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1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13)

1. 滯下

香連丸(《直指》),治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。

黃連(去蘆,二十兩,用吳茱萸十兩,同炒令赤,揀去茱萸不用),木香(四兩八錢八分,不見火)

上為細末,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飯飲下。

導氣湯,治下痢膿血,日夜無度,裡急後重。

木香,檳榔,黃連(各六分),大黃,黃芩(各一錢半),枳殼(一錢,麩炒),芍藥(六錢),當歸(三錢)

上㕮咀,作二服,水二盞,煎一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清涼飲子(見發熱。)

進承氣法,治太陰證,不能食是也。當先補而後瀉,乃進藥法也。先銼厚朴半兩,薑製,水一盞,煎至半盞服。若二三服未已,胃有宿食不消,加枳實二錢,同煎服。二三服泄又未已,如不加食,尚有熱毒,又加大黃三錢。推過泄未止者,為腸胃久有塵垢滑黏,加芒硝半合,垢去盡則安矣。(後重兼無虛證者宜之。若力倦氣少,脈虛不能食者,不宜此法。蓋厚朴、枳實、大瀉元氣故也。)

退承氣法,治陽明證,能食是也。當先瀉而後補,乃退藥法也。先用大承氣五錢,水一盞,依前法煎至七分,稍熱服。如瀉未止,去芒硝,減大黃一半,煎二服。如熱氣雖已,其人心腹滿,又減去大黃,但與枳實厚朴湯,又煎二三服。如腹脹滿退,泄亦自安,後服厚朴湯數服則已。

水煮木香膏(《寶鑑》),治脾胃受濕,臟腑滑泄,腹中疼痛,日夜無度,腸鳴水聲,不思飲食,每欲痢時,裡急後重,或下赤白,或便膿血等,並皆治之。

御米殼(蜜水浸濕炒黃,六兩),乳香(研),肉豆蔻,砂仁(各一兩半),當歸,白芍藥,木香,丁香,訶子皮,藿香,黃連(去須),青皮(去白)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),乾薑(炮),枳實(麩炒。各半兩)

上十七味,為細末,煉蜜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一盞,棗一枚擘開,煎至七分,和滓稍熱食前服。

白朮安胃散(《寶鑑》),治一切瀉痢,無問膿血相雜,裡急後重窘痛,日夜無度。及治小腸氣痛,婦人臍下虛冷,併產後兒枕痛,虛弱寒熱不止者。

御米殼(三兩,去頂蒂,醋煮一宿),茯苓,車前子,白朮,烏梅肉(各一兩),五味子(各半兩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空心溫服。

升陽除濕防風湯(見下血。)

三奇散,治痢后里急後重。

枳殼,黃耆,防風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用蜜湯調下,或米飲調亦得。

治裡急後重

好蛤粉,穿山甲(炒)

上二味,等分,為末,每服一錢,空心用好酒調服。

木香黃連湯,治下痢膿血,裡急後重,神效。

木香,黃連,川木通,川黃柏,枳殼(麩炒),陳皮(各二錢半),大黃(三錢)

白話文:

香連丸:治療腹瀉,拉出紅白相間的便便,並有裡急後重(想大便卻拉不出來的感覺)。 藥材:黃連(去除根部,用二十兩,搭配吳茱萸十兩一起炒到紅色,再將吳茱萸挑出不用),木香(四兩八錢八分,不能用火烤)。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醋調製成糊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導氣湯:治療腹瀉,拉出膿血便,一天到晚拉不停,並有裡急後重。 藥材:木香、檳榔、黃連(各六分),大黃、黃芩(各一錢半),枳殼(一錢,用麩皮炒過),芍藥(六錢),當歸(三錢)。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分成兩份,用水兩碗煎成一碗,濾掉藥渣,在飯前溫服。

清涼飲子:(內容見發熱篇)

進承氣法:治療太陰證,表現為不能吃東西。要先補養身體再用瀉藥,這就是進藥的方法。 先將厚朴半兩切碎,用薑製過,加水一碗煎到半碗服用。如果服兩三次後還沒好轉,表示胃裡有積存未消化的食物,就加入枳實二錢一起煎服。如果服二三次後仍然腹瀉不止,而且沒有進食,但還有發熱的現象,就加大黃三錢。如果用瀉藥還是拉不停,表示腸胃裡有長久的污垢黏液,要加入芒硝半合,把污垢都清除乾淨就好了。(這種方法適合於裡急後重且沒有虛弱症狀的人。如果身體疲倦、氣虛、脈搏虛弱、不能進食的人,就不適合用這種方法,因為厚朴、枳實會大量消耗元氣。)

退承氣法:治療陽明證,表現為能吃東西。要先用瀉藥再補養身體,這就是退藥的方法。 先用大承氣湯五錢,加水一碗,按之前的方法煎到七分,稍微熱的時候服用。如果腹瀉還沒停止,就去掉芒硝,把大黃減半,煎兩次服用。如果熱氣已經消退,但還是覺得心腹脹滿,就再減去大黃,只用枳實厚朴湯,再煎兩三次服用。如果腹部脹滿消退,腹瀉自然會好轉,之後再服用厚朴湯幾次就可以了。

水煮木香膏:治療因脾胃受濕而引起的腹瀉,大便滑脫,腹中疼痛,一天到晚腹瀉,腸鳴如水聲,不想吃東西,每次想拉肚子時,都有裡急後重,或者拉出紅白相間的便便,或是有膿血便等,這些情況都能治療。 藥材:御米殼(用蜜水浸濕後炒黃,六兩),乳香(磨成粉),肉豆蔻、砂仁(各一兩半),當歸、白芍藥、木香、丁香、訶子皮、藿香、黃連(去除根鬚)、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厚朴(用薑製過)、甘草(烤過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各一兩),乾薑(炮製過)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,各半兩)。 製作方法:將以上十七味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如彈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加水一碗,把一顆棗子掰開,一起煎到七分,連藥渣一起稍微熱的時候在飯前服用。

白朮安胃散:治療各種腹瀉,無論拉出膿血混合的便便,還是裡急後重、腹部絞痛,一天到晚拉不停。也可以治療小腸氣痛、婦人肚臍下虛冷,以及產後胎盤疼痛、身體虛弱寒熱不止等症狀。 藥材:御米殼(三兩,去除頂部和蒂部,用醋煮一晚),茯苓、車前子、白朮、烏梅肉(各一兩),五味子(各半兩)。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兩碗,煎到一碗,空腹時溫服。

升陽除濕防風湯:(內容見下血篇)

三奇散:治療腹瀉後裡急後重。 藥材:枳殼、黃耆、防風(各等分)。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蜂蜜水調服,也可以用米湯調服。

治療裡急後重的方子: 藥材:好的蛤粉、穿山甲(炒過)。 製作方法:將以上兩味藥材等分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用好酒調服。

木香黃連湯:治療腹瀉,拉出膿血便,有裡急後重,效果很好。 藥材:木香、黃連、川木通、川黃柏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陳皮(各二錢半),大黃(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