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1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12)

1. 滯下

萬補丸,治脾胃久虛,大腸積冷,下痢白膿,或腸滑不固,久服諸藥不效,服之神驗,併產前產後皆可服。

人參,當歸(切,焙),草豆蔻(炮,去皮),嫩茄茸(酥炙),乳香(各一兩半),白朮,陽起石(火煅,細研),肉桂(去皮),縮砂仁,赤石脂,鍾乳粉,肉豆蔻(麵裹煨),沉香,白姜(炮(蓽茇(牛乳半盞,慢火煎乾),茴香(炒),丁香,厚朴(去皮,薑製),白茯苓(各一兩),地榆,大麥糵(炒),神麯(炒,各半兩),附子(七錢,炮,去皮臍),肉蓯蓉(二兩,淨洗,用酒浸一宿,切,焙),罌粟殼(和米者二十枚,炙)

上為細末,研勻,用木瓜十五枚,去瓤蒸爛,同藥末搗和得所,丸如梧桐子大,曬乾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頻並者,加至五七十丸。

香薷飲,六和湯(俱傷暑。),厚朴丸(積聚。),紫參湯(泄瀉。)

茯苓湯(東垣)

茯苓(六分),澤瀉(一錢),當歸身(四分),芍藥(一錢半),蒼朮(二錢),生薑(二錢),肉桂(五分),生黃芩(三分),豬苓(六分),炙甘草(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一錢)

上作二服,水煎,稍熱服。

神效越桃散(《寶鑑》)

大梔子,良薑(各三錢)

上為末,米飲或酒調下三錢。

建中湯(見勞倦。)

芍藥黃芩湯(東垣),治泄痢腹痛或後重,身熱久不愈,脈洪疾者,及下痢膿血稠黏。

黃芩,芍藥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溫服,無時。如痛,加桂少許。

當歸導氣湯(東垣)

甘草(一錢半),當歸,芍藥(各一錢),木香,檳榔(各三錢),青皮,槐花(炒。各七分),澤瀉(五分),生地黃(一錢半或二錢酒浸,陰乾)

上共為末,用水煎,食前溫服。如小便利,去澤瀉。

聖餅子(《寶鑑》),治瀉痢赤白,臍腹撮痛,久不愈者。

定粉,密陀僧,舶上硫黃(各三錢),黃丹(二錢),輕粉(少許)

上五味,為末,入白麵四錢匕,滴水丸,如指頭大,捻成餅,蔭干。食前溫漿水磨下。大便黑色為效。

通神丸,治膿血雜痢,後重疼痛,日久不瘥。

沒藥(研),五靈脂(去砂石,研),乳香(研。各一錢),巴豆霜(研,半錢)

上同研勻,滴水為丸,如黃米大。每服七丸,食前煎生木瓜湯下。小兒服三丸,隨歲加減。

魚鮓湯,治痢下五色膿血,或如爛魚腸,並無大便,腸中攪痛不可忍,呻吟叫呼,聲聞於外。

粉霜(研),輕粉,硃砂(研),硇砂(去砂石,研),白丁香(各一錢),乳香(半錢),巴豆(二七粒,去殼不去油)

上為末,蒸棗肉為丸。嬰兒三丸,如粟米大,二三歲如麻粒大,四五歲每服三四丸,並旋丸,煎鮓湯吞下,仍間服調胃藥。此證緣久積而成,故小兒多有之。

白話文:

萬補丸

這個藥丸可以治療脾胃長時間虛弱、大腸積寒導致的腹瀉,瀉出白色膿液,或者腸道滑利無法固澀,長期服用其他藥物沒有效果的情況。服用後效果非常好,產前產後都可以服用。

藥材包括:人參、當歸(切片,烘烤)、草豆蔻(炮製,去皮)、嫩茄子肉(酥炸)、乳香(各一兩半),白朮、陽起石(煅燒,研磨成細粉)、肉桂(去皮)、縮砂仁、赤石脂、鍾乳粉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煨烤)、沉香、白薑(炮製)、蓽茇(用半盞牛乳慢火煎乾)、茴香(炒)、丁香、厚朴(去皮,用薑製)、白茯苓(各一兩),地榆、大麥芽(炒)、神麴(炒,各半兩),附子(七錢,炮製,去皮臍),肉蓯蓉(二兩,洗淨,用酒浸泡一夜,切片,烘烤),罌粟殼(和米一起炒的二十枚,炙烤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用十五個木瓜,去瓤蒸爛,與藥粉一起搗成團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曬乾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如果腹瀉次數頻繁,可以增加到五七十丸。

香薷飲和六和湯(都是治療中暑的),厚朴丸(治療積聚),紫參湯(治療泄瀉)。

茯苓湯(東垣)

藥材包括:茯苓(六分)、澤瀉(一錢)、當歸身(四分)、芍藥(一錢半)、蒼朮(二錢)、生薑(二錢)、肉桂(五分)、生黃芩(三分)、豬苓(六分)、炙甘草(五分)、升麻、柴胡(各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分成兩份,用水煎煮,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
神效越桃散(《寶鑑》)

藥材包括:大梔子、良薑(各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或酒調服三錢。

建中湯(用於治療勞倦)。

芍藥黃芩湯(東垣),可以治療腹瀉腹痛,或者裏急後重,身體發熱,久治不愈,脈搏洪大而急促的症狀,以及瀉下膿血粘稠的腹瀉。

藥材包括:黃芩、芍藥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小塊,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,溫服,不拘時間。如果疼痛,可以加入少量肉桂。

當歸導氣湯(東垣)

藥材包括:甘草(一錢半),當歸、芍藥(各一錢),木香、檳榔(各三錢),青皮、槐花(炒,各七分),澤瀉(五分),生地黃(一錢半或二錢,用酒浸泡,陰乾)。
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服,飯前溫服。如果小便順暢,可以去掉澤瀉。

聖餅子(《寶鑑》),可以治療瀉下紅白膿血,臍腹絞痛,久治不愈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定粉、密陀僧、舶上硫黃(各三錢),黃丹(二錢),輕粉(少許)。

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四錢白麵,滴水做成藥丸,像指頭大小,捏成餅狀,陰乾。飯前用溫漿水磨服。如果大便變黑就表示有效。

通神丸,可以治療膿血混雜的腹瀉,裏急後重,疼痛,長期不癒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沒藥(研磨)、五靈脂(去除砂石,研磨)、乳香(研磨,各一錢),巴豆霜(研磨,半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,滴水做成藥丸,像黃米粒大小。每次服用七丸,飯前用煎好的木瓜湯送服。小孩服用三丸,隨年齡大小增減。

魚鮓湯,可以治療腹瀉,排出五色膿血,或者像爛魚腸一樣,沒有大便,腸道內攪動疼痛難忍,呻吟叫喊,聲音傳到外面。

藥材包括:粉霜(研磨)、輕粉、硃砂(研磨)、硇砂(去除砂石,研磨)、白丁香(各一錢)、乳香(半錢)、巴豆(十四粒,去殼不去油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棗肉做成藥丸。嬰兒服用三丸,像粟米粒大小,二三歲兒童服用像麻粒大小,四五歲兒童每次服用三四丸,都是現做現服,用煎好的魚鮓湯送服,期間可以服用調和脾胃的藥物。這個病症是由於長期積滯引起的,所以小孩比較多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