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5)
第六冊 (5)
1. 泄瀉
治中湯,七香丸,紅丸子(俱傷食。)
香茸丸,治飲酒多,遂成酒泄,骨立,不能食,但再飲一二盞泄作,幾年矣。
嫩鹿茸(草火燎去毛,用酥炙黃),肉豆蔻(火煨。各一兩),生麝香(另研,一錢)
上為末,白陳米飯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腹米飲下。熱者服酒煮黃連丸。
平胃散,專治酒泄,飲後獨甚。加丁香、縮砂、麥糵、神麯各五錢,為末,空腹米飲調二錢,立愈。
大健脾散,《百一》治脾胃虛寒,不進飲食。
蓽澄茄,乾薑,白豆蔻,丁香(各半兩),白茯苓,甘草,肉豆蔻,半夏(薑汁浸一宿),縮砂仁,青皮,檀香,厚朴(薑汁製),蘹香,神麯,橘紅(各一兩),白朮(四兩),川烏(炮,去皮臍),草果仁,附子(炮,去皮尖。各二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姜七片,棗一枚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
大藿香散(《百一》),治一切脾胃虛寒,嘔吐霍亂,心腹撮痛,如泄瀉不已,最能取效。
藿香,木香,制青皮(麩炒),神麯(炒),人參,肉豆蔻(麵裹煨),良薑(炒),麥糵(炒),訶子(煨,去核),白茯苓,甘草(炒),製厚朴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),乾薑(炮,半兩)
為細末,每服四錢。吐逆泄瀉,不下食,或嘔酸苦水,煨生薑半塊,鹽一捻,水煎服。水瀉滑泄,腸風臟毒,陳米飲入鹽熱調下。赤白痢,煎甘草、黑豆湯下。脾胃虛冷,宿滯酒食,痰氣作暈,入鹽少許,嚼薑、棗湯熱服。胃氣吃噫,生薑自然汁,入鹽點服。此藥大能順氣消食,利膈開胃。
酒煮黃連丸(傷暑。),
快脾丸(《魏氏》)
生薑(六兩,淨洗,切片,以飛面四兩和勻,就日中曬乾),橘皮(一兩),甘草(炙),丁香(不見火。各二兩),縮砂仁(三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二丸,食前薑湯送下。
葛花解酲湯(傷飲。),養胃湯(見瘧。),二陳湯(痰飲。)
木香和中丸,治腹痛泄瀉,脈滑者,神效累驗。(見大便不通。)
五味子散,治腎泄。
五味子(二兩),吳茱萸(半兩)
上炒香熟,研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陳米飲下。
昔一人,每五更將天明時,必溏利一次,如是數月。有人云:此名腎泄,感陰氣而然,服此頓愈。
五味子丸(《本事》)
益智仁(炒),蓯蓉(酒浸,焙),川巴戟(去心),人參,五味子(去梗),骨碎補(去毛),土茴香(炒),白朮,覆盆子,白龍骨,熟地黃(洗),牡蠣,菟絲子(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五味子丸,治下元虛寒,火不生土,及腎中之土不足,以致關門不閉,名曰腎泄,亦名脾腎泄。
白話文:
泄瀉
治中湯、七香丸、紅丸子,這些藥方都是治療因飲食不當造成的腹瀉。
香茸丸,專門治療因長期飲酒過多,導致酒瀉,身體消瘦,無法進食,只要再喝一兩杯酒就會腹瀉,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年了。 藥方組成:嫩鹿茸(用草火烤掉毛,再用奶油烤黃),肉豆蔻(用火煨烤,各一兩),生麝香(另外研磨,一錢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白米飯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如果身體發熱,則改服酒煮黃連丸。
平胃散,特別治療因飲酒引起的腹瀉,飲酒後症狀尤其嚴重。藥方中加入丁香、縮砂、麥芽、神麯各五錢,研磨成粉末,空腹時用米湯調服二錢,立即見效。
大健脾散,出自《百一選方》,治療脾胃虛寒,無法進食的狀況。 藥方組成:蓽澄茄、乾薑、白豆蔻、丁香(各半兩),白茯苓、甘草、肉豆蔻、半夏(用薑汁浸泡一晚)、縮砂仁、青皮、檀香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)、茴香、神麯、橘紅(各一兩),白朮(四兩),川烏(炮製,去皮臍)、草果仁、附子(炮製,去皮尖,各二兩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七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七分,空腹時溫服。
大藿香散(出自《百一選方》),治療各種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、霍亂、心腹絞痛。如果腹瀉不止,此藥效果最佳。 藥方組成:藿香、木香、製青皮(用麩皮炒)、神麯(炒)、人參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煨烤)、良薑(炒)、麥芽(炒)、訶子(煨烤,去核)、白茯苓、甘草(炒)、製厚朴、陳皮(去白,各一兩),乾薑(炮製,半兩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四錢。如果出現嘔吐腹瀉,無法進食,或嘔吐酸苦水,則加入煨烤過的生薑半塊,少許鹽,用水煎服。如果是水瀉不止,或是腸風痔瘡,用熱鹽水調和米湯送服。如果是赤白痢疾,則用甘草、黑豆煎湯送服。如果是脾胃虛寒,宿食積滯,因痰氣引起頭暈,可加入少許鹽,嚼碎生薑和紅棗後用熱湯送服。如果胃氣不適,打嗝,則用生薑自然汁,加入少許鹽點服。此藥能很好地調順氣機,幫助消化,疏通胸膈,開胃。
酒煮黃連丸,是治療因中暑引起的腹瀉。
快脾丸(出自《魏氏醫方》) 藥方組成:生薑(六兩,洗淨切片,用四兩麵粉拌勻,在太陽下曬乾),橘皮(一兩),甘草(炙烤),丁香(不經火烤,各二兩),縮砂仁(三兩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彈珠大小。每次服用二丸,飯前用薑湯送服。
葛花解酲湯,是治療因飲酒過多引起的身體不適。養胃湯,(見瘧疾篇)。二陳湯,是治療痰飲。
木香和中丸,治療腹痛腹瀉,如果脈象滑,效果很好,已經多次驗證有效。(見大便不通篇)。
五味子散,是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。 藥方組成:五味子(二兩),吳茱萸(半兩)。 將以上藥材炒香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送服。 以前有個人,每天早上五更天快亮時,必定腹瀉一次,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月。有人說:這是腎虛引起的腹瀉,是因為感受陰氣所致,服用此藥後,立即痊癒。
五味子丸(出自《本事方》) 藥方組成:益智仁(炒),肉蓯蓉(酒浸,烘乾),川巴戟(去心),人參,五味子(去梗),骨碎補(去毛),土茴香(炒),白朮,覆盆子,白龍骨,熟地黃(洗),牡蠣,菟絲子(各等份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。
五味子丸,治療下元虛寒,陽氣無法溫養脾土,以及腎中精氣不足,導致關門不固,這種情況稱為腎瀉,也叫脾腎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