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50)
第五冊 (50)
1. 自汗
白朮散(《宣明》),治虛風多汗,食則汗出如洗,少氣痿劣,久不治,必為消渴證。
牡蠣(煅,三錢),白朮(一兩二錢半),防風(二兩半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如惡風,倍防風、白朮;如多汗面腫,倍牡蠣。
安胃湯(東垣),治因飲食汗出,日久心虛,風虛邪入,令人半身不遂,見偏風痿痹之病,先除其汗,慓悍之氣,按而收之。
黃連(去須),五味子,烏梅肉,生甘草(各五分),熟甘草(三分),升麻梢(二分)
水二盞,煎一盞,食遠溫服。忌濕面、酒、五辛、大料物之類。
正元散,治下元氣虛,臍腹脹滿,心脅刺痛,泄痢嘔吐,自汗,陽氣甚微,手足厥冷,及傷寒陰證,霍亂轉筋,久下冷痢,少氣羸困,一切虛寒。
紅豆(炒),乾薑(炮),陳皮(去白。各三錢),人參,白朮,甘草(炙),茯苓(去皮。各二兩),肉桂(去粗皮),川烏(炮,去皮。各半兩),附子(炮,去皮尖),山藥(薑汁浸,炒),川芎,烏藥(去木),乾葛(各一兩),黃耆(炙,一兩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鹽少許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常服助陽消陰,正元氣,溫脾胃,進飲食。
八珍散(見虛勞。),
牡蠣散(《三因》),治諸虛不足,及新病暴虛,津液不固,體常自汗,亦治盜汗不止。
黃耆,麻黃根,牡蠣(煅,研。各等分)
《得效方》有知母。又方,上三味各一兩,白朮(半兩),甘草(二錢半。)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小麥一百粒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茸朱丹(見頭痛。),黑錫丹(見諸逆衝上。),靈砂丹(見嘔吐。),硃砂丹(削。)
大補黃耆湯(《魏氏》)
黃耆(蜜炙),防風,山茱萸肉,當歸,白朮(炒),肉桂,川芎,炙甘草,五味子,人參(各一兩),白茯苓(一兩半),熟地黃(二兩),肉蓯蓉(酒浸,三兩)
每服五錢,水二盅,姜三片、棗二枚,煎八分,不拘時溫服。
實表散(《澹寮》),治感冒,腠理不密,自汗。
附子(炮),肉蓯蓉(酒炙),細辛,五味子(各一兩)
上㕮咀,以黃耆建中湯相停和合勻,依本方薑、棗加炒浮小麥煎,不三四服安。
黃耆湯(《濟生》),治喜怒驚恐,房室虛勞,致陰陽偏虛,或發厥自汗,或盜汗不止。
黃耆(去蘆,蜜水炙,一兩半),白茯苓(去皮),熟地黃(酒蒸),肉桂(不見火),天門冬(去心),麻黃根,龍骨(各一兩),五味子,小麥(炒),防風(去蘆),當歸(去蘆,酒浸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上銼散,每服四錢,生薑五片煎,不拘時候。
發厥自汗加熟附子,發熱自汗加石斛。未效,或多吃麵食則安。
白話文:
**白朮散:**這個方子治療因虛弱引起的風邪導致的多汗,吃飯時汗像水洗一樣,還會感到氣短、身體軟弱無力。如果長期不治療,可能會發展成消渴病(糖尿病)。
藥方組成:煅燒過的牡蠣(11.25克),白朮(56.25克),防風(93.75克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3.75克,用溫水調服,不拘時間。如果特別怕風,可以加倍防風和白朮的用量;如果多汗且臉部浮腫,可以加倍牡蠣的用量。
**安胃湯:**這個方子治療因為飲食不當導致出汗,久而久之造成心氣虛弱,風邪趁虛而入,使人半身不遂,出現偏癱、肢體麻痹的症狀。治療時要先去除汗症,平息躁動的氣息,使之歸於平穩。
藥方組成:黃連(去除鬚根),五味子,烏梅肉,生甘草(各1.875克),熟甘草(1.125克),升麻梢(0.75克)
用法:用水兩碗煎至一碗,飯後稍涼時服用。服藥期間忌吃濕麵、飲酒,以及辛辣刺激、大料等食物。
**正元散:**這個方子治療下元(腎)氣虛,導致臍腹脹滿、心脅刺痛、腹瀉嘔吐、自汗(不自主出汗)、陽氣衰微、手足冰冷,以及傷寒陰證、霍亂轉筋、久瀉不止、體弱氣短等一切虛寒症狀。
藥方組成:炒過的紅豆,炮製過的乾薑,去白部的陳皮(各11.25克),人參,白朮,炙甘草,去皮的茯苓(各75克),去粗皮的肉桂,炮製過去皮的川烏(各37.5克),炮製過去皮尖的附子,用薑汁浸泡後炒的山藥,川芎,去木部的烏藥,乾葛(各37.5克),炙黃耆(56.25克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11.25克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、少許鹽,煎至七分,飯前溫服。經常服用可以幫助陽氣,消除陰邪,調整元氣,溫暖脾胃,增進食慾。
(註:原文提及八珍散,請參閱虛勞篇。)
**牡蠣散:**這個方子治療各種虛弱不足的情況,以及新病初癒、體虛、津液不固而導致經常自汗,也可用於治療盜汗不止。
藥方組成:黃耆,麻黃根,煅燒研磨的牡蠣(各等份)
(註:《得效方》中有加入知母。《又方》則為上述三味藥各37.5克,白朮18.75克,甘草9.375克。)
用法:將藥材切碎後混合,每次服用11.25克,用水一碗半,加小麥100粒,煎至八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
(註:原文提及茸朱丹、黑錫丹、靈砂丹、硃砂丹,請參閱頭痛、諸逆衝上、嘔吐等篇。)
大補黃耆湯:
藥方組成:蜜炙黃耆,防風,山茱萸肉,當歸,炒白朮,肉桂,川芎,炙甘草,五味子,人參(各37.5克),白茯苓(56.25克),熟地黃(75克),酒浸肉蓯蓉(112.5克)
用法:每次服用18.75克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,煎至八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**實表散:**這個方子治療感冒、腠理(皮膚紋理)不緻密導致的自汗。
藥方組成:炮製過的附子,酒炙肉蓯蓉,細辛,五味子(各37.5克)
用法:將藥材切碎混合,然後加入黃耆建中湯中混合均勻,按照黃耆建中湯的煎法,加入生薑、紅棗,再加炒過的浮小麥煎服,大概三四次就可以見效。
**黃耆湯:**這個方子治療因喜怒驚恐、房事過度等原因導致的陰陽偏虛,可能會出現昏厥自汗,或者盜汗不止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去除蘆頭並用蜜水炙過的黃耆(56.25克),去皮的白茯苓,酒蒸熟地黃,不見火的肉桂,去心的天門冬,麻黃根,龍骨(各37.5克),五味子,炒過的小麥,去除蘆頭的防風,去除蘆頭並用酒浸過的當歸,炙甘草(各18.75克)
用法:將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服用15克,加生薑五片煎服,不拘時間。
如果出現昏厥自汗,可以加入熟附子;如果發熱自汗,可以加入石斛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多吃麵食可能會有所改善。