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2)
第六冊 (2)
1. 泄瀉
上十一味,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溫米飲,食前下。
理中湯(見霍亂。)
附子溫中湯(《寶鑑》),治中寒腹痛自利,米穀不化,脾胃虛弱,不喜飲食,懶言,困倦嗜臥。
附子(炮,去皮臍),乾薑(炮。各七錢),人參,甘草(炙),白芍藥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五錢),厚朴(薑製),草豆蔻(麵裹煨,去皮),陳皮(各三錢)
每服五錢或一兩,水二盞半,姜五片,煎至一盞,食前溫服。
漿水散(潔古)
半夏(二兩),良薑(二錢半),乾薑,肉桂,甘草,附子(炮,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三五錢,漿水二盞,煎至一盞,熱服,甚者三四服。若太陽經傷動,傳太陰下痢為鶩溏,大腸不能禁固,卒然而下,中有硬物,欲起而又下,欲了而又不了,小便多清,此寒也,宜溫之,春夏桂枝湯,秋冬白朮湯。謙甫云:鶩溏者,大便如水,其中有少結糞是也。
桂枝湯
桂枝,芍藥,白朮(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
上切,每服半兩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白朮散
白朮,芍藥(各三錢),乾薑(炮,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
上為粗末,如前服之。甚則除去乾薑,加附子三錢,謂辛能發散也。
赤石脂禹餘糧湯(仲景)
赤石脂,禹餘糧(各一兩)
上分三服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服。
附:赤石脂丸(仲景)
赤石脂,乾薑(各一兩),黃連,當歸(各二兩)
為細末,煉蜜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飲下。
附子補中湯,即理中湯加附子。(見霍亂。),大已寒丸(見惡寒。)
桂香丸(《三因》),治臟腑虛,為風寒所搏,冷滑注下不禁,老人虛人危篤累效。
附子,肉豆蔻,白茯苓(各一兩),桂心,乾薑,木香(各半兩),丁香(二錢五分)
上為末,麵糊丸,如梧子大。空心米飲下五十丸。
八味湯(《楊氏》),治脾胃虛寒,氣不升降,心腹刺痛,臟腑虛滑。
吳茱萸(湯洗七次),乾薑(炮。各二兩),陳皮,木香,肉桂,丁香,人參(去蘆),當歸(洗,焙。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無時。
參附湯(《得效》)
人參(一兩),附子(炮,半兩)
每服五錢,水二盞,姜十片,煎八分,溫服無時。
連理湯,即理中湯加茯苓、黃連。
木香散(《和劑》),治脾胃虛弱,內挾風冷,泄瀉注下,水穀不化,臍下㽲痛,腹中雷鳴,及積寒久痢,腸滑不禁。
丁香,木香,當歸(去蘆,洗,焙),肉豆蔻仁(炮),甘草(炙。各二兩),附子(去皮臍,醋煮,切片,焙),赤石脂(各一兩),藿香葉(洗,焙,四兩),訶子皮(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泄瀉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湯汁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,在飯前服用。
理中湯(在霍亂篇有說明)。
附子溫中湯(出自《寶鑑》),治療因體內寒氣導致腹痛、腹瀉,消化不良,脾胃虛弱,沒有食慾,不愛說話,疲倦嗜睡等症狀。
使用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皮和臍部)和炮製過的乾薑各七錢,人參、炙甘草、白芍藥、去皮的白茯苓、白朮各五錢,用薑汁炮製過的厚朴、用麵包裏煨過的草豆蔻(去除皮)、陳皮各三錢。
每次服用五錢或一兩,用水兩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,煎至一碗,在飯前溫服。
漿水散(出自潔古)
使用半夏二兩,良薑二錢半,乾薑、肉桂、甘草、炮製過的附子各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五錢,用漿水兩碗,煎至一碗,趁熱服用,嚴重時可服用三四次。如果太陽經受損,導致病邪傳入太陰經,引起像鴨糞一樣稀溏的腹瀉,大腸無法固攝,突然腹瀉不止,大便中有硬塊,想解卻又解不乾淨,小便清長,這是屬於寒證,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春天和夏天可用桂枝湯,秋天和冬天可用白朮湯。謙甫說,像鴨糞一樣的腹瀉,指的是大便像水,其中夾雜少量結塊的糞便。
桂枝湯
使用桂枝、芍藥、白朮各半兩,炙甘草二錢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白朮散
使用白朮、芍藥各三錢,炮製過的乾薑半兩,炙甘草二錢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服用方法同上。如果症狀嚴重,可去除乾薑,加入附子三錢,因為辛味具有發散作用。
赤石脂禹餘糧湯(出自仲景)
使用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分成三次服用,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,去除藥渣後服用。
附:赤石脂丸(出自仲景)
使用赤石脂、乾薑各一兩,黃連、當歸各二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附子補中湯,就是理中湯加入附子(在霍亂篇有說明)。大已寒丸(在惡寒篇有說明)。
桂香丸(出自《三因》),治療因內臟虛弱,被風寒侵襲,導致腹瀉不止,大便寒冷而滑利,對老年體弱或病情危急者療效顯著。
使用附子、肉豆蔻、白茯苓各一兩,桂心、乾薑、木香各半兩,丁香二錢五分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五十丸。
八味湯(出自《楊氏》),治療脾胃虛寒,氣機升降失常,心腹刺痛,內臟虛滑等症狀。
使用吳茱萸(用湯洗七次)、炮製過的乾薑各二兩,陳皮、木香、肉桂、丁香、去除蘆頭的人參、清洗烘焙過的當歸各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隨時溫服。
參附湯(出自《得效》)
使用人參一兩,炮製過的附子半兩。
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,隨時溫服。
連理湯,就是理中湯加入茯苓、黃連。
木香散(出自《和劑》),治療因脾胃虛弱,體內夾帶風寒,導致腹瀉不止,消化不良,肚臍下脹痛,腹中雷鳴,以及長久積寒導致的痢疾、腸道滑脫不止等症狀。
使用丁香、木香、去除蘆頭且洗淨烘焙過的當歸、炮製過的肉豆蔻仁、炙甘草各二兩,去除皮和臍部後用醋煮過並烘焙過的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兩,洗淨烘焙過的藿香葉四兩,訶子皮一兩五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