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59)
第五冊 (59)
1. 消癉
黃芩(春四兩,夏秋六兩,冬三兩),大黃(春三兩,夏一兩,秋二兩,冬四兩),黃連(春四兩,夏七兩,秋三兩,冬二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。(服一月病愈。)
止渴潤燥湯,治消渴,大便乾燥,喜溫飲,陰頭短縮,舌上白燥,唇裂口乾,眼澀難開,及於黑處如見浮雲。
升麻(一錢半),柴胡(七錢),甘草梢(五分),杏仁(六個,研),桃仁(研),麻仁(研),當歸身,防風根,荊芥穗,黃柏(酒浸),知母,石膏(各一錢),熟地黃(二錢),小椒,細辛(各一分),紅花(少許)
上水煎去滓,食後熱服。
調胃承氣湯(見發熱。),大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。),半夏瀉心湯(見痞。)
豬肚丸(《三因》),治強中消渴。
黃連(去須),粟米,栝蔞根,茯神(各四兩),知母,麥門冬(去心。各二兩)
上為細末,將大豬肚一個,洗淨,入藥末於內,以麻線縫合口,置甑中炊極爛,取出藥,別研,以豬肚為膏,再入煉蜜,搜和前藥杵勻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參湯下。又方,加人參、熟地黃、乾葛。又方,除知母、粟米,用小麥。
酒煮黃連丸(見傷暑。),黃耆飲,即黃耆六一湯。(見自汗。),玄兔丹(見小便數。),靈砂丹(見嘔吐。)
化水丹(潔古),治手足少陰渴,飲不止,或心痛者。(《本事》治飲冷水多。)
川烏(臍大者四枚,炮,去皮),甘草(炙,一兩),牡蠣(生,三兩),蛤粉(用厚者,炮,六兩)
上為細末,醋浸蒸餅為丸。每服十五丸,新汲水下;心痛者,醋湯下,立愈。飲水一石者,一服愈。海藏云:此藥能化停水。
神仙減水法(名斬龍劊子手),治三焦虛熱,三消渴疾,日夜飲水無度,此藥主之。
人參,天花粉,知母,宣黃連,苦參,麥門冬,浮萍,白扁豆,黃耆(各一兩),黃丹(少許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新汲水調下。
生津甘露飲子,治消渴膈消,大渴飲水無度,上下齒皆麻,舌根強硬腫痛,食不下,腹時脹滿疼痛,渾身色黃,目白睛黃,甚則四肢痿弱無力,面塵脫色,脅下急痛,善嚏,善怒,健忘,臀肉腰背疼寒,兩丸冷甚。
石膏(二錢半,一方用一兩二錢),桔梗(三錢),人參,甘草(炙),升麻,薑黃(一作一錢),山梔仁(一作一錢),知母(酒洗。各二錢),白豆蔻,白芷,連翹,甘草(生),蓽澄茄(各一錢),黃連木香,柴胡(各三分),藿香(二分),白葵花,麥門冬,當歸身,蘭香(各五分),黃柏(酒炒),杏仁(去皮。各一錢半),全蠍(一枚,去毒)
上為末,湯浸蒸餅和勻成劑,捏作餅子,曬乾,杵碎如黃米大。每服二錢,抄在掌內,以舌舐之,隨津嚥下,或白湯少許送亦得。
白話文:
消癉
藥丸配方: 將黃芩(春天用四兩,夏天秋天用六兩,冬天用三兩)、大黃(春天用三兩,夏天用一兩,秋天用二兩,冬天用四兩)、黃連(春天用四兩,夏天用七兩,秋天用三兩,冬天用二兩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十顆。(服用一個月病情就會好轉。)
止渴潤燥湯: 此方用於治療消渴症,症狀包括大便乾燥、喜歡喝溫水、陰莖頭萎縮、舌頭乾燥且覆蓋白苔、嘴唇乾裂、眼睛乾澀難以張開、看東西時感覺眼前有漂浮的黑影。 藥材包含升麻(一錢半)、柴胡(七錢)、甘草梢(五分)、杏仁(六個,磨碎)、桃仁(磨碎)、麻仁(磨碎)、當歸身、防風根、荊芥穗、黃柏(用酒浸泡)、知母、石膏(各一錢)、熟地黃(二錢)、小椒、細辛(各一分)、紅花(少量)。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去除藥渣,在飯後趁熱服用。
其他相關方劑:
- 調胃承氣湯(參見發熱的相關說明)
- 大承氣湯(參見大便不通的相關說明)
- 半夏瀉心湯(參見胸腹痞塞的相關說明)
豬肚丸: 此方用於治療因性慾亢進引起的消渴症。 藥材包含黃連(去除鬚根)、粟米、栝蔞根、茯神(各四兩)、知母、麥門冬(去除心部,各二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取一個豬肚,洗淨後將藥粉放入豬肚內,用麻線將開口縫合。然後放入蒸籠中蒸到極為軟爛,取出藥材,單獨磨碎,再將豬肚搗成膏狀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,與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,搗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用人參湯送服。另外還有其他配方,有的加入人參、熟地黃、乾葛。有的則去除知母、粟米,改用小麥。
其他相關方劑:
- 酒煮黃連丸(參見中暑相關說明)
- 黃耆飲,也就是黃耆六一湯(參見自汗相關說明)
- 玄兔丹(參見小便頻繁相關說明)
- 靈砂丹(參見嘔吐相關說明)
化水丹: 此方用於治療手足少陰經脈失調引起的口渴,飲水不止,或者伴隨心痛的情況。(《本事》中記載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因喝太多冷水而引起的口渴)。 藥材包含川烏(選擇臍部大的四個,炮製後去除外皮)、甘草(炙烤過,一兩)、牡蠣(生的,三兩)、蛤粉(選擇厚實的,炮製過,六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醋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五顆,用剛打上來的新鮮井水送服;如果伴隨心痛,則用醋湯送服,效果顯著。即便飲水一石(古代容量單位)的人,服用一劑也能痊癒。海藏說:此藥能化解體內停滯的水液。
神仙減水法: 此方又名「斬龍劊子手」,用於治療三焦虛熱導致的三消渴疾,患者日夜飲水無度,此藥能有效治療。 藥材包含人參、天花粉、知母、宣黃連、苦參、麥門冬、浮萍、白扁豆、黃耆(各一兩)、黃丹(少量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調和送服。
生津甘露飲子: 此方用於治療消渴、膈消等疾病,症狀包括極度口渴,飲水無度,上下牙齒都感到麻木,舌根僵硬腫痛,無法進食,腹部時常脹滿疼痛,全身皮膚發黃,眼白也呈黃色,嚴重者會出現四肢痿弱無力,面色灰暗,兩脅下急痛,容易打噴嚏,容易發怒,健忘,臀部、腰背感到疼痛寒冷,雙側睾丸冰冷。 藥材包含石膏(二錢半,有配方用一兩二錢)、桔梗(三錢)、人參、甘草(炙烤過)、升麻、薑黃(有的配方用一錢)、山梔仁(有的配方用一錢)、知母(用酒洗過,各二錢)、白豆蔻、白芷、連翹、甘草(生的)、蓽澄茄(各一錢)、黃連、木香、柴胡(各三分)、藿香(二分)、白葵花、麥門冬、當歸身、蘭香(各五分)、黃柏(用酒炒過)、杏仁(去皮,各一錢半)、全蠍(一枚,去除毒性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調和成劑,捏成餅狀,曬乾後搗碎,大小如黃米。每次服用二錢,放在手掌心,用舌頭舔食,隨著唾液吞下,或者用少量白開水送服也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