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三冊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冊 (3)

1.

人參散(見大便秘。)

厚朴丸(見反胃。)

昆布丸(《良方》),治五噎,咽喉妨塞,食飲不下。

昆布(洗去鹹水),麥門冬(去心,焙),天門冬(去心,焙),訶藜勒(去核,各一兩半),木通,川大黃(微炒),川朴硝,郁李仁(湯浸,去皮,微炒),桂心,百合(各一兩),羚羊角(屑),杏仁(湯浸,去皮尖,麩炒黃),紫蘇子(微炒),射干(各半兩),柴胡(去蘆),陳皮(湯浸,去白),檳榔(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治療便秘可以用人參散,治療反胃可以用厚朴丸。治療五噎、咽喉阻塞,飲食難以下嚥,可以用昆布丸。昆布丸的配方是:昆布(洗去鹹水)、麥門冬(去心,焙)、天門冬(去心,焙)、訶藜勒(去核,各一兩半)、木通、川大黃(微炒)、川朴硝、郁李仁(湯浸,去皮,微炒)、桂心、百合(各一兩)、羚羊角(屑)、杏仁(湯浸,去皮尖,麩炒黃)、紫蘇子(微炒)、射干(各半兩)、柴胡(去蘆)、陳皮(湯浸,去白)、檳榔(各二錢半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和搗三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不拘時,熱酒送下。夜飯後用綿裹彈子大一丸噙化。

代抵當丸(見蓄血。)

竹皮散(《良方》),治噎聲不出。

竹皮(一方用竹葉),細辛,通草,人參,五味子,茯苓,麻黃,桂心,生薑,甘草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蜂蜜充分混合,搗三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不限時間,用熱酒送服。晚上飯後用棉布包裹一顆彈子大小的丸藥含服,使其慢慢融化。

此方名为代抵當丸,可用于治疗蓄血。

竹皮散出自《良方》,主治噎嗝,聲音不出。

配方包括竹皮(或用竹葉)、細辛、通草、人參、五味子、茯苓、麻黃、桂心、生薑、甘草,各取一兩。

上㕮咀,以水一斗,煮竹皮,下藥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

補中益氣湯(見勞倦。)

吳茱萸丸(東垣),大理脾胃,胸膈不通,調中順氣。

吳茱萸,草豆蔻仁(各一錢二分),橘皮,益智仁,人參,黃耆,升麻(各八分),白殭蠶,澤瀉,薑黃,柴胡(各四分),當歸身,甘草(炙,各六分),木香(二分),青皮(三分),半夏(一錢),大麥糵(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取上腹部的咀嚼物,用一斗水煮竹皮,加入藥材煮取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這是補中益氣湯,適用於勞累倦怠的情況。吳茱萸丸是大理脾胃、疏通胸膈、調和中焦、順氣的良藥。藥方包括吳茱萸、草豆蔻仁、橘皮、益智仁、人參、黃耆、升麻、白殭蠶、澤瀉、薑黃、柴胡、當歸身、甘草(炙)、木香、青皮、半夏、大麥糵。

上為細末,用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細嚼,白湯送下。無時。

利膈丸(見反胃。)

黃耆補中湯(見痞。)

滋腎丸(見小便不通。)

消痞丸(見痞。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細細咀嚼,用白湯送服。沒有時間限制,可以隨時服用。

這個藥方叫做利膈丸,適用於反胃的症狀。

黃耆補中湯適用於痞的症狀。

滋腎丸適用於小便不通的症狀。

消痞丸也適用於痞的症狀。

2. 吐痢

黃芩加半夏生薑湯(仲景)

黃芩(三兩),甘草(炙,二兩),芍藥(三兩),半夏(半斤),生薑(四兩),大棗(二十枚)

上水一斗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再夜一服。

黃芩湯(《外臺》)

黃芩(二兩),人參,乾薑(各三兩),桂枝(一兩),半夏(半兩),大棗(十二枚)

白話文:

