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51)
第五冊 (51)
1. 自汗
撫芎湯(《澹寮》),治自汗頭眩,痰逆噁心。
撫芎,白朮(略炒去油),橘紅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上銼散,每服四錢,生薑七片煎,溫服。
止自汗方
用川鬱金研細末,臨臥以唾津調敷乳上。
止汗溫粉
川芎,白芷,藁本(各一兩),米粉(三兩)
上為末,每用綿包裹,撲於身上。
止汗紅粉
麻黃根,牡蠣(煅。各一兩),赤石脂,龍骨(各半兩)
上為末,以絹袋盛貯,如撲粉用之。
止汗粉
麻黃根,牡蠣粉,敗扇灰,栝蔞(以上各三兩),白朮(二兩),米粉(三升)
上為末,和攪令勻,以生絹袋盛,用粉身體,日三兩度。忌桃、李、雀肉。仍灸大椎五六百炷,日灸二七五七,任心灸亦得,汗即漸止。
加腦子收陽粉,治一切虛汗、盜汗、自汗及漏風等證汗泄不禁,服諸藥不能止者。
麻黃根,藁本,白芷,牡蠣(煅),龍骨(以上各半兩),米粉(二兩),腦子(半錢)
上為細末,研勻,以紗帛包裹,於汗處撲敷之,汗止為度。
黃耆湯
綿黃耆,陳皮(去白。各一兩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大麻仁一合爛研,以水投,取漿一盞,濾去滓,於銀石器內煎,候有乳起,即入白蜜一大匙,再煎令沸,調藥末空心服。治高年老人大便秘澀甚者,兩服愈。
三拗湯(見咳嗽。)
白話文:
撫芎湯,出自《澹寮》,用來治療自汗、頭暈、痰多噁心。
藥材組成:撫芎、炒過的白朮(去除油脂)、橘紅(各一兩)、炙甘草(半兩)。
用法:將藥材切碎成散劑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七片生薑煎煮後溫服。
止自汗方
將川鬱金磨成細末,睡前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乳頭上。
止汗溫粉
藥材組成:川芎、白芷、藁本(各一兩)、米粉(三兩)。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棉布包裹後撲在身上。
止汗紅粉
藥材組成:麻黃根、煅燒過的牡蠣(各一兩)、赤石脂、龍骨(各半兩)。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絹袋裝好,像撲粉一樣使用。
止汗粉
藥材組成:麻黃根、牡蠣粉、舊扇子燒成的灰、栝蔞(各三兩)、白朮(二兩)、米粉(三升)。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攪拌均勻,用生絹袋裝好,撲在身上,每天使用兩三次。忌吃桃子、李子、麻雀肉。同時可灸大椎穴五六百壯,每天可灸十四壯至二十一壯,也可以自行決定灸的次數,汗就會逐漸停止。
加腦子收陽粉,用來治療各種虛汗、盜汗、自汗及漏風等因汗液不止,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停止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麻黃根、藁本、白芷、煅燒過的牡蠣、龍骨(各半兩)、米粉(二兩)、腦子(半錢)。
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末,攪拌均勻,用紗布包裹後撲在出汗的地方,直到汗止。
黃耆湯
藥材組成:綿黃耆、陳皮(去除白內層)(各一兩半)。
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合搗爛的大麻仁加水,取汁一碗,濾掉渣滓,放入銀質或石質器皿中煎煮,等到汁液像牛奶一樣起泡時,加入一大匙白蜂蜜,再次煎煮至沸騰,空腹調入藥末服用。用來治療老年人嚴重便秘,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
三拗湯 (在咳嗽篇章有記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