、桑螵蛸(一兩半,從中間剖開,慢火炙黃) 做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龍骨一同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調服,空腹、傍晚和睡前各服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