黃芩加半夏生薑湯(仲景)

藥方:

  • 黃芩(三兩)
  • 甘草(炙,二兩)
  • 芍藥(三兩)
  • 半夏(半斤)
  • 生薑(四兩)
  • 大棗(二十枚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用水一斗(約十碗)煎煮,煮至剩三升(約三碗),溫服一升(約一碗),每天服兩次,晚上服一次。

黃芩湯(《外臺》)

藥方:

  • 黃芩(二兩)
  • 人參(三兩)
  • 乾薑(三兩)
  • 桂枝(一兩)
  • 半夏(半兩)
  • 大棗(十二枚)

注: 以上藥方劑量僅供參考,實際用藥需遵醫囑。

上水七升,煮取三升,溫分三服。

理中丸(見痞。)

六一散,即益元散。(見傷暑。)

水煮金花丸(潔古),治風痰。

半夏(湯洗),天南星(洗),寒水石(燒存性,各一兩),天麻(半兩),雄黃(一錢半),白麵(四兩)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先煎漿水沸,下藥煮令浮為度,漉出,生薑湯下,食前。

白話文:

將水加熱,煮到原本七升的水剩下三升,溫熱後分成三份服用。理中丸用於治療痞症。六一散,也就是益元散,用於治療傷暑。潔古的水煮金花丸,用於治療風痰。半夏用湯水洗淨,天南星洗淨,寒水石燒成灰,各取一兩,天麻取半兩,雄黃取一錢半,白麵取四兩。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滴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先將漿水煮沸,放入藥丸煮到浮起,過濾後,用生薑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
3. 霍亂

加減理中湯(《良方》)

人參,乾薑,白朮(各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

水二盅,煎一盅,不拘時服。

若為寒濕氣所中者,加附子一錢,名附子理中湯。

若霍亂吐瀉者,加橘紅、青皮各一錢半,名治中湯。

若干霍亂心腹作痛,先以鹽湯少許頻服,候吐出令透,即進此藥。

白話文:

良方中記載的理中湯,由人參、乾薑、白朮各三錢,甘草一錢(炙)組成,水煎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若因寒濕侵襲,可加入附子一錢,稱為附子理中湯。若患霍亂嘔吐腹瀉,可加入橘紅、青皮各一錢半,稱為治中湯。如霍亂伴隨心腹疼痛,先用鹽湯少量頻頻服用,待嘔吐物排出後,再服用理中湯。

若嘔吐者,於治中湯內加丁皮、半夏各一錢,生薑十片煎。

若泄瀉者,加橘紅、茯苓各一錢,名補中湯。

若溏泄不已者,於補中湯內加附子一錢;不喜飲食,水穀不化者,再加砂仁一錢。

若霍亂嘔吐,心腹作痛,手足逆冷,於本方內去白朮,加熟附子,名四順湯。

若傷寒結胸,先加桔梗、枳殼等分,不愈者,及諸吐痢後胸痞欲絕,心胸高起急痛,手不可近者,加枳實、白茯苓各一錢,名枳實理中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嘔吐,就在治中湯里加入丁皮、半夏各一錢,生薑十片煎服。

如果病人腹瀉,就加入橘紅、茯苓各一錢,叫做補中湯。

如果病人腹瀉不止,就在補中湯里加入附子一錢;如果病人不愛吃東西,水谷不能消化,就再加入砂仁一錢。

如果病人霍亂嘔吐,心腹疼痛,手足冰冷,就在原方里去掉白朮,加入熟附子,叫做四順湯。

如果病人傷寒結胸,先加入桔梗、枳殼等量,如果沒有好轉,以及各種嘔吐腹瀉之後胸部痞塞,快要斷氣,心胸高聳疼痛,手碰不到的,就加入枳實、白茯苓各一錢,叫做枳實理中湯。

