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1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19)

1. 滯下

上搗羅為細末,每服二錢匕,以米湯一盞半,同藥煎取一盞,空心和滓吃,若吐出一兩口涎更佳。如此吃經數盞,大腑漸安,出後減少,修合第三方藥吃,以牢固大腸。若吃前方藥,壯熱未退,血痢未減,不可進此藥。

治疫毒痢吃前面兩方藥,病勢已減,所下之痢,止余些小,或下清糞,或如鴨糞,或如茶湯,或如燭油,或只餘些小紅色,宜吃此方,以牢固大腸,還復真氣,舶上硫黃丸。

舶上硫黃(二兩,去砂石,細研為末),薏苡仁(二兩,炒,杵為末)

上二味相和令勻,滴熟水和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湯下。

黃耆散,治熱痢下赤黃膿,腹疼心煩。

黃耆(銼),龍骨,當歸(各七錢半),生乾地黃(五錢),黃連(去須,微炒,一兩),黃柏,黃芩犀角屑,地榆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粥飲調下。

秘傳斗門散,治八種毒痢,臟腑撮痛,膿血赤白,或下瘀血,或成片子,或五色相雜,日夜頻並。兼治禁口惡痢,裡急後重,渴不止,全不進食,他藥不能治者,立見神效。

黑豆(炒,去皮,十二兩),乾薑(炮,四兩),罌粟殼(蜜炒,半斤),地榆(炒),甘草(炙。各六兩),白芍藥(三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。

栝蔞根湯,治下痢冷熱相沖,氣不和順,本因下虛,津液耗少,口乾咽燥,常思飲水,毒氣更增,煩躁轉甚,宜服此藥救之。

栝蔞根,白茯苓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麥門冬(去心,二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擘破,煎至七分,去滓服,不拘時。

陳米湯,治吐痢後大渴,飲水不止。

上用陳倉米二合,水淘淨,以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空心溫服,晚食前再煎服。

治痢後渴

上用糯米二合,以水一盞半同煮,研絞汁,空心頓服之。

澤漆湯,治痢後腫滿,氣急喘嗽,小便如血。

澤漆葉(微炒,五兩),桑根白皮(炙黃)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熟。各三兩),陳皮(去白),白朮(炒)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。各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取八分,去滓溫服,候半時辰再服。取下黃水數升,或小便利為度。

茯苓湯,治痢後遍身浮腫。

赤茯苓(去黑皮),澤漆葉(微炒),白朮(微炒。各一兩),桑根白皮(炙黃),黃芩,射干,防己澤瀉(各三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匕,先以水三盞,煮大豆一合,取二盞,去滓內藥,煎取一盞,分為二服,未瘥,頻服兩料。

上二方,須以《濟生》腎氣丸佐之,後方虛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滯下
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一碗半米湯一同煎煮成一碗,空腹連藥渣一起服用,如果能吐出一兩口口水更好。這樣服用數碗後,大便情況會逐漸穩定,排便次數減少,之後再服用其他藥方,以鞏固大腸。如果服用前面的藥方後,高燒不退,血痢沒有減少,就不可服用此藥。

治療因疫病引起的痢疾,若服用前兩個藥方後,病情已減輕,剩下的痢疾只是少量,可能是排出清稀糞便、像鴨糞、像茶湯、像蠟油,或只剩下少量血絲,這時就適合服用此方,以鞏固大腸,恢復元氣,即「舶上硫黃丸」。

舶上硫黃丸:硫黃(二兩,去除砂石,磨成細末),薏苡仁(二兩,炒過,搗成粉末)。將以上兩味藥混合均勻,加入熟水揉搓成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
黃耆散:治療因熱引起的痢疾,排出紅黃膿液,腹痛心煩。藥材包含:黃耆(切碎),龍骨,當歸(各七錢半),生地黃(五錢),黃連(去除鬚根,略炒,一兩),黃柏,黃芩,犀角屑,地榆(各半兩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粥或飲品調服。

秘傳斗門散:治療各種毒痢,包括內臟絞痛,膿血赤白痢,或排出瘀血,或成片狀血塊,或五色混雜的痢疾,整天頻繁發作。同時也治療禁口惡痢,裡急後重,口渴不止,完全無法進食,其他藥物無法治療的情況,能立刻見效。藥材包含:黑豆(炒過,去皮,十二兩),乾薑(炮製過,四兩),罌粟殼(蜂蜜炒過,半斤),地榆(炒過),甘草(炙過,各六兩),白芍藥(三兩)。將以上藥材略微搗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溫服。

栝蔞根湯:治療下痢,時冷時熱,氣機不順,本因體虛,津液耗損,口乾咽燥,經常想喝水,毒氣更盛,煩躁加劇的情況,適合服用此藥救治。藥材包含:栝蔞根,白茯苓,甘草(炙過,各半兩),麥門冬(去除內心,二錢半)。將以上藥材略微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碗半,紅棗兩枚擘開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服用,不拘時間。

陳米湯:治療嘔吐、腹瀉後極度口渴,喝水不止的情況。用陳米二合,用水淘洗乾淨,加水兩碗,煎煮至一碗,去除米渣,空腹溫服,晚餐前再煎服一次。

治痢後口渴:用糯米二合,加水一碗半一同煮,磨絞取汁,空腹一次喝完。

澤漆湯:治療痢疾後出現腫脹,氣喘咳嗽,小便帶血的情況。藥材包含:澤漆葉(略炒,五兩),桑白皮(炙黃),郁李仁(用熱水浸泡,去除皮尖,炒熟,各三兩),陳皮(去白),白朮(炒過),杏仁(用熱水浸泡,去除皮尖及雙仁,炒過,各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。將以上藥材略微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兩碗,生薑三片,煎煮至八分,去除藥渣溫服,間隔半個時辰再服一次。以排出黃水數升或小便通暢為度。

茯苓湯:治療痢疾後全身浮腫。藥材包含:赤茯苓(去除黑皮),澤漆葉(略炒),白朮(略炒,各一兩),桑白皮(炙黃),黃芩,射干,防己,澤瀉(各三兩)。將以上藥材略微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先用水三碗,煮大豆一合,取兩碗豆湯,去除豆渣,加入藥材,煎煮至一碗,分兩次服用,如果沒有好轉,繼續服用兩劑。

以上兩方藥,需要配合《濟生》腎氣丸一起使用,後面這個藥方,體虛者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