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25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25)

1. 小便不通

〔氣分熱〕

清肺散(東垣),治渴而小便閉或黃或澀。

茯苓(二錢),豬苓(三錢),澤瀉,瞿麥,琥珀(各五分),燈芯(一分),萹蓄,木通(各七分),通草(二分),車前子(一錢,炒)
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稍熱服。

黃芩清肺飲(見淋),豬苓湯,五苓散(並消癉。),茯苓琥珀湯(小便數。)

紅秫散,治小便不通,上喘。

萹蓄(一兩半),燈芯(一百根),紅秫黍根(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用河水二盞,煎至七分,去滓熱服,空心食前。

〔血分熱〕

滋腎丸,治下焦陰虛,腳膝軟無力,陰汗,陰痿,足熱不能履地,不渴而小便閉。

黃柏(酒洗,焙),知母(酒洗,焙。各二兩),肉桂(二錢)

《內經》曰:熱者寒之。又云: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以黃柏之苦寒,瀉熱補水潤燥,故以為君。以知母苦寒,瀉腎火,故以為佐。肉桂辛熱,寒因熱用也。

上為細末,熟水為丸,如芡實大。每服百丸,加至二百丸,百沸湯空心下。

黃連丸,即滋陰化氣湯(潔古),治因服熱藥,小便不利,諸藥莫能效者,或臍下痛不可忍者。

黃連(炒),黃柏(炒),甘草(各等分)

上㕮咀,水煎,溫服,食前。如再不通,加知母。

導氣除燥湯(東垣),治小便不通,乃血澀致氣不通而竅澀也。

知母(三錢,酒製),黃柏(四錢,酒製),滑石(二錢,炒黃),澤瀉末(三錢),茯苓(去皮,二錢)

上和勻,每服半兩,水煎,稍熱空心服。如急閉小便,不拘時服。

〔水氣〕

栝蔞瞿麥湯(仲景),治小便不利而渴,亦氣分藥也。

栝蔞根(二兩),茯苓,薯蕷(各三兩),附子(炮,一枚),瞿麥(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丸,日三服。不知,增至七八丸。(以小便利,腹中溫,謂之知。)

八正散(《寶鑑》),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,一切蘊毒,咽乾口燥,大渴引飲,心忪面赤,煩躁不寧,目赤睛疼,唇焦鼻衄,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。又治小便赤澀,或癃閉不通,及熱淋、血淋,並宜服之,亦氣分藥也。

瞿麥,萹蓄,車前子,滑石,甘草(炙),山梔子仁,木通,大黃(麵裹煨,去面,切,焙。各一斤)

上為散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燈芯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食後臨臥。小兒量力,少少與之。

桃仁煎(《本事》),治婦人積血。

桃仁,大黃,朴硝(各一兩),虻蟲(半兩,炒黑),

上四味為末,以醇醋二升半,銀石器內慢火煎取一升五合,下大黃、虻蟲、桃仁等,不住手攪,良久出之,丸如梧子大。前一日不晚食,五更初溫酒吞下五丸。日午取下如赤豆汁,或如雞肝、蛤蟆衣狀,未下再作,如見鮮血即止,續以調血氣藥補之。(此方出《千金》,藥峻,不可輕用。)

白話文:

小便不通

氣分熱

  • 清肺散(出自東垣):此方用於治療口渴,小便不暢,可能呈現黃色或排尿困難的狀況。
  • 藥材包含:茯苓(8克)、豬苓(12克)、澤瀉、瞿麥、琥珀(各2克)、燈芯(0.4克)、萹蓄、木通(各2.8克)、通草(0.8克)、車前子(4克,炒過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20克,加入約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杯,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  • 其他相關方劑:黃芩清肺飲、豬苓湯、五苓散(皆可消除癉病)、茯苓琥珀湯(用於小便次數頻繁)。
  • 紅秫散:此方用於治療小便不通,同時伴有呼吸急促。
  • 藥材包含:萹蓄(60克)、燈芯(100根)、紅高粱根(80克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20克,加入約兩杯河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空腹服用,宜在飯前。

血分熱

  • 滋腎丸:此方用於治療下焦陰虛,引起的腳膝無力、陰部出汗、陽痿、腳底發熱無法著地、不口渴但小便不通等症狀。
  • 藥材包含:黃柏(用酒洗過後烘乾,80克)、知母(用酒洗過後烘乾,80克)、肉桂(8克)。
  • 理論基礎:《內經》提到:「熱則寒之」,又說「腎臟怕乾燥,要用辛味來滋潤」,所以用黃柏的苦寒性來瀉熱、補充水分、滋潤乾燥,作為主要藥材;用知母的苦寒性來瀉腎火,作為輔助藥材;肉桂的辛熱性,是因為寒症要用熱藥來治療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熟水製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100丸,可增加至200丸,用剛煮沸的開水送服,宜空腹。
  • 黃連丸,又名滋陰化氣湯(出自潔古):此方用於治療因服用熱性藥物導致小便不暢,其他藥物無效,甚至出現臍下疼痛難忍的情況。
  • 藥材包含:黃連(炒過)、黃柏(炒過)、甘草(份量相同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溫服,宜在飯前。如果仍無法排尿,可加用知母。
  • 導氣除燥湯(出自東垣):此方用於治療因血澀導致氣不通暢,進而造成小便不通。
  • 藥材包含:知母(12克,用酒製過)、黃柏(16克,用酒製過)、滑石(8克,炒黃)、澤瀉粉末(12克)、茯苓(去皮,8克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20克,用水煎煮,稍微溫熱時空腹服用。若小便急迫不通,不拘時間都可服用。

水氣

  • 栝蔞瞿麥湯(出自仲景):此方用於治療小便不暢且口渴,也是針對氣分的藥物。
  • 藥材包含:栝蔞根(80克)、茯苓(120克)、薯蕷(120克)、附子(炮製過,一枚)、瞿麥(40克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3丸,每天服用三次。如果效果不明顯,可增加至七八丸。(當小便通暢,腹部溫熱時,就表示有效)。
  • 八正散(出自《寶鑑》):此方用於治療大人小孩因心經邪熱引起的一切毒素,如咽喉乾燥、口渴想喝水、心悸、面色發紅、煩躁不安、眼睛發紅疼痛、嘴唇乾裂流鼻血、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等。也可用於治療小便赤澀或閉塞不通,以及熱淋、血淋等症狀,也是針對氣分的藥物。
  • 藥材包含:瞿麥、萹蓄、車前子、滑石、甘草(炙烤過)、山梔子仁、木通、大黃(用麵包裹煨過,去除麵粉,切片後烘乾。各40克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散劑,每次服用8克,加入一杯水,放入燈芯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宜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。小孩則依照身體狀況少量服用。
  • 桃仁煎(出自《本事》):此方用於治療婦女體內積血。
  • 藥材包含:桃仁、大黃、朴硝(各40克)、虻蟲(炒黑,20克)。
  • 使用方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約兩升半的醇醋,用銀石器慢火煎煮至剩下一升半,加入大黃、虻蟲、桃仁等藥材,不停攪拌,煮至濃稠取出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前一天不要吃晚飯,在五更時用溫酒吞下五丸。中午時應會排出如赤豆汁或雞肝、蛤蟆衣狀的血塊,若沒排出可再服,若出現新鮮的血,就停止服用,之後服用調養氣血的藥物來補養身體。(此方出自《千金方》,藥效猛烈,不可隨意使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