若渴者,再於枳實理中湯內加栝蔞根一錢。

若霍亂後轉筋者,理中湯內加火煅石膏一錢。

若臍上築者,腎氣動也,去朮,加官桂一錢半。腎惡燥,去朮;恐作奔豚,故加官桂。

若悸多者,加茯苓一錢。

若渴欲飲水者,加白朮半錢。

若寒者,加乾薑半錢。

若腹滿者,去白朮,加附子一錢。

若飲酒過多,及啖炙爆熱食,發為鼻衄,加川芎一錢。

若傷胃吐血,以此藥能理中脘,分利陰陽,安定血脈,只用本方。

二香散(《良方》),治暑濕相搏,霍亂轉筋,煩渴悶亂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感到口渴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栝蔞根一錢。

如果病人霍亂之後出現抽筋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火煅石膏一錢。

如果病人臍上脹痛,是腎氣不穩的表現,要將理中湯中的白朮去除,加入官桂一錢半。因為腎臟怕燥,所以去白朮;擔心出現奔豚症,所以加官桂。

如果病人心悸頻繁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茯苓一錢。

如果病人渴想喝水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白朮半錢。

如果病人怕冷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乾薑半錢。

如果病人腹部脹滿,要將理中湯中的白朮去除,加入附子一錢。

如果病人飲酒過量,或者食用炙烤辛辣的食物,導致鼻出血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川芎一錢。

如果病人傷胃吐血,可以服用理中湯,因為它能調理中脘,調和陰陽,穩定血脈,單用本方即可。

二香散可以治療暑濕交感,霍亂轉筋,煩渴悶亂。

藿香,白朮,厚朴,陳皮,茯苓,半夏,紫蘇,桔梗,白芷,香薷,黃連,扁豆(各一錢),大腹皮,甘草(各半錢)

水二盅,姜五片,蔥白三根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香薷散(《活人》),治陰陽不順,清濁相干,氣鬱中焦,名為霍亂。此皆飽食多飲,復睡冷席,外邪內積,結而不散,陰陽二氣,壅而不反,陽氣欲降,陰氣欲升,陰陽交錯,變成吐痢,百脈混亂,榮衛俱虛,冷搏筋轉,皆宜服此。

白話文:

藿香、白朮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半夏、紫蘇、桔梗、白芷、香薷、黃連、扁豆(各一錢)、大腹皮、甘草(各半錢),用水二盅,加入姜五片、蔥白三根,煎煮至一盅,不拘時服用。此方名為香薷散,出自《活人》,用於治療陰陽失調、清濁交雜、氣鬱中焦引起的霍亂。此病多因飽食過飽、飲酒過量,又睡在冰冷的席子上,導致外邪內積,結而不散,陰陽二氣壅塞,不能恢復正常運作,陽氣欲降,陰氣欲升,陰陽交錯,最終出現嘔吐腹瀉,百脈混亂,氣血虛弱,寒氣侵襲筋骨,此方可有效緩解。

厚朴(去皮,薑汁炒),黃連(薑汁炒,各二兩),香薷(四兩),甘草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四錢,水煎,不犯鐵器,慢火煎之。兼治不時吐痢,霍亂,腹撮痛,大渴煩躁,四肢逆冷,冷汗自出,兩腳轉筋,痛不可忍者,須井中沉令極冷,頓服之乃效。

桂苓白朮散(《寶鑑》),治冒暑飲食所傷,傳受濕熱內盛,霍亂吐瀉,轉筋急痛,滿腹痛悶,小兒吐瀉驚風,皆宜服此。

桂枝,人參,白朮,白茯苓(各半兩),澤瀉,甘草,石膏,寒水石(各一兩),滑石(二兩)

白話文:

將厚朴去皮,用薑汁炒,黃連也用薑汁炒,各取二兩,香薷四兩,甘草半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清水煎煮,不可接觸鐵器,要用小火慢慢煎。此方可治療時疫引起的嘔吐腹瀉、霍亂、腹痛絞痛、口渴煩躁、四肢冰冷、冷汗自出、兩腿抽筋、疼痛難忍等症狀,需將藥物放入井水中浸泡至極冷,一次服用即可見效。

