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一冊 (27)
第一冊 (27)
1. 傷飲食
上為末,荷葉燒飯丸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白朮丸,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。
白朮,半夏(制),神麯(炒),枳實(炒,各一兩),橘紅(七錢),黃芩(半兩),枯白礬(三分)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量所傷多少,加減服之。如素食多用乾薑,故以黃芩瀉之。
附:治食索粉片積方,用紫蘇濃煎汁,加杏仁泥,服之即散。
半夏枳朮丸,治因冷食內傷。一方,有澤瀉一兩,為小便淋故也。
半夏(薑製),枳實(炒,各一兩),白朮(二兩)
上為末,荷葉燒飯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木香乾姜枳朮丸,破滯氣,消寒飲食。
木香(三錢),乾薑(炮,五錢),枳實(炒,一兩),白朮(一兩半)
上為末,荷葉燒飯為丸。食前白湯下五十丸。
丁香爛飯丸,治食傷太陰,又治卒心胃痛。
丁香,木香,廣朮(炮),京三稜(炮),甘草(各一錢,炙),丁香皮,甘松淨,縮砂仁,益智仁(各三錢),香附子(半兩)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,或細嚼亦可。
感應丸(《和劑》),治中虛積冷,氣弱有傷,停積胃脘,不能傳化。或因氣傷冷,或因飢飽食,飲酒過多,心下堅滿,兩脅脹痛,心腹大痛,霍亂吐瀉,大便頻數,後重遲澀,久痢赤白,膿血相雜,米穀不化,愈而復發。又治中酒嘔吐,痰逆噁心,喜睡頭旋,胸膈痞滿,四肢倦怠,不思飲食,不拘新舊冷積,並皆治之。
南木香,肉豆寇,丁香(各一兩半),乾薑(炮,一兩),巴豆(七十粒,去皮心膜,研出油),杏仁(一百四十粒,湯泡,去皮尖,研),百草霜(二兩)
上前四味為末外,入百草霜研,與巴豆、杏仁七味同和勻,用好黃蠟六兩,溶化成汁,以重絹濾去滓,更以好酒一升,於銀石器內煮蠟數沸傾出,候酒冷,其蠟自浮於上,取蠟秤用。丸春夏修合,用清油一兩,銚內熬令香熟,次下酒煮蠟四兩,同化成汁,就銚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。
秋冬修合,用清油一兩半,同煎煮熟成汁,和匱藥末成劑,分作小錠,油紙裹放,旋丸服之。每三十丸,空心薑湯下。
雄黃聖餅子(《脾胃》),治一切酒食所傷,心腹滿不快。
巴豆(一百枚,去油膜),雄黃(半兩),白麵(十兩,炒,又羅過)
上二味,為細末,同面和勻,用新汲水攪和作餅,如手大,以水再煮,候浮於湯上,看硬軟,捏作餅子。每服五七餅,加至十餅、十五餅,嚼食,一餅利一行,二餅利二行,食前茶、酒任下。
木香檳榔丸(《寶鑑》),治一切氣滯,心腹痞滿,脅肋脹悶,大小便澀滯不快利者。
木香,檳榔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),枳殼(麩炒),廣朮(煨,切),黃連(各一兩),黃柏(去粗皮),香附(揀,炒),大黃(炒。各三兩),黑牽牛(生,取頭末四兩)
白話文:
傷飲食
將荷葉燒成灰,和米飯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白朮丸,治療因吃豆粉、濕麵和油膩食物造成的損傷。
藥材包含:白朮、半夏(製過)、神麯(炒過)、枳實(炒過,各一兩)、橘紅(七錢)、黃芩(半兩)、枯白礬(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子。根據受傷的程度,增減用量。如果平時吃素比較多,多用乾薑,就用黃芩來瀉火。
**附註:**治療吃太多索粉片導致積食的藥方,用紫蘇濃煎的汁,加入杏仁泥,服用後就可以消除積食。
半夏枳朮丸,治療因吃冷的食物導致內傷。有一個藥方,加入了澤瀉一兩,因為它有利尿的作用。
藥材包含:半夏(薑製過)、枳實(炒過,各一兩)、白朮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燒過的米飯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木香乾薑枳朮丸,可以破除體內停滯的氣,消除因寒冷引起的飲食損傷。
藥材包含:木香(三錢)、乾薑(炮製過,五錢)、枳實(炒過,一兩)、白朮(一兩半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燒過的米飯做成丸子。飯前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。
丁香爛飯丸,治療因飲食損傷影響脾胃功能(太陰),也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心胃疼痛。
藥材包含:丁香、木香、廣朮(炮製過)、京三稜(炮製過)、甘草(各一錢,炙烤過)、丁香皮、甘松淨、縮砂仁、益智仁(各三錢)、香附子(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子,像綠豆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也可以細嚼後吞服。
感應丸(出自《和劑》),治療因體內虛弱、積寒導致的消化不良,氣虛有損傷,食物停留在胃部,無法消化。可能是因為氣虛受寒,也可能是因為飢餓或吃太飽,飲酒過多,導致心下感覺堅硬飽脹,兩側胸脅脹痛,心腹劇痛,霍亂嘔吐腹瀉,大便次數頻繁,但排便困難,長時間腹瀉帶有紅血或膿血,米飯等食物無法消化,病情時好時壞。還可以治療因飲酒過度引起的嘔吐,痰多噁心,嗜睡頭暈,胸膈飽悶,四肢倦怠,沒有食慾。無論是新產生的還是舊有的寒冷積食,都可以治療。
藥材包含:南木香、肉豆蔻、丁香(各一兩半)、乾薑(炮製過,一兩)、巴豆(七十粒,去掉皮和心膜,研磨出油)、杏仁(一百四十粒,用熱水泡過,去掉皮和尖端,研磨)、百草霜(二兩)。
將前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百草霜研磨,再與巴豆、杏仁等七味藥材混合均勻。用優質黃蠟六兩,溶化成液體,用厚絹布過濾掉雜質,再用優質酒一升,在銀質或石質器皿中煮蠟數次,倒出,等酒冷卻,蠟會浮在上面,取出稱重使用。春夏製作,用清油一兩,在鍋中熬至香熟,再加入酒煮過的蠟四兩,一起融化成液體,趁熱將藥粉攪拌均勻。
秋冬製作,用清油一兩半,一起熬煮成液體,和藥粉混合均勻成藥劑,分成小塊,用油紙包裹,需要時再搓成丸服用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薑湯送服。
雄黃聖餅子(出自《脾胃》),治療因各種酒食損傷導致的心腹脹滿不舒服。
藥材包含:巴豆(一百枚,去油膜)、雄黃(半兩)、白麵(十兩,炒過,再過篩)。
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麵粉混合均勻,用剛汲取的井水攪拌成餅狀,像手掌一樣大,再用水煮,等到餅浮在水面上,觀察軟硬程度,捏成餅子。每次服用五到七個餅,可以增加到十個、十五個餅,咀嚼後吃下,吃之前可以喝茶或酒。吃一個餅子會排便一次,兩個餅子會排便兩次。
木香檳榔丸(出自《寶鑑》),治療一切氣滯,導致心腹飽悶,脅肋脹痛,大小便排泄不暢。
藥材包含:木香、檳榔、青皮(去掉白色部分)、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)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廣朮(煨過,切片)、黃連(各一兩)、黃柏(去掉粗皮)、香附(挑選過,炒過)、大黃(炒過,各三兩)、黑牽牛(生的,取頭部末端,四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