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20)
第六冊 (20)
1. 大小便不通
二陳湯(痰飲。),涼膈散(發熱。),通聖散(眩暈。),厚朴大黃湯(見痞。)
甘遂散
上以甘遂二兩,赤皮者,為末,煉蜜二合和勻,每一兩重分作四服,日進一服,蜜水下,未知,日二服,漸加之。
又方,葵子末三合,青竹葉一把,水一升,煮五沸,頓服。
又方,葵子末三合,水一升,煮去滓,分作二服,入豬脂二兩,空心服。
三白散,治陰囊腫脹,大小便不通。
白牽牛(二兩),桑白皮,白朮,木通(去節),陳皮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湯調下,空心服,未覺再進。
白話文:
大小便不通
二陳湯(用於痰飲),涼膈散(用於發熱),通聖散(用於眩暈),厚朴大黃湯(用於腹部痞塞)。
甘遂散
用甘遂二兩(選用紅皮的),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好的蜂蜜二合,混合均勻。將其分成四份,每份一兩重,每天服用一份,用蜂蜜水送服。如果沒有效果,一天服用兩份,劑量可以逐漸增加。
另一個方子:葵子末三合,青竹葉一把,用水一升煎煮五次沸騰,一次全部喝下。
還有一個方子:葵子末三合,用水一升煎煮,去除藥渣,分成兩次服用,加入豬油二兩,空腹服用。
三白散,治療陰囊腫脹,大小便不通。
白牽牛(二兩),桑白皮,白朮,木通(去除節),陳皮(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湯調服,空腹服用,如果沒有感覺,可以再次服用。
2. 大便不通
麻仁丸,(《和濟》),治腸胃熱燥,大便秘結。
厚朴(去皮,薑製炒),芍藥,枳實(麩炒。各半斤),大黃(蒸,焙,一斤),麻仁(別研,五兩),杏仁(去皮尖,炒,五兩半)
上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臨臥用溫水下。大便通利則止。
《寶鑑》麻仁丸,順三焦,和五臟,潤腸胃,除風氣。治冷熱壅結,津液耗少,令人大便秘難,或閉塞不通。若年高氣弱及有風人大便秘澀,尤宜服之。
枳殼(去瓤,麩炒),白檳榔(煨半生),菟絲子(酒浸,別末),山藥,防風(去杈枝),山茱萸,肉桂(去粗皮),車前子(各一兩半),木香,羌活(各一兩),郁李仁(去皮,另研),大黃(半蒸半生),麻仁(另搗研。各四兩)
上為細末,入別研藥和勻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溫湯下,臨臥服。
七宣丸(《和劑》),療風氣結聚,宿食不消,兼砂石皮毛在腹中,及積年腰腳疼痛,冷如水石,腳氣衝心煩憒,頭旋暗倒,肩背沉重,必腹脹滿,胸膈痞塞。及風毒連頭面腫,大便或秘,小便時澀,脾胃虛痞不食,腳轉筋攣急掣痛,心神恍惚,眠寐不安。東垣云:治在脈則澀,在時則秋。
桃仁(去皮尖,炒,六兩),柴胡(去苗),訶子皮,枳實(麩炒),木香(各五兩),甘草(炙,四兩),大黃(麵裹煨,十五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前臨臥各一服,米飲下,以利為度。覺病勢退,服五補丸。此藥不問男女老幼皆可服。量虛實加減丸數。
七聖丸(《和劑》),治風氣壅盛,痰熱結搏,頭目昏重,涕唾稠黏,心煩面熱,咽乾口燥,肩背拘急,心腹脅肋脹滿,腰腿重疼,大便秘,小便赤,睡臥不安。東垣云:治在脈則弦,在時則春。
肉桂(去皮),川芎,大黃(酒蒸),檳榔,木香(各半兩),羌活,郁李仁(去皮。各一兩)
上七味,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食後溫湯送下。山嵐瘴地最宜服,虛實加減之。
厚朴湯(潔古)
厚朴(制),陳皮,甘草(各三兩),白朮(五兩),半夏曲,枳實(麩炒。各二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三五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棗一枚,煎至八分,食前大溫服。
〔風秘〕
小續命湯(中風。)
皂角丸(《得效》),專治有風人臟腑秘澀,大效。
豬牙皂角,厚枳殼(去瓤),羌活,桑白皮,檳榔,杏仁(制同下,另研),麻仁(另研),防風川白芷,陳皮(去白。各等分)
上為細末,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溫白湯送下,蜜湯亦可。
又方,皂角丸,治大腸有風,大便秘結,尊年之人宜服。
皂角(炙,去子),枳殼(去穰,麩炒。各等分)
白話文:
大便不通