此方名為桂苓白朮散,出自《本草綱目》,用於治療因暑熱中暑、飲食不當導致濕熱內盛,以及霍亂嘔吐腹瀉、抽筋劇痛、腹痛脹悶、小兒嘔吐腹瀉驚厥等症狀。

另外,將桂枝、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各取半兩,澤瀉、甘草、石膏、寒水石各取一兩,滑石取二兩,一同煎服,亦可治療上述病症。

一方,有木香、藿香、葛根各半兩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白湯調下,或新汲水薑湯下亦可。

桂苓甘露飲(《寶鑑》),流濕潤燥,治痰涎,止咳嗽,調臟腑寒熱嘔吐,服之令人遍身氣液宣平,及治水腫泄痢。

肉桂,藿香,人參(各半兩),木香(二錢半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,甘草,澤瀉,葛根,石膏,寒水石(各一兩),滑石(二兩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、白湯、冷水任調下。

六和湯(見傷暑。)

白話文:

一方藥方,包括木香、藿香、葛根各半兩,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湯或新汲水薑湯調服。這個藥方叫做桂苓甘露飲,出自《寶鑑》,能流利濕氣、滋潤燥熱,治痰涎、止咳嗽,調和臟腑寒熱引起的嘔吐,服用後能使全身氣血運行通暢,還能治療水腫、腹瀉。

另外一個藥方,叫做六和湯,裡面包含肉桂、藿香、人參(各半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白朮、甘草、澤瀉、葛根、石膏、寒水石(各一兩)、滑石(二兩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湯或冷水調服。這個藥方主治傷暑。

蘇合香丸(見卒中。)

除濕湯(見中濕。)

訶子散(《三因》),治老幼霍亂,一服即效。

訶子(炮,去核),甘草(炙),厚朴(薑製),乾薑(炮),神麯(炒),草果(去殼),良薑(炒),茯苓,麥芽(炒),陳皮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候發不可忍時,用水煎,入鹽少許服之。

白話文:

蘇合香丸是用於治療中風的藥方,除濕湯則是針對濕氣過盛的病症。訶子散出自《三因》一書,專治老幼霍亂,服用一劑即可見效。其藥方由訶子、甘草、厚朴、乾薑、神麴、草果、良薑、茯苓、麥芽和陳皮等藥材組成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在症狀發作難忍時,以水煎服,加入少許鹽即可。

七氣湯(《三因》),治七氣鬱結五臟之間,互相刑剋,陰陽不和,揮霍變亂,吐痢交作。

半夏(湯泡),厚朴,白芍藥,茯苓(各二錢),桂心,紫蘇,橘紅,人參(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七片,紅棗一枚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吳茱萸湯(《良方》),治冒暑伏熱,腹痛作瀉或痢,並飲水過度,霍亂吐瀉,其證始因飲冷,或冒寒,或忍飢,或大怒,或乘舟車,傷動胃氣,令人上吐下瀉並行,頭旋眼暈,手腳轉筋,四肢逆冷,用藥遲慢,須臾不救。

白話文:

「七氣湯」出自《三因》,主治七氣鬱結於五臟之間,相互剋制,陰陽失衡,導致身體紊亂,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藥方包含:半夏(湯泡)、厚朴、白芍、茯苓(各二錢)、桂心、紫蘇、橘紅、人參(各一錢)。將藥材一起放入水中煎煮,加生薑七片、紅棗一枚,煎至一盅即可,不拘時服用。

「吳茱萸湯」出自《良方》,主治暑熱中暑、腹痛腹瀉或痢疾,以及飲水過度導致的霍亂嘔吐腹瀉。此症可能是由於飲用冷飲、受寒、忍飢、大怒或舟車勞頓等原因,損傷胃氣而引發。症狀包括嘔吐、腹瀉、頭暈眼花、手腳抽筋、四肢冰冷。用藥需及時,拖延時間容易危及生命。

