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4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4)

1. 泄瀉

若痢久虛滑,去積不已,用蒼朮二兩,防風一兩,銼,水一碗,煎至半碗,下此丸或赤石脂丸,小便利則安。

訶黎勒丸(《濟生》),治大腸虛冷,泄瀉不止,腹脅引痛,飲食不化。

訶藜勒(麵裹煨),附子(炮),肉豆蔻(麵裹煨),木香,吳茱萸(炒),龍骨(生用),白茯苓(去皮),蓽茇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生薑汁煮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香連丸(見滯下。)

玉龍丸,治一切暑毒伏暑,腹脹疼痛,神效。

硫黃,硝石,滑石,明礬(各一兩)

用無根水滴為丸。《夷堅》甲志云:昔虞丞相自渠州被召,途中冒暑得疾,泄痢連月,夢壁間有韻語方一紙,讀之數過,其詞曰:暑毒在脾,濕氣連腳,不泄則痢,不痢則瘧。獨煉雄黃,蒸餅和藥,甘草作湯,服之安樂。別作治療,醫家大錯,如方製藥,服之遂愈。

曲術丸,治時暑暴瀉,壯脾溫胃,及治飲食所傷,胸膈痞悶。

神麯(炒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炒,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米飲下,不拘時。

上七香丸(傷食。),五膈寬中散(反胃。),調氣散,即木香調氣散。(見氣。)

訶黎勒散(《金匱》)

訶藜勒(十枚)

上一味為散,粥飲和,頓服。

四君子湯(見虛勞。)

二神加木香丸(即棗肉丸),治脾腎虛寒,或腸鳴泄瀉,腹脅虛脹,或胸膈不快,食不消化。

破故紙(四兩,炒),木香(一兩,不見火),肉豆蔻(二兩,麵裹煨香,去面)

上三味,為細末,燈芯煮棗肉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薑湯下。

附:加味六君子湯,治一切脾胃虛弱泄瀉之證。及傷寒病後米穀不化,腸中虛滑,發渴微痛,久不瘥者。及治小兒脾疳,泄瀉得痢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黃耆,山藥,甘草,砂仁(各一兩),厚朴,肉豆蔻(麵裹煨,另研。各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飯湯調服,不拘時候。如渴,煎麥門冬湯調服。

白朮芍藥湯,治脾經受濕,水泄注下,體重困倦,不欲飲食,水穀不化等證。

白朮(炒),芍藥(炒。各四錢),甘草(炒,二錢)

上水煎服。

曲糵枳朮丸

白朮(米泔浸一日,四兩),黑枳實(去瓤,麩炒,二兩),陳皮(去白),半夏(薑湯泡七次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山楂肉(各一兩五錢),如胃寒或冬月,加砂仁一兩。氣滯不行,加木香五錢。常有痰火,又兼胸膈痞悶,加黃連、茯苓(各一兩)。

上為細末,用鮮荷葉數片,煮湯去葉,入老倉米,如尋常造飯法,甑內以荷葉鋪蓋,方全氣味,乘熱搗爛,以細絹絞精華汁,揉拌成劑,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食遠白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腹瀉持續很久,身體虛弱,大便滑脫,並且一直無法停止,可以用蒼朮二兩,防風一兩,切碎,加一碗水煎到剩半碗,然後服用這個藥湯,或者搭配赤石脂丸,小便順暢就會好轉。

訶黎勒丸(出自《濟生》),治療因大腸虛冷引起的持續腹瀉,腹部和脅肋部牽引疼痛,消化不良。

  • 藥材:訶藜勒(用麵包起來烤過)、附子(炮製過)、肉豆蔻(用麵包起來烤過)、木香、吳茱萸(炒過)、龍骨(生用)、白茯苓(去皮)、蓽茇(各等份)。
  • 製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煮麵糊做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
  • 服法: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香連丸(說明見於「滯下」部分)。

玉龍丸,治療各種因暑熱引起的毒邪,導致腹脹疼痛,效果顯著。

  • 藥材:硫黃、硝石、滑石、明礬(各一兩)。
  • 製法:用無根水滴製成丸子。
  • 《夷堅》甲志記載:以前虞丞相從渠州被召回,途中因暑熱而生病,腹瀉痢疾持續數月,夢見牆壁上有韻語寫著一個藥方,他讀了幾遍,詞是這樣寫的:「暑毒在脾,濕氣連腳,不泄則痢,不痢則瘧。獨煉雄黃,蒸餅和藥,甘草作湯,服之安樂。別作治療,醫家大錯,如方製藥,服之遂愈。」(意思是說,暑毒在脾,濕氣下行到腳,不拉肚子就會痢疾,不痢疾就會得瘧疾。用煉過的雄黃,跟蒸熟的餅一起和藥,用甘草煮湯服用,就能康復。其他治療方法都是錯誤的,如果照這個方子製藥,服用後就會痊癒。)

曲術丸,治療因時暑引起的暴瀉,能夠健脾溫胃,也治療因飲食損傷引起的胸悶不適。

  • 藥材:神曲(炒過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炒過,各等份)。
  • 製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
  • 服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米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

上七香丸(治療傷食),五膈寬中散(治療反胃),調氣散,也就是木香調氣散(說明見於「氣」部分)。

訶黎勒散(出自《金匱》)

  • 藥材:訶藜勒(十枚)。
  • 製法:將訶藜勒研磨成散劑。
  • 服法:用粥調和,一次服用。

四君子湯(說明見於「虛勞」部分)。

二神加木香丸(也就是棗肉丸),治療因脾腎虛寒引起的腸鳴腹瀉、腹部和脅肋部虛脹,或者胸膈不適、消化不良。

  • 藥材:破故紙(炒過,四兩)、木香(一兩,不見火)、肉豆蔻(二兩,用麵包起來烤香,去掉麵皮)。
  • 製法: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燈芯煮棗肉做成丸子,像梧子大小。
  • 服法: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薑湯送服。

附:加味六君子湯,治療各種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,以及傷寒病後消化不良、腸道虛滑、口渴輕微疼痛、久治不癒的症狀。也治療小兒脾疳、腹瀉或痢疾。

  • 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黃耆、山藥、甘草、砂仁(各一兩)、厚朴、肉豆蔻(用麵包起來烤過,另研磨,各七錢半)。
  • 製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  • 服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飯湯調服,不限時間。如果口渴,用煎好的麥門冬湯調服。

白朮芍藥湯,治療因脾經受濕引起的腹瀉,身體沉重困倦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
  • 藥材:白朮(炒過)、芍藥(炒過,各四錢)、甘草(炒過,二錢)。
  • 服法:用水煎服。

曲糵枳朮丸

  • 藥材:白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天,四兩)、黑枳實(去瓤,用麩皮炒過,二兩)、陳皮(去白)、半夏(用薑湯浸泡七次)、神曲(炒過)、麥芽(炒過)、山楂肉(各一兩五錢)。如果胃寒或冬天,加砂仁一兩。氣滯不行,加木香五錢。如果常有痰火,又兼胸悶不適,加黃連、茯苓(各一兩)。
  • 製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新鮮荷葉數片煮湯,去掉荷葉,加入老倉米,像平常煮飯一樣,在蒸籠內用荷葉鋪蓋,這樣才能保持藥材的氣味,趁熱搗爛,用細絹布絞取精華汁,揉拌成團,做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
  • 服法:每次服用一百丸,在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