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三冊 (4)
第三冊 (4)
1. 關格
柏子仁湯
人參,半夏,白茯苓,陳皮,柏子仁,甘草(炙),麝香(少許,另研)
上生薑煎,入麝香調勻和服。加郁李仁更妙。
人參散
人參,麝香,片腦(各少許)
上末,甘草湯調服。
既濟丸(《會編》),治關格,脈沉細,手足厥冷者。
熟附子(童便浸),人參(各一錢),麝香(少許)
上末,糊丸如桐子大,麝香為衣。每服七丸,燈芯湯下。
檳榔益氣湯(《會編》),治關格勞後,氣虛不運者。
檳榔(多用),人參,白朮,當歸,黃耆,陳皮,升麻,甘草,柴胡,枳殼
上生薑煎服。
木通二陳湯(《會編》),治心脾疼後,小便不通,皆是痰隔於中焦,氣滯於下焦。
木通,陳皮(去白),白茯苓,半夏(薑製),甘草,枳殼
上生薑煎服,服後探吐。更不通,加味小胃丹,加味控痰丸。
導氣清利湯(《會編》),治關格吐逆,大小便不通。
豬苓,澤瀉,白朮,人參,藿香,柏子仁,半夏(薑製),陳皮,白茯苓,甘草,木通,梔子,黑牽牛,檳榔,枳殼,大黃,厚朴(薑製),麝香(少許)
上生薑煎服,兼服木香和中丸。吐不止,灸氣海、天樞;如又不通,用蜜導。
加味麻仁丸(《會編》),治關格大小便不通。
大黃(一兩),白芍藥,厚朴(薑汁炒),當歸,杏仁(去皮尖),麻仁,檳榔,南木香,枳殼(各五錢),麝香(少許)
上為末,蜜丸。熟水下。
皂角散(《會編》),治大小便關格不通,經三五日者。
大皂角(燒存性)
上為末,米湯調下。又以豬脂一兩煮熟,以汁及脂俱食之。又服八正散加檳榔、枳殼、朴硝、桃仁、燈芯草、茶根。
大承氣湯(見傷寒潮熱。)
白話文:
柏子仁湯
用人參、半夏、白茯苓、陳皮、柏子仁、炙甘草,少許麝香(另外研磨),加生薑一起煎煮,再加入麝香攪拌均勻後服用。如果加入郁李仁效果更好。
人參散
用人參、麝香、片腦(都用少量),磨成粉末,用甘草湯調和後服用。
既濟丸(出自《會編》),治療關格(排泄不暢)導致脈象沉細、手腳冰冷的狀況。
用熟附子(用童子尿浸泡)、人參(各一錢),少許麝香,磨成粉末後,用米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,再用麝香做外衣。每次服用七顆,用燈芯草湯送服。
檳榔益氣湯(出自《會編》),治療關格因勞累過度、氣虛導致的運化功能失調。
用多量的檳榔,搭配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黃耆、陳皮、升麻、甘草、柴胡、枳殼,加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木通二陳湯(出自《會編》),治療心脾疼痛後,小便不通,原因是痰阻礙在中焦,氣滯留在下焦。
用木通、陳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、白茯苓、半夏(用生薑處理過)、甘草、枳殼,加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,服藥後催吐。如果仍然不通,則加入加味小胃丹和加味控痰丸。
導氣清利湯(出自《會編》),治療關格導致的嘔吐、大小便不通。
用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人參、藿香、柏子仁、半夏(用生薑處理過)、陳皮、白茯苓、甘草、木通、梔子、黑牽牛、檳榔、枳殼、大黃、厚朴(用生薑處理過),少許麝香,加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,同時服用木香和中丸。如果嘔吐不止,可以針灸氣海穴和天樞穴;如果仍然不通,可以用蜂蜜來導瀉。
加味麻仁丸(出自《會編》),治療關格導致的大小便不通。
用大黃(一兩)、白芍藥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)、當歸、杏仁(去皮尖)、麻仁、檳榔、南木香、枳殼(各五錢),少許麝香,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用溫開水送服。
皂角散(出自《會編》),治療大小便關格不通,且已經持續三五天的狀況。
用大皂角(燒成炭後磨成粉末),用米湯調和後服用。再用豬油一兩煮熟,將油汁和油脂一起吃下去。另外服用八正散,再加入檳榔、枳殼、朴硝、桃仁、燈芯草、茶根。
大承氣湯(具體內容參考《傷寒論》中關於潮熱的描述)
2. 呃逆
大補陰丸(丹溪),降陰火,益腎水。
黃柏(鹽酒拌,新瓦上炒褐色),知母(去皮,酒拌濕炒,各四兩),熟地黃(懷慶肥大沉水者,酒洗,焙乾用),敗龜板(酥炙黃,各六兩)
上細末,豬脊髓加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薑、鹽湯下。
大補丸(丹溪),治腎經火,燥下焦濕。
黃柏(酒炒褐色)
為末,水丸。隨證用藥送下。理中湯(見霍亂。)
橘皮竹茹湯
陳皮(二升),竹茹(二升),大棗(三十枚),生薑(半斤),甘草(五兩),人參(一兩)
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五服。