吳茱萸,木瓜,食鹽(各半兩)

上同炒令焦,先用瓷瓶盛水三升,煮令百沸,入藥煎至二升以下,傾一盞,冷熱隨病人服之。卒無前藥,用枯白礬為末,每服一大錢,沸湯調服。更無前藥,用鹽一撮,醋一盞,同煎至八分,溫服。或鹽梅鹹酸等物皆可服。

通脈四逆湯(見泄瀉。),五苓散(見消癉。),四逆湯(見厥。),平胃散(見中食。),建中湯(見傷寒吐。),

白話文:

取吳茱萸、木瓜、食鹽各半兩,一起炒至焦黃。然後用瓷瓶盛水三升,煮沸後加入藥材,煎煮至剩下二升,倒出一盞,根據病人體溫狀況,趁熱或放涼服用。如果上述藥物沒有效果,就用枯白礬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大錢,用沸水調服。如果仍然沒有效果,就取鹽一撮、醋一盞,一起煎煮至八分熟,溫熱服用。或者服用鹽梅等鹹酸性的食物也行。

另外,通脈四逆湯可以治療泄瀉,五苓散可以治療消癉,四逆湯可以治療厥症,平胃散可以治療飲食不消化,建中湯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。

建中加木瓜柴胡湯,平胃散加木瓜亦可。

桂枝(二兩半),芍藥(二兩),甘草(一兩),膠餳(半升),生薑(一兩半),大棗(六枚),木瓜,柴胡(各五錢)

每服一兩,水三盞,煎一盞半,去渣,下膠餳兩匙服。

四君子加白芍藥高良薑湯

四君子湯(各一兩),白芍藥,良薑(各五錢)

同前法煎服。

四君子加姜附厚朴湯

白話文:

建中加木瓜柴胡湯,平胃散加木瓜也可以。藥方是桂枝二兩半、芍藥二兩、甘草一兩、膠餳半升、生薑一兩半、大棗六枚、木瓜和柴胡各五錢。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三盞煎至一盞半,去渣,加入膠餳兩匙服用。

四君子加白芍藥高良薑湯,藥方是四君子湯各一兩、白芍藥和良薑各五錢。用法同前。

四君子加姜附厚朴湯。

四君子湯(各一兩),生薑,附子(炮),厚朴(薑製。各三錢)

同前法煎服。

建中加附子當歸湯

桂枝(一兩),芍藥(二兩),甘草(半兩),膠餳(半升),附子(炮),當歸(各三錢),生薑(一兩半),大棗(六枚)

同前法煎。

藿香正氣散(見中風。),來復丹(見中暑。),神保丸(見傷飲食。),養正丹(見氣。),四順湯即理中湯倍加甘草。十補散即十全大補湯。

白話文:

君子湯各一兩,生薑、炮附子、薑製厚朴各三錢,用先前的方法煎服。

建中加附子當歸湯包含桂枝一兩、芍藥二兩、甘草半兩、膠餳半升、炮附子、當歸各三錢、生薑一兩半、大棗六枚,用先前的方法煎服。

藿香正氣散用於中風,來復丹用於中暑,神保丸用於傷飲食,養正丹用於氣虛,四順湯即理中湯加倍甘草,十補散即十全大補湯。

木瓜湯(《直指》),治吐瀉不已,轉筋擾悶。

酸木瓜(一兩),茴香(二錢半,微炒),吳茱萸(半兩,湯洗七次),甘草(炙,二錢)

上銼散,每四錢,姜五片,紫蘇十葉,空腹急煎服。

止渴湯(《良方》)

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茯苓(去皮),桔梗,栝蔞根,葛根,澤瀉,甘草(炙。各五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蜜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《直指》中的「木瓜湯」用於治療持續嘔吐腹瀉,伴隨抽筋、胸悶不適。將酸木瓜一兩、茴香二錢半微炒、吳茱萸半兩(湯洗七次)、炙甘草二錢,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四錢,加入姜五片、紫蘇十葉,空腹急煎服用。