麻仁丸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:治療腸胃燥熱,引起的大便乾結不通。
藥材組成:厚朴(去皮,用薑汁炒過)、芍藥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,以上三味藥各半斤),大黃(蒸過後烘乾,一斤),麻仁(另外研磨,五兩),杏仁(去皮尖,炒過,五兩半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睡前用溫水送服。待大便通暢後即可停止服用。
《寶鑑》麻仁丸:能調理三焦,調和五臟,滋潤腸胃,祛除風邪。主要治療因寒熱之氣壅塞、體內津液耗損而導致大便秘結、難以排出,甚至完全閉塞不通的情況。特別適合年老體弱、體內有風的人,以及大便乾燥澀滯者服用。
藥材組成:枳殼(去瓤,用麩皮炒過)、白檳榔(煨過,半生)、菟絲子(用酒浸泡後另外研磨)、山藥、防風(去除枝杈)、山茱萸、肉桂(去粗皮)、車前子(以上各一兩半),木香、羌活(以上各一兩),郁李仁(去皮,另外研磨),大黃(一半蒸過,一半生用),麻仁(另外搗碎研磨,以上各四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另外研磨好的藥材,一起調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如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,用溫開水送服,睡前服用。
七宣丸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:治療風邪聚集、宿食不消化,兼有砂石、皮毛等異物積聚在腹中,以及積年腰腿疼痛,感覺寒冷如冰石,腳氣上衝導致心煩意亂、頭暈目眩、肩背沉重,必然會腹脹滿,胸膈悶塞。還可治療風邪引起的頭面腫脹,大便不通或秘結,小便不暢,脾胃虛弱、不思飲食,腳部抽筋、疼痛,心神恍惚、睡眠不安等症狀。東垣先生認為,此病若在脈象上表現為澀滯,在時令上則應於秋季治療。
藥材組成:桃仁(去皮尖,炒過,六兩),柴胡(去除莖苗),訶子皮,枳實(用麩皮炒過),木香(以上各五兩),甘草(炙過,四兩),大黃(用麵包裹後煨過,十五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如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前或睡前各服用一次,用米湯送服,以大便通暢為度。當病情有所緩解時,可改服五補丸。此藥男女老幼皆可服用,可根據體質虛實情況增減藥丸數量。
七聖丸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:治療因風邪壅盛、痰熱交結導致的頭暈目眩、鼻涕濃稠、心煩面熱、咽喉乾燥、肩背拘緊、心腹脅肋脹滿、腰腿沉重疼痛、大便秘結、小便赤黃、睡眠不安等症狀。東垣先生認為,此病若在脈象上表現為弦緊,在時令上則應於春季治療。
藥材組成:肉桂(去皮),川芎,大黃(用酒蒸過),檳榔,木香(以上各半兩),羌活,郁李仁(去皮,以上各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如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飯後用溫開水送服。此藥特別適合在山嵐瘴氣之地服用,可根據體質虛實情況增減藥丸數量。
厚朴湯(出自潔古先生的方子)
藥材組成:厚朴(製過)、陳皮、甘草(以上各三兩),白朮(五兩),半夏曲,枳實(用麩皮炒過,以上各二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八分,飯前溫熱服用。
〔風秘〕
小續命湯(治療中風)。
皂角丸(出自《得效方》):專門治療體內有風邪,導致臟腑秘澀不通的情況,效果顯著。
藥材組成:豬牙皂角,厚枳殼(去瓤),羌活,桑白皮,檳榔,杏仁(製法同下,另外研磨),麻仁(另外研磨),防風、川白芷,陳皮(去白,以上各等份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如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,用溫白開水送服,也可用蜂蜜水送服。
又一方,皂角丸:治療大腸有風,大便秘結,特別適合老年人服用。
藥材組成:皂角(炙過,去籽),枳殼(去瓤,用麩皮炒過,以上各等份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