黃連瀉心湯(見痞。),小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。),調胃承氣湯(見發熱。),桃仁承氣湯(見蓄血。),木香和中丸(見大便不通。),二陳湯,導痰湯(並見痰飲。)
陳皮湯
陳皮(四兩),生薑(半斤)
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下咽即愈。
小青龍湯(見咳嗽。)
柿錢散(潔古)
柿錢,丁香,人參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水煎,食後服。
丁香柿蒂散(《寶鑑》)
丁香,柿蒂,青皮,陳皮(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煎七分,去渣溫服,無時。
羌活附子湯(《寶鑑》)
羌活,附子(炮),木香,茴香(炒,各五錢),乾薑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半,鹽一撮,煎二十沸,和滓熱服。
小半夏茯苓湯(見嘔吐。),枳實半夏湯(見傷飲食。),木香調氣散(見中氣。),丁香煮散(見不能食。)
丁香散(《婦人良方》),治心煩呃噫。
丁香,白豆蔻(各半兩),伏龍肝(一兩)
上為末,煎桃仁、吳茱萸湯,每服一錢調下。
羌活散(同上),治呃逆。
羌活,附子(炮),茴香(炒。各半兩),木香,白姜(炮。各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鹽一捻,煎服。
參附湯(同上),治陽氣虛寒,自汗惡寒,或手足逆冷,大便自利;或臍腹疼痛,呃逆不食;或汗多發痙等症。
人參(一兩),附子(炮,五錢)
上薑、棗,水煎,徐徐服。去人參,加黃耆,名耆附湯。
白話文:
大補陰丸(丹溪方),能降陰火、滋養腎水。
藥材組成:黃柏(用鹽酒拌過,在新瓦上炒至褐色)、知母(去皮,用酒拌濕炒過,各四兩)、熟地黃(選用懷慶產肥大且能沉水的,用酒洗過,焙乾)、炙過的龜板(用酥油炙黃),各六兩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豬脊髓和煉製過的蜂蜜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五十丸,在空腹時用薑鹽水送服。
大補丸(丹溪方),治療腎經火旺,下焦乾燥濕熱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黃柏(用酒炒至褐色)。
製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藥丸。
服用方法:根據病情,用適合的藥物送服。
理中湯(見霍亂篇)。
橘皮竹茹湯
藥材組成:陳皮(二升)、竹茹(二升)、大棗(三十枚)、生薑(半斤)、甘草(五兩)、人參(一兩)。
製法:用水一斗,煮取三升。
服用方法:溫服一升,每日五次。
黃連瀉心湯(見痞滿篇)。小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篇)。調胃承氣湯(見發熱篇)。桃仁承氣湯(見蓄血篇)。木香和中丸(見大便不通篇)。二陳湯、導痰湯(均見痰飲篇)。
陳皮湯
藥材組成:陳皮(四兩)、生薑(半斤)。
製法:用水七升,煮取三升。
服用方法:溫服一升,喝下咽後症狀即可緩解。
小青龍湯(見咳嗽篇)。
柿錢散(潔古方)
藥材組成:柿錢、丁香、人參(各等分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。
服用方法: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丁香柿蒂散(《寶鑑》方)
藥材組成:丁香、柿蒂、青皮、陳皮(各等分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間。
羌活附子湯(《寶鑑》方)
藥材組成:羌活、炮附子、木香、炒茴香(各五錢)、乾薑(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半,加一小撮鹽,煎煮二十沸,連藥渣一起熱服。
小半夏茯苓湯(見嘔吐篇)。枳實半夏湯(見傷飲食篇)。木香調氣散(見中氣篇)。丁香煮散(見不能進食篇)。
丁香散(《婦人良方》方),治療心煩呃逆。
藥材組成:丁香、白豆蔻(各半兩)、伏龍肝(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
服用方法:用桃仁、吳茱萸湯煎好後,每次調服一錢。
羌活散(同上),治療呃逆。
藥材組成:羌活、炮附子、炒茴香(各半兩)、木香、炮過的白薑(各一錢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一小撮鹽,煎煮服用。
參附湯(同上),治療陽氣虛寒,自汗怕冷,或手腳冰涼,大便稀溏;或臍腹疼痛,呃逆不思飲食;或汗多發痙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人參(一兩)、炮附子(五錢)。
製法:用生薑、大棗加水煎煮。
服用方法:慢慢服用。
去除人參,加入黃耆,則稱為耆附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