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70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五冊 (70)

1. 黃疸

附子(炮,去皮。三錢),乾薑(炮,二錢),茵陳(一錢二分),草豆蔻(煨,一錢),白朮(四分),枳實(麩炒),半夏(制),澤瀉(各半錢),白茯苓,橘紅(各三分)

上生薑五片,水煎,去滓涼服。

治陰黃,汗染衣,涕唾黃。

上用蔓菁子搗末,平旦以井花水服一匙,日再,加至兩匙,以知為度。每夜小便中浸少許帛子,各書記日,色漸退白則瘥,不過服五升而愈。

秦艽湯(一名秦艽散),治陰黃,不欲聞人言,小便不利。

秦艽(去苗土,一兩),旋覆花,赤茯苓(去皮),炙甘草(銼,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匕,以牛乳汁一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,溫服。

補中湯(東垣),治面黃多汗,目眥赤,四肢沉重,減食,腹中時痛,咳嗽,兩手左脈短,右脈弦細兼澀,右手關脈虛。

升麻,柴胡(各二錢),當歸身(二分),蒼朮(五分),澤瀉(四分),五味子(二十一粒),炙甘草(八分),黃耆(二錢五分),神麯(三分),紅花(少許),大麥糵(五分)

上作二服,水煎,食前。

小建中湯(見勞倦。),大建中湯(見惡寒。),理中湯(見霍亂。)

梔子柏皮湯,治傷寒及濕家發黃。

梔子(十五枚),甘草(一兩),黃柏(二兩)

水四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大茵陳湯,治黃疸,及頭汗出欲發黃。

茵陳蒿(半兩),大黃(三錢),肥梔子(三枚半)

水三升三合半,先煮茵陳減一半,內二味,煮取一升,去滓,分三服。小便利出如皂角汁,一宿腹減,黃從小便出也。

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,治大便自利而黃。

茵陳蒿(三錢),梔子,黃連(各二錢)

水二盞,煎八分,去滓服。

山茵陳散,治疸證發熱,大小便秘澀。

山茵陳,梔子(各二錢),赤茯苓,枳實(各一錢半),葶藶,甘草(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三片,煎一盅,食前服。

一清飲,治疸證發熱,諸熱通用。

柴胡(三錢),赤茯苓(去皮,二錢),桑白皮(炒),川芎(各一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)

水二盅,姜三片,紅棗一枚,煎一盅,食前服。

十全大補湯(見虛勞。)

小溫中丸(丹溪),治黃胖。(宜草野貧賤人服,蓋其飲食無積,但補陰燥濕而已。)

針砂一斤,以醋炒為末,入糯米炒極黃為末,亦用一斤,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米飲下四五十丸。忌口。輕者服五兩,重者不過七兩愈。

大溫中丸(丹溪),治黃胖。(朱先生晚年定者。)

香附(一斤,童便浸,春夏一宿,秋冬三宿),甘草(二兩),針砂(炒紅醋淬三次,一斤),苦參(春夏二兩,秋冬一兩。),厚朴(薑製炒黑,五兩),芍藥(五兩),陳皮(三兩),山楂(五兩),蒼朮(五兩,泔浸),青皮(六兩),白朮,茯苓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黃疸

用炮製過的附子三錢(去除外皮),炮製過的乾薑二錢,茵陳一錢二分,煨過的草豆蔻一錢,白朮四分,麸皮炒過的枳實,製過的半夏,澤瀉各半錢,白茯苓,橘紅各三分。加五片生薑,用水煎煮,濾去藥渣,放涼後服用。

這個藥方治療陰黃,症狀是汗液會把衣服染黃,鼻涕和唾液也呈黃色。

另外,取蔓菁子搗成粉末,早上用井水送服一匙,一天服用兩次,逐漸增加到兩匙,直到病情有所改善為止。每天晚上取少許絲帛浸泡在小便中,並記錄日期,觀察絲帛顏色是否逐漸褪去變白,如果顏色變白就表示疾病正在好轉,通常服用不超過五升就能痊癒。

秦艽湯(又名秦艽散),治療陰黃,患者不喜歡聽人說話,小便不暢。

藥方組成:秦艽(去除根和泥土)一兩,旋覆花,赤茯苓(去除外皮),炙甘草(切碎)各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用一杯牛奶汁煎至六分,濾去藥渣,不拘時辰,溫服。

補中湯(李東垣的方子),治療臉色發黃且多汗,眼角發紅,四肢沉重,食慾減退,腹部時常疼痛,咳嗽,左手脈短,右手脈細弱且澀,右手關脈虛弱。

藥方組成:升麻,柴胡各二錢,當歸身二分,蒼朮五分,澤瀉四分,五味子二十一粒,炙甘草八分,黃耆二錢五分,神麯三分,紅花少許,大麥糵五分。

將以上藥材分為兩份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
小建中湯(用法見勞倦章節),大建中湯(用法見惡寒章節),理中湯(用法見霍亂章節)。

梔子柏皮湯,治療傷寒和濕邪引起的黃疸。

藥方組成:梔子十五枚,甘草一兩,黃柏二兩。

用水四升煮至一升半,濾去藥渣,分兩次溫服。

大茵陳湯,治療黃疸,以及頭部出汗可能要發黃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茵陳蒿半兩,大黃三錢,肥梔子三個半。

用水三升三合半,先煮茵陳至一半,再加入其他兩味藥,煮至一升,濾去藥渣,分三次服用。小便會像皂角汁一樣排出,一晚上腹部就會感到舒服,黃色會從小便排出。

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,治療大便自瀉但身體發黃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茵陳蒿三錢,梔子,黃連各二錢。

用水兩杯煎至八分,濾去藥渣後服用。

山茵陳散,治療黃疸發熱,大小便不暢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山茵陳,梔子各二錢,赤茯苓,枳實各一錢半,葶藶,甘草各一錢。

將以上藥材做為一份,用水兩盅,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盅,飯前服用。

一清飲,治療黃疸發熱,也適用於其他發熱症狀。

藥方組成:柴胡三錢,赤茯苓(去皮)二錢,炒過的桑白皮,川芎各一錢半,炙甘草一錢。

用水兩盅,加入三片生薑,一顆紅棗,煎煮至一盅,飯前服用。

十全大補湯(用法見虛勞章節)。

小溫中丸(朱丹溪的方子),治療黃胖(身體虛胖、浮腫)。(適合在鄉村生活且貧困的人服用,因為他們飲食沒有積滯,主要是補陰、燥濕。)

藥方組成:將一斤針砂用醋炒後磨成粉,再將一斤糯米炒至極黃後磨成粉,然後用醋調成糊狀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米湯送服四五十丸,服藥期間要忌口。病情輕微的服用五兩,嚴重的服用不超過七兩就能痊癒。

大溫中丸(朱丹溪晚年確定的方子),治療黃胖。(身體虛胖、浮腫)。

藥方組成:香附(一斤,用童子尿浸泡,春夏浸泡一晚,秋冬浸泡三晚),甘草(二兩),針砂(炒紅後用醋淬三次,一斤),苦參(春夏二兩,秋冬一兩),厚朴(用薑汁炮製後炒黑,五兩),芍藥(五兩),陳皮(三兩),山楂(五兩),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五兩),青皮(六兩),白朮,茯苓(各三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