《良方》中的「止渴湯」則由人參(去蘆)、麥門冬(去心)、茯苓(去皮)、桔梗、栝蔞根、葛根、澤瀉、炙甘草各五錢組成。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限時間,用蜂蜜水調服。

增損縮脾飲(《寶鑑》)

草果,烏梅,甘草,砂仁(各四兩),乾葛(二兩)

每服五錢,生薑五片同煎以水浸極冷,旋旋服之,無時。

茯苓澤瀉湯(《三因》)

茯苓(八兩),澤瀉(四兩),甘草(炙),桂心(各二兩),白朮(三兩)

每服四錢,生薑三片同煎,食前服。一方,有小麥五兩。

麥門冬湯(《良方》)

麥門冬(去心),白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七次),橘皮,白朮(各一錢半),人參,小麥,甘草(炙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《寶鑑》中的「增損縮脾飲」方劑包含草果、烏梅、甘草、砂仁各四兩,乾葛二兩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五片生薑一同煎煮,等到藥湯完全冷卻後即可隨時服用。

《三因》中的「茯苓澤瀉湯」方劑包含茯苓八兩,澤瀉四兩,炙甘草、桂心各二兩,白朮三兩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,飯前服用。另一種版本還包含小麥五兩。

《良方》中的「麥門冬湯」方劑包含去心的麥門冬、去皮的白茯苓、湯泡七次的半夏、橘皮、白朮各一錢半,以及人參、小麥、炙甘草各一錢。

水二盅,生薑五片,烏梅少許,同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朮散(《良方》),治傷寒雜病一切吐瀉煩渴,霍亂虛損氣弱,保養衰老,及治酒積嘔噦。

白朮,茯苓(去皮),人參,藿香(各半兩),葛根(一兩),木香(二錢半),甘草(炙,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。如煩渴,加滑石二兩,甚者加薑汁,續續飲之,無時。

烏梅散(《良方》)

烏梅肉(微炒),黃連(去須,微炒),當歸(微炒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,熟艾(以上各七錢半),阿膠(搗碎,炒令燥),肉豆蔻(去殼),赤石脂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白話文:

將兩碗水、五片生薑、少許烏梅一起煎煮,直到剩下半碗,不限時間服用。這個方子叫做白朮散,出自《良方》,可以治療傷寒、各種雜病引發的嘔吐腹瀉、口渴、霍亂、虛損氣弱、保養衰老,以及酒積導致的嘔吐反胃。

白朮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參、藿香(各半兩)、葛根(一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甘草(炙,一兩半),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湯調服。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加滑石二兩,症狀嚴重者可加入薑汁,持續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。

這個方子叫做烏梅散,出自《良方》。烏梅肉(微炒)、黃連(去須,微炒)、當歸(微炒)、附子(炮裂,去皮臍)、熟艾(以上各七錢半)、阿膠(搗碎,炒至乾燥)、肉豆蔻(去殼)、赤石脂(以上各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。

上為細末,不拘時,粥飲調下二錢。

黃連丸(《良方》)

黃連(去須,微炒),黃柏(微炒),厚朴(去皮,生薑汁塗炙令香,以上各七錢半),當歸(微炒),乾薑(炮裂),木香(不見火),地榆(以上各半兩),阿膠(搗碎,炒黃燥,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和搗二三百杵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不拘時,粥飲送下。

止血湯(《良方》),治霍亂下焦虛寒,或便利後見血。

當歸(焙),桂心(去粗皮),續斷(各三兩),生地黃(焙),乾薑(炮製。各四兩),阿膠(炙令燥),蒲黃甘草(炙。各二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不限時間,每次用粥或飲水送服兩錢。

黃連丸出自《良方》,由黃連、黃柏、厚朴、當歸、乾薑、木香、地榆、阿膠等藥材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以煉蜜混合搗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二十丸,不限時間,用粥或飲水送服。

