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15)
第六冊 (15)
1. 滯下
水煎服。或為末,白湯調服亦可。
地榆芍藥湯(《保命》),治泄痢膿血脫肛。
蒼朮(八兩),地榆,卷柏,芍藥(各三兩)
上㕮咀,每服二兩,水煎溫服,病退勿服。
敗毒散(見傷濕。)
參苓白朮散(《和劑》),治久瀉及大病後、痢後調理,消渴者尤宜。
人參,乾山藥,蓮肉(去心),白扁豆(去皮,薑汁浸炒。各一斤半),白朮(於潛者,二斤),桔梗(炒令黃色),砂仁,白茯苓(去皮),薏苡仁,炙甘草(各一斤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米湯調下;或加薑、棗煎服。或棗肉和藥,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用米湯送下;或煉蜜丸,如彈子大,湯化下。
治中湯(見嘔吐。)
倉廩湯,治禁口痢有熱,乃毒氣衝心,食即吐。
人參,茯苓,甘草(炙),前胡,川芎,羌活,獨活,桔梗,柴胡,枳殼,陳倉米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,熱服。
木香散(《本事》),治隔年痢不止,並治血痢尤捷。
木香(半兩銼,用黃連半兩同炒),罌粟殼(半兩銼,用生薑半兩同炒),甘草(炙,一兩)
上為細末,入麝香少許,每服一錢,陳米飲下。
訶藜勒丸(《寶鑑》),治休息痢,晝夜無度,臍腹撮痛,諸藥不效。
椿根白皮(二兩),訶子(半兩,去核),母丁香(三十粒)
為細末,醋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陳米飲湯入醋少許,一日三服效。(椿樹,俗謂虎眼樹,又謂之樗。)
蕪荑丸,治久痢不瘥,有蟲,並下部脫肛。
蕪荑(炒),黃連(去須,各二兩),蚺蛇膽(半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用杏仁湯下,日再服。
駐車丸(《和劑》),治一切下痢,無問冷熱。
阿膠(搗碎,蛤粉炒成珠,為末,以醋四升熬成膏,十五兩),當歸(去蘆,十五兩),黃連(去須,三十兩),乾薑(炮,十兩)
上為末,醋煮阿膠膏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,日三服。小兒丸如麻子大,更量歲數加減服。
歸連丸,治痢,無問冷熱及五色痢,入口即定。
當歸,黃柏,黃芩,阿膠,熟艾(各二兩),黃連(一兩)
上為末,以醇醋二升,煮膠烊,下藥煮,令可為丸,如豆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日二夜一,用米湯下。若產婦痢,加蒲黃一兩,煉蜜和丸。
麥糵丸,治休息痢,不能飲食及羸瘦。
大麥糵(炒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,陳曲(炒),官桂(去皮),烏梅肉(炒),白茯苓(去皮),人參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煮棗肉飲下,不拘時。一方,用七月七日曲。
治休息痢羸瘦
黃連(去須,為末),定粉(研。各半兩),大棗(二十枚,去核)
白話文:
[滯下]
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調服。
地榆芍藥湯(出自《保命》),治療痢疾,大便帶膿血,以及脫肛。
藥材組成:蒼朮(八兩),地榆,卷柏,芍藥(各三兩)。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二兩,用水煎煮後溫服,病好後就停止服用。
敗毒散(見傷濕章節)。
參苓白朮散(出自《和劑》),治療久瀉、大病之後或痢疾後需要調養的情況,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。
藥材組成:人參,乾山藥,蓮子(去心),白扁豆(去皮,用薑汁浸泡後炒過,各一斤半),白朮(最好用產於於潛的,二斤),桔梗(炒至黃色),砂仁,白茯苓(去皮),薏苡仁,炙甘草(各一斤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調服;也可以加薑和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或者將棗肉和藥粉混合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;也可以用蜂蜜煉製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,用水化開後服用。
治中湯(見嘔吐章節)。
倉廩湯,治療因熱引起的禁口痢,也就是毒氣上衝心臟,一吃東西就吐的狀況。
藥材組成:人參,茯苓,炙甘草,前胡,川芎,羌活,獨活,桔梗,柴胡,枳殼,陳倉米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五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,趁熱服用。
木香散(出自《本事》),治療持續多年的痢疾,尤其是血痢,效果更快。
藥材組成:木香(半兩,切碎,與黃連半兩同炒),罌粟殼(半兩,切碎,與生薑半兩同炒),炙甘草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少量麝香,每次服用一錢,用陳米水送服。
訶藜勒丸(出自《寶鑑》),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,白天晚上不停,肚臍周圍疼痛,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椿樹根的白皮(二兩),訶子(半兩,去核),母丁香(三十粒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醋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陳米湯加入少量醋送服,每日三次,效果明顯。(椿樹,俗稱虎眼樹,也叫樗。)
蕪荑丸,治療久治不癒的痢疾,並伴有寄生蟲,以及脫肛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蕪荑(炒過),黃連(去除鬚根,各二兩),蚺蛇膽(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杏仁湯送服,每日兩次。
駐車丸(出自《和劑》),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痢疾,不論寒熱。
藥材組成:阿膠(搗碎,用蛤粉炒成珠狀,再磨成粉末,用醋四升熬成膏,取十五兩),當歸(去除蘆頭,十五兩),黃連(去除鬚根,三十兩),乾薑(炮製過,十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煮過的阿膠膏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小孩服用時,藥丸如麻子大小,並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。
歸連丸,治療各種痢疾,無論寒熱或五色痢,服用後即可見效。
藥材組成:當歸,黃柏,黃芩,阿膠,熟艾(各二兩),黃連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醇醋二升煮阿膠化開,再放入藥粉煮,使之可以製成藥丸,藥丸如豆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每日兩次,晚上一次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是產婦患痢疾,可加入蒲黃一兩,用蜂蜜製成藥丸。
麥糵丸,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,導致不能進食和身體消瘦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大麥芽(炒過),附子(炮製過,去除皮臍),陳曲(炒過),桂皮(去除皮),烏梅肉(炒過),白茯苓(去皮),人參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煮過的棗肉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另一種做法,是用七月七日製作的酒麴。
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導致身體消瘦
藥材組成:黃連(去鬚根,磨成粉末),定粉(研磨,各半兩),大棗(二十枚,去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