止血湯出自《良方》,用於治療霍亂下焦虛寒,或便血症。由當歸、桂心、續斷、生地黃、乾薑、阿膠、蒲黃、甘草等藥材組成。

上搗篩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溫服,日三服。

赤石脂湯(《良方》),治霍亂下焦熱結,或痢下膿血煩痛。

赤石脂(四兩),升麻,白朮(各一兩半),烏梅(去核,炒乾),乾薑(炮裂。各一兩),陳廩米(微炒),梔子仁(各半兩)

上搗篩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八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厚朴湯(《良方》),治乾霍亂。

厚朴(去皮,生薑汁塗炙令香),枳殼(去瓤,麩炒),高良薑,檳榔,朴硝(各七錢半),大黃(炒,二兩)

白話文:

赤石脂湯用赤石脂、升麻、白朮、烏梅、乾薑、陳廩米和梔子仁,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水煎煮七分,去渣後溫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霍亂下焦熱結,或痢疾下膿血,伴隨腹痛煩躁等症狀。

厚朴湯用厚朴、枳殼、高良薑、檳榔、朴硝和大黃,將厚朴去皮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至香,枳殼去瓤用麩皮炒製,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煎煮八分,去渣後空腹溫服。此方主要用於治療乾霍亂。

上搗篩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煎一盞,溫服。

活命散,治脾元虛損,霍亂不吐瀉,腹脹如鼓,心胸痰壅。

丁香(七粒),菖蒲根(半兩),甘草(炙,一兩),生薑(半兩),鹽(一合)

上銼碎,用童便一盞半,煎一盞,分二次溫服。

冬葵子湯(《良方》),治乾霍亂,大小便不通,手足俱熱,悶亂。

冬葵子,滑石(研),香薷(各二兩),木瓜(一枚,去皮瓤)

上搗篩,每服五錢,水二盅,煎一盅,溫服,日四五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煎成一杯,溫熱服用。活命散用於治療脾胃虛損、霍亂不吐不瀉、腹脹如鼓、心胸痰壅。丁香七粒、菖蒲根半兩、甘草一兩(炙)、生薑半兩、鹽一合,將這些藥材切碎,用一杯半童尿煎成一杯,分兩次溫熱服用。冬葵子湯用於治療乾霍亂、大小便不通、手足俱熱、昏迷。冬葵子、滑石(研磨)、香薷各兩兩、木瓜一個(去皮核),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五錢,用兩盅水煎成一盅,溫熱服用,每天服用四到五次。

人參散(《大全》),治脾胃虛寒,霍亂吐瀉,心煩腹痛,飲食不入。

人參,厚朴(薑製),橘紅(各一錢),當歸,乾薑(炮),甘草(炙。各五分)

上用棗,水煎服。

人參白朮散(《良方》),治脾胃虛弱,吐瀉作渴,不食。

白朮,茯苓,人參,甘草(炒),木香,藿香(各五分),乾葛(一錢)

上用水煎服。吐甚,加生薑汁頻飲之。

木瓜煎(《良方》),治吐瀉轉筋,悶亂。

吳茱萸(湯炮七次),生薑(切。各二錢半),木瓜(木刀切,一兩半)

每服二三錢,用水煎。

白話文:

人參散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寒,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,心煩腹痛,飲食不進的。

配方:人參、厚朴(用薑汁製)、橘紅(各一錢)、當歸、乾薑(炮製)、甘草(炙,各五分)

將這些藥材用大棗水煎服。

人參白朮散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,嘔吐腹瀉,口渴,不想吃東西的。

配方:白朮、茯苓、人參、甘草(炒)、木香、藿香(各五分)、乾葛(一錢)

用水煎服。如果嘔吐很厲害,可以加生薑汁頻頻喝。

木瓜煎是用來治療嘔吐腹瀉伴隨抽筋、昏迷的。

配方:吳茱萸(用湯水煮七次)、生薑(切片,各二錢半)、木瓜(用木刀切,一兩半)

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